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有哪些作用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美术,作用,有哪些
美术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有哪些作用 本文简介:一、学习任务概述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一)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绘画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但是还不够深入和全面的了解美术
美术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有哪些作用 本文内容:
一、学习任务概述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
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
(一)教学对象
初中一年级学生,
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
掌握了一
定的美术绘画方法,
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
但是还不够深入和全面的
了解美术。
(二)教学背景
本课是初中一年级的一堂美术基础知识课,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有关绘画中线
条的一些知识,
根据幻灯片展示出的一系列美术作品,
提出线条的概念,
总结线
条的规律和实际运用。
(三)知识基础
本节课是主要介绍一个线条基础概念,
学生在学习了画中的线条之后,
通过
具体作品赏析来学习线条的概念,
并通过练习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总结出线条的
规律。
(四)能力基础
1.
学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请教别人。
2.
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五)学习风格分析
1.
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并积极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现象。
2.
和别人的比较,得出强有力的结论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推动学习。
3.
想得到老师的好评,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情感态度
1.
学生能够认识到画面的趣味性,并对线条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美术基础
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出合理的解释。
2.
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识。
三、学习目标分析
(一)显性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
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
通过仔细观察,
认识不同动势的
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
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二)隐形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
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
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
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
认识人类
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学习画中的线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在尊重客观的同时
开动脑筋发挥想象。
2
、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3
、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二)教学难点
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五、评价量规
初始水平
--1
发展中水平
--2
完成水平
--3
范例级水平
--4
课前预习
和搜集信
息
没有预习和收集
与该课题相关的
任何信息
简单预习,收集少量信
息,和课题部分相关
基本预习,
收集一
些基本的信息,
大
部分和课题相关
认真预习,收集
大量的信息,所
有的都跟课题相
关
分组讨论
交流
不做任何讨论交
流,依赖性强,
不与同学合作
少量的交流,经常需要
别的同学来提醒,很少
与同学合作
能与同学交流自
己的观点,
相互沟
通
能很好的与同学
交流讨论,而且
自己的观点也很
完整正确
展示理解
几乎不能提供任
何建议或理解,
只是观看
对提出的问题能给出部
分信息,
参与少量展示,
显示对问题
(
包括教师
提供的各种现象或错
误
)
的初步理解,
对综合
性或概括性问题不理解
或理解有错误
能给出足够的信
息或解释以使听
者了解问题的意
图和内容,
表明对
问题基本理解,
但
有少量错误
非常简明,讲解
清晰,
原理正确,
触类旁通,表明
对问题的深刻理
解
课程结束
后学生的
错误非常多,几
乎没有理解本节
错误较多,知识结构不
完整,理解问题有一定
错误较少,
知识结
构基本合理,
基本
几乎没有错误,
知识结构严谨规
篇2:如何确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如何确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课堂
如何确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本文简介: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个感触:听文化课,发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并且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都非常高。而听信息技术课,相同知识内容的课堂教学目标可能不尽相同,原因何在,到底应该从哪些角度出发来确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呢?1.在新课程教学中,大家总喜欢用三纬目标
如何确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本文内容: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
有个感触:听文化课,发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并且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都非常高。而听信息技术课,相同知识内容的课堂教学目标可能不尽相同,原因何在,到底应该从哪些角度出发来确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呢?
1.在新课程教学中,大家总喜欢用三纬目标去扣教学内容,其实一节课,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的落脚点与归宿也不同。我个人认为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尽量细化。但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在原来的计算机课程中,我们可以说让学生掌握几个彩单,掌握什么操作,但在新课程中如何界定?笼统的说理解什么,又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
2.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是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但课程标准不等于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一个依据,而不是具体的目标。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需要根据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
3.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起点,也是归宿。一般来讲,我们制定的目标是预设的,但目标落实的究竟怎样很少去反馈、去修正。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学目标设定时,一定要注意可达成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解决能力”等目标看起来很遥远,可以理解为“大”,但不能理解为“空”,我们还是应该坚持,并在上课中有意识向这个方向发展。当然,更要相信,不可能在一节课或者一学期就能达成这些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这些套话可以少写为妙。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同样的内容对不同的学生而言,起点不同,制定目标也应该不同——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基础的差异,而从不考虑在制定目标时的区别。这如同跳高,不管你的记录是1.5米还是2米,统一制定为2.15米。这样如何实现?我们在设计每一节课的目标的时候,对于单纯的知识技能目标,我觉得这个目标大家应该好定,根据教材的指导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对于能力目标,在教学中,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学,则是老师应该要好好思考的,现在新课标下应该不再主张将知识直接灌输了。那么,怎么样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顺利完成知识技能目标,就是老师应该动脑筋的了,即使你在课堂中只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掌握了一点点自学的技巧,找到了一点点门道,应该说也是对他能力的一种培养。也是目标的一种达成方式,只是这种目标的评价并不好量化,但几节课后,或一个学期后,应该是可以看到效果的。我想,现在新课标提出的很多能力的发展目标,其实是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要求老师在一节课或一天或一个月内将这个能力达成。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对于情感目标,我倒觉得一直是信息技术中的一个难点,很多时候定得空而且乏。对于与网络道德或信息道德有关的还算好,对于一些不涉及这些内容的,我倒觉得不定也罢。我觉得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未尝不是对学生情感的一种薰陶。三维目标是一个导向,对于具体的课来说,需要做的是找到三个目标的切合点。不同的课堂,就有不同的侧重;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维目标只是在提醒我们老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对各个方面要素分析得更深入、更系统一些。我们在教给学生方法,事实上我们自己也需要方法的学习和引导。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当然要从三个维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去考虑。如何体现这些教学目标?我想我们可以从“作品”入手,通过完成电子作品来体现这些教学目标。每一节课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技能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术完成一定的任务(一般是一些电子作品),我们应该好好考虑学生围绕这些任务可以达成哪些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课前应该好好考虑应该让学生用技术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这样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可能就更有实际意义。
篇3: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课堂,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作者:刘娟文章来源:人教网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广泛积累教学素材,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全面了解教学对象,周密安排教学步骤,认真探讨教法和学法,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才能上好每一堂课。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设计建构主义信息技术新课程标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刘娟
文章来源:人教网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广泛积累教学素材,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全面了解教学对象,周密安排教学步骤,认真探讨教法和学法,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如何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摆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教学实践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思路和设想。
一、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加以模式化。
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应该也所改革、有所创新。
(一)整合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维度。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例如我在“魅力空港―有效获取信息”教学案例中,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还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同时也培养学生合法利用信息以及关注家乡发展与建设的意识。
(二)分析教学对象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要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来。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结合当地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的条件等方面来确定。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设计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学习、学习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信息技术新课程中也强调要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强调学生在“经历”和“体验”过程中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构建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原则:(1)要具有可操作性;(2)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点;(3)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4)要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在“风光顺义―有效获取信息”这个教学案例中,我设计通过获取顺义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来制作展示顺义风光的电子作品,让学生既学习到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又了解了顺义旅游业的发展和建设情况。
(五)组建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指所有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资源,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力保障,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分为两类,其一是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等;其二是非数字化资源,如图书、报刊、录像等。
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常用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搜索引擎、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民在网上获取信息常用的方法以及知识产权和合法利用信息等相关学习资源。
(六)创设学习情景
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支撑物的表征、视觉本质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协作学习,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七)制定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程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从整体上来讲,学习策略分为三类:(1)主动性策略;(2)协作式策略;(3)情景性策略。
学习策略要在充分考虑学习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重点,运用分组教学,在教师的激励下,通过情景创设,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达到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的学习策略。
(八)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Webquest)、发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讲授法等。
(九)构建互动课堂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十)开展教学评价
评价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教学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为了做好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记录到档案袋中,如:学生发言情况、学生协作学习情况、作品评价情况、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
新课程结构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个刚刚开发的新领域,值得我们进行长期的探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着眼于使教材逐步完善、教法逐步改进、考核逐步规范,这些都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去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走出误区,培养具有高度信息素养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
2.《走进新课堂──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