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学计划 本文关键词:教学计划,形象设计,美发,专业
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学计划 本文简介:关于黄石市发为天美容美发职业培训学校中级形象设计师教学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1、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设计专业特长,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力,善于艺术美学的表现,力求把学生培养成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设计专业人士。2、人才培养要求(1
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学计划 本文内容:
关于黄石市发为天美容美发职业培训学校
中级形象设计师教学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设计专业特长,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力,善于艺术美学的表现,力求把学生培养成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设计专业人士。
2、人才培养要求
(1)
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较高文化素养;较好的掌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形象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一定的形象设计创作能力和设计科研能力。掌握形象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对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及创新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结构及设置(附表后)
1、专业主干课
必修:设计素描
,设计色彩,三大构成,发型基础,发型设计,基础美容,时尚美甲,影楼化妆,时尚彩妆,整体形象设计。
四、课程简介
中外美术史
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美术的起源与发展,概括地阐述了除我国以外的其它地区,包括西亚、南亚、非洲、欧洲、美洲等地的美术起源与发展。
设计素描
此课程主要通过加强基础素描训练,实现传统素描向设计素描的靠拢或过渡。
设计色彩
培养学生由单一的感性色彩认识向理性色彩认识转变,更加科学、规范的认识色彩,应用色彩。
三大构成
主要培养学生的黑白构成思维,由具象到抽象,实现不同的基本形单元相互转换,按形式美法则在平面上组成图案,在二维空间中确定点、线、面间的视觉关系,传达美的形象。
设计心理学
是知识的一种总结。它系统地阐述了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艺术概论
通过哲学、社会学的规律指导艺术专业人才研究艺术各专业问题的一门理论科学。包括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艺术的分类方法、艺术规律、艺术创作艺术家、艺术与教育、政治经济、艺术鉴赏规律、艺术批评等重要内容。
发型基础
此课程是体验式授课模式,从零学起,使学生了解基础剪发、各种染发基础、配色技巧、多种类型烫发及花样发杠排列,并掌握发廊基础工作流程和与顾客沟通的技巧。
发型设计
本课程主要包括服务业务技术管理知识,人体生理基础知识,脸型、头型、身材基础知识,发型美学知识,发型设计理论基础知识等。
基础美容
此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皮肤生理学知识、美容院常规消毒、国际标准皮肤护理程序、日常皮肤护理保养、营养美容基础知识。
时尚美甲
此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手足基础护理、美白干裂护理、高级双色彩绘技法、雕花基础技法。
影楼化妆
此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商业性影楼化妆师全套技术,21世纪最新的影楼新娘面妆造型,各类顾客脸型化妆矫正的技巧。
时尚彩妆
此课程使学生学习各种脸型的分析,基面基点化妆,广告平面化妆,电视动态化妆,T台表演创意妆,时尚婚庆化妆整装造型以及各类晚宴妆面的知识。
整体形象设计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形象设计基础理论,形象设计与人体造型艺术,形象设计的基本要素,形象设计步骤,特殊定义的形象设计等知识。
时尚会所经营管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容行业及美容院概述,成功创办及经营美容院的策略,美容院员工及顾客管理的知识,美容院产品销售经验。
五、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课程学时与课时分配表
表1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环
节
月
份
教学学时
考
试
(周)
实习
(周)
入学毕业教育
(周)
(周)
机动
(周)
本学期总周数
(周)
假期
(周)
周
数
周学时
总
学
时
一
13
30
390
1
1
2
1
18
4
二
20
30
600
1
1
22
8
三
16
30
480
1
1
18
4
四
20
30
600
1
1
22
8
五
17
30
510
17
1
18
4
六
18
30
540
18
3
1
22
总计
104
3120
4
4
2
6
120
28
表2
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表
专业:美发与形象设计
学历层次:中专
学习形式:全日制
修业年限:三年
序号
课程名称
课时总数
学分
学年学期安排课时数
考核方式
1
2
3
4
5
6
考试
考察
13周
20周
16周
20周
17周
18周
文
化
课
1057
1
语文
236
14
4
4
4
2
√
2
数学
138
8
2
2
2
2
√
3
英语
236
14
4
4
4
2
√
4
历史
66
4
2
2
√
5
地理
72
4
2
2
√
6
体育与健康
33
2
1
1
√
7
计算机应用基础
138
8
2
2
2
2
√
8
经济政治与社会
32
2
2
√
9
哲学与人生
40
2
2
√
10
职业道德与法律
26
2
2
√
11
职业生涯规划
40
2
2
√
专
业
课
1013
12
设计素描
72
4
2
2
√
13
设计色彩
72
4
2
2
√
14
三大构成
72
4
2
2
√
15
中外美术史
26
2
2
√
16
设计心理学
40
2
2
√
17
发型基础
131
8
3
3
2
√
18
发型设计
124
7
4
3
√
19
基础美容
40
2
2
√
20
时尚美甲
112
6
2
4
√
21
影楼化妆
124
7
4
3
√
22
时尚盘发造型
40
2
2
√
23
整体形象设计
72
4
2
2
√
24
时尚会所经营管理
40
2
2
√
25
计算机设计应用
40
2
2
√
26
艺术概论
32
2
2
√
1050
27
毕业实习
1050
35
√
合计
3120
155
30
30
30
30
选
修
课
276
28
服务礼仪
26
2
2
√
29
艺术欣赏
40
2
2
√
30
发型设计应用
40
2
2
√
31
影楼化妆应用
40
2
2
√
32
时尚盘发造型应用
32
2
2
√
34
音乐剧欣赏
40
2
2
√
35
美学基础
26
2
2
√
36
文学作品鉴赏
32
2
2
√
备注
1.礼仪课和心理辅导课每周一课时
2.班会课每周一7,8节课
3就业指导课第六学期开两周
篇2: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陆本成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陆本成 本文关键词:教学计划,上册,五年级,教案,单元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陆本成 本文简介: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内容概要: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陆本成 本文内容: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
标第
一网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
周
内
容
1
始业教育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机动
2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3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4
8维护生态平衡
机动
5
国庆节假期
6
机动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7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8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9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10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
13
机动
14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16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
17
机动
18
复习
19
复习
20
复习
21
期末检测
五年级科学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
教学重点: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预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哪些条件呢?
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
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分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
预设:
1.(我们的种子都发芽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准备填实验记录)。
2.我们的种子为什么沒发芽?(找岀原因填在实验报告里)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组长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填好表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分类。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每组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向同学汇报,认真听取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猜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五、阅读并记录、
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1.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2.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称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3.是充足的氧气。
教学反思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植物会生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留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填表后再讨论)
绿豆芽的总数量
茎、叶的颜色
茎的粗细
实验说明
阳光下的绿豆芽
黑暗处的绿豆芽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生长有什么不同?
(3)改变了条件对绿豆芽的生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3.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并交流。
4.交实验记录表前,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了水的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自然界里许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生长图片:
1.比较香蕉树、松树、仙人掌的叶有哪些不同。
2.并回答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自己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事例.
五本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宜,植物会生长得茁壮。当环境改变后,植物会努力适应环境变化而生长.
如松树;
仙人掌的根很发达,它的叶是针状,可使水分不很快流失,所以它能够够生长在干旱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1.你知道哪些植物能够在环境改变后,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例子?
教学反思
4.蚯蚓的选择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自已的。
3.教师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3一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五、课外作业
通过学习,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饲养并将你伺养小动物的情況记录下来,看看你能不能发现一些小动物的习性.
教学反思
5.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首“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
影响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
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靠、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谁吃谁:
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朴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
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
三、田野里的食物网:
1.师讲:田野里有很多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価。(课本13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让学生讨论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
四、练习:
1.蔷薇花丛中的生物有:小草、蚜虫、瓢虫、落叶、小鸟、蚯蚓、请岀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是生产者,
————-------------是消费者。
2.请你写岀其他食物链:
——————————
教学反思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治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综合治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熟悉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参看书14面的池塘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
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仿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假如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
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
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注意天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四拓展天地:全班举办一次“生态瓶会展”
介绍他们设计、制作的生态瓶,达到共同学习提高的目标。
教学反思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看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索: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中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1.实验方法:选择2个一样的生态瓶,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把实验前后生物的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并记录,再得岀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教学反思
8.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
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
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提问: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
二、草原的生态平衡:
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
2.设想一下: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然后再让他们发表意见,最后得岀确结论。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提示: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
1.阅读书20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终结果是什么?
3.小结:生态系统均衡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四、课外作业:1、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许多的做法,并讨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国家都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
教学反思
篇3:三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Word文档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Word文档 本文关键词:教学计划,下册,文档,音乐,Word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Word文档 本文简介: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大辛完小颜炳菊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共有46个学生,他们大都活泼可爱,并且喜爱音乐,特别是唱歌与唱游,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声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能独立、自信、有表情的进行律动和即兴动作。本年级对识谱与欣赏是弱项,只有及少数学生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总之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Word文档 本文内容: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大辛完小
颜炳菊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46个学生,他们大都活泼可爱,并且喜爱音乐,特别是唱歌与唱游,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声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能独立、自信、有表情的进行律动和即兴动作。本年级对识谱与欣赏是弱项,只有及少数学生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总之,三年级的孩子就像是一张雪白的纸,等着师生共同去描绘五彩缤纷的画卷,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将会不断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养学生的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除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本教材采用的是“单元”的形式。各单元都有目的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各单元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他们熟悉和理解。教材将评价机制渗透在各个单元之中,既注重终结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的形式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更有兴趣学音乐。教材所选的歌曲,乐曲,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学习,乐于学习。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背唱4-6首。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学习用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的唱法。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
歌曲情感。
3、培养独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赏优秀的歌曲,简介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欣赏优秀器乐曲,简介常
见乐器和演奏形式。欣赏优秀民歌、民间歌舞。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中的表现的作用。
6、学习并感受音的高低、音阶排列的顺序。感受并认识2/4、3/4、4/4及其强弱规律。学习连线、换气、延长、反复、顿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记号。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的练习。
7、随着音乐进行有表情的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学做音乐游戏,学
习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四、教学措施:
1、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共同感受、共同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总结和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教育
教学行为得到不断的修正,形成“学习——实践——反思”良性循环的路子。
3、教学研究,特别是适合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以及教法与学
法的研究。
4、加强自身的基本功的训练,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五、教学进度:
周次
单元
课题
课时
1、2
第一单元
童趣
5
3、4
第二单元
可爱的家
4
5、6
第三单元
农家孩子的歌
4
7、8
第四单元
绿色的梦
4
9、10
第五单元
小乐队
4
11、12
第六单元
歌声中的回忆
5
13、14
第七单元
五十六朵花
4
15、16
第八单元
七彩的生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