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金属材料,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高一化学《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钢、焊锡、武德合金等重要合金。3.了解合金的性能比纯金属更好,因此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过程与方法:1.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调查研究
高一化学《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高一化学《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钢、焊锡、武德合金等重要合金。
3.了解合金的性能比纯金属更好,因此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调查研究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学会区分一般的金属和非金属。
2.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金属的知识。通过实验比较更深刻地认识合金的性能比纯金属更好。
3.通过对生活中常见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共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调查研究、课外实验和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教学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物照片等多角度介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能导电等重要的物理性质。教材把重点放在“讨论”及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的了解上,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合金。教材通过厨师炒菜加佐料作比喻引出合金的概念。接着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不同,了解为什么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用途的原因。另外,教材还列举了一些新型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
【教学策略】
1.本课题金属材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一份关于金属材料的调查表(见附录1)。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课题内容比较零散,属于“知道”和“了解”层次要求的较多。应抓住“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教学,突出重点。教学中适宜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物理性质上感受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的区别、纯金属与合金的差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信息量,丰富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2.认识合金的特性,知道合金的性能更优于纯金属。
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设计一份关于金属材料的调查表(见附录1)。
2.准备录像:比较焊锡及其组成金属锡和铅的熔点。
3.有关新型合金材料的多媒体信息。
4.实验探究所用的铁丝、铜丝等实验用品。
5.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以便分组讨论和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问题引入】
设问:同学们了解人类使用劳动工具的历史吗?
[多媒体展示]能反映人类使用劳动工具历史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
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铝的利用。
设问:
1.你家的日用品哪些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各用什么金属材料制成?
2.金属在其他领域还有什么用途?为什么金属有广泛的用途?
3.你是如何从外观上区别金属与非金属的?金属材料有哪些特性?
聆听讲述和观看图片
互相交换收集的有关金属的图片。
交流讨论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如:日用品中的锅、刀、水龙头、锁、钥匙、电线、电器、铁锤等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它们主要是由铁、铜、铝等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还可以制造飞机、轮船、汽车、军用武器、机器零件等。
另外还讨论推测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了解金属制品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分享观察金属图片,拓宽知识面。通过课前预习然后课堂分组讨论,学生的参与程度大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
、从生活中提炼化学知识的能力。
【实验探究】
以常见金属铁、铜、铝为例,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它们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8-3,表8-1,比较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密度
、熔点、硬度的差异
分组实验:
1.用砂纸打磨铁丝、铜丝、铝箔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光泽,将铁丝、铜丝弯曲然后拉直;2.用坩埚钳夹住金属丝的一段,另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小心触摸(当心烫伤)不加热的一端感受金属的导热性。3.用电池、小灯泡等连接电路,测试铜丝、铁丝的导电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完成探究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从中得出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归纳总结】
教师将学生归纳的内容进行板书: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2.常温下,它们都是固体(汞为液体);
3.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4.大多数金属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
5.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
6.大多数金属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说明:金属能被弯曲又能拉直是因为金属有韧性。金属能被制成丝是因为金属有延性,能被制成薄片是因为金属有展性。
积极地讨论、发言,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
阅读教材中的资料“金属之最”
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学会对信息的加工和整理,让学生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
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进行以下讨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积极地思考、讨论、发言
部分答案如下:(仅供参考)
1.因为铁的硬度大而铅较软,用铅制容易变形。
2.因为银的价格比铜大、资源少。
3.因为钨的熔点最高而锡的熔点很低,如用锡制,灯丝受热会熔化。
4.因为铁制品易生锈,镀铬是为了防锈也能增加美观,镀金价格太高,经济上不合算。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深刻地体会教材重点和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引入】
设问:
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生铁和钢是纯金属吗?
2.你知道的纯金属有多少种?但由它们组成的合金有多少种?
二、合金
讲解: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带着困惑进行猜测和回答
仔细地聆听并思考
由学生熟悉的生铁和钢着手,引入合金的概念。显得自然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实验探究】
设问:合金与纯金属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进行教材上的实验8-1,并将实验现象和分析得到的结论记录在教材的表格内。
讲述:生铁和钢因为含碳量的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能也不同。
[多媒体展示]比较焊锡及其组成金属锡和铅的熔点。
指导学生讨论焊锡和武德合金的用途,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有什么启示?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画,比较它们的用途。记录现象和结论如下:
黄铜呈黄色,铜呈紫红色,黄铜比铜硬;焊锡呈灰白色,锡呈银白色,焊锡比锡软。结论:合金与组分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差异。
聆听并观看录像,体会焊锡的熔点比组分金属锡和铅的熔点低。
分享调查和讨论的结果
通过实验、观看录像、调查讨论等多种方法,深刻理解了合金的概念,体会合金与纯金属性能的差异。知道合金的性能更优于纯金属,所以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也明白了目前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的原因。
【归纳总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表8-2和化学、技术、社会栏目。
[多媒体展示]介绍钛合金等新型合金材料。同时展示金属材料的发展历史。
师生共同小结:
改变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性能会随之改变,用途也会有所不同,使用金属材料时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阅读、理解合金在各个领域的用途。
观看图片,聆听介绍,拓宽知识面
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金属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通过总结将知识进行完善和升华。
【课外延伸】
指导学生了解淬火与回火,如果用缝衣针做一个鱼钩,应该先回火还是先淬火,并布置学生回家用缝衣针做一个鱼钩。
可以组织在班内进行最好看鱼钩、最实用鱼钩的评比。
了解金属热处理的两种方法:淬火与回火。
回家动手做鱼钩
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实现了学习化学从课堂引申到课外的目的。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两部分教学内容均以问题导入→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为主线,教学过程中突出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仅是一个咨询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与交流表达,充分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特点,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本课题有两个亮点:一是设计“关于金属材料的调查与研究”,让学生进行调查和预习。在调查和研究中学生学会了多渠道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他们与人交往能力和化学素养。二是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回家用缝衣针做一个鱼钩,并在班内组织最好看鱼钩、最实用鱼钩的评比活动,让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和乐趣。
-
4
-
篇2:硅和二氧化硅教学设计方案
硅和二氧化硅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关键词:设计方案,教学
硅和二氧化硅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简介:二、硅和二氧化硅教学设计方案宁都中学苏红[教材版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人教版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硅和二氧化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人学习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学习硅和二氧化硅。(2)能力目标: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较枯躁的元素
硅和二氧化硅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内容:
二、硅和二氧化硅教学设计方案
宁都中学
苏红
[教材版本]: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人教版
化学
第一册
第六章
第二节
硅和二氧化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人学习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学习硅和二氧化硅。
(2)能力目标:
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较枯躁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习兴趣,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3)德育目标:
紧密联系量变到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再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如何调动学生对较简单枯躁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兴趣。
2、根据
碳以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归纳出一些硅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思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知识再现法
案例教学法
问题探索法
比较学习法
演绎归纳法
行动研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引言]:
上节课学习了碳族元素的概况,初中也认识了碳及其化合物的一些性质知识,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硅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学生自学]:
阅读教材145页第一段,小结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放映幻灯片,教师讲解]:
一
硅(Si):
1
硅的分布与存在
没有游离态,只有化合态,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地壳中居第二位,
仅次于氧。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145页第二段和彩图,总结硅的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小结。
[放映幻灯片,教师讲解]:
2
硅的物理性质
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同素异形体
。晶体硅是灰黑色
、有金属光泽、是硬而脆的固体。晶体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熔点和沸点都很高,硬度大。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放映幻灯片,教师讲述,学生观看硅单质的幻灯片]: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146页有关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碳、硅的原子结构,根据所学碳的性质归纳出一些硅的化学性质。
[放映幻灯片教师讲解]:
3
硅的化学性质
(1)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除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外,硅不跟其他物质(如氧气、氯气、硫酸、硝酸等)起反应。
Si
+
2
F2
=
SiF4
↑
Si
+
2
F2
=
SiF4
↑
Si
+
4HF
=
SiF4
↑
+
2H2
↑
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
(2)
在加热条件下,能跟一些非金属反应。
Si
+
O2
=
SiO2
Si
+
2H2
=
SiH4
(不稳定)
Si
+
C
=
SiC
(金刚砂)
(高温)
Si
+
2Cl2
=
SiCl4
(高温)
[学生活动]:以学生自学与教师引导相结合方法,总结硅的工业制法和用途。
[放映幻灯片教师讲解]:
4
硅的工业制法
(1).
在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制得粗硅。
SiO2
+
2C
=
Si(粗硅)+
2CO↑
(高温)
(2).
与氯反应:
Si
+
2Cl2
=
SiCl4
(温度为400~500℃)
(3).
生成的SiCl4液体通过精馏,除去其中的硼、砷等杂质。然后用氢气还原
SiCl4
+
2H2
=
Si
+
4HCl(高温)
[放映幻灯片和学生活动]:讨论:指出下列两个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SiO2
+
2C
=
Si(粗硅)+
2CO↑(高温)
SiO2
+
3C
=
SiC
+
2CO
↑(高温)
[放映幻灯片教师讲解]:
5
硅的用途
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单质,它的用途非常广泛。作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硅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器件,还可以制成太阳能电池,可制成有良好导磁性、耐酸性的合金。
[放映幻灯片,教师讲述,学生观看硅的用途的幻灯片]:
大规模集成电路
太阳能电池
[放映幻灯片教师讲解]:
二
二氧化硅(SiO2)
1
、结构
:
纯净的二氧化硅晶体叫做水晶。SiO2化学式,不是分子式。因为在二氧化硅晶体中,1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即每一个硅原子周围结合4个氧原子;同时每个氧原子与两个硅原子结合。因此它是硅原子与氧原子按1
:2的原子个数比组成的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放映幻灯片,教师讲述,学生观看二氧化硅晶体的结构和晶体的幻灯片]:
二氧化硅晶体的空间结构
、水晶、玛瑙的多组幻灯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146页内容,要求学生归纳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放映幻灯片教师讲解]:
2
、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
物理性质:硬度大、熔点高、难溶于水
?
用途:制光导纤维、电子工业重要部件、光学仪器、耐高温化学仪器、。利用石英晶体制造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
[放映幻灯片教师讲解]:
3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
可以与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
?
与盐反应(固体)
?
弱氧化性
?
与氢氟酸反应(腐蚀玻璃)
[学生活动]:
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放映幻灯片教师讲解]: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SiO2
+
CaO
=
CaSiO3(高温)
SiO2
+
2NaOH
=
Na2SiO3+H2O
SiO2
+
CaCO3
=
CaSiO3
+
CO2
↑(高温)
SiO2+2C
=
Si
+
2CO↑(高温)
SiO2
+
4HF
=
SiF4
+
2H2O
[放映幻灯片]:讨论:实验室中NaOH溶液保在什么试剂瓶中?为什么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
[教师引导]:根据CO2的性质推断SiO2的主要化学性质,学生回答并书写有关方程式。
[放映幻灯片和学生活动]:
练习: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学生讨论回答后小结。
[放映幻灯片教师讲解]:
4
硅酸盐组成的表示方法
?
硅酸盐的种类很多,结构也很复杂,通常可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其组成。
?
表示方法:金属元素氧化物写在前面,再写SiO2,最后写H2O;氧化物之间用“·”隔开。
硅酸钠:Na2SiO3可以写成Na2O
·
SiO2
高岭石:Al
2
(Si2O5)(OH)4
Al2O3
·
2SiO2
·
2H2O
钙长石:CaAl2SiO6
CaO
·
Al2O3
·
SiO2
[放映幻灯片]:
1.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括号中为用途)错误的是(
)
(A)锗和硅(半导体材料)
(B)二氧化硅(制光导纤维)
(C)水玻璃(用作粘合剂)
(D)原硅酸(用作耐火材料)
2.将过量的二氧化碳分别通入
①
氯化钙溶液
②硅酸钠溶液
③次氯酸钙溶液
④饱和碳酸钠的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放映幻灯片和小结]:
SiF4
HF
O2
Si
SiO2
H2SiO3
C
高温
NaOH
HCl
高温CaO
CaSiO3
Na2SiO3
4
篇3:碱金属元素教学设计方案
碱金属元素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关键词:碱金属,设计方案,元素,教学
碱金属元素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简介:碱金属元素教学设计方案陈明清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结构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及其原因。教学难点: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第二课时:焰色反应及相关练习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对比、练习教学过程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碱金属元素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内容:
碱金属元素教学设计方案
陈明清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结构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第二课时:焰色反应及相关练习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对比、练习
教学过程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引入]学生上黑板写出碱金属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
(1)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是什么?
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掉一个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是否相似?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6页[表
2—l],碱金属的主要物理物质并加以总结。①色状:银白色金属(铯略带金色光泽)②柔软、密度小,熔点低
③有较强的导电导热性。
[提问]
(1)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不同点是什么?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它们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对于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越来越弱,失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容易。
(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变化规律?
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第36页[表2—1]与[表2-2],总结出碱金属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大,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如:
a.硬度:柔软,有展性,由小到大;
b.密度:由小到大,(K反常)。
c.熔沸点:由高到低,略低于水的沸点,K稍高于人的体温,低于人的体温,除汞外,金属中铯的熔点最低。
[归纳]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到结论。①在变化规律中有个别反常现象,如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②从密度的大小得到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得到锂保存在石蜡中,而钠钾则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讲解]碱金属原子的最外层都是1个电子。则化学性质应与金属钠相似。对比与、、的反应及碱金属其他金属的反应,加上阅读课文,发现与反应只生成氧化物,与反应会生成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而K与反应除生成氧化物、过氧化物外,还能生成超氧化物。这说明的活泼性,应该是。分析了碱金属与的反应后,再比较钾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课本第37页实验[2—9]与[2—10],教师可边演示边强调操作方法,并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的现象与程度。
[讲解]通过观察现象可知,钾与反应能产生超氧化钾,且比钠与氧气反应更加剧烈,钾与水反应,与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一样的,但更剧烈。
[讨论]
(1)碱金属表现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的变化有什么
联系?
(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与相应离子半径的关系?
[小结](1)碱金属的共同的化学性质与递变性
a.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从锂到铯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物为氧化物(锂)、过氧化物(钠)、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如超氧化物等(钾、铷、铯)。
b.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从锂到铯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c.均为强还原剂,我们知道,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其本性决定的,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决定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是一个电子,决定了它们都是活泼的金属,强还原性。而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活动性逐渐增强,因而,生成氧化物时越复杂,与水反应更剧烈。
(2)因为碱金属元素为活泼金属,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所以其原子半径大于相应的离子半径。如:
即:原子半径半径。
3.焰色反应
[引入]每当我们看到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焰色时就会想:焰火是怎么制造的?为什么燃烧时火焰会有不同的颜色呢?我们下面可以根据演示实验的现象来解释这些问题。
[演示]课本第38页实验[2—11],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焰色反应的定义。
[提问]
(1)每次试验完后,为什么都要用盐酸洗净铂丝(或光洁的铁丝或镍、铬、钨丝)?
(2)除金属的化合物之外,单质金属能不能有同样的现象?
(3)在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为什么要隔着蓝色的钴玻璃?
(4)学习焰色反应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参阅课本封里“焰色反应”彩图,了解除碱金属及它们的化合物外,钙、锶、钡、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也能呈现焰色反应,并重点记忆钠钾焰色反应的颜色。强调指出:由于一般钠盐、钾盐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又无颜色,无法通过其他反应进行检验“”,所以常常利用焰色反应来检验。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碱金属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见下页)
(二)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相同点:硬度小,熔点低,只能放入石蜡或煤油中保存。
不同点:密度依次增大(K反常比Na小),熔沸点依次降低,硬度依次减小。
(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等非金属反应
(1)与氧气反应
(过氧化钾、淡黄色)
(超氧化钾)
(2)与反应
(白烟)
(剧烈)
(爆炸)
(剧烈爆炸)
2.与水反应
(轻→浮、热→球、氢→游、烈→叫)
(剧烈、轻微爆炸)
3.与酸反应
(剧烈、发生爆炸)
(更剧烈、强烈爆炸)
4.与盐溶液
要点:先与水发生置换,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溶液由蓝色变无色,并有蓝色沉淀产生,还有气体生成)。
(溶液由棕黄色变无色,并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还原气体生成)。
[小结]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还原性依次增强。即:
(四)焰色反应
1.定义:(见课本第38页第三自然段)
2.作用:利用焰色反应,可以测定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教案点评:
碱金属是典型金属族的代表。本节课从实验对比和理论分析入手,总结出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教学中特别注意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学生从物质结构入手来分析物质的性质,逐步使学生学会比较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知识、及其它各族元素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