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制度】某公司主要业务流程规范手册 本文关键词:业务流程,某公司,管理制度,规范,手册
【公司管理制度】某公司主要业务流程规范手册 本文简介: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广东金科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流程规范手册(第三版)编制:批准:生效日期:年月日封面,批准页广东金科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流程规范手册简称对照表序号简称全称序号简称全称1集集团主
【公司管理制度】某公司主要业务流程规范手册 本文内容: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广东金科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业务流程规范手册
(第三版)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年月日
封面,批准页
广东金科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流程规范手册
简称对照表
序号
简
称
全
称
序号
简
称
全
称
1
集
集团主管部门
17
销财
销售财务
2
总
公司总经理
18
研
产品研发
3
策
公司经营策略委员会
19
经营
生产经营
4
管
公司管理部
通称部长
通称职
20
采购
采购
5
财
公司财务部
21
车间
各车间
6
内销
国内营销(对外称国内营销公司)
22
计
7
外销
海外营销(对外称海外营销公司)
23
设
设备管理
8
制
制造部
9
安
安全委员会
10
秘
总经理秘书室
11
法
集团驻广东金科集团有限法务
12
人
13
品
管理部品质保证
14
信息
财务部信息工程
15
财管
财务部财务管理
16
制财
制造财务
编
制
说
明
一、本《规范手册》的编制原则:
1.
强调简明、高效、实用相统一的原则,尽量减少重复报批和公文旅行现象。
2.
重流程,而不重组织、部门的原则。
3.
借助信息技术成果,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的基础上的集成管理。
4.
强调在组织中充分下放权力,降低决策层级,将决策点置于流程内部,从而达成纵向压缩组织,使组织扁平化。
5.
强调遍布企业上下的团队合作和并行的工作氛围。
二、本《规范手册》依据新的《广东金科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调整方案》进行修订;
三、本手册主要修改部分:
1、
财务权:集团加大了对各类项目审批的把关,加强了对各类支出的控制,对于一定金额的项目从审批、合同签订和付款全部划由集团审批;公司内部,原采购价格审批权在制造部长,现回收到总经理;原各部长预算内财权也统一回收到总经理统一审批。
2、
人事权:根据集团分权手册,整个公司除财务负责人外其余人员的任免全部由总经理负责;车间间接计件人员任免原权限直接由车间管理,现调整到人事行政企划统一管理;
广东金科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流程规范手册
3、
部分非财权、人事权:对于部分非财权、人事权项目从部长调整到部门经理,提高办公效率
目
录
序号
业务内容
页码
一
经营管理
4
二
投资管理
4
三
人力资源管理
5
四
财务管理
9
五
质量管理
10
六
营销管理
11
七
研究开发
12
八
生产制造管理
12
九
行政后勤
13
十
审计监察
14
十一
信息工程
15
广东金科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流程规范手册
序
业
务
内
容
提案
会签
审核
审议
批转
批准
备案
说明
一、经营管理
职
权
规
范
及
业
务
流
程
1
公司经营理念、方针目标
人
管
策
总
集
2
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人
管
策
总
集
3
公司年度经营企划、总结
人
管
策
总
集
4
公司月/季度重点工作计划、总结
人
管
总
集
由管理部进行考核
5
年度经营计划
经营
制
财
总
集
6
年度自营内销、出口销售计划
内/外销
财
总
集
7
公司经营目标分解及部门责任制制订
管/财
职
策
总
8
公司年度整体管理方案
人
管
策
总
集
9
公司架构设置与组织流程调整方案
人
管
策
总
集
二、投资管理
1
公司中长期/年度投资规划
财管
部长
策
总
集
2
对外投资
财管
部长
策
总
集
3
土地/房屋购买
职
财
总
集
4
年度投资计划外投资项目
职
财
总
集
5
计划内工程购建投资项目申报
基建工程50万元以上(含)
职
财
总
集
基建工程50万以下
职
财
总
集
6
年度投资计划内信息工程项目
5万元以上(含)
信息
财
总
集
5万元以下
信息
财
总
集
7
计划内生产性投资项目申报
50万元以上(含)
制
财
总
集
50万元以下
制
财
总
集
8
计划内非生产性投资项目申报
20万元及以上
职
财
总
集
5万元以上(含)20万以下
职
财
总
集
5万元以下
职
财
总
信息项目需报集团审批
9
资产对外转让
10万元以下
职
财
总
集
10万元及以上
职
财
总
集
10
新产品、新事业及外延发展建议申报
职
财
总
集
11
固定资产集团内配置变更审批
职
财
总
集
12
投资项目验收报告
50万元以下
职
财
总
集
50万元及以上
职
财
总
集
外延性新产品、新事业投资项目验收
职
财
总
集
13
设备选型、工程承包商选择
单个合同10万元以下
职
财
总
集
单个合同10万元及以上
职
财
总
集
14
生产经营场址选址
策
总
集
三、人力资源管理
1
公司组织机构设置
人/职
管
策
总
集
2
人力资源规划
人
管
策
总
集
3
定薪管理/技术人员岗位编制
职
人
管
总
集
4
间接计件人员岗位编制
车间
制
人
管
5
生产人员岗位编制
车间
制
人
管
6
人事政策、制度
人
管
策
总
集
7
招聘计划
职
部长
人
管
超编制需报总经理特批
8
员工入职、离职、调动
助理级(工程师)及以上人员
职
部长
人
管
总
以月薪超过2500元人员为准
其他月薪人员
职
经理
部长
人
管
非定薪人员
职能
主任
人
含直接计件、间接计件
跨公司间调动
本人
部长
总
集
生产员工直接由双方人事管理单位签字确认
9
人员任免
副部级及以上
策
总
集
财务部长由集团直接任免
助理至科级
部长
管
总
主管级以下
职
部长
人
主指班组长、主管任命
10
直接计件、间接计件人员变动
车间
人
车间人员借调
车
人
适合内部借调,对于跨事业部间借调需由双方人事单位牵头。
11
考勤管理
部门
经理
人
12
假期管理
一般月薪人员请假
一周内(含)以内科室领导批准,超过一周需部长级批准
科室
超过1周需报人事备案
科室负责人员请假
个人
部长
人
超过一周需报管理部批准;部长级人员请假直接由总经理批准;
生产员工请假
个人
班组长
车间主任
超过一周需报人事批;
各类有薪假期
个人
经理
人
管
人
13
休假决定
管理人员轮休
一周(含)以内经理批准,一周以上部长批准
人
副部及以上领导直接由总经理批准,超过一周需报人事备案
车间员工
车间
计
人
公司职能部门
人
管
总
人
制造部门
计
制
人
14
出差
副部级以上(含)
申请人
总
人
2天内(含)由部长批准决定
助理级以上(含)
申请人
经理
部长
人
其他员工
申请人
经理
部长
科
海外出差
申请人
部长
总
集
人
薪资管理
15
薪资政策、方案
人
管/财
总
集
集
16
工资预算
人
管/财
总
集
17
定薪人员定薪(含试用/转正)、调薪
月薪为2500元(含)以上的管理或/技术人员
经理
部长
人
管
总
高层干部需报集团办公室会签
月薪为2500元以下的管理/技术人员
经理
部长
人
管
总
18
直接计件单价核定
车间
技
制
人
管
总
19
间接计件比率核定
车间
制
人
管
总
20
额外工资申请划拨
指直接计件和间接计件工资
10000元以下(含)
车间
制
人
管
10000元以上
车间
制、人
管
总
21
工资计算、发放
车间工资分配方案
车间
制
人
管
总
车间计件工资总额
工资核算员
财
部长
含直接计件和间接计件
车间间接计件工资分配及核算
车间
人
财务
管
总
同上
月薪计算
工资核算员
财
管
总
工资发放
工资核算员
财
总
22
季度/年度效益工资计算、分配
人
管
财
总
集
23
其他专项奖励申请、分配
职
人/管
财
总
人
集团有规定的技术创新等奖励需报集团备案
保险福利
24
保险福利政策、方案
人
管、财
总
集
25
员工工伤处理
职
人
管
总
26
员工保险购买方案
人
管、财
总
27
员工保险方案实施
人
绩效考核
26
绩效考核方案、办法
人
职
管
总
27
关键考核指标
人
职
管
总
28
考核作业
职
人
管
29
干部、员工考核
副部级
总
集
助理至科级
职
部长
人
管
总
人
其他人员
职
经理
部长
人
管
人
培训
30
培训规划、预算
人
管
总
集
中高级管理/技术人员培训
人
管
总
集
由集团统一组织
31
一般管理人员及其他岗前培训
职
人
生产人员岗前培训由车间自行组织
32
外聘/外派培训
1000元/人以下
职
部长
管
总
1000元/人及以上
职
管
总
集
33
员工辞退、辞职审批
高层干部
本人
总
集办
总
集
需报集团办公室会签
中层及技术/业务骨干
本人
部长
管
总
普通月薪人员
本人
经理
部长
人
生产员工
本人
主任
人
34
重大劳资纠纷处理措施
人
管
总
集
四、财务管理
综合管理
1
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政策
财
部长
总
集
2
制造/营销部门会计核算方法、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财
部长
总
集
3
财务预算汇编
财管
部长
策
总
集
4
财务成本分析
财
部长
总
集
资金管理
5
资金回笼、使用计划
财
总
集
集团内单位间相互借款
财
部长
总
集
6
销售资金回笼计划
制/销
部长
财
7
银行开户
财
部长
总
集
8
客户信用管理
制/销
财
总
付款/报销作业
9
一般付款/报销作业
职
部长
财
总
按规定需报集团核准的应呈报集团
预算内零星采购、费用报销
职
部长
财
总
10
样品、赠品费用
5万元以上(含)
职
财
总
集
5万元以下
职
财
总
11
现金预支
因公
本人
经理
部长
财
总
因私
1000元以下
本人
经理
部长
财
总
集
1000元及以上
本人
经理
部长
财
总
集
12
备用金设置(不超过2万元)
职
部长
财
总
集
13
公司内资金调拨
出纳
财
总
14
海外出差费用报销
本人
部长
财
总
集
私车公用报销标准审批
本人
部长
财
总
集
15
生产性投资类支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土地房屋)
50万以下
职
财
总
50万及以上
职
财
总
集
16
非生产设备采购、新产品委外设计、新产品模具、认证、支柱合作费用
20万以下
职
财
总
20万元及以上
职
财
总
集
17
租赁费用
10万无以下
职
财
总
10万元及以上
职
财
总
集
18
装修工程
10万无以下
职
财
总
10万元及以上
职
财
总
集
19
市场调研费用支出(含广告费)
20万无以下
职
财
总
20万元及以上
职
财
总
集
20
销售返利、佣金、回扣
50万无以下
职
财
总
50万元及以上
职
财
总
集
21
质量事故索赔/处理费用(公司承担)
内外销
财
总
集
22
罚款费用、赔款费用、捐赠、诉讼费
质量事故索赔参照21条
5万无以下
职
财
总
5万元及以上
职
财
总
集
23
其它特大金额支出(500万元及以上)
职
财
总
集
资产管理
24
资产保险
财
部长
总
集
25
不良资产处理
存货损失核销
财
职
财
总
单项10000元以上集团批准
不良债权处理
职
财
总
集
闲置、报废设备、模具和大宗废旧物资处理
职
部长
财
总
集
原价10万元以下
品
管
财
总
集
原价10万元及以上
品
管
财
总
集
其它
26
广告/推广费用预算及调整
内销
销财
部长
总
集
27
年度销售提成方案及计提金额确认
内外销
销财
部长
总
集
28
年度销售提成支付
内外销
销财
部长
总
集
29
销售佣金、回扣方案
内外销
销财
部长
总
集
30
客户折扣折让、返利、价格补差
内外销
销财
部长
总
五、质量管理
1
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品
管
总
或管理者代表
2
公司质量管理工作规划
品
管
总
3
公司质量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品
制
管
4
工厂质量管理职能确定
品
制
管
总
5
公司重大质量事故处理
品
职
管
总
集
6
质量考核
品
职
管
7
不合格品责任划分与仲裁
技
制
品
8
合格供应商资格评定
采购
技、品
制
总
由采购经理组织选点及送样,品质保证部门进行测试及现场评审,技术工艺部门进行技术评审,具体流程参照供应商管理制度执行
9
合格供应商的整合方案
采购
制
品
总
10
合格供应商的处理及淘汰
品
采购
制
总
六、营销管理:
1
年度销售大纲
内外销
部长
策
总
集
2
OEM产品年度收购合同
经营
制
财
总
3
年度营销政策
内外销
部长
财
总
集
4
年度销售价格制订及调整
内外销
部长
财
总
集
5
年度价格调整后低于内部结算价
内外销
部长
财
总
6
年度价格调整后高于内部结算价
内外销
部长
7
销售返利政策
内外销
部长
财
总
集
8
营销模式设计方案
内外销
部长
策
总
集
9
经销商网络的构建方案
销
部长
总
集
年度销售铺底资金总额(每客户)
内销
总
集
10
市场促销方案
销
部长
总
11
年度销售生产计划
内外销
部长
制
总
13
销售计划(月度)及临时计划
内外销
部长
计
总
14
内部结算价格的核定
财
部长
总
15
OEM/ODM管理
OEM/ODM产品价格确定
经营
制
财
总
OEM/ODM产品合作协议申报
经营
制
财
总
16
政策内常规销售合同
内/外销
法务
销财
部长
17
政策内非常规销售合同
内/外销
销财
部长
总
18
技术服务管理
1)技术服务网点确定
内销
部长
2)售后服务配件比例确定
内销
销财
部长
3)旺季借调工厂维修人员
内销
部长
人
4)售后服务配件领用
内销
销财
部长
5)退换货审批
内销
销财
部长
6)回厂维修
内销
七、研究开发
1
中长期研发规划
研
内外销
总
集
公司年度产品开发计划
技/研
内外销
总
集
其它产品需经承销商确认
2
新产品开发项目立项
技/研
经理
财
内/外销
总
集
未经集团批准的经营项目或超过50万元的项目需经集团审批
3
产品设计任务书
技/研
经理
内/外销
总
4
产品功能设计方案
技/研
经理
内/外销
总
承销单位确认
5
产品外观设计方案
技/研
经理
总
承销单位确认
6
新产品技术文件
工程师
产品
经理
技/研
7
新产品模具制造供应商选择或招标
(含制造商的选定/价格申报等)
采购
技/研
制
总
非合格供应商需按照供应商评审程序办理
8
新产品模具制作合同
采购
法
技/研
制
凭总经理批准的供应商选择方案和最终定价
9
产品认证申报
品
内外销
总
10
产品专利申报
技/研
法
总
集
11
重要技术管理制度
技
部长
管
总
集
12
技术引进、合作项目审批
技/研
总
集
八、生产制造管理
1
生产计划管理
月度生产计划
计
经理
制
含补充或调整计划
产品需求订单
经营
经理
制
财
主计划员排产
样板单(含自配件)
内/外销
部长
计
主计划员排产
生产作业计划及调度指令
计
经理
2
1)采购计划
外协外购件业务量分配
采购
品
制
总
凭此表进行采购订单分解
大宗原材料采购计划
采购
制、财
总
外协外购件采购订单
采购员
经理
经批准的采购订单由采购业务员实施采购
工具.配件.易耗品计划
使用
部门
设
制
2)材料采购、外协采购价格审批
大宗原材料采购意向书(含定价)
采购
制
财
总
凭批准的意向书由制造部部长签署采购合同
工具配件/易耗品/劳保用品价格
采购
制
财
总
外协外购件价格(含定额)
采购
制
财
总
外协外购件暂定(计划)价格
采购
制
财
从订单下达后15天内完成定价
4)原材料/外协外购件/自制半成品调出
计
制
财
总
3
模具维修申报及定价
车间
模具班
制
财
总
设备大/中修申报及定价
车间
设
制
财
总
设备管理组织维修
模具的外调
50万元以下
计
制
财
总
50万元及以上
制
财
总
集
4
计量器具申购及定价
品
管
总
5
产品质量事故索培/处理费用
品
职
财
总
制造商承担部分
九、行政后勤
1
公司行政奖惩(批评表扬或罚款等)
职
人
管
日常奖惩100元内由经理/主任批准,500元内由部长批准,超500元,需报总经理
2
公司CI管理
职
管
总
集
3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人
管
总
4
对外宣传(文字部分)组稿
人
经理
5
对外申报评奖
人
管
6
对外公关活动的组织策划
5000元以下
职
管
总
5000元及以上
职
管
总
集
7
对外捐赠及对外赞助活动审批
职
总
集
8
电话安装、名片印制
职
经理
人
总务归口管理
9
办公用品、药品购买审批
职
经理
人
总务归口管理
10
公章管理
秘
集团统筹
11
定期会议制度设立
人
管
总
12
安全生产、安全保卫事故处理
职
总务
人
安
人
超过5000元以上(含)需上报总经理审批,特大事故需报集团审批
员工抚恤、慰问
3000元以下
单位
部长
管
总
集
3000元及以上
单位
部长
管
总
集
13
公司文体活动及费用审批
人
2万元以下
人
管
总
超过1万元需报集团备案
2万元及以上
人
管
总
集
14
书籍、图文资料、报章杂志订购
职
人
管
财
书籍和图文资料登记在网络图书馆并加盖公章作公有财产实物确认
15
公司生产经营场地调整
职
制
财
总
16
公司大型会议组织
职
人
管
总
17
营业执照申领、变更、年审
秘
总
18
办公室装修及绿化
职
人/管
总
十、审计监察
1
审计监察制度制订
集
2
重要事项审计监察报告
秘
策
总
集
3
轻微违规违纪事件处理
秘
总
4
严重违纪事件处理
秘
策
总
5
目标责任考核审计报告
秘
总
6
重要岗位人员离任审计
秘
总
庥
十一、信息工程管理
1
信息工程年度投资开发计划
信息
财
总
集
3
软、硬件购买申请
职
信息
财
总
4
台式电脑申请领用
使用人
经理
部长
信息
5
互联网及局域网申请
使用人
经理
部长
信息
6
易耗品件领用
使用人
经理
信息
篇2:财务管理江苏省徐州丰县凤城镇供水服务有限公司实习报告
财务管理江苏省徐州丰县凤城镇供水服务有限公司实习报告 本文关键词:凤城,丰县,徐州,江苏省,服务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江苏省徐州丰县凤城镇供水服务有限公司实习报告 本文简介:实习报告书专用纸1引言芬芳四月,鸟语花香,万物苏醒,在这生机勃勃的时候,我的实习生活也圆满的画上了句号。时光匆匆,在学校学习的这几年,我对会计工作的日常处理已经是耳目能熟了,大部分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
财务管理江苏省徐州丰县凤城镇供水服务有限公司实习报告 本文内容:
实
习
报
告
书
专
用
纸
1
引言
芬芳四月,鸟语花香,万物苏醒,在这生机勃勃的时候,我的实习生活也圆满的画上了句号。
时光匆匆,在学校学习的这几年,我对会计工作的日常处理已经是耳目能熟了,大部分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为了了解会计如何在公司运作,会计的操作过程与我们在学校中学的有什么不同,为了将自己所学的理论实践化,丰富自己的知识,以便灵活运用,同时会计是讲究经验的职业,经验越多,自己的阅历就越丰富,找工作也就越容易,为了积累这种宝贵的经验,我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就必须亲自动手去做,去实践。
2
实习单位简介
我于2015年3月2日到4月3日在江苏省徐州丰县凤城镇供水服务有限公司为期一月的会计业务实习。
江苏省徐州丰县凤城镇供水服务有限公司财务处只设有会计、出纳、财务各一名。该单位是采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电脑记账。此次实习,我主要岗位是助理财务人员,职责是协助财务人员进行账实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等账务方面处理,以及电脑登账和一些办公室文员工作。
3
实习目的
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课程有《成本会计》、《审计》、《税法》、《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对于会计的基础知识我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会计是个讲究经验的职业,工作经验是求职时的优势,但是我对会计工作流程还不是很了解。为了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为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作到学以至用,我决定一一实习。
我希望通过实习,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检验自己、吸收知识、弥补不足。充分了解什么是现型社会所需要的财会人员,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4
实习内容
董老师知道我对公司账务不适很熟悉,她很耐心得指导我,我很幸运的重温了会计的一般流程。
4.1
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1.1
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填写原始凭证的内容为: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4.1.2
记帐凭证
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帐务后,电子帐薄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帐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的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
4.2
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
日记帐一般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的。计算机帐务处理中,日记帐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要输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帐”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帐。
4.3
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
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
4.4
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4.5
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也由凭证文件生成,其编制方法为对用户输入需汇总的起止日期则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时间段的科目汇总表。
4.6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
根据得出的科目汇总表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产生出对应的总帐。
4.7
对帐(编试算平衡表)。
对帐是对帐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帐是否正确,以及帐薄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总帐与辅助帐数据来完成帐帐核对。
试算平衡表就是将系统中设置的所有科目的期末余额按会计平衡公式借方余额=贷方余额进行平衡检验,并输出科目余额表及是否平衡信息。一般来说计算机记帐后,只要记帐凭证录入正确,计算机自动记帐后各种帐薄应该是正确的、平衡的,但由于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回造成某些数据被破坏,因此引起帐帐不符,为保证帐证相符,应经常进行对帐,每月至少一次,一般在月末结帐前进行。
4.8
根据给出的相关内容编制本月的负债表和利润表
将十二月月初数视为年初数,本月视为本年数编制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一种会计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损益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把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从而计算出报告期的净损益数。根据具体要求操作计算机得出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这些是大的方面,在处理日常经济业务方面,我主要利用用友财务软件,针对实际发生经济业务性质进行会计处理,编制会计凭证,进行审核记账等。公司日常的经济业务通常不是采购就是销售,在进行采购业务处理时,需进行编制采购入库单,并核对采购数量、金额及税额;销售业务方面,主要是对于应收账款的核对,根据实际发生以及相应回款进行收款或转账凭证的编制并审核记账;在采购与销售方面的实习工作当中,在制单处理方面要特别细心,要注意核对供应商以及客户往来,以免在进行项目核算时发生串户。除了采购和销售业务,日常经济业务还包括通过单位网上银行进行付款业务,并在受到银行回单后,利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应付账款核算。日常会计业务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程序,都必须以会计制度为基础,尊重原始凭证,考究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利用财务软件的强大功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月底是公司出具财务报表的时候。总账会计即主管会计,主要负责公司主要财务报表的出具。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了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各种附表,并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计算出本期应纳税所得额。通过编制财务报表还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以及销售利率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财务报表需一式三份,上交给国税及地税各一份,本公司自己留底一份。
公司财务部还设有出纳及增值税发票开具处,出纳主要管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编制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等,开具收款收据以及票据的办理。通过出纳岗位的实习,我还了解到真实的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的开具以及银行承兑汇票的办理。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中,必须核对单位的每一项税务信息,包括税号、名称、电话、地址等,在开具过程中,必须真实准确,如发生错误的增值税发票,需向税务局提出申请,开具红字发票等。
我在日常工作中还学习到了很多书中没有的细节的东西。例如:
1.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子,这样才能作废。而我们以前在学校模拟实习时,只要用红笔划掉,在写上“作废”两字就可以了。
2.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在学校模拟实习时,对摘要栏很不看中,认为可写可不写,没想到这里还有名堂呢!真是不学不知道啊。
3.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的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而不能乱写,否则总帐的借贷双方就不能结平了。
4.记账凭证的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又是登记账簿的重要依据,必须针对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的特点,考虑到登记账簿的需要,正确填写,不可漏填或错填。
5.必须按照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编制会计分录,填入借方科目和贷方科目栏,二级或明细科目是指一级科目所属的二级或明细科目,不需要进行明细核算的一级科目,也可以不填二级或明细科目栏。
6.金额栏登记的金额应和借方科目或贷方科目相对应或与一级科目,二级或明细科目分别对。
7.过账符号栏,是在根据该记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以后,在该栏注明所记账簿的页数或划√,表示已经登记入账,避免重记,漏记,在没有登账之前,该栏没有记录。
8.凭证编号栏.记账凭证在一个月内应当连续编号,以便查核.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分别编号,对于收,付款凭证还要根据收付的现金或银行存款分别编号,如银收字第×号,现付字第×号,转字第×号.一笔经济业务需要编制多张记账凭证时,可采用分数编号法。
9.记账凭证的日期.收付款凭证应按货币资金收付的日期填写;转账凭证原则上应按收到原始凭证的日期填写,也可按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填写。
10.记账凭证右边附件×张,是指该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的张数,在凭证上必须注明,以便查核.如果根据同一原始凭证填制数张记账凭证时,则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附件××张,见第××号记账凭证,如果原始凭证需要另行保管时则应在附件栏目内加以注明。
11.对于收款凭证或付款凭证左上方的应借科目或应贷科目,必须是现金或银行存款,不能是其他会计科目,凭证里面的应借科目或应贷科目是与现金或银行存款分别对应的科目。
12.记账凭证填写完毕应进行复核与检查,并按所使用的记账方法进行试算平衡,有关人员,均要签名盖章,出纳人员根据收款凭证收款,或根据付款凭证付款时,要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以免重收重付,防止差错。制作完记账凭证以后还要必须把凭证一一的打印出来,然后把对应的相关票据贴在打印后的凭证后面,具体的操作如下:胶水抹在凭证背面的右上角以便贴凭证相应的票据,贴完票据后如果票据比凭证要大的话应按凭证的大小把票据整齐的叠好便与以后的装订,之后要按凭证业务号的大小有序的把凭证排列整齐,这样如果以后要查找也方便许多。
所有的帐都记好了,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就是所谓的月清月结,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别以为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常有人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如果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你可以先用铅笔进行记账,以妨出错时不好改。
5
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无论是专业知识上,还是为人处世上,受益匪浅,根据在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由于会计人员也是管理人员,我对公司以后的发展提出了以下的几点建议:
5.1
公司的采购业务未能做到分工明确。
公司经常是经理或经营厂长与供应商洽谈、选择供应商,并由其履行审批权,未能做到分工控制。
潜在风险分析:目前审批及议价均由相同人员执行,在审批时未必能做出客观分析,有可能产生采购环节的舞弊行为。
物资盘点:公司仓库管理人员没有在每月或者每季度按时进行盘点。进行年结盘点时,没有文件证明盘点人员将所有项目进行盘点。会计主管及采购主管审阅的物资盘点表在交与外部审计师后,财务部与采购部并无存底。
建议:应尽快建立完备的采购流程,清楚列明各人员的议价权限,以及有关审阅订货合同审批表人员的要求。例如,采购量少的合同由采购经理议价及申请,再由未参与议价的经营厂长审批;采购量多的合同由经营厂长议价及申请,再由未参与议价的厂长审批。采购量多少的权限应由管理层商讨按实际情况确定。
5.2
公司的财务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应构建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系统。
真实可靠、系统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公司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了解公司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并据以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及时提供真实正确、系统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能否确保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是评价公司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公司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优劣的重要标志。科学的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可以确保公司快捷、及时、系统、全面地向各有关方面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满足本公司及公司外部各方利益关系集团决策的需要。
5.3
在管理制度上应加强公司的执行力和凝聚力。
执行力和部门沟通不畅首先是公司的管理团队和执行团队的问题,要使员工有凝聚力需要先从部门主管开始。如果各个部门主管以及公司管理层都无法凝聚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整个公司的执行力只能是空谈。
6
实习体会
经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许多,无论是在专业上,还是在人际关系上,受益匪浅。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所经历的大学生活中难以学习到的。比如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多跟同事们打交道,而自己也尽量虚心向他们求教。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的同事相处好,那样工作起来的效率才会更高,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工作中仅靠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在其他时间多给自己充电,在扎实本专业的基础上也要拓宽学习领域。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多向他人请教。人际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懂得如何与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本领,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不能忽视的。马上就要进入社会的我们也要面临正式的实习了,我想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种积累,而这种积累正是日后的财富。在工作上,在学习上,我们要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它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次实习为我们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相信经过这次实习,我有能力也会以更好的姿态融入社会。感谢丰县供水服务有限公司以及董老师给我提供了这次实习机会。
篇3:【行政管理制度】公司保险制度管理
【行政管理制度】公司保险制度管理 本文关键词:保险制度,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公司
【行政管理制度】公司保险制度管理 本文简介: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员工保险第二章公司保险制度管理一、失业保险(一)何为失业保险?1.充分就业与失业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在既定的工资水平上,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够得到工作机会,而且在既定的工作时间内
【行政管理制度】公司保险制度管理 本文内容: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员工保险
第二章
公司保险制度管理
一、失业保险
(一)何为失业保险?
1.充分就业与失业
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在既定的工资水平上,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够得到工作机会,而且在既定的工作时间内,劳动者的工作量饱满。反之,则为失业。
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与社会制度无关,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不可避免的产物。
2.失业保险
所谓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
失业保险的核心内容是社会集中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分散失业这一劳动风险,使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这种制度有两大功能,一是保障生活,二是促进就业。正因这两大功能,人们又称其为失业现象的“减震器”和“安全网”。
关于失业保险的性质和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第一,失业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不同于社会保障的其他部分。例如,失业人员领取的失业救济金就不同于社会救济金。失业保险的对象是有劳动能力但一时失去了工作的劳动者,而社会救济的主要对象是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以及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生活困难者。得到社会救济并不要以事先尽义务、缴费为前提条件,而失业保险金的领取者必须以事先参加保险、缴纳保险费为条件。社会救济可以是一次性的、短期的或长期的,而失业救济领取一般以一段时间为期限。失业保险实际上是劳动者劳动的积累,是按劳分配在一定程度上的延续,而社会救济则与劳动无关。
第二,失业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不同于商业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基本属性,如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和福利性的特点,不以盈利为目的。以货币资金为提供物质帮助的主要形式,具有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功能。拿强制性说,凡法定范围内的企业员工都属保险对象,都得按规定缴纳保费。拿互济性说,失业保险的收入和支出要在失业率高低的不同企业间和不同时期间实行统筹,互助互济。从福利性说,失业保险绝不以赚钱营利为目的,而以保障失业工人基本生活为目的。所有这些,社会保险的其他险种如养老险、生育险、疾病险、死亡遗属险、工伤险等等,也同样如此。
第三,失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子系统,不同于工伤、养老、疾病、生育、死亡等其他保险项目。工伤、养老、疾病、生育、死亡等保险项目的保险对象是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而失业保险的对象是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这部分人一旦有工作机会,将脱离失业状态。因此,失业保险尽管其直接目的是保障生活,但制度的设立要有利于促进劳动者重新就业,为此失业保险待遇不可能如同养老保险或工伤保险那样长期给予。而且,在待遇资格上要进行甄别,只有那些非自愿失业者才能领取失业救济金。
失业保险的基本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障功能,二是促进就业的功能
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劳动力流动,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如果没有失业保险,传统劳动就业制度的改变将难以起步,劳动力也就无法在各行各业合理流动。一旦有了失业保险制度,一方面员工在失业期间能得到经济援助;另一方面失业保险的待遇水平、领取资格、领取期限、等待期限等方面的规定又会积极促使劳动者寻找工作,接受工作,促进劳动力向短缺部门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可以积极大胆地释放多余的劳动力,消除隐性失业,提高效率,降低工资成本。政府可以大胆地推进劳动制度改革,实行全员优化劳动组合,并真正将破产付诸实施,淘汰落后企业和落后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运用
如何改进失业保险资金的筹措并提高其使用效率,是目前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一大问题。
失业保险资金的来源有: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利息收入和国家财政补贴。可见,失业保险资金主要由企业和国家两方负担。有的把职工个人也列为失业保险资金的筹措对象,变原来的两方负担为企业、国家、个人三方负担。这种做法在增加失业保障资金来源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劳动者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
但目前失业保险资金的筹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企业不理解失业保险制度,认为失业保险是“一平二调”、“劫富济贫”。并以各种方式拖欠、抵制失业保险费的缴纳,出现了类似少报员工人数或工资总额等“失业保险漏税行为”。这些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事人认识上存在偏差,另一方面也与目前采取的统一费率制不无关系。
失业保险金的缴纳费率由政府统一规定,无法体现企业失业率和其保险费缴纳之间的关系。对效益好失业率低的企业来说,因其只有很少甚至没有员工领取失业救济金,所以这些企业常常把缴纳保险费看做是对效益差失业率高的企业的无偿补贴,使得这些企业不愿参加统筹失业保险,即使参加了也抵制、拖欠保险费。而反观效益差、失业率高的企业,统一费率无疑助长其懒惰与依赖思想。
改变这一现状,采取根据失业风险程度实行差别费率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目前,在一些国家这种做法已得到实施。其具体措施是,政府根据各行业的情况,对失业率高的行业按高的费率来征收保险费,对失业率低的行业按相应低的费率来征收。这种作法,一方面可以改变现在“鞭打快牛”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使失业率高的行业,放弃依赖思想,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减少失业。
保险基金运用问题实际上包括两方面问题。一是失业保险基金能否用作培训费用。我们知道,失业保险不仅有保障功能,还有促进就业功能。国外的经验也说明,这两方面的功能应当有机结合起来。既然如此,失业保险金一部分用作转业培训是理所当然,完全必要的。培训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为技能培训,如厨师、点心师、电工、驾驶员等社会上需要的多种人才,另一个层次是新成长的劳动力,在就业前进行就业法规、劳动制度等教育,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还有生产自救性培训,主要是那些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差的人员,这些人就业较难,列为就业难点。为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我国目前由政府下达指标并负责安置,从待业保险金中拨一部分资金给这些人员组织生产自救,这些资金暂时也不回收。从各地实施情况看,失业保险资金一部分用作促进就业是完全应当的。但是,也应看到,我国失业保险目前尚处于初创阶段,失业保险主要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的,而失业风险的波动较大,失业率时高时低,难以预料。因此,在失业保险基金积累比较少的情况下,不宜把失业保险基金过多用作培训费用。
保险基金运用的第二方面问题是基金要不要在运用中“增殖”的问题。能够“增殖”当然是好事,问题是失业保险属短期待遇,从长远看这项基金的储备量不会很大,而失业风险的波动性决定了这项基金随时随地都可能动用。因此,这项资金不宜作投资或购长期债券。只应强调保值,如购买短期债券,进行保值储蓄等,而不应强调增殖。这是和养老保险金不同的地方。养老保险费从收入到支出有一个很大的时间差,故可强调在运用中增殖,而待业保险金从收入到支出的时间差很小,故不宜过分强调增殖。
(三)国外失业保险制度概况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球共有38个国家实行了失业保险或类似办法,各国现行的大多数失业保障制度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建立的。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像中国、俄罗斯、东欧一些国家也陆续建立起了失业保险制度。失业救济制度主要实行于工业化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劳工市场的组织程度很高,为这种保障提供了可行的基础。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
1.失业保险的资金来源
提供失业保险资金的方法,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提供资金的方法相同,即按一定手续缴纳保险费,保险费率则为所挣工资的一定百分比。许多国家的政府还给予失业补贴,特别是补贴长期的救济金,例如长达26~52周的救济金。在几项社会保险合并征收保险费的国家,失业保险可能不单独征收保险费。许多国家的失业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平均负担,有些国家的保险费则全部由雇主负担。但是,政府给予强制性的和自愿性的两种失业保险的补贴,数量可能非常之大。在某些情况下,竟高达失业保险开支总额的2/3。上面提到的根据经济情况给予失业补助的办法,其资金完全从政府财政收入中拨款提供,雇主或雇员都不直接缴纳保险费。
2.失业保险范围
上述实行强制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中,约有半数国家的保险范围包括大多数受雇人员,而不管其所在产业的类别。其他国家的保险范围,则以工商业职工为限。少数国家的保险范围,不包括收入高于一定数量薪金的雇员。有些国家对临时工和季节工的失业保险另有专门规定。有几个国家还分别实行特种职业的失业保险制度,如对建筑业工人、码头工人、铁路员工和海员的失业保险,另有单行办法。
自愿保险制度限于产业工会已经建立了失业基金的,因而其保险范围的大小要看这些产业的工会组织的情况而定。参加失业保险基金会通常对产业工会的会员是强制性的(工会会员必须参加失业保险基金),并且吸收非工会会员的员工自愿参加。丹麦和瑞典的自愿保险制度,现在约包括全部雇员的2/3。这两个国家未参加保险的工人,如刚从学校出来的毕业生和独立劳动者,失业时可领取政府补贴的救济金。
3.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
从对各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调查表明,大约有30个国家实行了强制性的失业保险,保险范围都相当广泛。丹麦、瑞典和芬兰这三个国家,都建立了单一的失业保险制度,但都不是强制性的,也不由政府管理而是由工会自愿建立的失业基金会管理,不过这些基金会都从政府那里得到大量补贴。
在实行失业保险制度的澳大利亚、匈牙利、新西兰和前南斯拉夫,失业救济金只限于发给符合经济情况或收入调查规定的救济条件的失业者。在德国,实行双重性的失业保险制度,即既有强制性的失业保险制度,也有由政府供给资金的、以经济情况调查为依据的失业补助制度。除按等级发给失业救济金的上述各种制度外,若干国家仅发给一次性的失业救济金,由有关政府机构或雇主支付。此外,还有一些国家规定雇主应给被解雇的工人支付一次性的解雇费
4.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条件
工人要取得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权利,必须具备某些条件。首先,他的失业必须是非自愿性的失业,通常还要求他缴够一定期限的保险费,或达到受保工作的一定工龄。这个条件可以保证失业者确系劳动力队伍中的一名正规成员,并因失业而丧失其工资收入。大多数国家规定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合格期限,为失业开始前的一年内已保险6个月。但愈来愈多的工业化国家对于新近的中学或大学毕业又不能很快找到工作者,另有特殊照顾。这些人即使没有工作经历,也可领取失业救济金。这些特别规定,缓和了学校过渡到工作岗位的紧张状况,在经济衰退时期尤其如此。
大多数国家规定,如果失业者没有正当理由而拒绝职业介绍所介绍的适当工作,则将暂时或长期停止发给他救济金。其理由是失业者既然无理拒绝介绍的工作,说明他的失业不能再视为非自愿性的失业,在客观上显然是自愿失业的。所有国家都已明确规定,按这种方式取消领取失业救济金的资格,给失业者介绍的工作必须是“适合”该工人的工作。但所谓“适合的工作”的定义,各国的规定差别很大。鉴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在介绍各国情况时,没有提出“工作适合性”的统一标准。一般说来,工作适合性的标准包括所介绍工作的工资和以前收入相比较的高低关系;所介绍的工作的地点与失业者住家地点之间的距离;所介绍的工作与失业者以前的职业关系、工作能力以及职业训练之间的关系;所介绍的工作可能有危险性或有碍健康的程度等方面。
失业者可能完全具备领取救济金的所有条件,但有时由于其他原因,还是暂时或长期被取消享受资格。一种理由是和他是怎样失业的这一问题有关。如果查明他“无正当理由”而自愿离职,由于“行为不端”而被解雇,或因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劳动争议而导致停工造成自己失业,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国家的失业救济制度都规定取消这些失业者享受救济金的权利。取消资格的有效期限,国与国之间很不相同,少的不过几周,有的永远取消其领取资格。
5.管理机构
失业保险制度可以由政府部门管理,或授权自治性的机构管理。这些机构的日常工作,由受保人、雇主和政府三方的代表进行。丹麦、芬兰和瑞典的失业救济基金,是在政府监督下由工会负责管理;比利时和法国的失业救济基金,则由工会和资方联合委员会共同管理。
失业保险和安置就业两种业务,经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前面已经提到,这种联系可以保证失业救济金只支付给确实已在职业介绍所登记的失业工人。同时,这种联系还可通过救济金的支付,鼓励失业者及时登记并定期汇报,从而提高安置就业工作的效果。
许多国家已经把失业保险业务和安置就业工作合并管理,基层管理工作尤其如此。因为在地方职业介绍所受理支付救济金的情况下,失业保险业务和安置就业工作势必合并办理。有些国家则规定失业者应在地方职业介绍所登记,但受理救济申请和支付救济金的业务,则由另一社会保险机构办理。
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欧各国的政府,除给予失业者一定收入外,还精心采取周密措施,以预防失业或减轻失业的影响。由政府集中管理的安置就业工作,可与产业部门密切配合互相协作,以促进各行业之间和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劳动力流动;还可以对处于衰退中或结构改革中的产业部门予以资助,使之对其过剩工人进行重新培训或重新安置,借以避免因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导致失业。各国政府还可用减税免税和其他办法刺激投资,使之在严重失业的地区开办工厂,振兴经济;也可以在预见季节性失业期到来之前,及早拨款创造就业机会。跨国安排的措施,如“欧洲社会基金”,也可以帮助在某一地区失业的工人能在别处找到工作。
二、养老保险
(一)传统养老方式与社会养老
1.传统养老方式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在各国历史上大体也是如此。历来提倡孝顺父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人和子女一起生活,人老了全要靠子女供养,这就是家庭养老方式。其特点是:
第一,子女的劳动或生产经营收入,是老人唯一生活来源。
第二,子女的关心和照料,是老人生活起居的唯一依靠。
第三,家庭财产状况是老人生活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在这种养老方式下,老人的生活绝对离不开子女。尽管在某些情况下,无子女的老人也可得到社会或亲友的少量救济,但既不是经常的,也不是主要的。谁无子女,谁老了就无人供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小生产方式的产物。和人们的平均寿命短促也是分不开的。
可见,家庭养老的方式是和小生产方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现代工业代替落后的小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人类养老方式就必然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化。
2.社会养老
社会养老是指社会给劳动者提供养老生活费用即养老金,而不是指老人的衣食起居和生活照料都按照社会集体的方式来解决。只要老人定期能获得保障自己生活的养老金,不管是否仍和小辈一起生活,都算实现了社会养老。
社会养老是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工业发展的结果。现代大工业是社会化大生产。大生产排挤了小生产,使劳动者失去了以土地为依靠的生存保障,家庭不再是独立的生产单位,每个劳动者都到一定的经济部门就业。一旦失业,就失去了生活来源。这样,当劳动者年老力衰再不能劳动时,生活就成了问题。他们当然也有子女,从而可依靠子女的劳动收入来过老年生活,然而,他们更有权利要求社会给他们提供养老金。因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有了空前提高,每一个劳动者在年老退休前几十年的劳动中不仅创造了劳动阶段所需生活费用,也创造了年老退休后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费用。换句话说,(劳动者在退休前几十年的工作中所付出的必要劳动,不仅包含了劳动年龄生活所必要的价值,也包含了退休后各种必需生活费用的价值。就是说,劳动者未退休时就已为退休后的生活作了准备,并把这部分准备交给了社会,一旦劳动者年老退休,社会就有能力也有义务为他提供养老金)。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不能再由家庭,而必须由整个社会来为劳动者解决生老病死问题。
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平均寿命大大延长,社会上老人越来越多,终于使养老问题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关系到千百万老人的生存问题,也关系到现有劳动者能否安心工作的问题。每个人都有年老之日,如果社会无法妥善解决养老问题,就不能解决在职员工的后顾之忧。
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社会养老,可使退休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也有利于解除在职员工的后顾之忧,调动生产劳动积极性,从而不仅可稳定家庭生活,稳定整个社会,而且会推动社会生产发展。
3.社会养老的实现形式
社会养老通过养老保险的形式实现。根据上述社会养老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分析可知,养老保险实施范围的大小和养老金给付标准的高低,不仅取决于需要,更取决于可能,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一般说来,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就越有条件实行社会养老。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子系统,和社会保险的其他险种有区别也有联系。养老保险也具有社会性、互济性和强制性。劳动者要求社会给他提供养老金,必须以事先尽义务为前提,正因为如此,享受养老保险金给付,不仅需有年龄规定,还要有工龄规定;不仅有工龄规定,还要有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的规定。
(二)国外养老保险制度
1.养老保险的含义
养老保险是一种对退休人员的生活费用和医疗费用给予经济保障的社会机制,养老保险金一般是通过国家用法定的形式,按固定的方式和一定的比例向社会(包括企业和个人)进行筹集,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的。
2.养老保险的历史改革
从历史上看,养老保险制度最早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德国。当时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为了平息日益发展的工人运动,倡议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并于
1889年通过了疾病、残废养老保险立法。
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1908年国会通过老年给养法,提出由国库负担老年给养责任,其资金取自对富户的赋税,借以实现收入再分配。此法律经1911年、1919年、1924年几次修改,逐步完整。1925年起正式采取强制保险。1946年又通过国民保险法。
美国在1935年由罗斯福总统主持制订了《社会保障法案》,其中包括养老保险,实行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制度,使绝大多数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老人均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日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是对国家公务员实行这一制度,以后逐步建立了比较全面的退休养老保险制度。
发展中国家也都程度不同地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先用条例或决议形式,后用法律形式。
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就已有127个国家实行了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
3.国外养老保险基本状况
(1)待遇或养老金给付标准
有些国家按固定的数额领取退休金,与在职时收入无关。但是许多国家的退休金都根据过去收入的平均数计算,并把计算平均收入的期限缩短到退休前的最后几年,或把收入最高的若干年份作为计算平均收入的时限。退休金高的可达在职时最高收入的100%,低的只有50%。前苏联规定养老退休的月收入是在职时工资的50%或100%,功勋退休者还高于100%,加发1~2个月工资;南斯拉夫规定不超过在职工资的85%;匈牙利为75%;美国规定退休金为本人在职工资的65%~80%;英国为65%;瑞典为60%。有些国家规定一个基本百分比,例如为平均收入的30%,然后按投保年限再加,如每投保一年加发平均收入的1%
或2%,使投保年限长的员工有较高退休金。也有些国家则规定,给低收入者以较大百分比支付,高收入者以较小百分比支付,使各人退休金差距缩小。还有些国家尤其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对退休金收入规定有最低收入标准,符合此标准者给予低收入补贴。还有些国家规定,退休者若有无工作的配偶和子女,加发一定比例的退休金。实际退休金的高低,不仅要看退休金为原工资的多大百分比,还要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有些国家计算退休金时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按物价指数计发退休金,以保证退休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如美国根据1973年通过的法案,按物价指数计发退休金,1982年全美国有77.4%的老人领到的退休金平均每月达419美元,比1980年提高23%。但有些国家对通货膨胀因素考虑不够,如匈牙利虽规定退休者占本人工资的75%,但由于物价上升大于退休者增长幅度,因此,退休金的实际收入仅为在职员工平均工资的50%,仅够维持本人基本生活。
(2)关于享受退休金待遇的条件
领取养老退休金主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缴纳规定期限的保险费和具有受保职业的规定工龄。
在退休年龄方面,在多数国家规定年满60~65岁可以享受退休。如日本、美国、欧洲一些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为男65岁,女60岁。而俄罗斯、匈牙利等国规定男60岁,女55岁。法定退休年龄低的可达45岁,高的可达70岁,世界上不少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男女有5岁差别。但也有半数国家规定男女职工退休年龄相同。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少数国家降低了退休年龄,以便使上了一定年纪,身体较差,难以适应技术更新及其他变动的人能早些退休,并空出就业岗位给年轻人就业。但从总体上看,国外退休年龄有延长趋势,因为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趋于老化,延长退休年龄,可减轻养老负担。退休年龄如何确定,对养老金支出有很大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退休年龄越低,养老金开支就越大。
在退休工龄条件方面,各国规定并不一致,短的15年,长的40年。
关于缴纳保险费年限,有少数国家规定只要3年或5年,但多数国家规定要15~20年。
(3)养老金来源
从国外普遍的情况看,养老金一般由三个方面,即员工本人、雇主和国家各负担一部分,也有由上述两个方面或一个方面负担的。如何负担的比例,在各国也不尽相同。
养老保险基金基本上由国家包下来的有瑞典、丹麦、前苏联等。瑞典个人不缴养老保险税,由企业主按职工工资的12.25%缴纳,其余由国家支付。丹麦员工个人仅缴2%,其余由企业和政府负担。前苏联也是由国家和企业负担,企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资金来源。
由国家、企业主和职工三方面负担,最典型者为日本。日本的养老退休制度由三方面构成,一是个人年金,即个人养老金保险,由个人自愿投保,人寿保险公司按合同支付,保费全由个人承担;二是企业年金,即由雇主给本企业员工按一定比例缴付年金保险,费用由职工和雇主分别负担;三是公共性年金,即由国家法定举办的养老保险,主要由国家税收负担。
国家基本不负担,主要由员工个人和企业缴纳的有美国、罗马尼亚、菲律宾、法国等。美国规定员工和雇主各缴一半,即工资总数的6.55%,个体劳动者收入按8.05%缴纳,以作养老准备金,政府不负担。菲律宾员工个人缴工资的4.5%或5.5%,雇主交5.5%或6.5%,国家也基本不负担。法国规定雇主负担高于员工,这也是许多国家的做法。
保费完全由员工个人负担的有前南斯拉夫、巴西等国。前南斯拉夫规定按员工本人工资的14.5%缴纳,私营企业则完全由雇主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国家只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养老保险作些补贴。
(4)养老保险管理机构设置
养老保险管理机构设置大体分三类:
以政府机构管理为主的,如英国设有保健和社会保险部,主管此工作,从中央到地方还有数百个管理机构。法国由卫生及社会部保险金保管局主管。美国由社会保险管理局主管。联邦德国由联邦劳动局主管。
以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管理的,如日本由厚生省、保险公司和信托银行共同管理。
以工会管理为主,如匈牙利工会全国理事会下设社会保障管理局负责这项工作。丹麦的法定老年保险由政府管理,老年补充年金则由工会管理。
此外,如南斯拉夫的养老保险由社会保险协会管理,实行自治。
可见,各国养老保险主要是由政府管理的,也有政府机构与保险公司分工管理的。
三、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
(一)医疗保险
1.何谓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又称疾病保险和健康保险,在美国泛称伤害健康保险。其职能主要是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它与良好的医疗条件和各项保险制度的给付,共同形成对劳动者健康水平积极有效的保障作用。对劳动者而言,医疗保险费的开支,属于“劳动能力的正常维持费用”。它在支付的形式和发放的原则上明显有别于其他的社会保险。首先,从享受的对象看,只有患病者才可能享受此项待遇。患者主要享受免费医疗或直接凭单据享受医疗保险金补助。不生病不需医疗的职工不享受这种待遇。其次,从享受标准看,只依据病情的需要,不受经济地位的影响和限制。医疗保险实行与患者工资完全脱钩的方法,可保证劳动者患病以后就医的机会和待遇上的均等。在患者是否承担部分医疗费用的问题上,因工负伤与一般的疾病患者是有所区别的。前者的医疗保险属于经济补偿的性质,因此在项目和待遇上要多一些,好一些;后者的医疗保险带有物质帮助和救济的性质,在医疗保险项目和待遇上要少一些、低一些。但患者本人基本上不负担或只少量负担医疗费用。
2.医疗保险历史发展的回顾
回顾一下19世纪初的医疗服务状况和其对欧洲工业化时期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影响是有意义的。当时医生不属于高薪职业,高科技虽发展了,但医疗费也不高。随着医疗社会保险逐渐普及,政治家们也意识到了这种潜力,于是采取坚定和积极的方针,鼓励雇主支持工人的建议,作为改善工人健康状况和安抚工人的手段之一。
最早最有意义的政治步骤是1883年德国政府颁布的一项法令,其中规定:
①某些行业中工资少于限额的工人应强制加入疾病保险基金会;②基金会强制性征收工人和雇主应缴纳的基金,这一法令标志了医疗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始。随后,这项政策逐渐在20世纪上半叶的整个欧洲以各种形式推广,强制性医疗保险推广前,自愿性保险经常覆盖一半人口。这项措施在许多国家也得到了政治支持,因为它解决了工人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表达了社会对健康和医疗的关心。这由传统的慈善机构或公共互助机构向前迈了一大步。
在德国1883年立法以后,奥地利在1887年,挪威在1902年,英国在1910
年,也相继采用。法国1921年立法,但1930年才开始执行。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大多数欧洲工业化国家采用了这种方法,当时以生育和疾病社会保险的名义实行,可能由于现成的医疗服务网(包括医生、专家、公立和私立医院)供给状况良好。欧洲法定的医疗保险基金主要由代理机构向医疗部门为其成员支付医疗费用。
(二)建立医疗社会保险的因素
有很多重要因素促使医疗社会保险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如对现行医疗体制提供的医疗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不尽人意,很多人无力支付私人医疗费用等,这都使人们去探讨是否应把基本医疗服务作为每个公民的一种权利。这种要求通常先由接受医疗服务的政治代表提出。人们的不满通常是指医疗资金不足、医疗服务效率低以及私人医院的高昂费用等等。
特别是当卫生部门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前景暗淡时,劳工组织可能促使政府考虑医疗社会保险。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使更多的人就业,在没有社会保障的情况下,疾病意味着没有收入甚至失去工作。伴随着大规模农业经济的城市化,导致了家庭结构变小,分担风险和照顾病员亲属的家庭成员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更迫切需要社会保险。大多数靠工资生活的职工对现行的公共医疗服务很有意见,因为距离远,等候时间长,而他们的收入又无力支付私人医疗服务的费用。
雇主对医疗社会保险的态度通常是积极的,因为他们知道健康会提高生产力。在某种程度上,雇主对医疗社会保险的支持将使雇员们更忠心耿耿,并且这比雇主自己为职工提供医疗服务既简单又省钱。
医务人员是否接受医疗社会保险,将取决于工作条件、收入以及职业自由的程度。在发展中国家,医务人员实际上很乐意实行医疗社会保险。尽管医务人员较少,但许多有空闲时间的医生,希望通过医疗社会保险带来稳定的额外收入。私人医院病员不足,如与医疗社会保障挂钩,可增加收入。
病员不一定因为医疗社会保险能使每个人都得到医疗服务而支持它。因为社会和文化态度以至“公众”为医疗社会保险所规定的某些限制可能与个人的喜好有矛盾。例如,病员的隐私和选择医务人员的自由受到影响等等。同时,比起个人所得税,人们更愿意付医疗社会保险费。如有征收其他社会福利基金(像老年保险费)的网络,则医疗社会保险费也就容易收集了。
最终建立医疗社会保险的可行性将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存在及稳定性(包括人力和物力),雇主、雇员和政府三方的支付能力,以及实行医疗社会保险的管理能力。此外,还需要必要的法律程序。通常在国家社会经济不稳定,并且在过渡时期没有从医疗保险得到实惠时,这些问题会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通常是认为医疗社会保险会增加劳动成本并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然而,经常缴纳医疗社会保险费,实际上能代替雇主为其雇员所支付的专项医疗费。
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会认为刚开始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法定的医疗社会保险会受到约束。只要逐项落实,先在具备条件的工业地区进行,许多困难也将迎刃而解,条件成熟后,再从小范围扩大。
(三)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
根据社会共同责任的原则(有时叫共担风险),强制性医疗社会保险资金来源如下:雇主缴纳的保险费、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政府的补贴、其他方面的收入(费用分担等)。
雇主和职工缴纳的保险费常和工资或收入有关,尽管有时采取相同比例征收保险费,但用来缴纳保险费的那部分收入所占工资的比率一般不超过保险费所占最高工资限额的比率。雇主缴纳的保险费总比雇员多。
个体经营者按固定的比例征收保险费,因为让个体经营者既交雇主又交雇员的保险费显然是不合理的,应根据其申报的收入情况,决定或计算其缴纳的金额。另外,应注意到个体经营者有很大的收入差异,有高收入者(如专业人才和商人),也有收入少的(如工匠、小业主、摊贩),后者不能定期缴纳。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征收保险费,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平等原则意味着所有成员都有权享有同等待遇。也就是说,尽管某些特种补贴有数额限制,但个人缴纳保险金的数额和应享有的医疗费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社会保障只涉及某些地区或某些行业的人口,但是经济活力会从社区内的补贴得到好处。
社会保障的“公共性”和“法定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政府的直接资助,因为正常情况下,社会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雇员和个体经营者所缴纳的保险金。然而,法律规定政府提供补贴,这取决于当时经济条件下,国家的财力及受保人缴纳保险金的能力。
(四)工伤保险
1.涵义
工伤保险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企业员工在遭受生产、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伤害后获得医疗保障、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权利的社会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包括医疗待遇、医疗期间工资待遇、伤残待遇和死亡丧葬、抚恤待遇项目。工伤保险制度是国家劳动政策和社会政策,属于政府行为,不属于商业性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概念。
2.历史治革
在过去,工人受到职业伤害的一切后果都由自己承担,当时有这么一句话很流行:“干活的被饭碗和工伤费用压得喘不过气。”工业化初期,工人因职业伤害能得到一点赔偿是在民事法典中规定的,但是他必须在法庭上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受到的伤害是直接由于他人,既可以是其雇主也可以是自己的同事的过失造成的。
由于受职业伤害的工人或他们的家属有时很难或几乎没有可能证明和提供证据表明是因为雇主的过失造成的灾难,因此等待这些人的命运往往是得不到任何赔偿和陷于极端贫困。后来当人们确定了“职业的危险”原则,雇主要为受职业伤害的人支付赔偿金,并且这一点用法律形式予以保证后,情况才有所好转。到了19世纪末,法国、德国和大不列颠几乎同时确认了“职业的危险”
原则:凡是利用机器或雇员体力从事经济活动的雇主或机构就有可能造成雇员受到职业方面的伤害;意外事故无论是由于雇主的疏忽还是由于受害人的同事的粗心大意,甚至根本不存在有什么过失,雇主也应进行赔偿;雇主支付职业伤害赔偿金是一笔日常开支,就像是修理和维修设备的保养费和给职工工资一样;赔偿金应该是企业所负担的一部分管理费用,从本质上看这笔钱的开支还是为了雇主。到20世纪初,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将职业伤害原则具体写进了自己国家的劳动法规。1925年,国际劳工局公布的一项报告这样提到:“还没有哪一种学说有这么大的力量,使之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被这么多国家所接受。”
(五)工伤保险必须遵循的原则
1.无责任补偿原则,又称无过失补偿原则
其一,无论职业伤害责任主要属于用人单位还是第三者或者受伤者自己个人,受伤者都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其二是用人单位不承担直接补偿责任,由工伤社会保险机构统一组织工伤补偿。
2.个人不缴费原则
工伤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缴纳,员工个人不缴费,这是工伤保险区别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标志。
3.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工伤保险的根本任务是保障员工的生活,保护职工健康,促进社会安定和生产力发展。基于此,工伤保险就应当与事故预防、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相结合。
4.征集基金、共担风险的原则
这是各项社会保险的共同原则,通过强制征收保险费,建立统一的工伤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
5.区别因工和非因工的原则
职业伤害与工作和职业有直接关系,工伤保险待遇具有补偿性质。因此,确定工伤保险范围的依据就是把握因工和非因工的界限。
6.补偿工资损失原则
也就是工伤保险待遇与受伤害工人既往的工资收入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