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本文关键词:应注意,几个问题,思想品德,活动课,初中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本文简介: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盐池县冯记沟乡回民中学白银广思想品德活动课用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这是教师应积极探索的课题。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促进正确思想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本文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盐池县冯记沟乡回民中学

白银广

思想品德活动课用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这是教师应积极探索的课题。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出现了许多具有自主性、体验性、探究性的活动课。那么在活动课教学中应注意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是我们应该努力的。在设计活动课时教师应该注意:

一、活动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先看一组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新课导入:教师:一个三口之家要买房这样一件家庭大事是怎么做出决定的呢?

学生(众):父母商量。学生(个别):好像是爸爸做主。

教师:这一般是以一家三口坐下来共同商讨的方式做出决定。那么,一个国家遇到大事该怎么办呢?13亿人一起坐下来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就有了一个制度,叫做?

学生(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思考:你如何评价这节课的导入?乍一看,这位教师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从小家到大家,由具体到抽象,导入新课自然流畅。可仔细想想:(1)我们家庭买房子都是一家三口坐下来商量吗?这贴近生活吗?不贴近,可这位教师全然不顾学生的回答,而按照自己的预设直接引出课题。这是以学生为主体吗?

教学片段2:《学会合理消费》

教师在讲《学会理财

合理消费》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你买彩票中奖了,得了500万,你会如何消费?”

学生1:“我把它全部捐献给国家。”

学生2:“我一部分捐献给国家,剩下部分自己用,如买房、买车。”

学生3:“我用它讨老婆。”(全班大笑)

学生的回答出乎了教师的意外,游离了教师预设的目标,教师匆忙收场,不了了之,不顾学生反映,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上课

教学片段3:一位教师讲《难报三春晖》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家长做家务的辛苦,由此引导学生多关心、体谅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课堂上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

教师:我们的爸爸妈妈在工作之余还要忙家务,照顾我们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父母的辛苦。

【多媒体显示】家务劳动大考验

1.洗衣服

2.缝纽扣

教师:你做了这些家务劳动后有何感受?

活动结果:班级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帮助父母承担家务已经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并没有感到这两项家务的辛苦。这已经远远背离了本环节的教学目标,使教师的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思考:以上这组教学片段让您想到了什么?

启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现实,哪怕教学过程的脉络再清晰,课堂教学活动再丰富,课堂气氛再活跃,课也是禁不住推敲的,热闹的背后,学生是一头雾水。很显然:教学片段1、2设置的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导致学生信口开河;教学片段3虽然以活动为载体但由于不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使活动缺乏有效性。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生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教学就是要引发学生最多的思考。就如朱熹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课堂,就学生而言,只有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认识,才是鲜活而深刻的认知。所以教师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生活经验,选取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素材,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汲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使课堂教学成为活的生活,让学生在真实、主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接受教育,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活动课教学要具有开放性,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要求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的观点,按预定的程序走,应该放开课堂,自然生成别样的精彩。

1.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

教学片段4:一位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礼貌显魅力》一课,出示了“孔融让梨”的案例,然后提问:如果你也有三个梨,你会怎么做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先把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小的留给自己”;“先让爸爸妈妈吃,再自己吃”……教师颇感满意,突然一个声音传来:“我要先挑大的,在选小的。”此时,教师装作没听到,马上把话题一转,进入下面的教学。下课了,听课的老师饶有兴趣地上前询问学生,为什么你要先选大的呢?学生天真得抬起头:“我要先尝一尝,如果是甜的,我就留给爸爸妈妈吃;如果不甜,就我吃,让爸爸妈妈吃甜的。”……如果这位教师听到这样精彩的话语,肯定会感到十分遗憾!为什么我没有因势利导呢?

其实,每个老师,讲课时都在盼望亮点、追求亮点,众里寻他千百度,美丽的明眸

往往就在不经意的回首之间。热闹可以制造,亮点则需要捕捉。

但在以往的课堂中,很多教师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是一个被动的倾听者和学习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案例要想上成一节成功的课老师就一定要借助学生自我体验,发现学生的“亮点”,创设机会,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升华为更高的追求。

2.正确处理学生的“误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情况,教师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偶发事件,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但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些,一个劲地奔向自己的教学目标。

教学片段5:《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教师谈到人是万物之灵,充满智慧,因此我们应该为自己能够作为人而骄傲。

学生:“是动物多好啊,不用写作业,不用工作,多安逸啊!”

教师:……?

教学片段6:《珍爱我们的生命》

教师:“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学生:“坏人的生命就没有价值。”

教师:……?

教学片段7:《珍爱我们的生命》

教师:“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不珍爱生命的事例。”学生:“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是不珍爱生命的表现。”

教师:学生的回答让这位老师措手不及,于是把这个例子写在了黑板上,并说一会解决。可惜这个问题一直悬到最后,也没有是非答案。本来是一节节设计精美的课,但由于教师在动态生成中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误点,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虽然是一点瑕疵,但体现的是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

教学片段8:在教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问题时,一位教师列举了“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事迹”。老师讲得生动感人,情到之处不禁问道:“如果是你,你是选择在城市生活还是去边远的农村从教?”被指名提问的学生竟然响亮的回答:“我会留在城市!”老师目瞪口呆:“啊?”……

怎么办?面对学生意外的回答,此时教师如果一味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让学生一定要接纳无私奉献的价值观,而限制学生的思维及回答问题的合理因素,这节课就显得很可笑。既然“问题从学生中来,那就在学生中解决”。于是这位教师直面这个问题,将持“留在城市”“选择农村”观点的学生分成两组,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老师注意调控。现将课堂对话摘录一二:

学生1:通过读书,改变我们的生活状况,是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的正常心理。如果放弃城市的生活,重新回到农村,十几年的书不是白读了吗?(不要绝对否定,承认其合理性)

学生2: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进而为社会作出贡献,如果在贫困的农村更适合发挥我们自己的才能,那样的人生不更光彩吗?!(及时肯定)

学生3:我不否认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但是面对十几个农村的孩子,你一生会平平淡淡的度过,何谈价值呢?如果你在城市,也许会拥有自己的企业,创造巨额的财富,再向盖茨那样把他捐出来,那才是真正的选择(盖茨创造了一个时代,也留下来一种精神)

学生4:我们这个社会离不开轰轰烈烈的创业者,更离不开默默无闻的风险者,选择农村也许会使城市里少了一个政府官员,或者CEO,但能让一方热土摆脱贫困,走向文明。所以用知识改变农村的面貌,会时我们的人生焕发光彩!(你说的太棒了,全班鼓掌)

……课堂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精彩,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充分的认识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精彩之处在于抓住了一个误点,通过矛盾尖锐的辩题题达到一个共赢的结果。可见,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误点,教师应怀有一种豁达、宽容的心境,允许学生犯错误,原谅学生的过激行为,创造性的运用心理学和教学规律,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情况进行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挖掘其中的“问题”,成为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这是对教师把握课堂能力的考验,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锻炼,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

3.善于抓住教育的“着力点”。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动态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因为这些资源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及时加以利用能够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特别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思想品德教育永远无法指望某种标准化的手段,去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教师要抓住针对不同人进行施教的特定时机,选好触发学生心泉腾涌的着力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当学生思想升华的催化剂。

教学片段9:在教学《尊重别人是我的需要》一课时,老师组织开展了一个给自己欣赏的同学写赠言的活动,并说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得到的赠言多。小梅是一个自尊心特强的女孩子,因成绩好、家庭条件也好,待人有些傲慢、尖酸,在班上人员不太好。老师发现没有一个同学写给她,就拿起笔给她和另几位成绩纪律差的同学写起了赠言。

交换赠言后,一个学生喊道:“小梅没有。”小梅的脸色非常难看。这时老师扬手中的纸条说:“老师这里还有未送出的赠言,是送给同学们的惊喜,同学们猜一猜是写给谁的?”同学们瞪大了眼睛。“你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儿,我欣赏你用一首漂亮的书法给班上写的座次表,用精彩的演讲给班集体带来荣耀,……我相信,你已经充分体会到了理解、尊重、帮助别人会给他人更给自己带来快乐!”“理解、尊重、帮助”三个词读得很重。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说:“是小梅的,是小梅的。”她接过纸条时,眼里已满含泪水。

特定的时机,特殊的手段,一段轻盈的点拨,消释了平时说教几乎无法溶解的坚冰。可见,在细微处见真情,教育让学生感动。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关注学生,抓住机会感化学生,让平凡的教育在学生心中落下深深的烙印。

总之,思品活动课,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学生生成资源,这样思品课的德育功能才会有实效性。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