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人教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日期:2021-04-21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人教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教版,墓前,讲话,说课稿

人教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本文简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来谈一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的课文,马克思的思想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对世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但本文与学生有较大的时空

人教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本文内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来谈一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的课文,马克思的思想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对世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但本文与学生有较大的时空距离,且许多句子很长,一些经济学的术语较难理解,所以如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揣摩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目标分析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悼词的一般要求,正确认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能力目标: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情感目标: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

由于本文阅读难度较大,我主要采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讨文本。通过学案补充材料,落实知识目标;通过学案预习题和课堂研讨落实能力和情感目标。

三、过程分析

(一)导语设计

导语不应仅仅起一个开场白的作用,更应该在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阅读的把手,只有让学生明确具体的目标是什么,才会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导入新课。

马克思曾说: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去看一看他的一生是如何改造世界的。

设计意图:

(二)讲解学案

课前,组织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完成学案,我批阅后再在上课前发给学生。在课堂教学时让完成较好的同学讲解,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我适时做出引导。

学案内容包括:

1、导读资料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资料。

(2)悼词的一般要求。

设计意图:在学生阅读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考资料,为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架设平台。

2、预习题

(1)“思考一切”是马克思的座右铭,在本文中,恩格斯是怎样概括马克思“思考一切”的贡献的?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引领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第3段至第5段。因为善于思考,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甚至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可以说,“思考一切”串起了课文中关于马克思在理论上的所有贡献。

(2)郁达夫说:一个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爱戴的国家是毫无希望的奴隶之邦。马克思不仅是德意志民族最伟大的人物,也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人们又是如何对待马克思的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人们对马克思的态度的语句。由于,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并且不了解时代背景,因而对马克思贡献的正确认识是本文的难点之一。但是,学生已经具备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在敌我不同态度的比较中,就能够很容易的正确评价马克思的贡献。

通过这两个题就可以将全文串联起来,从而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3、难点荟萃。将你在阅读文本时产生的疑惑写在下面。

设计意图:难点荟萃,与学案上的其他题目不同,不进行集中处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讲解。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在课前了解学生阅读中的疑难,以便能够对课堂生成做出科学的预判,并进行充分准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出合理的拓展。

(三)课堂探究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1、恩格斯在介绍马克思的第一个贡献时用了整整一段文字,而这段文字却是一个复杂的单句,它的句子主干是什么?冒号后面作为宾语的复指成分可以分为哪几层意思?

2、马克思并不仅仅在书房里用自己的思考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只要实际行动的时机一到,他就定会心甘情愿地搁下笔来”去用行动改变世界的秩序。那么马克思具体做了那些改造世界的工作呢?

3、面对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者的诽谤、诅咒,马克思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在这里,“拂”能否换成“抹”?

第一个问题由学案预习热身的第二个问题引出,旨在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句子的分析,体会语言的严密性,并归纳揣摩语言的方法。首先从句子本身去理解,抓主干,理枝叶,分层次;然后联系时代背景、上下文去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

第二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第七段,探究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上的贡献,从而对马克思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个问题通过“拂”与“抹”的对比,揣摩语言的严谨,一字之辨,不仅辨明了词语的轻重,更让学生深入地领悟到马克思崇高的精神境界。只有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永垂不朽”。

(四)作业。完成阅读材料雨果《巴尔扎克葬词》的练习题。

设计意图:雨果作为一位作家、艺术大师,他的悼词的语言朴实而不单调,准确而不呆板,全篇文章富于文学色彩,文采斐然,处处体现了语言大师的独特的语言风格。而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思想家、科学家,在对马克思极尽溢美与痛悼之时,在语言上用词准确严谨,在行文中注意了语言的过渡、衔接、关照、呼应,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通过对比阅读可以很好的体会两篇悼词语言的异同之处,并巩固本课学到的揣摩语言的方法。

附板书:

思考一切→改变世界→永垂不朽

四、效果分析

由于相隔一个世纪,而且学生对马克思的了解过于抽象,阅读中学生很难准确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甚至由于对我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差距的片面认识,部分学生的解读可能会严重偏离文本。这就需要老师提前准备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为学生搭设正确的思考平台。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解读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实际上,只要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学生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育星教育网

www.jsfw8.com

(一)导语设计

导语不应仅仅起一个开场白的作用,更应该在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阅读的把手,只有让学生明确具体的目标是什么,才会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导入新课。

马克思曾说: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去看一看他的一生是如何改造世界的。

设计意图:

(二)讲解学案

课前,组织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完成学案,我批阅后再在上课前发给学生。在课堂教学时让完成较好的同学讲解,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我适时做出引导。

学案内容包括:

1、导读资料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资料。

(2)悼词的一般要求。

设计意图:在学生阅读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考资料,为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架设平台。

2、预习题

(1)“思考一切”是马克思的座右铭,在本文中,恩格斯是怎样概括马克思“思考一切”的贡献的?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引领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第3段至第5段。因为善于思考,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甚至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可以说,“思考一切”串起了课文中关于马克思在理论上的所有贡献。

(2)郁达夫说:一个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爱戴的国家是毫无希望的奴隶之邦。马克思不仅是德意志民族最伟大的人物,也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人们又是如何对待马克思的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人们对马克思的态度的语句。由于,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并且不了解时代背景,因而对马克思贡献的正确认识是本文的难点之一。但是,学生已经具备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在敌我不同态度的比较中,就能够很容易的正确评价马克思的贡献。

通过这两个题就可以将全文串联起来,从而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3、难点荟萃。将你在阅读文本时产生的疑惑写在下面。

设计意图:难点荟萃,与学案上的其他题目不同,不进行集中处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讲解。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在课前了解学生阅读中的疑难,以便能够对课堂生成做出科学的预判,并进行充分准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出合理的拓展。

(三)课堂探究

我设计了四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停止思想”换成“停止呼吸”了,是否可以。(强调马克思是个伟大的思想家。)

2、恩格斯在介绍马克思的第一个贡献时用了整整一段文字,而这段文字却是一个复杂的单句,它的句子主干是什么?冒号后面作为宾语的复指成分可以分为哪几层意思?

3、马克思并不仅仅在书房里用自己的思考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只要实际行动的时机一到,他就定会心甘情愿地搁下笔来”去用行动改变世界的秩序。那么马克思具体做了那些改造世界的工作呢?

4、面对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者的诽谤、诅咒,马克思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在这里,“拂”能否换成“抹”?

第二个问题由学案预习热身的第二个问题引出,旨在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句子的分析,体会语言的严密性,并归纳揣摩语言的方法。首先从句子本身去理解,抓主干,理枝叶,分层次;然后联系时代背景、上下文去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句子的主干,再引导学生抓主干,理枝叶,繁盛的枝叶是为了更准确地、更丰满地、更生动地表现主干的思想内容,启发学生弄清“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这一比喻是修饰主干的”发现”的,是为了突出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意义,这一发现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大飞跃。

为什么说历来的意识是“繁芜丛杂”?它们为什么要“掩盖”这一简单事实?

“繁芜丛杂”是形容历来唯心主义史观的邪说的五花八门。“掩盖”是揭露唯心史观故意歪曲事物的真相以适应剥削阶层需要的卑劣行径。)

冒号后面包含三层意思:①物质决定精神;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解释经济基础。

第三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第七段,探究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上的贡献,从而对马克思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个问题通过“拂”与“抹”的对比,揣摩语言的严谨,一字之辨,不仅辨明了词语的轻重,更让学生深入地领悟到马克思崇高的精神境界。只有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永垂不朽”。

(四)作业。完成阅读材料雨果《巴尔扎克葬词》的练习题。

设计意图:雨果作为一位作家、艺术大师,他的悼词的语言朴实而不单调,准确而不呆板,全篇文章富于文学色彩,文采斐然,处处体现了语言大师的独特的语言风格。而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思想家、科学家,在对马克思极尽溢美与痛悼之时,在语言上用词准确严谨,在行文中注意了语言的过渡、衔接、关照、呼应,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通过对比阅读可以很好的体会两篇悼词语言的异同之处,并巩固本课学到的揣摩语言的方法。

附板书:

思考一切→改变世界→永垂不朽

四、效果分析

由于相隔一个世纪,而且学生对马克思的了解过于抽象,阅读中学生很难准确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甚至由于对我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差距的片面认识,部分学生的解读可能会严重偏离文本。这就需要老师提前准备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为学生搭设正确的思考平台。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解读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实际上,只要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学生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育星教育网

www.jsfw8.com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jsfw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篇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说课稿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墓前,讲话,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说课稿 本文简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教案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人教版职业中专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学习本文不仅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积极的作用。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文居于这套教材的最后一册(第四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说课稿 本文内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教案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人教版职业中专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学习本文不仅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积极的作用。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文居于这套教材的最后一册(第四册)第三单元,是承接第三册的第一单元记叙文的语言表达,第二单元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而编排的。课文是一篇悼词,同时也是一篇评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斗争精神的议论文。学习它对于理解马克思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议论文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高考考纲、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了解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方面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二体会课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三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内容连贯,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本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根据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及所教学生现状的认识,故明确本课时教学要点为:运用揣摩语言的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对这篇课文学习目标的理解,我认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重点: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能力。二难点:1.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2.第三段复杂单句的语法分析。

二、说教材: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揣摩语言为主。另外,本课教学难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1.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内容及意义的理解,2.一些重点语句的揣摩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积极收集资料,认真阅读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这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最佳途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教师引导型”教学方案,以突破难点。这种方案的教学思想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与认真思考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设计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以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教学时机的能力。文中的重点语句较多,体现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关照呼应的地方比比皆是,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选择要点加以突破,比如:第三段的理解与分析、第六段的第二句中“远不是主要的”的表达作用的理解以及第八段中第三句和最后一句的理解。

三、说学法:

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内容同学们理解较为困难,所以,同学们应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试着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书下注释,联系上下文,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体会它们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对文中的哲学、经济学理论的概念可以查阅书籍(如《辞海》,有关政治经济学、哲学的书籍)来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的伟大意义、对其内容可以只作简单了解不必过分深入。课文中复杂的句式较多,同学们可在课前复习一下初中学过的句子成分的划分、复句层次的划分的相关知识,然后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做一下语法分析,这样对于课上理解文章内容会有较大帮助。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语言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语言特色。有的人语言幽默风趣,有的人语言质朴自然,有的人语言清新明丽。我们学习的各类文体也是这样,记叙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周密,那么,议论文的语言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深入体会一下议论文的特色。

此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个初步的认识。可谓/“一石多鸟/“。

(二)、课前检测: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具体介绍一下有哪些伟大贡献?

2.概述课文的结构。

此项设置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课文,为下文揣摩语言打基础。“温故知新”。

(三)、新课讲授:

1.先引导学生完成一些语句的揣摩理解,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揣摩重点语句的方法。

问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问题2:讳饰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答案: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哀悼与尊敬以及不忍再说,而又不得不说的沉痛心情。

以上两个问题重在引导学生从重点句段入手揣摩语言。

问题3:第三段是一个复杂的单句,它的句子主干是什么?冒号后面作为宾语的复指成分可以分为哪几层意思?“正像达尔文……一样”在句子中是什么成分?起什么作用?

此问题通过对句子的主干和层次的分析,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2)

归纳方法

首先从句子本身去理解,抓主干,理枝叶,分层次;然后联系时代背景、上下文去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

2精读课文,分组讨论,运用揣摩语言的基本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然后选择以下句子检测学生理解的情况。

问题1、第八段在赞扬马克思的崇高人格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时,用了哪些极具感情色彩的词语,有何作用?

明确:这些词语分别表明敌人和战友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用词准确。

问题2、第二段所写“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该句将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放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广阔背景中来考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是全文的总纲。(此题从抓重点句、联系背景入手揣摩句子)

问题3、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使命”和“事业”的修饰成分各有哪几层?“推翻”一词的支配对象是谁?

明确:“使命”一词的修饰成分有三层,分别是“他”“毕生”“真正”。“事业”的修饰成分有一层,“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

“推翻”

的支配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此题通过对中心词的修饰、限制和补充的分析,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问题4、找出第五段的关联词,分析其作用。

明确: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问题5、说说第六段前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前一句承接上段最后一句话,概括第3—5段的内容,也与第二段中的对于历史科学相呼应;后一句开启下文,与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相连,并为从实践方面介绍马克思的成就埋下伏笔。

以上两题分别从关联词和过渡段方面揣摩语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本节内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熟悉了揣摩语言的切入点。所以为节省时间,本步骤由教师总结,主要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出示板书设计)

(四)、比较教学: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里选了一篇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讲话──《巴尔扎克葬词》来进行比较阅读。

两篇文章均为葬词,在内容上有很多相近之处,均对逝者的历史贡献与高尚品格作了高度的评价与赞扬,表现了作者对逝者的哀悼与敬仰之情;在表达方式上也极为相近,都在记叙的基础上,把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使文章富有感召力。但是,由于逝者的不同,特别是作者的不同,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迥然不同,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思想家、科学家,在对马克思极尽溢美与痛悼之时,在语言上用词准确严谨,在行文中注意了语言的过渡、衔接、关照、呼应,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而雨果作为一位作家、艺术大师,他的悼词的语言朴实而不单调,准确而不呆板,全篇文章富于文学色彩,文采斐然,处处体现了语言大师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在作比较阅读时,应注意体会两篇文章语言的异同之处。在这里,我们选取两篇文章中的几个片断来作一下比较阅读练习。

练习:

阅读甲、乙两文的语段,回答以下问题。

甲文,《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八、九段。

乙文,《巴尔扎克葬词》

(1)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2)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

(3)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

厌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诸位先生?这样的坟墓,就是不朽的明证!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家称他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1.面对逝者,人们感到悲痛,甲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人们对马克思的悼念与敬仰,乙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对巴尔扎克的尊敬与悼念。甲文用的是________句式,其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乙文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②乙文选段(2)的第二句。③双重否定。④准确严密。⑤比喻。⑥诚挚富于文采。

五、知识迁移:此项设置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训练,以达到讲练结合,培养能力之目的。

1.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第一段,完成下列各题。

(1)对详细记叙时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这是在葬礼上的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B.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C.马克思生命的每一时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是十分宝贵的。

D.明确指出马克思停止工作的最后时刻。

(2)对两个“睡着了”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两个“睡着了”都指马克思的逝世,前一个是虚写,后一个是实写。

B.两个“睡着了”写出发现马克思逝世的过程,前一个是说以为他睡着了,后一个是确认他已经逝世了。

C.这是讳饰的手法,含蓄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和哀悼之情。

D.恩格斯表达感情的方式相当含蓄。他的巨大的悲痛浓缩在“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几个字里。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第

2

、3

4题。

2、校园中有些同学染黄发,戴首

饰,穿奇装异服扮“酷”。针对这一现象,以说“时髦”为题

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语言的准确、严密。

联系现实社会中一些丑恶现象,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教书育人。此项设置意义深远,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这堂课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时间允许可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附板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篇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墓前,讲话,说课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本文简介: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职高第四册的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本文在整个单元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首先我打算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而在宏观上把握这一篇课文教学的侧重点。这一单元的教学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本文内容: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职高第四册的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本文在整个单元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首先我打算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而在宏观上把握这一篇课文教学的侧重点。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和品味。语境,即运用语言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和内部环境(如文章中心、上下文等)。在阅读中只有注意揣摩语言、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揣摩语言的技巧,学会抓取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并结合语境进行揣摩和理解。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继《荷塘月色》、〈〈拿来主义〉〉两篇教读课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当马克思生前好友哥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遗体献出了花圈后,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这是一篇经典演说辞,内涵丰富,通俗易懂。概括了马克思一生在革命理论和斗争实际方面的伟大贡献。

根据以上的教学内容,我确立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仍然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不能只重语段的分析,应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总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而揣摩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感情色彩、表达作用,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2、注重关键词语,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3、怎样选择关键词语揣摩语言,并从中归纳教学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估计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就需要加以引导。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首先指导学生做课前预习,在教学课堂中我打算使用讨论与答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围绕“自读要点”,精心设计思考点,通过自读、讨论,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关键词是相对而言,只要言之有理,都可。课时安排为一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和教学质量、效率,采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录音磁带等教学用具。

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打算这样安排教学程序,主要是在朗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进一步揣摩语言。

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一、

在对旧知识复习的前提下,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二、

教师范读课文,在疏通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三、

具体研习课文,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课堂积极性。)

四、

结合课后练习二,重点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强调学生揣摩语言,不能只重语段的分析,应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联系上下文,进而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课堂上要求学生自由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点拨,并归纳总结。

五、

布置作业

为巩固我这堂课的教学,我打算有针对性布置一些难易适中的作业,以达到巩固与检测的目的。

预期效果和巩固、检测

通过对这篇窗自读课文的教学与点拨,我预想学生能够在初步理解全篇思想内容的前提下,选择与中心内容有关的句段揣摩语言,在揣摩语言中,怎样选择关键词语揣摩语言,并从中归纳一些方法,比较难。估计学生不能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完全掌握。在指导学生做课后练习一、二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些相关的练习。

六、

为了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进一步指导学生做巩固与检测练习,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设计一段讲话的开头,或以特定的身份,就某一段问题写一段看法等。

七、

小结

我打算对本课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再次强调教学目的,突出重难度,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以上《人教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人教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人教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