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本文关键词:实施方案,示范园区

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本文简介:襄城经济开发区创建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实施方案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襄城经济开发区为认真贯彻落实“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战略部署精神,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

襄城经济开发区创建市级

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襄城经济开发区为认真贯彻落实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战略部署精神,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两化”融合的基础条件

(一)工业实力逐步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襄城经济开发区截至目前入驻工业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门类涉及医药、化工、建材等领域。2013年实现总产值120亿元。近年来,襄城区委、区政府按照市产业布局,一直在寻求余家湖园区产业发展的突破,2012年至2013年组织力量,先后就医药产业、电子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发展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按照“四化同步”的总要求,确定了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即依托现有余家湖工业园和欧庙集镇规划建设欧庙新城,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产业园区重点打造中小企业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三个特色产业园。其中,中小企业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纺织、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类产业,力争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亿元,工业增加值20亿元;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要的新材料,同时综合利用现有产业基础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发展新型建筑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及关键部件总成、数控设备、医药化工装备、输变电装备、精密仪器装备。

(二)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良好,信息化应用范围广泛。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移动网络的无缝覆盖,企业宽带接入率较高。一是园区网络与基础设施良好,园区建有移动、电信、联通通讯基站,设有3G-4G信号传输塔杆,配有光纤综合管构,并实现光纤全覆盖。二是园区企业及开发区电子信息办公设施齐全。园区内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企业覆盖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30余家。园区企业和园区办公全部达到电算化管理,

MS—Office和专业开发的多类软件对园区企业和开发区、固定资产、财务进行数字化管理,拥有融合通信系统和协同办公系统(党政网)实施数字化办公。三是是建立了门户网站,形成了对外宣传、政务公开、招商引资、企业推广、为民服务等窗口。

(三)信息化基础建设快速推进,应用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开发区注重发展园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工作,园区企业在建设两化融合试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成为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2013年裕昌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泽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成为襄阳市级试点示范企业和湖北省示范企业,今年园区内还有几家企业也都在积极申报襄阳市级试点示范企业。在发展示范企业的同时,开发区其它企业也在信息化建设上积极推进,园区内企业网络与基础设施良好,计算机数量上千台,互联网采用多种方式以2-4M速度连接,局域网以Ethernet方式10/100速度运行良好,部分企业拥有电视机、计算机、投影仪组成的多媒体会议系统,大多数企业采用主流的Win

7及Windows

XP操作系统、MS—Office和专业开发的多类软件对企业自身财务、人员档案等进行数字化管理。园区少数企业还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自发研究的产品信息和企业监控信息安全管理等数据中心。

(四)人才资源优势突出,信息技术推广后劲丰沛。襄城区作为襄阳市的城市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教育人才资源。辖区内有一所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5所国家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教育集团,3所国家、省扶持的职业教育中学,每年毕业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万余人,能为辖区提供各类企业所需要的量身打造的各种产业工人和人才队伍。园区内劳动人群呈年轻化,渴望信息化的学习和应用,对园区信息化的建设和推动提供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二、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围绕改选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重点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绿色发展,构建两型产业体系。把节能减排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事例发展,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二是创新发展,塑造转型升级新动力。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基点和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优先目标,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三是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深度融合。发展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企业将信息技术运用在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和品牌建设等各环节,拓展内在功能,提升效能。注重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三、发展目标

通过示范带动逐步深入,让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主要领域、主要环节得到充分有效应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显著增强,重点企业实现向综合集成应用的转变,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成为领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四、主要任务

1、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

对信息化基础较弱的小型企业,重点引导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收集、发布产品信息和宣传企业形象,开展企业会计财务和办公信息化应用。对处于单项信息技术应用阶段的中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提高生产过程控制水平,推动业务集成与应用集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监控,建立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对处于信息融合阶段的大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以优化价值链为核心,开展协同设计与制造和支付型电子商务应用,实现商务运营的电子化和管理决策的智能化。对处于信息融合阶段的骨干企业,鼓励企业以自身为龙头,实现价值链全面优化,建立基于标准化的信息开放系统,实现产业链的信息流通和共享,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

2、突出重点,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

在已具备的批量生产各类水晶制品、太阳能电池面板、光伏组件、无线终端天线、改性沥青材料等产品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未来,在电子信息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上,将大力发展以汽车电子、发光二极管(LED)、电子行业通用元器件和家用电器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光学材料、新型高温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协作体系,努力建设襄城经济开发区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

3、分类实施,推动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一是以研制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特征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装备为重点,提高制造业技术装备自动化成套能力;二是加快普及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实现医药、化工等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故障诊断、质量控制,逐步完善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三是加快机械、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推动信息共享、系统整合。

4、加快技术改造,促进节能降耗信息化工程。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硬件控制技术,对园区的用电量、用水量、用煤量、主要原料消耗量、节能设备开启情况、废水废气排放量等能源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指标进行实时远程自动监控,及时发现并查处高消耗和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促进我区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六、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襄城经济开发区两化融合示范园区领导小组,园区党工委书记陈志勇任组长,副书记王剑、柯虎、杨鹏城任副组长,园区企业服务办和招商办主任陈伟、宋林琳任成员。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是按照省市要求,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研究决定融合工作有重大政策和事项,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园区两化融合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两化”融合重点领域的优惠政策,扶持有关企业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综合竞争力。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和拉动作用,带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多渠道投入。设立两化融合专项奖励资金,主要用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技术改造与创新项目、示范工程、软件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关键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的资助、贴息和奖励。健全融资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协调各银行、各类风险投资资金、贷款担保基金重点支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贷款、投资及担保。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经费资金的支持,提高企业进行信息化技术改造的积极性,推进“两化”融合项目的发展,加快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应用。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引进。组织开展“两化”融合工作培训。围绕“两化”融合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襄城辖区内及周边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合作,建立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信息化培训,大力培养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IT及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

(四)加快发展和完善行业服务体系。

研究组织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服务行动计划,积极和发展集信息化规划、项目实施、专业培训为一体的信息服务行业,培训相应的服务产业中心,完善面向工业企业的低成本、安全可靠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健全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产业聚集区和园区智能化发展水平。

襄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14年7月18日

襄城经济开发区园区

两化融合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一、总体工作计划

大力发展工业电子,围绕园区现在企业加快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园区内信息技术支撑产品智能化转型的能力和水平。力争到2017年,两化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能力普遍增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促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园区“两化”融合水平明显提高。

二、年度工作计划

(一)2014—2015年度

持续广泛开展两化融合宣传和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政策执行者和企业管理者对“两化”融合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出台《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考评及奖励办法》,组织专业人士进行实地调研,组织辖区企业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两化融合发展规划和推广应用工程。开展适合园区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实现园区两化融合基本规划布局。

(二)2015—2016年度

通过加快“两化”融合示范性企业建设,实施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推进企业信息制度,使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效果,初步建成较强能力和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队伍和统筹协调机构,信息化在推动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效果明显,信息化和工业化实现内在的基本融合。

(三)2016--2017年度

基本形成“两化”融合成交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信息技术在园区广大工业企业中普遍得到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建成完备统一的企业集成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成为提高企业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两化融合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业务覆盖和服务能力实现飞跃,信息化与工业化基本实现“一体化”。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服务机制

在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好职责的同时,加强业务工作绩效考核,把两化融合工作纳入园区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同时引导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参与,细化任务和进度,明确分工和责任,抓好具体工作落实。开通行动专栏,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公开发布与跟踪评价,形成全区域共同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新格局。

(二)完善协同推进体系

加强协同合作,突出市工信主管部门在本区域推进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注重发挥电信运营商在信息网络和技术方面的支撑作用,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制定考核指标和奖励办法,并纳入综合考核体系,确保任务落实。引导企业参与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和普及推广。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提高两化融合服务支撑能力。

(三)加大资金政策支持

成立区级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两化融合行动任务的落实。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鼓励企业采用分期付款、设备租赁、技术服务投资等新融资模式推进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上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和项目。

(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推进信息化的意识,开展面向“一把手”的宣传培训。结合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支持企业和高校联合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实用人才培训。实施现代产业工人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鼓励企业开展职工信息技能培训。

襄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14年7月18日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