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

日期:2021-04-04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 本文关键词:病虫害,水稻,预案,防控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 本文简介:宜兴市2016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宜兴市农林局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生存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社会稳定。在粮食生产期间,开展病虫害防控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有效手段。水稻作为我市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气候条件、耕作方式、生态环境和病虫害抗(药)性等因子均向着有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 本文内容:

宜兴市2016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

宜兴市农林局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生存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社会稳定。在粮食生产期间,开展病虫害防控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有效手段。水稻作为我市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气候条件、耕作方式、生态环境和病虫害抗(药)性等因子均向着有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方向演变。因此,为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最大限度地挽回病虫危害损失,实现水稻优质稳产,特制定本防控预案。

一、2016年水稻病虫发生趋势分析

根据江苏省植保站下发的《2016年江苏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展望》以及《2016年全省植物保护工作要点》,结合本地水稻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耕作方式、作物布局和品种抗性等因素,并结合长期天气趋势与近年来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水稻重大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程度略重于2015年。其中,水稻“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纹枯病偏重至大发生;稻田杂草(包括杂草稻)、稻瘟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大螟、恶苗病、灰飞虱、稻曲病中等发生,其他次要病虫如稻蓟马、稻叶蝉、二化螟、水稻黑条矮缩病等轻发生,但仍要密切关注。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为引领,以“虫口夺粮保丰收保供给,农药减量保安全提效益”为中心任务,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注重科学用药,提高防控效果,全力保障水稻生产安全、稻米质量安全和农田生态安全。

三、目标任务

2016年我市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总体目标是,控制重大病虫危害,确保不暴发成灾;引导科学用药,确保农药减量控害行动稳步推进,确保无重大农药安全使用事故和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发生。具体目标:

(1)重大病虫害预报准确率90%以上,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确保水稻重大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

(2)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58%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76%以上,着力推广生物农药和环境友好型农药。

四、技术措施

1、突出监测预警数字化建设,提升植保工作数字化水平

根据《江苏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管理办法》试行版,进一步规范水稻重大病虫害田间监测调查、分析会商、数据统计上报、测报设施维护等工作。一是继续做好“三个结合”,系统调查与大面积普查相结合;灯诱数据与田间普查相结合;短期预报和中长期预报相结合。确保中短预测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二是完善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信息交流上报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在坚持本地虫情会商制度的同时,参与全省网络会商,大力推进病虫电视预报,实现可视化,提升病虫信息及防控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

2、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提升专业化防控服务能力水平

推进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关键是抓好服务组织的能力建设和示范带动。一是加快提升服务能力。坚持量质并举的发展思路,层层开展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二是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做到“统一防治配方、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技术”,起到以点带面,提高面上病虫防治水平。

3、狠抓重大病虫害关键技术落实,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在关键农时季节和病虫害重发时期,组织开展水稻病虫总体防治战。针对我市水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制订具体可行的防治策略,确保关键防治技术的落实。针对水稻纹枯病,重点抓好病害水平扩展初期和垂直扩展初期的防治,并做好药剂轮换工作;针对水稻褐飞虱,坚持“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重点抓好五(2)代与六(3)代防治;针对稻纵卷叶螟,坚持“治早治小、达标防治”的策略,在卵孵化高峰期至1~2龄幼虫高峰期用药。

4、提高病虫信息到位率,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在综合分析阶段性重大病虫发生动态的基础上,及时发布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充分利用病虫情报、报纸、广播电台、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媒体和途径,依靠市镇村三级立体宣传,加强宣传发动,确保我市病虫发生信息及防治技术的入户率达到100%,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5、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积极探索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特别注重集成推广抗病良种和增益控害栽培技术,以及物理阻断、生化诱杀于一体的绿色防控技术,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在自然条件优越的有关乡镇建立水稻重大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点,示范和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6、加强稻田安全用药,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根据农药使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禁止在稻田使用未在水稻登记的农药品种,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严格按照《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标准,避免盲目提高用药量和使用次数,确保稻米质量安全。严格遵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严防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为减缓和避免产生病虫抗药性,提倡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的轮换交替使用,相同有效成分的农药在水稻一个生长季节中使用,原则上不超过2个亩次。在加强试验示范和坚持农药轮换使用的前提下,“病虫情报”上的配方坚持2-3个。

7、科学选择防治药剂,确保化学防控的高效性

积极开展新农药新技术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完善相关应用技术。对常用的农药进行抗药性监测,及时了解和掌握抗性程度。对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等水稻真菌性病害,选择使用噻呋酰胺、井冈霉素A、嘧菌酯、氟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等及其复配制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选择使用茚虫威、甲氧虫酰肼、阿维菌素、甲维盐、氟虫双酰胺、毒死蜱等及其复配剂以及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BT)等高效农药或生物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选择使用呋虫胺、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噻嗪酮、噻虫嗪等及其复配制剂,控制使用吡蚜酮、速灭威等及其复配制剂。

五、工作措施

1、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事关农村社会稳定,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品质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各级职能部门在重大病虫害防控中的职责,建立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考核机制,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建立健全由政府牵头的各级重大病虫应急防控指挥机构,充分发挥指挥机构在重大暴发性病虫应急防控中的领导作用,提高社会公众的认识程度和基层干群的参与程度,提高防治的主动性。

2、加强宣传培训和指导

一是继续搞好水稻种植大户的培训工作。从病虫基础知识、科学用药、病虫害的识别、病虫防治中的关键问题和植保机械使用与维修等方面入手,提高我市规模化种植者的病虫防控水平,使他们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提高我市植保整体水平。二是利用农资“三下乡”、农技110、手机短信、流动字幕、“宜兴农林”电视节目和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普及植保知识,宣传科学用药。三是在防治关键时期,市级农业技术人员结对挂钩各镇(街道),各镇(街道)级农业技术人员结对挂钩所在辖区内的典型专业化组织或大户,深入田头,现场指导,全面提高重大病虫害防治水平。

3、强化各项病虫害应急保障制度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异常变化和长期种植方式的改变,我市内源性和迁飞性害虫及各类病害的发生危害格局不断变化,一些次要的病虫害有明显上升趋势,病虫害灾变的潜在威胁逐年加大,因此强化各项病虫害应急保障制度十分必要。各地要按照《宜兴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预案》的要求,一是建立物资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和人员保障等各项保障制度,提高应对病虫害灾变的能力,各地必须高度重视,确保重大病虫害应急资金的到位和物资储备;二是建立和完善重大病虫害灾情上报制度、值班制度和应急处置制度,向社会公布值班和咨询电话;三是在水稻生长季节市植保技术部门需定期上报重大病虫发生动态、防治信息和发生趋势,特殊情况随时报告

4、强化农药市场监管工作

一是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实施农药市场长效监管,依法严肃查处擅自添加禁用农药和扩大使用范围(未登记在水稻上的药剂用在水稻上)的行为,同时要严防假冒、违劣和低效药剂干扰市场,严肃查处各类“坑农、害农”事件,严防虚假宣传,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药。二是要着力加强农药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农药监管能力。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药管理的良好氛围。四是各地要根据病虫情报信息,大力宣传科学合理用药。

2016年4月

6

篇2:油茶生育时期病虫害诊断实践报告

油茶生育时期病虫害诊断实践报告 本文关键词:油茶,病虫害,生育,诊断,时期

油茶生育时期病虫害诊断实践报告 本文简介:实践报告学生姓名:陈柏仲学号:2011301300208专业班级:农学1101时间:2014.4.5—2014.8.8中国·武汉二○一四年八月油茶生育时期病虫害诊断一、试验目的掌握油茶不同时期所受到的病虫害诊断和方法,从而在生产上分析和判断油茶病虫害,及时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二、材料与用具1、材料:油

油茶生育时期病虫害诊断实践报告 本文内容:

实践报告

学生姓名:

陈柏仲

号:

2011301300208

专业班级:

农学1101

间:

2014.4.5—2014.8.8

中国·武汉

二○一四年

油茶生育时期病虫害诊断

一、试验目的

掌握油茶不同时期所受到的病虫害诊断和方法,从而在生产上分析和判断油茶病虫害,及时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

二、材料与用具

1、材料:油茶树木,

2、主要用具:相应的检测器材。

三、实验方法

油茶在各个生育时期中,不同的病虫害具有不同的表现性状。通过林场观察判断油茶的长表现性状。鉴别病虫害类型,分析发生病虫害的原因,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提供依据。

四、油茶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油茶生长时期常见的病害症状特征

危害油茶的病害有:油茶软腐病、油茶茶苞病、油茶炭疽病、油茶煤污病、油茶白绢病、油茶半边疯病、油茶藻斑病。

危害油茶的虫害有:油茶毒蛾、油茶尺蠖、油茶象、茶蚕、茶织镰蛾、茶梢蛀蛾、油茶绵蚧、黑附眼天牛、茶天牛、绿鳞象甲、八点蜡蝉、葡萄丽金龟、大粉白金龟子、油茶叶蜂。

1、油茶软腐病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Wei

et

Fan又名油茶落叶病,我国各油茶产区都有发生,是油茶的主要病害之一。

症状特点:油茶软腐病主要危害油茶叶、芽和果实。病害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也可在叶片任何部位发生。病斑初呈半圆形或圆形,水渍状,在阴雨潮湿时,迅速扩展为黄色或黄褐色不规则的大斑。病斑边缘不明显,叶肉腐烂,仅剩表皮,2-3天内病叶即可脱落。后期病斑上散生土黄色粒状物,在放大镜下呈白色钮扣状,是此病的明显特征。有时染病叶片也能悬挂在树梢上越冬。芽或嫩叶感病后,即可枯黄腐烂而死。果实发病后造成大量裂果和落果。干旱高温时,病斑开裂,裂口不齐,有纵裂、横裂或纵横开裂,后脱落。果实自发病到脱落,约经2-4周,一般自7月份开始落果,直至采收时仍有脱落。

影响发病的因素:油茶软腐病的流行与温湿度,立地条件,茶林的密度和郁闭度有密切关系。茶林密度和郁闭度大的林区容易发病,山凹、阴坡或排水不良以及抚育管理粗放的油茶林或苗圃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密度过大的油茶林要及时整枝修剪或疏伐,使林内通风透光良好。冬季清除病叶、病果,消灭越冬病原。苗圃地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方,并加强管理。发病时喷洒1:1:120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加水600-800倍液,或100-300倍多菌灵。

2、油茶茶苞病Exobasidium

gracile(Shirai)Syd.又称叶肿病、茶桃。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台湾、广西、广东、贵州等省(区)。

症状特点:本病主要危害花芽、叶芽和嫩叶,导致过度生长,芽、叶肥肿变形,嫩梢最终枯死,影响植株生长和果实产量。症状表现随发病器官和时间不同而有差异。花芽感病后,子房肥肿膨大成球状物。叶芽感病后,叶片肿大成肥耳状,数个肿大的叶片聚集在一起,形似鹰爪。开始时表面呈浅红棕色,或淡玫瑰紫色,间有黄绿色。以后,表皮开裂脱落,露出浅白色粉状物。最后粉状物被霉菌所污染,变为黑褐色,病部干缩,长期悬挂枝头而不脱落。嫩叶染病后,常局部出现圆形肿块,约占叶片的五分之一,表面呈红色或浅绿色,背面为粉黄色或烟灰色,最后病叶脱落。

影响发病的因素:此病1年发生1次。其发生与气温、日照和湿度有密切关系,最适温度为12-18℃。细叶小果油茶比较抗病,因春季萌动较迟,常在发病后期尚未萌动,因而避开了病菌侵染。大叶中果油茶、大果油茶萌动早,发叶快,新叶抽出时,恰好是发病的适宜时节,所以比较易感病。在通风不良、阳光不足的茂密林分中发病较重,更新的分蘖枝最易感病。病害在树冠中、下部发病较多。

防治方法:在担孢子成熟飞散前,在受害部位以下,剪除受害部分,烧毁或深埋。必要时在发病期间喷洒1:1:100波尔多液或波美0.5度石硫合剂三至五次,亦可收到防病的效果。

3、油茶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

Spauld

et

Schrenk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的大面积油茶栽培区,以及河南、陕西南部地区发生普遍。病害发生后,引起严重落果、落蕾、枝梢枯死,甚至整株衰亡。各省(区)油茶常年因该病减产10-30%,重病区可达40-50%。在典型林分,病落蕾占落蕾总数的26-45%。由于落果、落蕾,对当年产量影响很大。

症状特点:果实、枝梢、叶片均可发病。果实上的典型病斑为黑褐色或棕褐色圆斑。初期,果面上出现红褐色小点,后扩大,变为褐色至黑褐色,后期的病斑上轮生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雨后,露水浸润和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颗粒状、粘质的分生孢子堆。一果可有一至十余个病斑,病斑扩展后可联合。嫩叶病斑多发生在叶间、叶缘,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常有不规则轮状细皱纹,边缘紫红色。老叶病斑下陷,褐色,有时黑褐色,亦常有不规则、较稀轮纹,病斑边缘紫红色。春季嫩梢上病斑多在基部,呈舌状或椭圆形,褐色至黑褐色。夏、秋季以树基、树干、大枝上不定芽萌发梢的病斑占多数,症状同上,部位以中部居多。在2、3年生枝条上病斑为梭形、下陷的溃疡斑。大枝和树干上为轮枝状大型病斑,由外向内逐层下陷,木质部灰黑色。

影响发病的因素:林内湿度大的中等密度林内,如连季套种高秆作物,有利于病害发展。

防治方法:(1)在普通油茶林,尤其重病区,选择抗病高产单株,就地繁育,及时推广。(2)禁止从重病区调种;种子在果壳储藏或播种前,用0.2%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3)冬季之早春前,剪除病枝与带有病蕾、病幼果的小枝至病部以下1.5寸处;摘除病叶、病果。刮治大枝和干部病斑。刮口和工具经0.1%升汞水或75%酒精消毒,伤口涂敷波尔多液保护。(4)结合抚育,抹除枝干上不定芽,剪除不定芽萌发梢。(5)根据当地可能条件,喷药保护。选用药物有:波尔多液1:1:100加1-2%茶枯水;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加水800-1000倍液。

4、油茶煤污病Neocapnodiumsp.又称煤病或烟煤病,在我国各油茶产区都有分布。茶林受害轻的影响油茶树生长,并造成落花落果,降低茶籽的产量和品质,重的枝枯叶落,终至全林枯死。

症状特点:受害油茶树枝叶上产生黑色煤尘状菌苔。叶上菌苔最初常在叶片正面沿主脉产生,然后逐步扩及全叶以至叶的背面,并且逐渐增厚,厚度可达0.5毫米。菌苔表面粗糙,或呈绒毯状。在病菌分生孢子器盛发阶段,可见密生的鬃毛状突起物,高可达1毫米。在缺乏营养或环境不适的条件下,菌苔收缩干裂,可自叶面剥离。小枝上菌苔形态相同。有的煤污病的菌苔,初在叶正面呈黑色圆形霉点,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互相汇合覆盖整个叶面。

影响发病的因素:煤炱菌是植物枝叶表面的腐生物,由于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使植物受害。它们主要以蚧类、蚜虫、粉虱等害虫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有时也可利用植物本身的分泌物。因此,在这些害虫为害的林分中,常同时发生煤污病。油茶煤污病经常流行于海拔300一600米的林分中,低山丘陵地区虽也常有发生,但一般不很严重。此外,林分密度过大以及处于阴坡和山窝等处的林分也较易发病。

防治方法:油茶煤污病的防治首先应加强油茶林的抚育管理,及时间伐和修枝,保持适当的密度,使林内通风透光,既有利于开花坐果,又可减轻发病程度。初开始发病林分,诱病昆虫和煤污病大都出现在个别或局部枝叶上,可及早除去这些病虫枝叶加以烧毁,以免扩散蔓延。喷施石硫合剂,夏季用波美0.5-1度液,冬季用波美3-5度液,对煤污病有良好灭杀效果,但对蚧类害虫的效果稍差。如蚧类发生严重,可喷松脂合剂12-20倍液。

5、油茶白绢病Sc1erotium

rolfsii

Sacc.又称菌核性根腐病,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各省的油茶产区较普遍,苗木受害严重。有些地方的苗圃,油茶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引起苗木大量死亡。

症状特点:病害多发生于接近地表的苗木基部或根颈部。先是皮层变褐腐烂,不久即在其表面产

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层,并作扇形扩展,天气潮湿时,可蔓延至地面上。而后长出油茶籽状小菌核,初白色,后变淡红色、黄褐色,以至茶褐色。苗木受害后,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以致生长不良,叶片逐渐变黄凋萎,最终全株枯死。病苗容易拔起,其根部皮层腐烂,表面有白色菌丝层及菌核产生。

影响发病的因素:本病菌发育最适温度约30°C,在pH5.9时,最适于繁殖。光线能促进产生菌核,最有效波长是在蓝光及接近紫外线的区域。土壤湿度和性质,对病害发生有直接影响。通常在湿度较大的土壤中,发病率高。土壤有机质丰富,含氮量高的圃地,病害很少发生。而贫瘠的土壤,尤其是缺肥苗床,则发病严重。在酸性至中性pH5-7土壤中病害发生多,而在碱性土壤发病则少。土壤粘重板结的地区,发病率也高。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硫酸铜液浇灌苗根,以防止病害继续蔓延,或用萎锈灵10ppm,或氧化萎锈灵25ppm以抑制病菌生长,也有良好的效果;在菌核形成前,拔除病株,并仔细掘起其周围病土,加入新土;在发病迹地上,每亩施用石灰100斤,可以减轻下一季度的病害;注意排水,消灭杂草,并增施有机肥料,以促使苗木生长旺盛,增强抗病能力。发病严重的圃地,可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高粱等进行轮作,轮作年限应在4年以上。

6、油茶半边疯病Corticiumsp.又名白皮病、白腐病、干枯病、石膏病、烂脚瘟等。1958年以来,广东、广西、浙江、江西、湖南等省(区)相继报道有该病发生。

症状特点:由于枝干被害,生长显著衰退,枝叶稀疏,叶片发黄,继之落叶、落花和落果,最后枝干枯死。病害多从油茶枝干背荫面基部开始发生,感病后的树皮局部凹陷,病部与健部交界处有棱痕。病皮失去原有光泽,较为粗糙。以后产生石膏状白粉层,平铺于病组织表面,即病原菌子实体。病斑自枝干一边开始,纵向比横向扩展快,常呈长条形,并可向枝条上蔓延。病斑周围产生愈伤组织,使病斑下陷。病原菌丝侵入木质部后,木质部呈黄褐色腐朽。在横切面上,病部与健部交界处可见明显棕褐色带纹。

影响发病的因素:油茶半边疯流行规律与气温、林龄及立地条件关系密切。病斑随着气温的升高、油茶林龄的增长而严重。阴坡、山拗、密林、土壤瘠薄以及抚育管理粗放的油茶林发病重。

防治方法:应着重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油茶抗病力。结合垦复修剪,彻底清除病枝,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对轻病枝干,及时刮治,然后涂抹1:3:15的波尔多液。

7、油茶藻斑病Cephaleuros

vireseens

Kunze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南,是油茶上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在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的油茶林中,危害比较严重,影响油茶的生长。

症状特点:油茶藻斑病发生在油茶的老叶上,叶的正反面均可发生病斑,但以叶反面为多。病斑初期是叶上产生淡黄色斑点,其上有针头大小的圆点,有的连成片,发展成点状或十字形,病斑灰绿色,稍有突起,然后逐渐向四周扩展。病斑中期变为青褐色,明显隆起,光照下观察呈黄绿色,中间有褐色小点,病斑直径0.5-22毫米不等,其上有不规则,不明显的放射状分枝。病斑后期为暗褐色,边缘色浅,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且隆起,从中央放射出分枝,并有毡状物,上面有纤维状的细纹和茸毛。

影响发病的因素:四月开始危害,到五、六月份在高温高湿的有利条件下,营养体生长发育迅速,先后产生孢子囊梗、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通过风雨进行传播。湿热的气候适宜病菌的孢子形成和传播,特别是六月份属传播侵染的盛期。油茶密集、通风透光不良,空气湿热有利于发病。管理不善,树势衰弱,促使病害发展蔓延。

防治方法:对地下水位高的油茶园要开沟排水,并加强茶园清理,促使通风透光;多施磷钾肥,可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对发病严重的茶园,可以在4-6月或采果季节结束后,喷杀菌剂进行防治,出于藻类对铜素非常敏感,故可用1%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二、虫害

1、油茶毒蛾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又名油茶毛虫、毛辣虫、茶辣子。

分布概况:全国各油茶产区均有分布。

为害情况:幼虫取食叶片,吃光后也取食嫩树皮和幼果等,使油茶枯死或大量减产。

形态特征:雌蛾体长10-13毫米,全体黄褐色,雄蛾体长7毫米,全体黑褐色。卵乳黄色,球形。卵块外有黄色茸毛覆盖。幼虫体长11-20毫米。第4-11节两侧各有黑瘤突起两对,背上一对较大,瘤上簇生黄色毒毛。

生活习性:一般1年2-3代,以卵越冬。幼虫常聚集为害,在树干附近土中或在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产卵在叶背中脉附近,覆有乳黄色绒毛。

防治方法:(1)化学防治。3龄前可用0.2%阿维菌素2500-3000倍液进行防治;烟草水防治:烟草叶0.5kg,加水30kg或烟筋0.5kg加水10kg,浸一天,用时加1-2斤生石灰喷洒;用肥皂水浸泡幼虫,将肥皂或棉油皂切成薄片,用少量水煮溶,加水(不能用井水)配成150~200倍液,将有虫枝叶浸入肥皂水内,随即取出,杀虫率可达100%。(2)生物防治。4月中、下旬每亩用1.5-2万亿白僵菌孢子喷雾或含孢量100亿/g白僵菌原粉lkg喷粉防治幼虫。(3)人工防治。越冬卵期结合茶籽收摘进行人工摘卵。此外,进行油茶抚育、蛹期垦复也有一定效果。

2、油茶尺蠖Biston

marginata

Matsumura又名相思叶尺蝶、量尺虫、吊丝虫,是油茶的主要害虫。

分布概况:各油茶产区均有发生。

为害情况:为害严重时,常吃光叶片,造成落果。如连续受害二、三年,则全株枯死。大发生时可将成片油茶树叶吃光,受害部形似火烧,造成果实早落。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4-18毫米,灰褐色。幼虫体长可达54毫米,黄色,杂生黑褐色斑点,头顶有显著的三角形凹陷。蛹棕黑色,椭圆形,头顶两侧具有刻纹的耳状突起2个。

生活习性:1年1代,以蛹在茶蔸附近疏松潮湿土面及枯技落叶层中越冬,翌年2、3月成虫羽化。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产卵于枝干上,至4月中旬孵化,幼虫6月上旬开始陆续入土化蛹。

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①挖蛹。油茶尺蛾蛹期长达8个月,可在秋、冬季结合复垦挖蛹,把翻出土面的蛹直接杀死,被翻入土内的蛹不易羽化出土。②

培土埋蛹。蛹多分布在树蔸附近,未经复垦的茶山可采取盖上16.5-23

cm厚的土,用锄打紧,使成虫羽化后不能出土。③捕蛾刮卵。成虫飞翔力弱,易于捕捉;卵产在树枝的干阴凹面,粘附不紧,容易刮下。④捕捉幼虫。4-6龄幼虫抗药力强,药杀效果差,可人工捕捉。(2)生物防治。用苏云金杆菌含孢子数0.5亿-1.0亿/ml的菌液防治3-4龄幼虫;用松毛虫杆菌含孢子数0.5亿-0.7亿/ml的菌液防治4龄幼虫。(3)药剂防治。幼龄幼虫期可喷洒阿维菌素、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鱼藤精300-400倍液进行防治。

3、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eolat

又名茶籽象鼻虫,是为害油茶籽实的主要害虫。

分布概况: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等省。

为害情况:成虫和幼虫均为害茶籽,但以幼虫蛀害较严重,造成落果,并引起油茶炭疽病,为害籽仁,使油茶严重减产。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11毫米,黑色。卵黄白色,长椭圆形,一端稍尖。幼虫体长10-20毫米,多为金黄色。蛹长9-11毫米,黄白色。

生活习性:一般2年1代(少数地区1年1代),跨三个年度,世代重迭。成虫喜荫,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1)品种选择。选择抗虫较强的早熟品种和迟熟类型的紫红球、紫红桃等为籽种,并培育新的抗虫品种。(2)物理防治。冬挖夏铲,林粮间作,修枝抚育,以降低虫口密度,减轻为害;定期收集落果,以消灭大量幼虫;在成虫发生盛期,用盆或瓶盛置糖醋液,诱杀成虫;摘收的茶果堆放在水泥晒场上,幼虫出果后因不能入土而自然死亡。也可堆放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幼虫出果入土,第2年放水灌田,也可淹死幼虫。(3)生物防治。在高温高湿的6月用白僵菌防治成虫。(4)药剂防治。在4-7月成虫盛发期,用绿色威雷200-300倍液于成虫羽化前喷1次。

4、茶蚕Andraca

bipunctata

Walker

又名茶狗子、毛虫、茶叶家蚕、无毒毛虫等,为油茶和茗茶的重要食叶害虫。

分布概况:分布于安徽、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台湾、广西、湖北、云南等省。

为害情况:幼虫成团群集枝叶上取食,严重时叶片全被吃光,对油茶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

形态特征:成虫棕黄色。卵椭圆形,黄褐色。幼虫体长可达55毫米,黑褐色,头棕色。

生活习性:一般1年2-3代(安徽2代、广东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但温暖地区在冬季各种虫态可同时出现。成虫飞翔力弱。初期幼虫有群集性,4龄后逐渐分散,在树基或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蛹多集结在一处。

防治方法:(1)结合秋冬油茶垦复培土消灭越冬蛹。(2)利用幼虫的群集性,人工捕捉或摘除卵块。(3)当孵化率达16%-20%时,可向后推加常年同一时期的1-3龄幼虫历期,即进入防治适期。每亩用100亿/g的苏云金杆菌孢子菌粉0.5kg,对水100kg喷雾。(4)在幼虫发生期喷洒鱼藤精300倍液。

5、茶织镰蛾Casmara

patrona

meyrick又名油茶蛀茎虫、茶枝蛀蛾、茶钻心虫,是油茶的主要害虫。

分布概况:分布于广东、福建、台湾、江西、浙江、江苏、湖南、安徽、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

为害情况:幼虫蛀食枝干,造成叶子凋萎及蛀道上部枝条枯死。十年生的幼树为害最严重,常全株死亡。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6-20毫米,前翅中央有两个圆圈白斑。卵马齿形,淡米黄色,具网状刻纹,散生。幼虫体长25-30毫米,头部黄褐色。蛹长18-20毫米,黄褐色,腹末有一对突起。

生活习性:1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条内越冬。成虫有趋光性,产卵于顶芽基部,每处一粒。初孵幼虫由叶腋蛀入芽鞘,以后由上而下蛀食木质部,每隔一定距离,有一圆形排泄孔,排出黄棕色颗粒状粪便,为此虫为害的主要特征。如已化蛹,羽化孔外部有丝膜封闭。

防治方法:(1)加强林地管理。7-9月剪除被害枝,集中烧毁,清洁林地,减少病虫孳生环境。(2)物理防治。成虫羽化盛期设黑光灯诱杀。(3)化学防治。必要时用脱脂棉蘸80%敌敌畏乳油40-50倍液,塞进虫孔后用泥封住,毒杀幼虫。

6、茶梢蛀蛾Parametriotes

theae

Kuz.又称茶蛾、茶梢蛾主要为害油茶、茗茶和山茶等。

分布概况:分布于江西、湖南、江苏、安徽、浙江、贵州、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

为害情况:初孵幼虫潜食叶肉,形成淡黄色透明斑点。秋末转蛀当年夏秋梢,梢叶逐渐枯萎死亡。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7毫米,深灰色带金属光泽,卵淡黄色,椭圆形。幼虫体长8-10毫米,头小,深褐色,腹足不发达。蛹长5-7毫米,黄褐色,近圆筒形,腹末有一对向上伸出的突起。

生活习性:多数地区1年1代,福建、广东则1年2代。以幼虫在茶梢或叶片内越冬。成虫趋光性强,初孵幼虫从叶背潜食叶内,形成直径3-5毫米的潜斑,被蛀枝梢有蛀孔。

防治方法:(1)加强苗木调运检疫,防止传播蔓延。(2)剪除被害梢,集中放置林间纱笼内,待寄生蜂羽化后,茶梢蛾成虫羽化之前烧毁。(3)根据茶梢蛾成虫具有趋光性强的特性,利用黑灯光诱杀。(4)5-6月对严重受害林分用40%氧化乐果2.0%溶液加适量黄泥制成药泥浆,涂刷树干。(5)每年4月中、下旬越冬幼虫转蛀时(即转梢危害),用含孢子2×108/ml的白僵菌喷雾或喷粉。

7、油茶绵蚧Metaceronema

japonica

Mask

又名油茶白毛阶、蜡丝蚧、日本卷毛蚧。为害油茶、茗茶等。

分布概况:江西、浙江、湖南、安徽等油茶产区均有分布。

为害情况:主要吸食茶树叶子和枝干的汁液,分泌蜜露,导致煤污病发生,使树势衰弱,引起落花落果,重者全株枯死。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4-5毫米,无翅,长椭圆形。雄成虫有翅一对,体淡黄色,尾部有一对细长的蜡丝。卵极小,肉白色,长圆形。初孵若虫淡黄色,2龄后开始分泌蜡毛。

生活习性:1年1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

防治方法:(1)营林措施。适度整枝抚育,及时清除虫源。(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宽缘唇瓢虫(Chilocorus

rufitarsus

Motschulsky),中华显盾瓢虫(Hyperaspis

sinensis

Crotch)等,瓢虫成虫以蚧若虫为食,幼虫专食蚧卵,捕食量极大;(3)化学防治。25%高渗苯氧威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应选择晴天,由下朝上喷雾。

8、黑附眼天牛Chreonoma

atritarsis

Pic.又名油茶红颈蓝翅天牛、油茶蓝翅天牛、茶红颈天牛。

为害情况:幼虫蛀害枝干。常绕食茶树皮层一周,然后蛀入干心为害,被害处形成多个瘤状节结,轻则生长不良,重者易折断或枯死,对油茶树势及产量影响很大。

分布概况: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9-12毫米,体被长竖毛,头部橙黄色,复眼黑色,幼虫体长18-22毫米,黄白色,头部黄色。蛹长约10毫米,橙黄色。

生活习性:2-3年1代,分别以上年和当年的幼虫越冬。成虫产卵时,将树皮咬破成新月形刻槽,然后产卵于刻槽裂缝皮层下。

防治方法:(1)加强抚育管理并修剪灭虫,将被害枝条平环痕处剪去烧毁。(2)人工捕捉成虫。成虫羽化期间,可以在每天早晨进行人工捕杀。(3)保护和利用天敌。黑跗眼天牛需2年才完成1个世代,幼虫期特长,黄翅黑兜姬蜂等幼虫期的天敌有助于控制其种群数量。(4)化学防治。8月间晴好的天气,用40%氧化乐果的20%稀释液于有虫枝节结下部涂刷一圈,可杀死上年幼虫。

9、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又名楝树天牛,茶褐天牛。

分布概况: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贵州、广东、广西、台湾等省。

为害情况:幼虫为害油茶主干,并深入根部,严重影响产量和树木生长。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3-33毫米,灰褐色,翅面呈黄褐色绢状光泽。卵乳白色,长椭圆形,一端稍尖削。幼虫体长30-45毫米,体乳白色。踊长约25毫米,乳白色,复眼黑色。

生活习性:在江西3年1代,第1、2年以幼虫越冬。幼虫可沿主根往下蛀食1尺多深,虫道大而弯曲,有大量蛀屑排出孔外,化蛹多在根颈部。

防治方法:(1)结合油茶垦复,培土埋根颈,减少成虫产卵机会。(2)在成虫出现前,于主干、根颈部用白涂剂涂刷,防止产卵。(3)成虫发生期人工捕捉。(4)药剂防治。向有虫树木的干部注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然后用粘土团封塞洞口。

10、绿鳞象甲Hypomeces

squamosus

Fabricius又名绒绿象甲。食性极杂,除为害油茶外,还为害茶、油茶、柑桔、棉花、甘蔗、桑树、大豆、花生、玉米、烟、麻等。等百余种植物。

为害情况:成虫取食林木的嫩枝、芽、叶,能吃尽叶片,严重时还啃食树皮,影响树势或使全株枯死。

分布概况: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川、云南、贵州。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3毫米,越冬成虫紫褐色。卵灰白色,长椭圆形。幼虫体长10-17毫米,乳白色至淡黄色。蛹长约14毫米,黄白色。

生活习性:1年1代。以成虫或老熟幼虫在表土内越冬。

防治方法:(1)利用成虫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捉。(2)成虫盛发期,用棉油皂50倍液喷雾。(3)用胶粘杀。用桐油加火熬制成胶糊状,涂在树干基部,宽约10cm,象甲上树时即被粘住。涂一次有效期2个月。

11、八点蜡蝉Ricania

speculum

walker

又名八点光蝉、咖啡黑褐蛾蜡蝉。寄主植物种类广泛,除为害油茶外,还为害油桐、板栗、刺槐、苦楝、梨、桃、柑桔等近百种植物。

分布概况: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广东、湖北、湖南、四川

等省均有分布。

为害情况:若虫、成虫多在嫩枝叶及茶桃上吸食汁液。茶桃被害后,呈黑色干裂,重则脱落;嫩枝被害后叶片枯黄,新芽停止生长。其排泄物又能诱致煤污病,大大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7毫米,连翅10-14毫米,暗褐色。卵乳白色,长椭圆形。若虫乳白色,略近菱形。

生活习性:1年1代,以卵在枝梢内过冬。成虫善跳,产卵时先用产卵器刺伤皮层,凿成数处刻痕,产卵其中,产卵痕一般为7-38毫米,外被棉絮状白色蜡丝。

防治方法:(1)秋冬结合油茶整枝,把产卵枝剪去,集中烧毁。(2)在5月中、下旬若虫孵化盛期,喷48%乐斯本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成虫能飞善跳,药液不易喷到,在发生较多的油茶密林中,可用烟雾剂熏杀,每亩用药量1-2斤。

12、葡萄丽金龟Adoretus

tenuimaculatus

waterhouse又名茶鱼金龟子、斑喙丽金龟。除为害油茶外,还为害油桐、板栗

剌槐、梧桐、枫杨、梨、桃、苹果等多种树木。

分布概况:黄河以南各省均有发生。

为害情况:成虫取食叶片及嫩枝严重时,被害叶片仅存叶脉,影响树势生长并降低油茶产量。幼虫在土中为害根部。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1.5毫米,茶褐色,全身密被灰色绒毛,翅上有4条纵线,并着生灰白色小毛斑。卵乳白色,椭圆形。幼虫体长13-16毫米,乳白色,头部黄褐色,口器深褐色。蛹长约10毫米,初时乳白色,羽化前变为黄褐色。

生活习性:多数地区1年2代,以大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群集性强,夜间取食。

防治方法:(1)冬季结合垦复,破坏越冬土室,使幼虫死亡。(2)成虫羽化盛期,利用其假死性振落扑杀或利用其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3)大发生时喷洒3%高渗苯氧威乳油2000倍液。

13、大粉白金龟子Cyphochilus

insulanus

Mosel又名白硬壳虫、白粉虫。主要为害油茶,其次为害板栗、木荷、梨、小叶栎及其它栎类等。

分布概况:江西、湖南等省油茶林区发生较为普遍。

为害情况:除幼虫在土中吃油茶须根外,成虫还群集大量为害油

茶树叶及嫩梢,对油茶的生长及产量影响很大。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23毫米,雄成虫体长22毫米,全身密生白色鳞片,鞘翅上每边有3条明显的纵隆线。卵初乳白色,孵化时转灰褐色,椭圆形。幼虫体长35-38毫米,淡黄色,肥大呈“C”形弯曲。蛹长23毫米,淡黄色。

生活习性:1年1代,以大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常停留在叶背,日夜取食或交尾,有趋光性及假死性。成虫交尾后,约经1月开始产卵于土内。

防治方法:(1)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可进行人工捕杀。(2)密林中成虫大量出现时,用插管烟剂防治。

14、油茶叶蜂Caliroa

camellia

Zhou

et.

Huang

又名油茶青虫。

为害情况:幼虫为害油茶春梢嫩叶,大发生时,油茶新老叶全被吃光,严重影响油茶产量。

分布概况:江西、湖南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8.5毫米,全体褐色。卵淡黄色,较透明,椭圆形。幼虫体长20-22毫米,深绿色。裸蛹,长6-7毫米,淡黄绿色,土室为泥质。

生活习性:江西萍乡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趋光性弱,傍晚及黎明栖于枝丫处,夜间躲入叶背。成虫产卵于萌动的芽内。产卵时,雌蜂锯破芽苞,将卵用粘液粘于芽内第3-5片嫩叶的正面,每芽产卵2-5粒。幼虫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1)用幼虫的集中性及假死性,在3龄后,用塑料布摊在树下,摇落幼虫进行人工捕杀。(2)结合冬季垦复茶山,挖出叶蜂蛹,任其暴露冻死或让天敌捕杀。(3)在幼虫爬出芽苞后,每亩用2.5%溴氰菊酯5000倍液喷杀。

    以上《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