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纲要 本文关键词:科技活动,纲要,气象,校本课程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纲要 本文简介:《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编写纲要(成果总结)一,课程简述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为了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小学的科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已成为共识。近年来,我校以气象科技活动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特别是气象观测,我校建立了小学生自己观测的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纲要 本文内容: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编写纲要
(成果总结)
一,课程简述
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为了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小学的科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已成为共识。近年来,我校以气象科技活动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特色.特别是气象观测,我校建立了小学生自己观测的气象哨,2010年被北碚区教委命名为“北碚区xxx小学气象观测工作室”,被北碚区气象局命名为“北碚区气象防灾减灾教学示范校园”。当前,我校面临如何保持并提高气象科技活动教育的质量,如何扩大气象科技教育的面,如何开展以气象科技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如何依托气象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多方面科技素养的提高等问题,因此,我校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掘气象科技活动教育资源,开发我校气象科技教育的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掌握气象的一些基本知识,体会气象科学的魅力,知识的力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气象科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活动,更好地掌握气象知识,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预防灾害的能力。
3、通过探究主动获取气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
我们将教材分为上下册,学习的内容分为气象故事篇,气象常识篇,气象实践篇、气象灾害预防篇四个部分,每部分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予以体现.本课程内容以正文为主体辅以古今经典气象故事、气象名人“、气象知识“、气象谚语“、气象灾害与预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介绍一些与气象有关的历史故事、气象名人名言、谚语等拓展知识作为课程的一种补充,同时,根据不同年段的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在课程编制上予以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一至三年级为兴趣培养阶段,以看,听,说画的方为主,适当有一些气象观测,调查;四至六年级除了继续学习气象常识外,以气象观测实践、认识气象灾害与预防为学习的主要内容,环保知识学习及实践调查为学习。各年级既相互并列又各有自己的侧重点,既体现连续性又相互独立,体现了不同年级段不同的学习特征,加强了校本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具体内容如下:
1、气象故事篇
课程目的:了解气象对人类的影响与作用,认识气象名人,激发学生探究气象知识奥妙的兴趣。
课程内容:
火烧赤壁、雅安天漏、草船借箭、巴山夜雨、竺可桢的故事、涂长望的故事。
2、气象常识篇
课程目的:了解常见的气象知识,体会气象科学的魅力,知识的力量,为以后学会气象观测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认识春夏秋冬,动植物气象员,世界气象日的由来、二十四节气、温室效应、气象与科技、穿插介绍常见的气象知识……
3、气象实践篇
课程目的:认识天气,气象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一些观测气象的方法与技巧,学做一名合格的小气象员。
课程内容:
关注天气、认识气象符号、认识预警信号、了解气象指数、学会气象观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看云识天气。
4、气象灾害预防篇
课程目的:认识常见的气象灾害,初步掌握预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增强环保意识与责任。
课程内容:
认识雷电、高温干旱、认识大雾、认识大风、暴雨
洪涝等一些气候灾害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四,课程的定位
。
1、它与学科课程并列。《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本质的不同。
2、它是学科课程补充和完善。在《气象科技活动》课程开发时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要防止教学活动游离于学科理性,而步入学习的经验主义误区;又要防止学科的知识和系统教学活动的束缚,而局限在简单层次上的学科教学的重复和凑合,要及时补充学科教学的缺损。
五,课程实施的原则。
1、坚持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更强调学生在进行气象科学研究的同时,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如:在气象科技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让学生不断的深入和研究气象的知识与观测方法,同时通过观测的过程要培养他们环保的意识,磨练顽强的意志品质,加强他们对他人,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完善了学生的人格。
2、坚持普及与提高的统一。课程实施面向的是从起始年级的学生到全校全体学生的一个推广过程。我们一直强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的差异,在课程实施中应凸现普及与提高的统一。一方面,旨在培养参与的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又为另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3、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克服传统教育过程中的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偏差,强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对原有知识的的开发和利用,尝试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使知识和能力统一于课程实施过程之中。
4、坚持个性与群体兼顾。在课程学习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身兴趣爱好,在课外组织不同的研究小组满足学生对深入研究的兴趣和需求,通过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去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不断发展自己的人格个性。课程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也强调学生的群性,在气象观测记录,饲养,种植,调查,的过程中无不需要学生相互间的协作,需要他们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对社会,他人的强烈责任感。
5,坚持主体探究与创新发展结合。课程学习中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通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自主发展,来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折能力,激发他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挖掘其自身的潜能,培养他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学生不仅是教材最终的接受者,更应该视其为教材编制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六,课程实施的途径。
1,学科教育与教学。《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并非对常识学科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现状,进行批判的吸收和再创生的过程。因此要提升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价值,必须将其与传统的学科教学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和串联,在原有的课程资源基础上,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气象科技活动》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活动设置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这一方式渗透于气象科技教育全部内容之,重新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提供灵活的课程资源。
2、课外活动。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人性化,更为主动,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这不仅仅是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丰富来体现,同时也集中体现在对教育理念的升华及活动空间的拓展上。以往的课程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获取知识,很多知识又是间接知识,致使有些学科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听老师讲空气流动成风水蒸汽凝结成云,却只是在黑板上画画而已,顶多就一个小实验。而现在我们将学生课外的活动看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课后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探究活动,开阔着他们的视野,收获着新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变得更浓,更主动。
3、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言传身教最多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家庭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是我们课程开发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学校充分利用家长会机会,跟家长探讨科学素养对孩子,希望家长支持孩子参加气象科技活动,培养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七,课程的课时安排
《气象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主要有这三个方面:一是作为科学课的补充;二是课外活动,每周安排了一节《气象科技》课作为“2+2”活动内容,对学生开展气象科普教育。
八、课程的评价。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因此我们在评价中必须注意。
1、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小学生科技学习的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2、重视过程评价。评价过程中,除必要的甄别,选拔外,须更重视学生气象科技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技能等的评价,既评价学生科技学习成果的优劣,扬其长处,又从成果中看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还要在气象科技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劣,予以评价。
3,档案袋评价。为了使过程评价更真实,形象,综合评价小学生气象科技学习中情感,态度,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实践能力,建议可实施档案袋评价,主要搜集小学生历次活动的记录,最佳作品项目,对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自我评价及教师,同伴评价的记录,获奖记录,气象科技方面的特殊贡献,参与的重要的气象科技实践活动,自发的科技学习习惯,内容,成果,改进学习的计划及执行情况等.该档案由任课教师保存,定期发给学生,师生共同持续记录,形成纵向比较,指导学生学习。
九、课程的组织管理
1、领导组织保证:由校长直接领导,聘请专家指导。
2、制度保证:以气象观测工作室成员为主体,其他学科为辅进行教学,学校组织培训或给予成员优先外出培训机会,以优化实施者,管理者队伍。制定课程实施研究的要求和奖励机制,引导全体课程人员进行研究,成绩突出者予以嘉奖。
3、学校和气象观测工作室提供经费保证。
北碚区大磨滩小学《气象科技活动》
校本课程编写组
2012年11月8日
4
篇2:黑林小学20XX年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
黑林小学2012年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 本文关键词:科技活动,实施方案,林小学
黑林小学2012年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 本文简介:黑林小学2012年科技活动周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这个基础工程,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活动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用科技创新成果服
黑林小学2012年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
黑林小学2012年科技活动周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这个基础工程,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活动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用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原则,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内容,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提升全县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后发先至作出积极贡献。
二、领导小组
组
长:王汉华
副组长:陈伟
熊继鹏
姜亚非
组
员:仲崇任
张一强
徐进栋
尹世成
谢松涛
顾
军
董洪杰
三、活动主题与时间
主题: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市
时间:5月23日—29日
四、主要活动安排
1.校园门口悬挂“2012年赣榆县黑林小学科技活动周”横幅,在校内张贴其他宣传标语,营造活动氛围。
2.各校举办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校长致开幕词,布置科技活动周的一系列活动安排。(上报材料要求:开幕式有录像、有照片,有开幕词,活动计划、方案,领导小组,活动日程等)
3.
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题,以“节能减碳,科学生活”为内容,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上报材料要求:有班会活动记录、有图片,有讲稿。)
4.出科普板报和科普画廊。(上报材料要求:有板报稿、图片)
(1)各班室内和校园要出一期科普板报。
(2)学校的画廊要更新内容,突出展示祖国的科技进步与发展。
5.读一本科普书籍,写一篇科普作文(上报材料要求:上交科普作文)
(1)发动、引导学生借阅科普书籍,了解科技发展动态,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学生每人写一篇科普作文。具体上报篇数:
中心小学30篇;大树小学10篇;吴山小学15篇;汪子头小学10篇;大赤涧小学5篇。
6.
开展“科普大讲堂”系列活动(上报材料要求:各校上交讲座稿3篇,有讲座照片)
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针对各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各种内容、多种层次的科普报告会,全面提升我镇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7.开展一次科幻绘画比赛(上报材料要求:学生科幻绘画作品、比赛的通知、方案、评分等过程性材料。)
全镇各完小在本校内开展一次科幻绘画比赛,评出等次,予以表彰,同时把比赛的相关材料留存。获奖的作品上报中心校教导处。
科幻绘画的规格要求:8K美术纸,体裁不限,内容必须是宣传科学,弘扬科学的。
8.
举办“城市与新能源”征文比赛。(上报材料要求:优秀学生征文(电子稿)每校10篇---上报县、市参评、比赛的过程性材料和图片)
(1)记录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感想,引进中小学生对促进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关注,促进中小学生自觉投身于关爱地球、从我做起活动中来,形成全社会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2)征文要求:征文系作者原创,内容真实;以随笔、杂文、散文为主,题目自拟,字数控制在1500字以内;统一用A4纸打印,文末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学校、通信地址、邮编和联系电话等。
9.举办小学生劳技创新作品制作竞赛(上报材料要求:优秀学生制作作品、比赛的过程性材料、图片)
要求:各校自行组织学生比赛,方式:学生自带制作材料和制作工具,现场制作,作品种类不限,制作时间不超过100分钟,学生可以相互协作。
10.科普宣传周期间,开展“科普场馆免费开放”活动。科普场馆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举办展览、讲座和培训等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主要场所。通过开展“科普场馆免费开放”活动,充分发挥科普场馆、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广泛向青少年、公众宣传。
11.学校还可以结合实际,根据科技活动周的主题和内容开展其它有本校特色的活动。
12.认真总结,表彰先进(上报材料要求:各校的活动总结(含电子稿)、活动简报(含电子稿)、表彰图片)
科技活动周结束后,各校要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竞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进行表彰。
13.各校的活动材料(即上报材料要求的)于5月30日前报中心校教导处。
五、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校要成立校长任组长的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做到任务分工明确,项目责任到人。
2.周密策划,精心组织
各校要利用教师例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心校下发的《通知》、计划、方案,要根据中心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周密制定活动计划,科学设计活动方案,精心组织活动开展。要围绕活动主题,抓住活动重点,立足校本,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把全校师生都动员组织起来,形成齐抓共办、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黑林镇中心小学
2012-5-23
附件:
“城市与新能源”征文活动推荐汇总表
序号
征文题目
作者
工作单位
联系人及电话
6
篇3: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本文关键词:科技活动,培养学生,课外,创新能力,为载体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本文简介: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创新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创新教育其核心内容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高中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载体,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作者对近年来对那些开展学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本文内容: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创新教育其核心内容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高中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载体,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作者对近年来对那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较好的学校(以西峡一高为例)的经验进行了相应的总结、思考和探究,以便于我校更好地把握该项活动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推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课外活动;科技活动;创新能力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的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创新之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需要创新人才来实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一、课外科技活动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载体。学生在具有探索性的课外科技活动中不仅增强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意识,还锻炼了实践技能,实现了从科学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的转化。另外,群众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会带动并营造起一种浓郁的氛围,进而带动并引导周围一大批学生投入科研实践锻炼。
2.学生创新实践的主要阵地。科技活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突出了“创新”的主要特征,使得课外科技活动成为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时又具有大众性和普及性的特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创新活动的舞台。
3.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意识,同时对于提高其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在各类科技活动实践中通过亲自动手和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大大提高。
二、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1.健全制度,完善机构,提供坚实的保障。
机构和制度的完善既有利于活动的有章可循,又为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以西峡一高为例,2006年,为加强对该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学生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学生科技竞赛专家指导委员会,专门负责该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宏观领导。另外,学校围绕学生科技活动的工作机制,也出台了一系列与学生科技活动相适应的管理办法。为保证课外科技活动能够稳定持续地开展,学校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每年拨专款,用于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及成果奖励。
2.搭建平台,组建团队,营造浓厚的氛围。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群众性科普活动和学生课外科研基金项目申报为基础,以“科技文化节”为主体的工作体系。学生课外科研基金项目申报活动也日趋成熟,成为该校颇具规模并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学术品牌活动。
3.
构建体系,联合名校,形成联动的机制。
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年级特点和学习需要,该校在对课程设计和各类科技活动系统梳理整合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出一套针对性、多样化,柔性化的学生培养体系。为让学生积极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该校与各地名校紧密联系,形成了联动的机制。
三、
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面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取得的可喜成绩,通过全面分析该校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笔者认为要继续深化这项活动,课堂教育是主战场,课外科技活动便是第二战场。学生在课堂教育中培养起来的科技意识及其掌握的科技知识,有了课外活动的实践、延伸、拓展会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如何成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已有的科技知识更进一步便成了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用知识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技活动小组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物理学科为例,无论是擅长物理学科的学生还是对物理学科不擅长的学生,都会或多或少表现出对某一知识点感兴趣,如果能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其利用某一物理原理对某些现象进行解释或者解决某些工程类难题,学生对某些物理原理由开始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更有可能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活动就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如:我们在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后,使学生认识了一种新的运动,但直线运动到曲线运动的转变成为难点。运动的方向如何描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如何?运动的线速度和向心力之间的关系式怎么样?这都是学生的问题。这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火车的长度是造成乘客奔跑寻找车厢的原因,而由此引发客流量分布不均匀导致了乘客的拥挤。能否化直线为曲线,将火车停靠在圆周形站台,乘客从圆周中心出发沿半径走向车厢,解决了乘客行程长短不一的问题。这样就提出了简单的解决方案,但并没有应用到物理知识。我们需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结合物理知识中转动圆盘上物体移动问题。其实,车站除了拥挤奔跑现象外,如果火车可以不靠站,就能上车则大大提高了车站的效率。可以设计这样一种运动站台,与圆周运动的火车保持同步,形成相对静止状态。将本来做直线运动的列车改成圆周运动,由列车原来的停止运动改为相对静止,这样每个乘客面对自己车厢的距离相等,不会再出现拥挤奔跑现象。提出了新型不停靠站台的雏形,结合新学的圆周运动的问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然后手动绘制原理图,指导学生要注意问题的严密性,不能停留在空想阶段,必须符合实际。
(二)、用现象引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理论是来描述自然规律的,中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积累给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可能。如果学生能够抓住自己所关注的现象,借住课外技术活动对现象进行研究,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增长起来。
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浴室或厨房里发现杯子或者脸盆在潮湿的桌面上自行滑动。那么,它们是如何自我滑动,原理是什么,能否进行控制,如何加以利用?给学生建议从动力学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学生可以得出桌面上有水膜,水膜会是物体的运动阻力变小。可以进而引导学生制作水膜,并用来修正不同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敏锐的观察力的结合,使学生不仅解决了面前的问题,而且提出了新的问题。学生在活动后会发现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有吸引力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要设立相对应的活动内容才能吸引同学的注意力。直观性是小学的一个特点,我们开设的内容一定要直观、明了。急功性是学生的又一个特点,做了的事马上要看到结果或得到表扬,不然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开设的活动要容易达到预定目标。好玩更是学生不可忽略的一个天性,无论那种课外活动都不能脱离“玩”的形式。如:读一本关于科技的书、看一部科技电影、画一幅关于科技的画、地震的形成及地震发生时要怎样做、说说我知道的生活小常识、养一种小动物、种一种花或草、做一个小手工(风车、降落伞、小红旗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是容易完成的,他们不会产生太大的压力,而且乐意去完成。这样,学生就会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科技意识。
(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一直认为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观。高中科学教学不单单是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播,还包括科学方法、态度、精神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普及科学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我们就要跳出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框架,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学习到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当然,也学会了科学知识的诉求与表达问题的方法,也可以鼓励学生将创新发明申请专利,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持续。在科技创新项目上,由于持续的时间一般较长,大部分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试图放弃。只有严谨的实验过程,问题分析过程中由听从老师安排到与老师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的权威,这样才能使得科技创新项目得到最终实现。
因此,课外科学实验不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意识,陶冶学生的科学情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还有利于学生将认识付诸于行为,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与分析
我校共设有78个班级,其中高一高二各24个,高三30个。有重点班级18个,普通班级54个,复习班6个。我们打算在以后的工作中,以高一高二重点班为对象,把科技教育、创新能力教育、知识产权教育作为教学中的一部分安排进入课堂。实施几年后,以如下的调查问卷为依据加以调研(调查问卷只是根据目前情况设计,随着时间推移可以加以补充和修改)。
11
中学生物理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调查问卷
中学生物理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调查问卷
说明:本问卷中提到的物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指的是:思维训练、动手制作、创新发明、工程设计、学科拓展研究、综合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理论推导、实验验证、成果展示等能力的培训)等。
1.请问您目前的身份是(
)*
中学生
大学生
中学物理教师
2您如何评价中学课程内容的针对性(
)*
很强
较强
一般
相对弱
很弱
3.您参加过校园科技比赛吗?
参加过,受益匪浅
参加过,没什么收获
没参加过,也不知道
4.您认为学校组成的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提升了您的什么能力?(可多选)*
某学科的专业知识
团队的合作精神
独立思考能力
学习态度
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
几乎没有提高
其他
5.您认为导致同学们不了解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原因?
自己不愿意了解
宣传不够
学习压力过大,没时间
6.你参加科技活动的类型是?
学术科技、讲座、论坛
科技竞赛
教室课题
自主课题
没参加过任何活动
其它------------------
7您喜欢的科技创新活动是(
)(可多选)*
思维训练类
动手操作类
创新发明类
工程设计类
学科拓展研究类
综合提高类
其他
8.如果有机会,你是否会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一定会参加
可能会参加
不想参加
不确定
9.你认为学生应该拿出多少时间参与课外科技创新竞赛或活动?(可多选)
没必要,只关注学习
10%的精力和时间
30%的精力和时间
50%的精力和时间
70%的精力和时间
F.
90%的精力和时间
10.你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是
获得评优评奖加分或报送上大学
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
获得科技知识
认识朋友
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只是为了好玩
11.请问您是在什么时间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
)(可多选)*
学习课外时间
有时课外,有时课内
周末
其他时间
12.你认为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比赛对学生来说有什么好处?(
)
获取更多知识
帮助经验积累
增加考上大学的途径
获得荣誉
13.有时候,由于种种因素限制了你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你认为限制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习任务重,参加活动影响学习
认为活动没有意义,对自己没有帮助
活动的种类太少,没有自己喜欢擅长的或是有人数限制
自己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其它
14.您认为创新是中学生的责任吗?*
不是
是
现在不是,将来是
15.你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时的困难是什么
缺乏好的创意和想法
知识面不够,研究困难大
动手能力缺乏,作品无法完成
人手不够,组队困难
16.在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您是如何取得资料的?*
通过搜索引擎上网搜索
在图书馆中搜索资料
资料由老师提供
从不查找资料
其他
17.您在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后,您的成绩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虽然成绩没什么变化,但学习更努力了
一如既往,没什么变化
上课容易走神,不关心学习了
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
18.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遇到困难呢时,你的想法是?
A.放弃
B.稍稍努力后就放弃
C.尽最大努力后放弃
D.不抛弃,不放弃
19.如果您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您希望得到老师什么样的帮助?(可多选)*
研究方向的引导
具体研究方法的指导
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
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
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
其他
20.您身边的同学参加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获得了何种优势?(可多选)*
提升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增长知识面
某一技能的提高
为人处事能力的提高
为使自己以后的考学更有优势
学校评优中占优势
满足了个人兴趣
其他
21您希望自己参加大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吗?*
希望参加
不希望参加
说不清
22.如果您认为当前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没有效果,原因是
因素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现在回想起来您高中时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您希望得到老师什么样的帮助?(可多选)*
研究方向的引导
具体研究方法的指导
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
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
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
其他
24.请问您参加高中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有研究课题时突击进行
平时积累,极少成多
完成作业后,加班进行
学校时间和在家时间都有
其他
25.据您现在回忆,高中时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后,您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怎么样的提高?*
提出问题更加敏锐科学,思考问题更加全面
动手能力变强
能够提出问题,但问题质量不高
没什么太大变化
不如以前
其他
26.您认为下列哪些是阻碍当代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可多选)
学生学习脱离社会,缺乏创新动力
学生生活过于安逸,缺乏创新激情
学校教育过于死板,缺乏培养创新思维
社会没有创新氛围
27.如果您带领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您希望学生参加(
)*
大型的科技创新活动,获奖为升学做准备
经历研究过程,有机会了可以适当参加大型的科技创新活动
主要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不为比赛
迎合高校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其他
28.您认为带领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会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占领了学生学生时间,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如果具有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不会产生影响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人而异
有一定影响,但对学生来说还是值得
其他
29.在研究型/拓展性课题中,您希望学生什么时间完成?*
完全利用课内时间完成
完全利用课内时间完成
课内和课外互补完成
其他
30.目前,您所担任的课程中,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每周进行一次
集中一段时间进行
临近期末突进进行
只是应付,学生上网搜索
做为基础课
其他
31.您希望当代高中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吗?
希望
不希望
其他
32.在带领完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后,您认为学生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可多选)*
提出问题更加敏锐科学,思考问题更加全面
动手能力变强
能够提出问题,但问题质量不高
没什么太大变化
论文撰写较前期有所提高
做事情较以前有所懈怠,不如以前积极
其他
注:*为必答题
参考文献
【1】王清伟.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发散性思维[J].中学物理,2010,(07).
【2】吴波,杨建荣.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3】余柯.试论中小学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J].教学与管理,2008,(08).
【4】黄伟中,李青山,刘键夫,等.
大学生科技活动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51.
【5】
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6-19.
【6】
王烨,李姝丽,苗洁.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研究[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4(1):44-48.
【7】
陈毛美.
强化实践教学是教学法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J].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21-126.
【8】
陈艳,曾嘉华.
发挥课外科技活动优势,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科技创业,2006,(3):119-121.
【9】
朱九思.
高等学校管理[M].
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45.
【10】
贠大强,王晓如.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119-121.
【11】
刘当远.
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2):185-186.
【12】肖北方,杨雪梅.
教育学(第3版)[M].
北京出版社,2010:1-10.
【13】候志军,黄燕.
高校院系学生科技活动现状及其发展[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20(3):94-96.
【14】
郑美玲.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青年探索,2005,(5):43-44.
【15】张继德.
教学型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7):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