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在英国对外汉语教学大会的发言稿

日期:2021-05-01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在英国对外汉语教学大会的发言稿 本文关键词:发言稿,对外,大会,汉语教学,在英国

在英国对外汉语教学大会的发言稿 本文简介:在英国对外汉语教学大会的发言稿百年来现代汉语被洋冠汉戴、削足适履、“半猿半人”的艰难历程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苏立群2005年9月18日一,还我河山我自1984年到英国以来,缘于求生,从本来在国内搞文字、小说、戏剧、电影创作的专业,渐渐地转入了以汉语教学和人文研究为主的工作。在对外汉语教学的20年的时间里

在英国对外汉语教学大会的发言稿 本文内容:

在英国对外汉语教学大会的发言稿

百年来现代汉语被洋冠汉戴、削足适履、“半猿半人”的艰难历程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苏立群

2005年9月18日

一,还我河山

我自1984年到英国以来,缘于求生,从本来在国内搞文字、小说、戏剧、电影创作的专业,渐渐地转入了以汉语教学和人文研究为主的工作。在对外汉语教学的20年的时间里,我深切地体会到一些问题与需要大家达成共识,一些疑惑需要我们共同去鉴别与认识,一些事情需要汉语对外教学的同人们一起来解决。

首先是针对为数不少的西方的语言学家认为:“汉语始终滞留在上古的时代,没能得到健康的进化。……”的观念。我认为,这是无稽之谈。这种观念不仅反映了某些西方语言学家对汉语缺乏深刻全面的了解,也反映了西方在语言学方面的霸权意识。实际上,我们的语言-汉语非旦不是未开化的,而且简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贴近人性,最贴近自然的语言之一。

西方(以下凡称“西方”并非泛指,仅指那一部分人)贬低汉语、将我们的语言边缘化的情况是由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是西方人的人种优越症(很自然地延伸到语言方面),另一方面是我们的中国文化人的软骨症,再一个是历史的原因,这三个加在一起,使得我们的语言界至今无法超越西方的语言理念,始终穿着西方的小鞋在走路;可以想象,这种走法是十分痛苦的,一步一痛,一步一拐,甚至一步一个血印。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体验到这种东西的,它使我痛苦也使我清醒。我所感觉的一切都在日渐日地说明一件事:即,西语解构法进入汉语的两个领域:首先是文学语言领域;再就是汉语的习语、口语领域时,这种解构法就会出现巨大的、几乎是不不可逾越的障碍。

下面举出A、B、C、D四个方面的例子:

A,我们沿用了百年的西方的

“主-动-宾”(“主-谓-表”)形式将如何解构下列的句子?

1,一进门,见一条狗蹲在那儿……无主语

2,这些副老板级的女秘书,天天一身裁剪性感的西服,满面春风,满嘴外文……无谓语动词

3,他一盘接一盘,那胃口!无宾语

4,早上去了她们家,里边看,外边看;一回来,他就说行了。宾语易位

5,他是有封信,也公证过了,问题是太晚了,名额已经满了,所以他只好去别的单位。主语频换

6,狗往这边。不但虚掉了主语,而且还主宾互换:

7,你的肝儿好吃!虚去了动词修饰的部分

8,这个连锁店是温州老板。虚去了被修饰的主词部分

9,他维修电器最在行-他电器维修最在行;动宾互换

10,一家人喝一壶茶-一壶茶喝一家人;主宾互换

11,一个老头儿走进药店-药店里走进个老头儿;主宾互换

12,我把你想死了-你把我想死了;主宾互换

13,雨真大,我们家水泡了-我们家泡水了-水泡了我们家-我们家泡了水。主宾互换

14,你去买?对,我买去。虚去第一个动词,看上去象是动宾互换

15,他那号脚,没地方买。虚掉主语

这类的句子无论在书面语言或者日常生活的话语中都大量出现。

再如那些经典作品:

只有名词:

1,“杨柳岸晓风残月”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4,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无主语

5,“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表面上没有主语,实际上是以时间地点做主语

只有形容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等等等等……

比较之下,在以动词为结构主体的英文句子中,语法都有相当严格的规定,举两篇英国作家的东西为例:

1,随便从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克里斯蒂(CHRISTIE)

的《蜘蛛网》中(

Spider’s

Web

)摘一小段:

Clarissa’s

announcement

produced

a

different

reaction

from

each

of

her

hearers.

Jeremy

burst

into

hoots

of

laughter,went

across

to

his

hostess

and

kissed

her,while

Sir

Rowland

stood

gaping

with

astonishment,and

Hugo

seemed

undecided

what

attitude

to

adopt

to

her

having

made

fools

of

them

both.

克来瑞萨的言辞使在场的人反应不一。杰米爆发出带嘘的笑声,然后走向女主人并吻了她。与此同时罗兰德云里雾里地呆住了。而雨果象是还没有决定在克来瑞萨愚弄了他们俩以后自己该怎么表示。

2,另一段是随便从莎士比亚的戏剧集《理查二世》里摘出来的:

BOLINGBROKE

As

I

was

banished,I

was

banished

Hereford;

But

as

I

come,I

come

for

Lancaster.

And

noble

uncle,I

beseech

your

grace,Look

on

my

wrongs

with

an

indifferent

eye.

You

are

my

father,for

methinks

in

you

I

see

old

Gaunt

alive.

布林布鲁克:

当我被放逐,是以赫尔福公爵的名衔被放逐;当我回来,却是兰喀斯特的爵号。尊贵的叔叔,我恳求您的仁慈,换一种眼光来看待我的过失吧。您是我的父亲,在我看来您象是老冈特还活着一样。

这两段文字里,语法缜密、主谓宾鲜明,层次也清晰。再看〖例句5〗,是《水浒》中的武松路过景阳岗的一段――由于我们的文学形式中的大部分是从说书的口头文学承传下来的,所以小说保留着说书人加叙加议的痕迹。这种风格可使叙述者有充分的自由,随时跳出与跳入,而这些出口、入口是依仗文章的韵律与文气的松紧,并无一定之规。因此,在中国文字的传统中,我们强调的是音韵的谐调,结构的简明,对仗的工整,文意的含度等;这才是中文的语法的主要环节,而不是主谓宾、主动宾结构上的完整性。

B,

当汉语中出现“把”字句、“被”字句(其中英语不用被字的那一部分),以及各种在西语(特别是英文)中没有对等的补语时,西语解构法就陷入了沼泽,成了汉语教学中的“重灾区”。起因就是:由于西人不懂,解释不了,就造成了中国老师也解释不了。于是几乎所有的教科书都将这些内容放在书的最后去讲。但是在生活中,中国人简直就离不开这些句子。特别是“把”字句,是中文语境使用频率最高的句子之一。为此,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在没接触这个句型以前,都用“太冷了,请关上窗户”、“你明天给我带你的书来。”、“放茶叶在杯子里”等这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充斥在我们的教材中。

C,“书面体,新闻体灾区”的问题:我想大家对这个灾区都有体会:即,无论学生对汉语的“语法结构”掌握得多好,一旦课程设置了中国的新闻(或正式的书面文体),学生就叫苦不迭。究其原由是我们中国的新闻,特别是大报的新闻,都是用正式的新闻体写出来的。而这种文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保留着文言文的风格――这里说的文言文风格是指那种结构单纯,用词遣字简约的好文言文,而不是那种“现代八股文”。这个情况进一步说明西语解构即使在中级汉语教学这个层面上也“捉襟见肘”、“弊漏百出”。

因此,我的结论是:西语解构汉语的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在相当大的汉语范畴内非常繁复――用一句古诗是“剪不断理还乱”。

综上所述,便归结到一个基本的知识方面: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的文字史上历来没有“语法”(或文法)之说,有的却是“修辞”。修辞是对“文章的文辞”和“文章的文气”的调整与修饰。我们的经典之作都是文气丰足,词语优美的,而且据专家统计,我们的文学经典著作,60%都没有完整的主谓宾结构。

不但如此,还有:

D,我们汉字系统的形成,绝非只止于口、耳之举;真实的情况是,在汉语语言内,存在着一套相当有规律的“汉文化码”。

西方的语言学界所认为的“口耳相传是语言产生的原因”的理念,有着极大的片面性:试想,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官六觉,除了口耳以外,我们(至少我们中国人)还有眼的视觉,鼻的嗅觉,舌头的味觉,人体的触觉,加上心灵的感觉,而这些都是可以直接或间接传达信息的。而口耳相传的理论的最大弊病是将人类间的交际与互通局限在了一座独木桥上。一个不难想象的、无可争辩的事实就是:在语言形成之前(或者即使在现在,在那些人类杂处,语言不通的地区),如果人们感到火的危险、河水冲破了堤岸、蝗虫飞来了……,这些都是无需用语言去交流的。人们用眼神,用表情,用嗅觉,用感觉,用身体(手语或用肢体画画儿),就能使信息一传十,十传百……。

因此:

谈以上这些不是只为了发牢骚、只为了诉20年教学之苦;我要谈的是: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立即着手写出几本摆脱西方语法体系羁绊的新教科书来?

这里有一个概念:什么叫对外汉语的“新教材”。何谓之“新”?

中国人说破旧立新,是旧的不破除,就谈不上新。因此,不彻底或较彻底地打破西语解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迷信与霸权意识,我们就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来。可以说,现在的中文教材远远多于过去,并且将来大有铺天盖地出版的趋势(包括我们亚非学院的教材);这些教材说到本质,都是大同小异,顶多翻一点新花样而已。

不过,我相信我们之中一定有不少志士仁人想开辟出一条真正的“独立自主”的路来。其实,在语言界由来已久就存在着这种声音;他们是老前辈张世禄,郭绍虞,陈望道和后起之秀申小龙等。但是他们一直被压制,被排挤。那股极其强大的、排挤的势力内、外都有;当然,在外边,它们主要来自于所谓的“学院派”。而且这些学院派的代表大多是洋汉语专家,在他们的周围也聚集着一些中国的语言研究者与教学者们。在内部,则是一些由西方语言学培养出来的人,他们已经穿惯了小鞋;其中或有人曾经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自然,也不排除那些唯西洋理论、唯洋专家是从的人。

他们在评论一些中国的语言学家以汉语的“人文”性作为研究汉语的新方向时,先给这些敢于冲破他们理论框架的人扣上“汉语优越论”的帽子;或者干脆就说这是“汉民族中心论”、“汉人中心论”在语言上的翻版等。把本来一个语言研究的问题提升到政治、种族的敏感方面去。而在专业方面他们的一些典型的说法是什么呢?举几个例子:

1,美国著名语言学家Eugene

A

Nina认为:汉语把语言跟文化等同起来是完全错误的。又说,语言只是传达文化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只反映文化而与文化没有更深的关联;甚至还说:人类各民族文化的90%是相同的。

2,Herder

从语言的角度推断后,他说:东方人的感觉是混浊的,他们的概念是含混不清的。

3,Widney

称英语“覆盖面更广、更深刻、更丰富、更适合表达一个成熟的民族细腻的思想”;他把东方语言尤其是汉语通称为“蒙古语言”,说:“在民族进化中,如果语言落后于思维,就会成为心理发展的障碍,蒙古语言便是这样,这些语言对蒙古人头脑的作用,就如同裹脚布对于他们的脚的作用一样。”

4,著名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一种语言,假如他具有丰富的逻辑的词汇,即对思维规则本身有专门的词汇,那就是它的优点,而据说中国语言的成就,还没有、或很少达到这种程度。”

……面对西方的诸类说法,我们的语言专家有的百分之百地赞同,有的赞同大部分;只有极少的、对自身文化有精深了解的学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断地抗争,不断地研究。

无可否认,迄今为止,我们的文字语言界受着西方人对汉语语言本身估价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在我们对外教学的整体思想上或教学路数上,就更为明显:我们不仅在照搬西方的一套,而且在师资队伍的选择与培养方面,也是沿着西方的路子在走。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词是“我们的汉语教学要与西方接轨”;其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在聘用教师上向以存在着“能说好、教好英文的人就能教好中文”的想法。

所以,我在今天的大会上要点一把火,要放上一炮!我要说,百年来现代汉语被洋冠汉戴、削足适履、“半猿半人”的艰难历程该结束了!

在这个大会上我要呼吁与会的人接过中华文明的旗帜,走一条前人未竟的路,用几年的时间,写出一套根植于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对外汉语教材来!

当然,只喊口号是无济于事的。问题是我们的语言与我们的文化是否是同构的?我们的语言真的象西方人所说的“与文化没有更深的关联”吗?语言与文字的观念除了口-耳之需,有没有目-嗅、触-感之觉?

由于时间有限,我今天仅就我现在从事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做一个简约的叙述。而且集中在用于初级、中级中文对外教学的理念方面。

首先我认为要写好一套汉语教材,有几件事得到位:

1,语言要与文化同步:这是我们现代教材的主要缺欠之一,其中的原因是我们编教材的人过去只在语言上下功夫,而对自身的文化不甚了解。给别人讲解汉字,自己却连《说文解字》的文言文都看不懂。中国语言的最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汉字,讲不清这个字的系统,就免谈教好汉语。所以一套有质量的教材要在汉语的文字上多下功夫。

2,教材要在语言的实用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语境教学法:比如将“‘把’字句”放在一个初学汽车的语境教学中,而在使用这个语境时,词汇可以(而且最好)是英文,但是结构是“‘把’字句”;因为离开了“把”,汽车就开不走;这就叫语境教学,语言环境的选择要典型到非此语法不可的程度。

3,学习汉语应该借助现代科学的辅助,尤其要尽量开发一些电脑软件。不过,过分依赖科学技术,会使语言疏离文化,堕入空壳。

4,由于汉语的语法非常简单,只帮助学生掌握汉语的一些要素即可,加在一起,也仅占全书薄薄的一小部分。于此,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节约出大量的时间放在其他重要的方面;如语境教学(口语)与文化同步(汉字)等。

下面就我自己发现的“汉语语法三要素”来做一个大致的介绍:这三要素如果与会者感兴趣,希望进一步探讨甚至想在未来的教学或者编写教材中使用,我将感到非常荣幸,但是只有一点,届时把我的名字同时“捎带上”,也算是知识版权方面的事吧。

二,发现汉语文化码

第一

天-地-人的组句模式

汉语以天-地-人的观念排列字词,形成句子。这是我们的语言与文化同构的证据之一。

为了说清这个问题,先要分析一下所谓“主语”(我在主语这个词上打上“”是因为在我的理念中,汉语无需生搬硬套西语的主语、谓语、宾语、补语……,下面会有具体的章节来解释)

中国语言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她更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在一个根本的概念――即“主语上”的解释上,我们与西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按照中国的传统,我们但凡谈及“人”,都比西方、尤其是英语、德语中的“人”为复杂。他们的“人”是一个抽象的、中心的、并相当独立的观念;在语法中常常以名词或人称代词来做句子的主语(有时做宾语);如“我”“我们”等。但是我们的文化中,“人”只是一个参照物、一个与天地的联系元素。

具体来说,我们古人所谈的“人”不是一种个体、单独的定义,而是一个涵盖着与自然的关系的定义。庄子说:“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没有自然就没有我;没有我,自然也就没有了实在的材料)《庄子,齐物论》;这种人与自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语言上是“人(主语)在自然中的方位”,这个方位体现着人类仰仗于自然、维系于天地的理念。从哲学的层面上谈,我们从来不把人当作自然的中心,而认为,人是自然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么如果汉语不以人为中心,中心是什么呢?我们历来就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宋代学者朱熹说:“志以道宇,言以道接”,又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维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朱子语类》卷百三十九)。我们的先人以为,掌握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认知自然与人的秩序的过程;人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就是在学习世界的秩序。

那么,这秩序是什么呢?是礼仪。“礼”是我们的祖先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答案。这个秩序不可以随意掉换,颠倒,更不可以随意打破。

所以汉语的字词顺序是礼序,即:维系元素-天-地-人(行动、认知)的排列顺序。而这个顺序恰恰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赖以生存的真实情况,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时空逻辑,即:任何一种形态的运动都离不开时间与空间两大条件,无一例外。时间是“天”,空间是“地”,人类的活动、人类的认知无一不受到时空的限制。

例如:

1,

我2006年7月18号会去北京语言大学学两年的中文。

我(维系元素,没这个“我”就不会有这个物质或精神的活动,庄子的

说法)―――――――――――――――――――――――句源

2006年7月18号――――――――――――――――――天(时间)

北京语言大学――――――――――――――――――――地(地点)

学中文―――――――――――――――――――――――人的活动

我…2006年…7月…18号…会去…北京语言大学…学…两年…的…中文。

在这句话中,在维系元素(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可能是可见的,也可能是不可见的)遵守天-地-人(行动、认知)的规则的同时,全部都是顺理成章的真实链接:词与词之间不可以随意掉换位置。(注:维系元素与时间词具有可换性)

再如:

2,人类的活动:他每天早上总是先把他女儿爱喝的牛奶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3,人类的活动:昨天下午小王刚一进家门就被一把锤子击昏了过去,……

4,人类的活动:我们经理一大早就开车去火车站接他一个从南方农村请来保姆,……

5,人类的认知:太阳今天特别早就从东边的山峦后面爬了出来了……

以上五个句子的链接逻辑都来自于人类实际生活的顺序,换言之,从中国文化的维度来说,它反映了维系元素-天-地-人(行动、认知)的汉语言文化码。

这般的文化码构成了汉语语法的主要部分。

在维-天-地-人(行动与认知)的这个“大文化码”的提统下,汉语有着与英语类似的结构,即主-谓-宾方式。(世界上,有很多语言不是按照这样的文化码排列的;最明显的是日语,它们的文化码是:主语-宾语-谓语。)

但是,即使有这种类似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方面多于相同的方面。为此,如果我们在带学生开始进入汉语语言领域的时候,过分强调这些“类似”,表面上我们省了一些事,但实际上,一经学习升入中级阶段,我们就会发现这条“类似的道路”(指主-谓-宾)充满了荆棘。所以,按照我多年教学的理念,汉语用不着讲句子的成分,而是利用开头的几节课,在学生的脑子还比较“干净”的时候,去“梳理”他们脑子中的(主要是英国学生)、固有的英语字序的习惯。取而代之的是汉文化码:我用的方法是把大量的英语词汇(英语的动词要去掉时态)放在一起,让他们按中国的汉文化码来安装句子。这样可以使得他们习惯于我们天-地-人的方式。几节课时以后,这些学生就能大体掌握了汉语语法的大结构了。

不过,我向以强调单纯学习语言是学不好语言的,汉语尤其如此;学习汉语的同时必须要学习她的文化,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奏效。因此在讲授这个汉文化码时,更要讲清她的来由:汉语的字序是自然的顺序,这种文化码来源于一种“自然-而然”的观念。

自然是什么:是宇宙、太阳、地球;是金木水火土。

“自然”在人类认识的观念中是――承认是由一种神秘的力量创造出宇

宙,后宇宙又创造出太阳、地球等这些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种种环境。

“而然”的观念是――人类是“自然”的“而然”之果:宇宙、太阳与地球创造出万物与人类;而这个“而然的人类”又回过身去探索宇宙、从而得以遵循、并尽一切努力去认知那股力量,使自身与那股力量协调与平衡,以期达到真正“而然”的境界。

用老子的话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个好的,聪明的、智慧的世界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世界。在那里,人与人的关系自然而然;人与环境的关系自然而然;人们的衣食住行自然而然;政府的政策自然而然;人们的信仰自然而然;人们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对于社会的权利与义务也是自然而然……总之,自然而然为每一个人铸造舒适的生活空间与思想的空间。我们的古人为世界创造了最美、最古老、同时又是生命力最强的汉语,中华民族实在是一个文化的幸运儿。

这个“维-天-地-人”观念形成了汉语“组词的原则”

这是另一个有趣的题目。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智慧的祖先依然使用同样的方式,即遵循大自然的方式,采取了“自然-而然”的组词法。大家都知道,《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本书,它产生的年代估计是周文王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据说这本书是文王总结了历代卜算的结果写出来的。后来有人根据《易经》又创造了《阴阳八卦图》。而晚于周文王几百年的老子、孔子都受到这本书的影响。我们的语言文字同样是在这样的宇宙观、人文观下逐渐形成的。比如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文字的“道”的象形;因为在宇宙生成之前,无天无地,是洪荒气混、咬合成一的状态。可是,一旦宇宙形成,天地就分开了,所以是“二”字,天在上,地在下;阳在上,阴在下;然后是天降地升,上下气合,于是万物滋生。这便是象形字“三”的来源。

阴阳起源与宇宙未形成时的浑浊状态、以致后来生成了天(宇宙)与地(地球)这些自然现象启示了尊崇大自然的中华民族将这个大规则来制约汉语“组字构词”的小规则:这便是虚与实的先后秩序与逻辑关系:

这些先后秩序与逻辑关系是:

时空(宇宙生成的秩序)方面:

黑-白(玄黄),上-下,先-后,高-低,远-近,大-小,多-少……

社会方面:

我们的古人遵循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易经》“序卦传”-孔子)为组字构词的原则,即:

长-幼,爷-孙,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妻-妾,君-臣,主-仆……。

由于天与地的位置是上与下,所以我们将阳置于阴之上,体现在人的两性方面:

男-女,夫-妻……

但是在人类以外的两性上,则是先虚后实的顺序,以表人与其他物种的区别:

雌-雄,牝-牡……

道德方面:

是依照“天德最大”,认为“天生成万物,而不取回报”是一种至善,而列出:

好-坏,善-恶,良-莠,忠-奸,文-武,书-剑……。

审美方面:

美-丑,软-硬……

以上组字构词的原则,即虚-实、主-从、大-小,先-后的字序,具体运到我们现代汉语中便是:

虚-实

组词:公园,政府……

组句:大气的污染……

大-小:

组词:城市,乡村,空气,军团,楼顶……

组句:伦敦的西区,大学的食堂……

长-短

组词:尺寸,岁月……

组句:一天中的三个小时……

尊-卑

组词:君臣,左右……

组句:他的仆从

远-近

组词:天地,唐宋……

组句:我在学校的大门口……

是-非

组词:善恶,成败,真假……

组句:你怎么连好坏都搞不清?

上-下

组词:手脚,耳鼻喉科,从头至尾,……

组句:他们要与你比个高低

先-后

组词:有先有后,先后有序,前后左右,腹背受敌……

组句:他们师徒都来了。

长-幼

组词:老老小小,……

组句:他们父子关系很密切。

……

与其他的语言如英语做比较,在英语中就不那么严格,组字的顺序的颠倒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第二

后发制人,或“趋真值递增”效应

在天地人顺序的基础上,汉语产生了另一个现象,用一个兵法上的词叫“后发制人”,用一句较科学的话叫做:

“汉语句子中字词顺序的排列服从其‘趋真值’从前到后递增的规律。”

而正是由于汉语具有这样的特性,才产生了一系列:‘把-被-得-的-了-过-补’等的众多形式。

这种“趋真值递增”的特性在汉语句子的结构上很自然地呈现出:“大结构凌驾于小结构之上”的情况,这是一个具有真正威慑力的语法原则,用老子的话来概括这个构句原则最准确,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是我们的汉文化码(大码与一些小码)

天――是具体的或抽象的时间

地――是具体的或抽象的空间

人――是人类物质或精神的活动;

维-天-地-人(行动与认知),是一般中文的“道”(组句规则);但是这个“道”在必要时得服从“自然”

就是说:自然――无论大文化码还是小文化码的规律多么主要,一旦话语者需要将其最关键的信息传递到读者与听者时,就会打破“码规”,将这个最关键的部分从词群中驱赶到词尾,从全句中驱赶到句尾;换句话说,趋真值递增的必要性导致了汉语中绝大部分的语法现象!具体而言,各类补语,修饰句,“把”字句,“被”字句,动宾互换,等等等等都是由于这个“趋真值递增”的特点产生的。

第三

佛掌之说

汉语的词性我认为应该按照中国的文化码来分类,即:

天词:时间(包括副词:总是、常常……等)

地词:地点

阴者:主语

阳者:宾语(表语)

互动语:谓语(动词)――阴动(想、觉得、喜欢、计划……)

阳动(吃、喝、去、游、做……)

以及其他此类,在此不详述。

汉语的句型只有两大类:

一,“阴阳合一”模式:

比如句子:“老张很高”――阴者(老张)-很-阳者(高)

此类模式表明――阳者是阴者的属性或(言者的)感觉。

属性:房子不漂亮;天气很冷;汽车不错;……

感觉:我很舒服;小孩很贪心;……

属性、感觉兼之:老张很小器;你的汽车不错;我妹妹的房子不漂亮;……

这一类的句子,阴者与阴者之间无需加进一个互动语,因为阴者与阳者可以合一。

二,“阴阳互动”模式:

此类模式一共有四个句型:

阴者互动语阳者

1,

老张喝咖啡;

2,

老张

有咖啡;

3,

老张在咖啡馆;

4,

老张是咖啡馆老板。

所以,两类模式的句型加在一起,我提出一个五句式概念供大家参考。但是必须说明,这五句式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会虚去阴者-主语、互动语-谓语、阳者-宾语等。

“五句式”是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字:这几个句式概括了人类所有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层面。可以说,中文――这个变换无端的孙行者有再大在本事都逃不出“如来佛的五指”,就是说,中文句子成千上万的变化都是在这“佛掌”之下派生出来的。

这五根指头是:高-喝-有-在-是(感判词句-互动句-有字句-在字句-是字句)

A,他很高(漂亮、美……)

B,他喝水(行动与认知句,也包括”把”字句、”被”字句等)

C,他有手机(拥有、具有……)

D,他在学校(于……)

E,他是学生(姓、叫、当、乃……,是……的句)

所以总括来说,汉语只有两大类别和总共五个句型。无论汉语的句子多长,多复杂,都脱不开这个阴阳合一、阴阳互动的基础,只是从单纯的阴阳句分裂成小单元的“阴阳复合句”而已。

最后,表达一个愿望,即,我本人将致力写出一套对外汉语教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把自己的这份心愿拿到大会上来表,是寄厚望于在我们学院正式挂牌的“孔子学院”和在英国的汉办组织,给予我必要的支持与赞助;当然也是希望得到在座的专家、学者和那些有志的教师们的支持与合作。更希望得到一些掌握着财权或话语权的组织在金钱方面的资助。

注:“把”字句、”被”字句、是……的句概述

“把”字句

把在中文中最原始的含义是把手,门把,柄把的意思,后引申为动词(互动语)如:

你把关吧;

孩子又想撒尿了,你把把他!

“把”字句在趋真值递增中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把”字句的产生与使用是:阴者(主语)不仅能够改变阳者(宾语),而且这种改变对阴者是必要的。所以”把”字句是“趋真值递增”效应产生的句型之一。

比如,我们不能对三岁的小孩说:“你把这个大冰箱搬走!”;因为这个三岁的小孩(阴者)不能够改变冰箱(阳者)的位置,他的力气不够大;不过如果他是一个成年人,这句话就可以使用。

同样,“水”这个词,你可以说“你把水喝了,我们该走了。”,阴者不仅能改变阳者,而且还暗含着阳者的改变对阴者是必需的――阴者要“走”。不过这句话不可以用在“你把水游了,我们该走了。”;因为那片“水”有没有这个人“游”都不会改变。这个例子是说明阳者在第一句是可以改变的,水从杯子里“改变”到阴者的胃里,一俟阴者喝了水,杯子里就空了。而第二句中的水,无论阴者怎么游,那片水依然故我,不会改变(就语境的概念而非纯物理的概念)。

把的否定形式也是相同的道理,

如:我没把学习德语当成负担;

他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问句的形式也是同样:

你还把不把你的照相机借给我了?

结婚十来年了,你把没把我当人看?

‘被’字句也是如此:

被在汉语中也是动词,在文言文中是遭受,蒙受、受到的意思;

如:赣南被灾……

复合阴阳句中:

老张(阳者)被(被省略的阴者)偷了。

这样的事情(阳者)不会被人(阴者)注意。

‘是……的’句

这个句子的现象是典型的汉语的“音乐性”的表现:“此处无声胜有声”

的“趋真值递增”――用省略阴者的方式来增强其语气。

我是不会说德文的(那个人、那个“我”)。

中国人民是不可屈辱的(民族)。

这个地区是不可以去的(地方)。

他母亲是昨天来的(那个母亲)。

以上四句中的“是……的”的作用就像是一组正负极的充电装置,一接上就亮了。但是“是……的”可以省略(表示过去发生的事,需要增加“了”)。

篇2:郑州国际汉语培训基地-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介绍

郑州国际汉语培训基地-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介绍 本文关键词:汉语,国际,培训基地,郑州,教师

郑州国际汉语培训基地-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介绍 本文简介:郑州国际汉语培训基地-国际汉语教师输送的摇篮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在飞速发展,世界掀起了一轮汉语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设了汉语课,国内大量的人才涌入到了汉语教育当中,国际汉语教师肩负着推广祖国文化发展的重任。对外汉语教师缺口量达500万人以上,且薪资水平颇高。目前,对外汉语教师在国内的工

郑州国际汉语培训基地-IT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介绍 本文内容:

郑州国际汉语培训基地-国际汉语教师输送的摇篮

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在飞速发展,世界掀起了一轮汉语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设了汉语课,国内大量的人才涌入到了汉语教育当中,国际汉语教师肩负着推广祖国文化发展的重任。

对外汉语教师缺口量达500万人以上,且薪资水平颇高。目前,对外汉语教师在国内的工资已达80~300元/课时,月进万元已是普遍现象;在新加坡,汉语教师的月收入为1.5万~3万人民币;在美国,汉语教师的年收入已达到6.5万~10万美元。

郑州国际汉语培训基地

InternationalChineseLanguageTeachersAssociation(ITA),是国际性团体组织,协会下设北美、欧洲、亚太三个秘书处,协会常务秘书处设置在中国北京。协会宗旨是促进汉语全球推广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ITA是专业的国际汉语教师资质认证的权威机构,是国际汉语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中心。

ITA推出的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能力证书已通过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的认证,获得了中国人事和社会保障部的认证证明。

ITA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能力证书已被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官方认可;在国际汉语教师行业具有广泛的认可性和很高的权威性;ITA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能力证书已成为全球200多所汉语教学机构聘用汉语教师的唯一“通行证”。

ITA郑州国际汉语培训基地于2011年10月成立,目前累计输送国际汉语教师人才300余人,和郑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展开深入合作,设立招生和教学点。并采用独创的微格教学法,在教师培训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微格教学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微”,是微型、片断及小步的意思;“格”,是定格或规格的意思,它还限制着“微”的量级标准(即每“格”都要限制在可观察可操作、可描述的最小范围内)。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

据中心负责人李老师介绍:2013年3月22日从郑州国际汉语培训基地毕业的陈楠将飞赴韩国大田任汉语教师,这个月是我们出去比较多的一个月吧,细算了一下这个月可以有6位老师从我们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河南考务中心飞赴全世界任教

,我们为我们考务中心能做出这样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李老师自信的说:“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向海外输送2000名汉语教师,打造一流的培训机构,为汉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协会简介:

国际汉语教师协会(www.jsfw8.com.cn/

篇3:汉语言文学实习报告-语文教育教学实习

汉语言文学实习报告-语文教育教学实习 本文关键词:教育教学,汉语言文学,实习报告,语文,实习

汉语言文学实习报告-语文教育教学实习 本文简介:附件五: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社会实践题目语文教育教学实习分校甘肃电大武威分校教学点古浪教学点姓名严泰山学号1562001456159指导教师王瑞霞附件三:甘肃电大开放教育2015级(秋)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社会实践成绩评定表分校:武威分校工作站:古浪班级代号:156201

汉语言文学实习报告-语文教育教学实习 本文内容:

附件五: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

题目

语文教育教学实习

分校

甘肃电大武威分校

教学点

古浪教学点

姓名

严泰山

学号

1562001456159

指导教师

王瑞霞

附件三:

甘肃电大开放教育2015级(秋)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

社会实践成绩评定表

分校:武威分校

工作站:

古浪

班级代号:

156201004014501

姓名

徐元国

学号

1562001456159

届别

2015届

实践形式

语文教育教学实习

实践单位

古浪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实践时间

2017.3——2017.5

社会实践单位鉴定意见

该同志自觉遵守我校的的各项规章制度,无迟到、早退现象,无违法乱纪行为。服从指导教师和领导的安排,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爱岗敬业,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处事稳重,待人热情,严守职业道德,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

字(盖章)古浪县黑松驿中心小学

2017年

5月18日

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

该生实习报告切合实际,过程认真细致,有分析有对策,有现实指导性。格式规范,符合要求。

成绩

68

分。

字(盖章)王瑞霞

2017年

5

20日

分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鉴定意见

武威分校

字(盖章)2017年

5月28日

省电大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

字(盖章)*年*月*日

说明:1.此表附于社会实践书面报告封面之后。

2.此表由工作站或教学点(班)自行复制。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

武威分校古浪工作站

2015秋汉语言专科

学号:1562001456159

姓名:严泰山

一、实习时间

2017年2月—2017年5月

二、实习地点

古浪职教中心

三、实习步骤

第一周:实习的准备工作阶段,第二、三周:教学实习阶段,第四周:实习总结阶段。

四、实习目的

为了更好地巩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并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方法;更好地丰富我们的工作经验和人生经历,按照学校的规定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于13年11月——14年4月在古浪职教中心实习,具体情况如下:

五、实习情况

前段时间,我到古浪职教中心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习,本次实习目的是通过教育实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电大远教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初步掌握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今初中生和教育的现状。实习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包括备课、上课、修改作业、批阅试题。做一个语文教师所做的事情。在整个实习期间,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听课,虚心求教

怎样上好语文课,这是实习的重点。头两个星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听课,认真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地学习。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一位活泼,一位严谨,从效果来看,前者要好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分析,而这个学校学生的素质普遍比较差,对抽象分析较难理解继而引发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即使部分能力强、愿意学的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这些分析,也违背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于这些十四岁左右的初二学生来说,最容易接受、最需要的是丰富的感性体验。正如指导老师对我说的,像《听潮》这样的抒情散文,只要老师读好了,把文中的感情读出来了,课就上好了一大半。心理暗示的作用很大,老师讲课有激情,学生不会不受感染。

二、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1、备教材

要做到在快乐中学习,不能孤立地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中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有课时,我往往是凌晨五六点就起床备课,查资料,写教案,直到上课前还在考虑各种细节问题。例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安塞腰鼓”,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我觉得如果准备时间充裕的话,讲课时会发挥得更好。老师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要有一股气势,要有较好的气质。我给自己定位为清刚之气:直率、真挚、刚强而不失温和。我认为男老师一定要有一点硬气,这样言传身教,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发展。提问后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一点我做得不够,往往问题一说,就要学生举手回答,而且我的语速、教学的进程都比较快。我认为语速、教学进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重要性和大多数学生的适应程度灵活掌握,该快则快,应慢则慢。

2、备学生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我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很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3、备教法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有的课用讲读方法比较好,有的课自读老师进行引导比较好,有的用电教手段比较直观形象等等,每节课都有比较适宜的方法,在备课时我都认真的进行研究。

4、备课的体会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三、授课,启发兴趣,创新方法

1、课堂教学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散文单元,我上的是《白杨礼赞》第一课时,由于准备不充分,文章线索没有讲清楚,但是我注意到自己的朗读。学校有课文朗读的磁带,但我还是在课堂上自己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没有专业朗读人员读的好,但我尽了自己的全力。指导老师后来说,老师应该自己读,这样让学生感到亲切,不能自己不读,又说学生读的这不好那不好。

在启发学生课堂兴趣时我采用如下方法: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适用的身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诚然,中学生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以形象幽默的漫画激发兴趣,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2、课后辅导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3、作业批改

批改作业,我纠正每个错误,在批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勉励之,开导之。对那些在我要求订正之后依然不订正的学生,我在其作业本上写明,为了不浪费时间、精力、感情,我不改这次作业。我的指导思想是要不断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要允许学生在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过程中有反复,但不能

“苦口婆心”,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要根据学生的变化,相应地调整措施。改作文,我花的心血更多,我注重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性格、生活、爱好等各方面情况,评语不拘泥于文章形式。我认为表达的通顺与否、有无错字和内容的分量对初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他们最突出的问题。学生写作文并不怎么讲究章法,他们感兴趣的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果老师把写作文看成纯粹技术性的练习,不关心作文的内容,就会失去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绝好机会。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教书是为了育人,不要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作为语文教师要确立“大语文”的指导思想。

4、授课的体会

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以上就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电大武威分校实习学员教案

实习生姓名

严泰山

学号1562001456159

专业

汉语言(专科)班号136201004014502

原任课教师

指导教师

孔昭玉

2014

2月

22

实习学校

古浪职教中心

实习班级

高二(1)班

实习学科

语文

课题

《淡之美》

教学目的

1、感悟文中不同方面的“淡之美”

2、了解作者其人和为人处世

课的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1、通过听录音、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

2、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

自用参考书

中学语文教材全解

一.分析“女性美”——看美女

(PPT显示)范冰冰浓妆的两张照片

师:她是谁?

生:范冰冰

师:看来你们和老师都是比较关注美女的。两张艺术照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浓妆艳抹

师:你们欣赏这样的美吗?

生:略

师: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女孩子才是最美的,是值得回味的?为什么?

生:略

(在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提到“自然本色,韵味深远”等观点时,再PPT显示范冰冰淡妆的图片)

师:对于女性的美,作者的观点时怎么样的呢?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小结):相对于借助化妆品的浓艳,我们更喜欢朴素的、自然的美,这给人一种纯真、清新的感觉。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自然本色的美,才是有内涵的,才是韵味深远的,才是回味悠长的。

二、分析“风景美”——赏西湖

师:自古苏杭出美女,西湖除了人美,其景也是吸引眼球的。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西湖的风景吧!

(PPT出示)西湖冬韵图

师:一幅“西湖冬韵图”很好的展现了西湖的美景。怪不得苏东坡会写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来赞美西湖。让我们也一起从诗中感受和领悟西湖的美景。全班齐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引导学生分析此诗。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美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美丽无比。

“把西湖比作西子”的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师:不管是晴日下的西湖,还是雨后的西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生:天然

师:读文章第7段。作者对此有了自己的见解。

生:齐读第7段。

师:“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了西湖的淡雅。真可谓“风景如画”!

板书:风景美

天然淡雅

三、分析“绘画美”——鉴国画

PPT显示三幅画(每幅画都设置超链接)

师:以下几幅画,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生:略

(分析)

1.

水墨画

寥寥数笔,经营出一个意境。省略艺术,即绘画中的空白艺术。虽没有画出来,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无尽的遐想。

2.

工笔画

浓墨重彩

一览无遗

3.

油画

色彩浓重

突显自己

师:作者又是如何来谈自己绘画的看法的呢?齐读第11段。

生:齐读“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四、分析“滋味美”——品茶水

师:和大家聊了那么多,要是现在有杯饮料就好了。老师也很想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饮料?

生:略

师:给这些饮料分分类?

生:味浓(重)

味淡(轻)

师:现在选取有代表性的两种饮料:咖啡和茶,与同学们一起品尝。

生:讨论(略)

师:小结

咖啡——色泽浓烈

强劲持久的兴奋

——怡悦清新

回味清甘

师:有人喜欢喝咖啡,有人喜欢喝茶。确实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作者更欣赏淡,对自己的身心有裨益。

师:请以“茶”为话题,想象一个人生场景。

生:略

师:(引导学生提升)人生在世,什么才是至美的境界?一定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吗?不用。人生犹如一幅水墨画,不需要多么浓烈的色彩,只要淡淡的几笔点睛即可。人生犹如一杯清茶,要细细品尝,才能回味无穷,于身心更是有益。如大鱼大肉吃多了,总会腻;而粗茶淡饭才是永恒,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读第14.15段。

板书:滋味美

回味清甘

五、分析“哲理美”——谈情感

师: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呢?

出示辩论题:

看得浓好

VS

看得淡好

生:辩论

(注意分组同质,组内异质)

参考:1.感情是靠联系的,所以看得浓好。

2.危难时的“雪中送炭”

3.友谊就像弹簧一样,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拉伸和压缩,都会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美。

师:请全班同学读17.18段,看看作者的主张吧。

生:读第17.18段

师:作者主张“浓”好,还是“淡”好?

生:淡好。

师:那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这一主张?

生:君子之交淡如水。

师:讲解“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像水一样的清澈、干净。这就要我们在对待自己的朋友、亲人,一定要像水一样的清澈明了,而不是单单的为了某种利益而活着。

淡的是交往,而不是情谊。如水一样平静的交往方式,却在心底时时的牵挂,时时想起。或许一个电话,或许一封邮件,或许一条短信,已表明了各自的心意。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一把。

六、分析“哲理美”——轻名利

师:“君子之交淡如水”淡的是交往,不淡的是情和义。由此及彼,在“物质财富”和“精神境界”上,我们也应能处理好“浓”和“淡”。

生读:(PPT显示)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

(解释: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颜氏家训

师:请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生:略

师:(引导)人生在世,不去过分地追逐名利,只执着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一种对世事的淡然心理。所谓“物来则应,物去则空,心如止水,了无滞碍”,即一个人抖落后呈现出的平和心态。

因而名与利,成与败,我们要学会“适度”的放弃,“放弃也是一种美德”,不要把名和利看得太重,掌握好“得与失”的度,我们就会一身轻松,就没必要烦恼。

板书:哲理美

淡泊致远

七、小结提升

师:“淡泊致远”已然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了。请齐读第22-24段。

生;读22-24段

师(小结):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所以说“淡泊是一种人生态度,淡泊是一种气度,淡泊是一种修养”。

板书:求淡美,得禅趣

八、作者简介

师:文如其人,美文的作者李国文,也是一位非常淡定的作家。他对名誉、地位和评奖一概看得很淡。被压抑二十年重新执笔,并以写作为生,以写作为乐,从不计较别人对他作品的评断论长,即使成为文学获奖户,也坦然面对。正因为他对物质无欲,谦和平静,宽容少妒,因此被称作“弥勒佛”,笑口常开。

(PPT显示)作者简介

李国文,小说,散文随笔作家。1930年生于上海。曾任《小说选刊》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矛盾文学奖)、《花园街五号》、《危楼记事》(其中《之一》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其中《月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没意思的故事》、《电梯谋杀案》《洁白的世界》《都市的黄昏》、《涅槃》(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专门从事随笔杂文写作,出版过《骂人的艺术》、《苦瓜苦瓜》、《楼外谈红》《淡之美》《大雅村言》(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获首届华人传媒文学奖)、《中国文人的活法》、《李国文说唐》、《文人遭遇皇帝》等著作。

教学

效果

自我

分析

课后

记载

今天我就采用“揣摩与品味”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淡的世界,感受淡之美妙。授完此课,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反思此课有以下几点值得称道。

一、妙趣横生的教师自我介绍

这节课是在其他学校借班上课的,之前学生和老师根本没有接触过。对与彼此之间有距离感的师生,要想共同完成一堂优秀的课,这无疑是有难度,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最先做的就是打破彼此之间的这层隔膜,我采用了成语藏名的方式。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九个字,“重其事”、“外慧中”、“凡脱俗”,然后由学生来发现问题,补充完整。当他们写出“郑”、“秀”、“超”,并且发觉这是我的姓名时,我从他们发出的感叹声中,我知道我达到了我的目的,学生对老师首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可。

二、抓住眼球的情景创设导入

在导入方面,我还是从中国的古老文字出发,采用字谜的方式,首先用“高尚的人伸出自己的双手,拍击”这一谜面,得出“掌”这个谜底,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要求他们做一个高尚的人,从学会为他人鼓掌,学会表扬他人开始。接下来又是一个字谜,“江边两盏灯火”,从而导出今天的课题“淡”,由此走进淡美的世界。

三、完整、严谨的教学过程

都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我们今天就带着我们的慧眼,走上这条寻淡觅美之旅。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导游,将整篇课文设计为六个景点,分别是看美女、赏西湖、鉴国画、品茶水、谈情感、轻名利。整个流程下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紧紧相扣,结构非常严谨。同时还加入了拓展部分,由学生来谈谈,学完本文之后的所得、所感,理论联系实际,由文本走入生活。

电大武威分校实习学员教案

实习生姓名

严泰山

学号1562001456159

专业

汉语言(专科)班号156201004014501

原任课教师

指导教师

王瑞霞

2017年5月

10

实习学校

古浪职教中心

实习班级

高一(2)

实习学科

语文

课题

《天山景物记(碧野)》

教学

目的

1、

了解祖国的美丽山河,通过体会作品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

掌握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

通过分析欣赏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课的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讲析、诵读

自用参考书

职高语文教参

一、

复习导入:

1、

背诵

2、

《威尼斯》有关常识

3、

听录音:《在那遥远的地方》

4、

此曲的作者是谁?表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王洛宾;

名片:有人问王洛宾老人的名片,老人说:《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是我的名片。

新疆

遥远的地方,并不遥远。我们今天就可以到那遥远的地方,欣赏那迷人的风光,我们一起到那天山去看一看。

二、

速读课文,

1、

了解大概内容,划分层次

三部分

总分总结构

第一部分

第一段

第二部分

中间四层

第三部分

最后一段

2、

理清顺序,完成课后习题一

第一层

山外围到深处

第二层

以时间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

第三层

以描写对象被发现的早晚及分布的高低为序

第四层

从高到低

3、

小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提纲挈领,使文章眉目清楚。

4、

生字词:

横gèn亘

白ái皑ái皑

wān蜿yán蜒

liè鬣zōng鬃

shuǐ水bīn滨

hàn旱tǎ獭

三、

朗读前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概写天山?着重写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这样写?

前言交代天上的地理位置和天山的壮丽景色,使读者对天山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四、

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其他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作者写“雪峰、溪流、森林、野花”各抓住了哪些特点?

雪峰:寒、高大、美。

溪流:急、美、清幽。

森林:高大、茂密、幽静、原始。

野花:艳、大、多、高。

2、

章第4段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用了映衬、比喻等修辞;顺序是由外到内,由高到低的顺序。

五、

复习本节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

效果

自我

分析

课后

记载

《天山景物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诗情。我先用一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鉴赏品味、互动感悟,然后再用一课时教学生依文“对”、“歌”(作对联、写诗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电大武威分校实习学员教案

实习生姓名

严泰山

学号1562001456159专业

汉语言(专科)班号156201004014501

原任课教师

指导教师

王瑞霞

2017

4

27

实习学校

古浪职教中心

实习班级

古浪(2)

实习学科

语文

课题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

目的

1、

思想教育: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英勇斗争的精神。

2、

理解:课文深刻的思想内容。

3、

鉴赏:课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课的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

一、

课题、作者及背景介绍: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板书:刘和珍)。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在“刘和珍”的板书前加“记念”,在后加“君”。)

二、

指导预习:

1、

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

2、

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并重点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洗dí涤

dàn惮

cuǎn攒射

尸hái骸

3、

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4、

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教师板书:

①介绍写作缘由。

②交待写作目的。

③回忆认识过程。

④抒写惊愕、义愤。

⑤叙述遇难经过。

⑥总结经验教训。

⑦热情讴歌赞颂。

5、划出课文中的疑点。

(以上预习力争在20分钟内完成)。

三、

研习新课第一、二部分:

1、

分段讲析内容(见书);(习题穿插于讲读中)

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

l

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待写作此文的缘由。“我”因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程君问“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忆念,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早觉得”,“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记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请求才引起的。

l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因为“我已经出离愤怒了”——这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写出文章的原因。“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而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怎不令人“出离愤怒”?“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已经“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又怎么能说出话来呢?

l

杀人者个个脸上带着血污,依然在横行。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的人们,该怎么办呢?“三·一八”虽然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提到“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要写一点东西,揭去“许多东西的人相”,让人们清醒地知道,“所住的并非人间勺有必要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土的鲜血。

2、

理清结构;(同板书)

3、

诵读课文。

四、

复习本节内容

五、

板书

┏纪念烈士

┏一、写作缘由:悲哀愤怒┃

纪念的┃

┗揭露敌人

目的┃

┏要像猛士──直面人生

┗二、写的必要┃

(唤起民众)

┗不做庸人──暂时偷生

教学

效果

自我

分析

课后

记载

这篇文章已经学完有几天了。今天才有了空闲总结一下。99年第一次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不知怎样混混沌沌的就过去了。现在看起来里边一定有许多当时没有解决的问题。这篇文章应该是学生到高中之后接触的第一篇鲁迅的文章,考虑到这一点和文章本身理解上的难度,我在教学上作了以下思考。

首先要在方法的帮助上解决学生对鲁迅文章的恐惧。鲁迅文章的难于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时代背景的隔膜。鲁迅的文章针对性很强,它往往是针对当时所发生的某件事,或针对当时社会上的某些政治或其他的社会现象。这些事件或现象在文章中根本就看不到,但是没有这些背景知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讲些什么。更不用说稳中的有些话是含沙射影,暗指当时的某些人或事。这些知识虽说文中没有,但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文章编者往往都在注释中加议提示与介绍。解决这个问题,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提醒学生要重视注释。这个问题在1991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有不少同学就直接的吃了大亏。要懂得注释对自己读文章的重要作用。二是教师可以查阅资料对文章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给以更详尽的介绍。尤其是引用当时不同的名人对该事件的评价,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读鲁迅文章的积极性,况且还可以在比较阅读中更深切地领会到作者这样说的妙处所在。第二,在阅读的方法上给以扶助与指导。鲁迅的文章更需要学生在阅读时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否则理解的难度就更大,连字面意思都理解不了,深刻含义就无从谈起了。我重点指导学生训练了阅读时首先要把握思路,然后要理顺每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除各部分之间的前后联系,明确每一部分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与作用。之后让学生自读文章,发现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事实证明,学生理解的难点也很少超出课后替所要求的那几句。我就抓住学生发现的难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着力强化了要把文句放到文段中,把文段放到全篇中。强调了要搞清楚这句话的来龙去脉,要清楚它从何而来又往何方而去。

然后注重对学生阅读感受与阅读经验的总结与强化。在总结读文章规律的过程中强化与巩固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方法的正确理解,强化学生对鲁迅文章的正确认识。有了前面的手把手的教授与示范,又加上后边的总结与提炼,我相信学生对鲁迅文章阅读的恐惧会有所改观。不仅如此,学生再读其他内涵比较丰富的文章时也许会有法可依。向来不敢奢求一劳永逸、一蹴而就。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继续强化和改进,很快就会有检验的,下一单元就又有鲁迅的文章,不知结果会怎样,但我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有足够的继续挑战自我的信心。

    以上《在英国对外汉语教学大会的发言稿》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在英国对外汉语教学大会的发言稿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在英国对外汉语教学大会的发言稿》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