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新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暑期
暑期新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河南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书学院:电气学院团队: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调查团撰稿人:全向前学号;311108000320暑期新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实践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目前,党中央坚持把国家基础建设
暑期新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河南理工大学
暑
期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书
学院:电气学院
团队: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调查团
撰稿人:全向前
学号;311108000320
暑期新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实践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目前,党中央坚持把国家基础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经济较快持续发展。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为今后新农村的建设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对新农村的问卷调查,势必会减少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弯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农村,了解新农村的发展。
二:实践目的
深入基层,了解各地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我国中部和北部因经济发展现状不同而导致的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地区差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出谋划策,为改善农民生活现状,推动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三:实践过程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队参与调查了郑州市中牟县的全店村,北沟村,焦作武陟县的东关村,商丘宁陵县的常小庄村,北京通州区的乔庄村在内的五个不同地区的村庄。在暑假开始的前三天时间里,各参与新农村调查的队员在一起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并且打印成材料,每人预留一份。另外,我们精心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问卷调查报告表,每人打印20份,以便于后期的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社会实践开始后,每人都及时奔赴事先预定好的目的地即将展开自己的社会调查活动。在活动展开的首日,我们详细了解了当地的村容村貌,对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民的生活现状做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在实践的后几天里,我们先后参观了村庄的大棚种植中心,生态花园种植中心,村里的小学,卫生所及附近的企业,并且对社会保障体系做了问卷调查,看望了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对村干部进行了为期半天的才发给,详细了解了村民的生活现状以及未来的五年规划。在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之后,给村支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四:新农村建设成果
在对上面介绍的各个新农村的走访调查中,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新农村政策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改善,它从各个方面真真正正的给人民带来了实惠。
(1)
饮食方面:
由于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村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在调查的过程中,村民们表示,在以往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的鸡鸭鱼肉如今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日子天天过的就像过年的生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2)
交通方面:如今村民们出行越来越方便,出门即可乘坐开往县城的城乡公交,村庄的规范化建设让水泥路覆盖了全村的各个角落,很多村民都有了自己的车库,开上了自己的车子。十几年前,黄土地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3)
医疗方面: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为实现有病就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国家补贴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八十的医疗费,基本解决了村民的看病难的问题。
(4)
居住方面:目前,一排排小洋楼拔地而起,所有的村民都如愿以偿的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太阳能,有线电视,电冰箱,电话,就连电脑在农村已经不再是稀罕的东西了。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村民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
(5)
文化方面:村庄里有了自己的体育广场和学校,戏剧艺术团,每周在村体育广场都会播放免费的电影,每两周就会有一场梨园下乡活动,丰富村民的生活。
五: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村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在帮助之下才能完成调查表的填写,甚至有很多村民因为不认识字而拒绝填写,由此可见,提高村民文化素养,普及科学技术仍是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的问题。
(2)
在村民的调查走访中,我们还发现,即使是在新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依然十分常见。要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得致力于解决青壮年农民的就业问题。
(3)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在聊天中发现乡村教师大多学历不高,经验不够丰富,缺乏专业培训,导致农村的孩子在小学期间就与城里的孩子有了差距,甚至有很多学生读完初中之后就不听父母的劝告,跟随他人外出打工。
(4)
产业发展不均衡,目前村庄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
六: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
推进村务公开制度,加强对贫困家庭的扶持,将低保政策,合作医疗政策落实到位。
(2)
转变村民观念,加强对村民的科技培训,使其懂得科学种田。
(3)
加快工业和农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途径,找出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
(4)
减小城乡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改变传统观念,鼓励大学生回乡发展,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奖励本村优秀大学生。
(5)
组织村民去试验田学习种植技术,为农产品找到好的销路。引进知名企业,提高基本薪资,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及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在神州大地如火如荼的开展着,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支持以及更多有志青年的出谋划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附图(全店村)
村办公楼
全店村小学
村民承包的鱼塘
村庄宽敞的水泥路
河南欧帕工业机器人公司
河南花花牛乳业(在建)
村体育广场
篇2: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工作实施细则
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工作实施细则 本文关键词:实施细则,高校毕业生,三支,基层,进村
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工作实施细则 本文简介:【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三支一扶】2012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工作实施细则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今年我省继续采取统一招考的办法,选拔17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三支一扶”),选拔20
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工作实施细则 本文内容: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甘肃三支一扶】
2012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工作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今年我省继续采取统一招考的办法,选拔17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三支一扶”),选拔2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担任村、社区主任助理工作(“进村社区”)。现就具体实施工作提出如下实施细则:
一、选拔范围
(一)报考“三支一扶”的人员,应为2012年毕业、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的甘肃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
(二)报考“进村(社区)”的人员包括:
1、2002年以来毕业后尚未就业,持《择业通知书》并按规定进行了登记注册的甘肃生源普通高校专科(高职)及以上毕业生。
2、2012年毕业、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普通高校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的甘肃生源毕业生。
二、报名及资格审查
(一)报名时间:2012年6月2日至6月5日,共4天。
(二)报名地点:甘肃政法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2号)。
(三)报名方法及资格审查
(1)往届毕业生须持身份证、《择业通知书》、毕业证等证件报名。其中,确未就业但无《择业通知书》的毕业生,持派遣至生源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就业报到证》(必须无具体就业单位)报名。
(2)应届在校毕业生报名时须持身份证、学校就业部门出具的证明(包括毕业生姓名、性别、学历、毕业年限、专业、生源地等)、以及生源地户籍证明(原户籍复印件或公安部门证明)等证件。
(3)省外院校甘肃生源的应、往届毕业生,如果本人因故无法回生源地参加报名的,可委托亲友报名,报名时除提供上述规定的证件外,还须持委托书、考生本人的电子照片(像素为宽360、高480),领取准考证时再进一步审核报考资格。
(4)报名时,现场采集准考证照片。另外,考生需提供3张近期2寸彩色照片,在填写相关表格时使用。
3、以往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的毕业生不允许参加此次招考。
4、报考“三支一扶”或“进村(社区)”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原则上只限报考毕业生生源县(市、区)的招考岗位。个别因婚姻发生户籍变化的,凭结婚证、户籍证明等有效证件,在新户籍所在地参加报名。
5、准考证经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盖章后生效,在考前一周内由生源地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给考生。
三、考试
(一)内容及范围
考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测试”。考试内容包括:大学思想政治、时事政治、法律常识、计算机应用知识。考试不指定教材,不举办考前辅导班。
(二)时间
2012年6月25日上午8:30—11:30
。
四、录用
招录选拔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考试,总成绩为150分(少数民族自治州及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在总成绩中加5分)。
各县(市、区)按“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分配指标数,在指标内,先将把“三支一扶”或“进村(社区)”作为第一志愿的考生,按“公共基础知识测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确定拟录取人员名单。指标未录满时,将把“三支一扶”或“进村(社区)”作为第二志愿的考生,按照成绩高低进行补录。分配指标末位考试分数出现并列时,由各县(市、区)采取加试方法确定人选。
拟录取人员名单确定后,参照新录用公务员体检标准组织体检后,报省、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录用。
批准录用的“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为2年,服务期满后,自愿留在基层工作、经考核合格的毕业生,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安置到乡镇事业单位就业。批准录用的“进村(社区)”人员,纳入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范围。
五、经费保障
组织考试选拔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作费用,由省、市(州)财政分级负担,各市州(县区)组织考务、培训、体检等工作发生的费用由市(州)财政负担,不得向毕业生收取。
有关文件规定及其它详细情况,请登录“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查询。网址为http://www.rst.gansu.gov.cn
。
本细则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5
篇3: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XX915
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12915 本文关键词:新型农村,考察报告,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12915 本文简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考察报告为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破解我们在农村社区建设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2012年10月9日--11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率领我县五女店镇社区主要负责同志一行六人,奔赴山东诸城、济南、德州,河北邯郸,河南鹤壁、新乡六
新型农村社区考察报告2012915 本文内容: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破解我们在农村社区建设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2012年10月9日--11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率领我县五女店镇
社区主要负责同志一行六人,奔赴山东诸城、济南、德州,河北邯郸,河南鹤壁、新乡六市共十六个社区,就农村社区建设进行考察学习,其中重点考察学习了山东诸城、德州,河南新乡。通过此次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想,现就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
考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山东诸城考察情况
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辖13处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35个社区,常住人口108万。2011年,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1亿元、人均75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1元。综合实力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35位,地方财政收入位列山东省前五强。
诸城市创造性地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把相邻的几个村庄和相关单位规划建设为一个农村社区,在社区内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班子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村庄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将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延伸至社区,近距离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性服务。每个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一般在2公里以内,涵盖5个左右村庄、1500户左右。按照这样的规划布局,全市1249个村庄共规划建设了208个农村社区,2008年6月全部建成运行,打造起“两公里服务圈”,形成了“多村一社区”的“诸城模式”,实现了农村社区建设的全覆盖,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搭建起有效平台。
1、辛兴镇辛兴社区:该社区服务中心设在辛兴村辐射尧村、隋家沙岭、后齐沟、匡家沙岭,共1556户、5605口人。在设置“一个综合服务厅,八个服务站(室)”的基础上,并设幼儿园、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文体娱乐中心、农资超市、超市、活动广场、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中心等。该社区工业、企业较较多,社区农民主要从事服务业,社区规划有集中居住小区,通过旧宅面积对换新宅面积,鼓励社区区内居民入住。
2、密州街道东山社区产业园:该产业园整体规划占地7637亩,投资60亿元,是集种貂繁育、集约化养殖和裘皮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区,建成后年可出栏特种动物900万只,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增加就业岗位18000个,园区采用国际先进技术与管理,改变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科学利用资源,极大提高山岭薄地的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社区产业到社区的转型跨越发展。
(二)
山东德州考察情况
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经济强省山东的北大门南北与济南、天津两大都市等距相望。辖一区两市八县和两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
1.03万平方公里,人口586万。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50.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为11.8:54.3:33.9,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5.06亿,增长30.4%,全市税收收入实现125.41亿元,增长22.6%。城乡居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增速双双超过GDP增速。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达到8350元,比上年增加1322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8元,增长13.6%。
德州市坚持把两区同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实施了“两边两区”(县城乡镇驻地周边、交通干线周边和产业发展聚集区、农村观光旅游区)突破战略,取得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德州市建成或在建社区340个,已有15万余户农民告别低矮平房,搬进新楼房。全市规划农业、工业、商贸产业园区1538个,目前已经开工建设876个,其中农业园区455个,总面积76.8亩,占耕地面积的8.3%;工业小区202个,建设项目1202个,总投资368亿元,吸纳劳动力67.9万人;商贸小区162个,市场交易额占全市的3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工业化率达到54%。
德州市在社区规划上坚持“乡风民俗不能丢、文化特色不能少、现代品位不能低、社区面貌不雷同”的原则,乡镇驻地以多层为主,其他社区以两层为主。在设计风格上,与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产业特点有机结合。突出生态文明要求,保持和发扬农村传统生态和地域特色,社区绿化率不低于25%。农村社区原则上规划
5000人以上,乡镇驻地社区规划1万人以上,以保证公共服务设施的充分利用。
(三)
河南新乡考察情况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紧邻省会郑州,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现辖12个县(市、区),总面积8249平方公里,总人口593万人;市区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73亿元、支出202.13亿元,分别增长28.8%和26.7%;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29.52亿元,增长2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5.59亿元,增长24%;粮食总产390.23万吨,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7988元和7533元,增长14.2%和20.7%。
新乡市按照“做强主城、膨胀县城、发展集(聚区)镇、建设社区(新村)”的思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化范畴,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县城和重点镇内涵式发展、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积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持续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其主要做法是:一是坚持政策引领。先后出台8个方面49项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群众到社区建房入住。为入住社区居民办理城镇户口,享受城镇居民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并继续保留原有的惠农政策。二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社区规划、拆迁复垦、建设模式等全程实行“四议两公开”,让群众当家作主。三是做好规划控制。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城镇规划、土地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把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为900个新型农村社区。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坚持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五是强化产业支撑。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规划农民创业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途径,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增收致富。目前,新乡市区、县城规划区、重点乡(镇)、产业集聚区周边及干线公路两侧等重点区域内的369个社区已全部启动建设,52个示范社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累计完成各类资金投入224.5亿元,完成建房面积2204万平方米,入住农户10.5万户,完成拆迁面积5.2万亩,复耕或恢复生态面积2.6万亩。
二、考察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山东诸城、德州,河南新乡三地在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都进行了成功的探索。诸城、德州都是靠近沿海的城市,改革开放后较早的发展起来,两市工业、商贸业较为发达,农民收入多元化,以企业打工、搞规模养殖、从事服务业、农业、个体为主,所以有利于土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土地的产业化适度规模经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产业支撑,为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新乡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持续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起步早,基础好,确定的52个示范社区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决定2012年完成70%以上的建设入住和旧村拆迁复垦任务,明年底全部建成。力争到2015年重点区域内200个新型农村社区基本建成,使近1/4的农民住进新型农村社区。力争到2018年,分三步实现基本建成369个新型农村社区的总体目标。
诸城市围绕解决公共服务在农村缺乏的问题,使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把全市1249个村庄规划为20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同时每个社区都配备了10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活动广场、藏书不少于3000册的图书室、20台以上电脑的电子阅览室以及标准化幼儿园、警务室、卫生服务站、社区教学站、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垃圾中转站等,并在全市农村推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形成了社区建设的“诸城模式”;德州市从传统农业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建设农村经济园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以两区同建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农村管理模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规模经营三大变革,创造了“城乡一体、两区同建、三化同步”的新鲜经验,最终构建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德州市坚持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巩固党对农村的领导为着力点,以“一强五有两突出”(强班子,有制度、有场所、有报酬、有经费、有活动,突出发展,突出服务)为总抓手,扎实开展“农村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新乡市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累计出台78个配套文件,破解发展难题,初步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是探索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各项试验任务,将用3到5年时间,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土地流转、产权制度改革等10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二是探索推进房产确权发证。启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研究出台新型农村社区居民房产证办理办法,产权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通。三是探索创新节约土地分配使用机制。成立土地矿业权交易中心,节约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仍然归农民所有,保障农民利益。四是加大旧村拆迁力度。坚持“政府零受益、群众得实惠”,采取以奖代补、政策鼓励、示范带动等措施,引导群众自愿主导拆迁旧宅,严禁强制拆迁。五是探索创新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机制。探索构建社区党总支委员会、社区服务管理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委员会、社区居民事务监督委员会“四位一体”的农村社区组织机构。
(一)合理优化社区空间布局。诸城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整合利用现有公共资源的原则,将相邻的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在社区内选择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班子基础比较好、发展潜力比较大的村庄,作为社区服务中心所在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一般掌握在2公里,涵盖5个村、1500户左右,村庄密集度高的可适当增加村庄个数。德州市在社区建设上主要采取四种模式:一是对城中村改造采用政府组织统拆统建的模式,各县市区驻地的城中村,由政府组织拆迁安置,腾出土地对外出让开发,所得收益用于补贴农民购房。二是乡镇驻地采取沿街开发模式,市场化运作,从受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补贴农民。三是近郊村采取企业和社区联建模式。企业出资对社区进行开发改造,农民用宅基地换住房,腾出的土地留作企业发展用地,农民还可以在企业就近就业。四是偏远农村采取自拆自建、滚动发展的模式。一种是整村迁建,一种是自迁自建,多数农村社区采取这种。新乡市遵循宜合则合、宜搬则搬、宜改则改、宜建则建的原则,分期分批推进,探索出“城中村改造型、旧村完善型、村庄合并型、产业带动型、企业参与型、回乡反哺型”等六种社区建设模式和“村民自建、集体代建、商业开发、社会援建”等四种建设途径。
(二)建立健全社区机构、明确职能定位。诸城在每个农村社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内设一个办事服务厅和若干个服务站室。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是服务。同时,在每个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社区党组织由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社区内各村党组织及其它社区内单位党组织组成,党组织书记由乡镇(街道)派驻社区的机关干部或社区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在乡镇(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围绕社区化发展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三)开展贴近农民需求公共服务。诸城、德州在公共服务方面方面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基本公共服务。将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下沉到社区,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在医疗卫生、养老入托、治安警务、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基本做到了农民群众“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理”。(2)生产性服务。成立农业科技服务中心、金融服务站、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等,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市场营销信息等服务,推动金融服务进社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3)市场化便民服务。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组织引导供销、农技、邮政、电讯等单位和有实力的商贸物流企业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超市、农资超市、便民食堂、服务代办点等,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生活。(4)志愿服务。成立社区志愿服务联络机构,扎实开展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
(四)建立完善保障运行机制。(1)人员保障机制。每个社区一般配备5-7名专职工作人员,以乡镇(街道)机关、医院和站所选派为主。同时,积极组织社区建设志愿者服务队。(2)资金投入机制。坚持以市镇两级财政投入为主,实行涉农资金捆绑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建设,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需求。(3)内部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厅工作规范》,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办事特点,在社区服务中心作息时间、办事流程、服务标准等方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规范服务流程,保证了服务及时到位。(4)督查考核机制。建立了每半月对社区运行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定期召开农村社区工作调度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查摆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将农村社区化服务列入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对在农村社区工作一年以上、群众满意度高的社区工作人员,优先晋升职称、提拔重用。
(五)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以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的标准建设社区中心村,加快供气、供暖和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对所有社区中心村进行了村内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和管网铺设,开通了公交车,实施了农村社区节能环保集中供暖工程,不断提升了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功能,增强社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六)做强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诸城、德州都是靠近沿海的城市,通过招商引资,努力发展工业、商贸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积极引导农民搞规模养殖、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多种经营,通过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土地的产业化适度规模经营,有力促进农民增收。新乡市坚持以产业促就业,通过建设产业聚集区、规划农民创业园、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等途径,逐步实现就近转移农民、就近城镇化。
三、考察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对诸城、德州、新乡三地的考察,他们在发展思路、产业开发、社区机构、制度、基础设施、服务形式等建设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以壮大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引导农民搞多种化经营,合理开展土地流转,搞适度规模化经营,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以产业为支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村居民同城市居民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
去年以来,我县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规模开发、集约用地,政府统筹、群众自愿,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统筹推进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截至目前,我县已成功启动二郎庙、苗店、双楼张、柏杨、孙村、岗黄6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社区建设总投资1.4亿元。我县根据县域组团规划,将全县村庄规划整合为89个新型社区,并把小召、陈曹、五女店3个乡镇作为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提前启动建设,为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一)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诸城市计划用20年时间来全面完善农村社区建设;新乡市2006年启动新农村建设,通过政府规划、群众自建、适当补贴等方式推进,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制约较小。对于我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新事物,即不同于新农村建设又区别与城市社区建设,我们在很多方面也是借鉴外地经验和结合自身实际来不断探索,并且社区建设资金有限,先集中财力打造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易推进改造的作为示范典型,每年重点建设2-4个新型农村社区,从而为整体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路,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我县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用10年左右时间来全面完成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坚持规划先行、强化产业支撑。通过深入调研考察,对我县社区布局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社区服务半径一般在2-3公里以内,坚持“土地节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居住适度集中、居民多元就业”、“公共服务健全,生活环境改善”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新址地形和交通条件,按照“五化”、“十有”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搞好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支撑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的基础,各个社区要依托自身区位资源优势,坚持以产业促就业,通过建设产业聚集区、规划农民创业园、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等途径,着重发展不同产业和优势项目,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产增收,为社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三)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管理服务职能。可以借鉴诸城经验,在每个农村社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内设一个办事服务厅和若干个服务站室。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是服务。在每个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社区党组织由社区服务中心党支部、社区内各村党组织及其它社区内单位党组织组成,党组织书记由乡镇派驻社区的机关干部或社区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围绕社区化发展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四)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继续坚持“四群”工作理念,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问题从群众中来,办法到群众中去。通过这些群众工作,维护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让群众明白新型农村建设的好处和意义,让农民上楼不失地,离土不离乡,打工不离家,就地城镇化,拿“两证”、享“两保”、挣“三金”、吃“农补”。
(五)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根据社区建设规划,加快完善农村社区街巷道、排水渠、绿化、广场、幼儿园、社区办公室、垃圾处理、路灯等硬件设施,不断提升了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功能。借鉴诸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的经验,可以着重健全:(1)基本公共服务。将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下沉到社区,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在医疗卫生、治安警务、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2)生产性服务。成立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市场营销信息等服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市场化便民服务。组织引导供销、农技、邮政、电讯等单位及产业者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超市、农资超市、便民食堂、服务代办点等,方便了农民的生活。
2012年10月15日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