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测量方案

测量方案 本文关键词:测量,方案

测量方案 本文简介:目录一、工程概述2二、主要的测量技术标准及规范3三、测量组织机构及仪器、设备配置3(一)组建一支具有丰富经验、良好职业素质的测量队伍3(二)建立完整的测量组织机构,明确职责4(三)制定测量管理制度、管理办法5(四)分阶段编制、上报有针对性的测量措施5(五)记录、计算资料整理规定5四、控制测量6(一)

测量方案 本文内容:

一、工程概述2

二、

主要的测量技术标准及规范3

三、

测量组织机构及仪器、设备配置3

(一)

组建一支具有丰富经验、良好职业素质的测量队伍3

(二)

建立完整的测量组织机构,明确职责4

(三)

制定测量管理制度、管理办法5

(四)分阶段编制、上报有针对性的测量措施5

(五)

记录、计算资料整理规定5

四、

控制测量6

(一)

前期准备6

(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6

(三)

隧洞控制测量8

五、施工区原始地形测绘10

六、施工测量10

6.1

施工测量程序10

6.2

开挖工程10

6.3

混凝土工程11

6.4

填筑工程测量11

6.5

金属结构安装测量11

6.6

控制基准点的保护12

七、完工测量12

八、

测量资料的提交12

附件:测量仪器检定报告

2

/

17

一、工程概述

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西部、雅鲁藏布江以南萨迦县,是雅鲁藏布江右岸一级支流夏布曲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工程位于海拔高程4300m地区,高寒缺氧,坝址区位于夏布曲干流距拉洛乡下游约6km峡谷进口河段,该工程包括枢纽工程和配套灌区工程。拉洛水库总库容2.917亿m3,正常蓄水位4298.0m,配套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5.39万亩,为大(2)型水利工程。工程主要任务为灌溉,兼顾供水、发电和防洪,并促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配套灌区由申格孜、扯休、曲美、聂日雄四大灌区组成,设计灌溉面积45.39万亩。设计引水流量19.40m3/s,最大引水流量23.40m3/s,引水线路总干渠长42.734km,分干渠总长117.431km。

总干渠桩号0+010处设第一分干渠分水闸向第一分干渠分水0.97m3/s,主要灌溉申格孜灌区南部土地,控制灌溉面积2.89万亩,渠道长度8.018km,下设9条支渠(含分干斗和分干农)。本标段从桩号0+000起,至桩号8+018止。工期24个月。

合同承包人承担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永久工程包括:

1)申格孜灌区一分干土建工程。主要内容:渠道、分水闸、节制闸、泄水闸、退水闸、农桥、渠下涵、排洪渡槽、过水渡槽、陡槽、1#隧洞、金属结构、交通等工程;

2)工程量清单中包括的其他工程项目。

(2)临时工程包括:

完成各项永久工程所需的非永久性工程,包括交通工程、临时房屋建筑和公用设施、供风、供水、供电、浆液生产系统,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生产系统、排水以及其它临时工程等。

本标段的测量工作分为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两部分,控制测量是指对本工程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点的加密建立及对其进行检测等,施工测量是指施工过程中随工程进度而进行的各项测量工作。由于本工程的特点所决定,测量工作尤其重要,它是精确控制建筑物位置的根本,是确保建筑物精确定位的唯一手段,是工程建设质量优良的保证,是保证合同工期按时完成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着“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测量原则,围绕着工程施工的整体部署,按照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各级控制点的引测、原始地貌测绘、细部的测量放样、施工完成面貌的检测、重要部位的安全监测这样一个程序,按预先编定的施工测量组织设计,精心组织和配置人员、设备,严格遵守各种测量规范进行实际工作,同时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来加强管理,做到测量工作机构合理,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确保测量工作的及时、准确。

二、

主要的测量技术标准及规范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2)《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以及投标文件相应规定、设计图纸、修改通知、监理部门的其它技术要求。

三、

测量组织机构及仪器、设备配置

(一)

组建一支具有丰富经验、良好职业素质的测量队伍

我公司测量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的水利工程施工经验,在多年从事水利工程施工中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关于测量的一整套完整的技术,成功地运用了各种放样方法,大量使用激光定向设备,发明了各种简洁实用的放样仪,与传统的高精度仪器设备互相配合使用,编制积累了一系列可在现场快速计算的放样程序,为高精度、高效率地完成测量工作提供了保障。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在满足施工的基础上,测量队整体上要求做到人员专业化,大型计算及成图计算机化,常规工作程序化,成果资料规范化;对普通测工亦要求熟悉本班组担负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熟悉本班组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测量点位,清楚其坐标成果及相关方向;熟练应用fx-5800等计算器及测量相关应用软件进行放样资料的计算,计算资料规范、清晰,并整理成册备查;熟练使用操作仪器完成外业工作;外业结束后,能准确的出具放样及验收记录;及时对仪器进行常规的维护保养。

为了搞好本工程的测量工作,将选派技术素质高、经验丰富的测量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充实到我公司申格孜灌区一分干项目部测量队,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

测量仪器技术的先进性、精度、工作性能的可靠性是施工测量成果精确无误的重要保证。本工程测量队控制检查组和施工放样组将应用以下两组测量仪器分别进行控制测量、检查测量和施工放样测量工作。

(1)控制测量、检查测量所用测量仪器见表7-1。

控制测量、检查测量仪器表

表7-1

仪器名称

型号

产地

数量

备注

宾得

LGN-200

上海

1

A配置

(2)施工放样所用测量仪器设备见表7-2。

施工放样测量仪器设备表

表7-2

仪器名称

型号

精度

测距精度(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

产地

数量

备注

全站仪

LT-352N

1″

2mm+2ppm

上海

1

A配置

水准仪

AP-228

2″

3mm/km

上海

1

计算机

P4

/

/

中国

1

含打印机

对讲机

健伍TK378

5km

日本

16

计算器

fx-5800P

中国

1

(二)

建立完整的测量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工程部下设测量队,测量队下设测量组。测量队直接对工程部负责,各测量班组直接对测量队负责。测量队设队长、副队长各一名、责任工程师一名,测量队设控制组(兼检查组)、施工放样组和内业组。控制检查组主要负责建立基本网、施工放样控制网,对重要的点、线、面进行检查测量,施工放样组负责细部放样工作,内业组负责对测量资料的汇总,对各放样组上报资料整理、审核、归档等。控制检查组所使用的测量仪器的精度要高于(或等同于)施工放样组,以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测量队组织机构框图(框图7-1)

测量队队长(王生虎)

(

测量队副队长(扎西)

测量责任工程师

测量检查组

施工放样组

测量内业组

测量队:协调各测量班组工作,组织审核各班组施测措施,并对施测措施的正确性负全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力量及后备人员支持。

控制组:负责整个工程的控制测量任务,施工控制网的施测,基本导线的施测,提供基本控制点成果,对成果的可靠性负全责,检查施工放样组的放样正确性。

内业组:负责内业资料的汇总,对各班组上报资料审核、修饰、上报、归档,负责整理完工资料、并对此提出具体要求。

外业组:负责工程的施工放样、收方、工程量计算和施工期间的观测测量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班组的人员进行适当的增减,或者再详细分组。

(三)

制定测量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严格执行公司程序文件,制定各种测量管理制度、编制测量措施,使施工测量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制定如下各种管理制度、办法:

(1)测量措施编写、审批制度

(2)测量仪器管理办法

(3)测量成果审核、使用制度

(4)测量班组岗位责任制

(四)分阶段编制、上报有针对性的测量措施

(1)加密控制网布设、施测措施

(2)开挖施工测量措施

(3)地下洞室贯通测量措施

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平面高程控制点布置,控制点大地坐标以及工程坐标,施测办法,精度要求,人员、仪器配置情况等。各项测量措施均报送监理工程师,经审核批准后实施。

(4)测量人员必需持有上岗资格证,并以附页形式上报监理部备案。

(五)

记录、计算资料整理规定

(1)测量记录

严格按规范规定的方法和格式,作好原始记录。保证原始测量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内业整理

依据设计图纸,计算测量放样数据和工程量,并绘制相应的地形图、断面图。

(3)测量平差

用通过鉴定的商业测量平差软件进行测量平差,并做好相应的测量精度评估。

四、

控制测量

(一)

前期准备

1.1

测量仪器的检查和校核,符合规范要求,并上报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测量仪器检测报告报送监理部。

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对用于本工程的所有测量仪器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逐项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备案,对于超出限差要求的测量仪器进行校核,使之符合规范要求。

1.2控制点的移交,已由业主、设计院、监理与施工单位现场交接桩位,共计4个测量控制桩。

1.3

资料收集

收集业主提供的建设区域原有的测绘资料。主要包括建设区域控制网(平面、高程)、成果表及标点位置和原始地形图。在此基础上对各类资料和数据进行复核计算,发现问题立即向监理工程师进行汇报。

1.4

复测

对于业主提供测区范围内的所用控制网点、水准点应进行复测,监理、业主测量人员联合进行,复测控制网的等级与原控制网的等级相同,以检验所提供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接到开工通知28天内提交复测成果,如果复测结果与监理单位的成果相差较大,则与监理工程师协商处理。

(二)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2.1

编写测量工作大纲,作业指导书。

2.2

布设施工控制网准备工作

对控制网的设备、各类基准的要求进行规划;对测量工作程序进行明确;对测量工作方式方法、有关要求进行统一;对记录及各类资料的整改、仪器的保管与使用作出规定。

2.3

首级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建筑区域地形图、建筑物测量精度要求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确定首级施工控制网的等级。首级控制网以能够充分控制整个工程工作面为宜,同时,充分考虑网形的优化。在拟选方案进行必要的精度估算后,最终确定控制网形。并且根据施工控制网的等级选择相关的测量仪器。布网精度将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精度标准。

(1)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指标及布设密度,根据本工程规模及建筑物的精度要求,本工程平面控制网的等级采用二等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的梯级布设,其最末级平面控制点相对于同级起始点或邻近高一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10mm。对于隧洞地面控制网,其相邻洞口点的点位中误差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平面控制网建立后,定期进行复测,在开挖结束后,各阶段进行测量复测。若使用过程中发现控制点有位移迹象时,及时进行复测,修正偏差。

(2)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其最末级高程控制点相对于首级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对于混凝土建筑物不大于±10mm。本工程高程控制网的等级采用二等高程控制网。

布设高程控制网时,首级网布设成环形网,加密时布设成复合路线或结点网。

测量中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测距仪及其附件符合《国家水准测量规范》及《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ZBA76002-87)中的有关规定。

2.3

施工放样加密控制网的测设

作为基本控制的首级控制网点的数量一般不能满足工程细部施工测量工作的需要,因此需进行必要的二次加密控制。加密控制网的精度必须符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的要求,加密网点的密度应满足施工细部放样的要求。加密网测设完毕并经过精密平差后,汇同首级控制网平差后将成果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

2.4

控制网的选点与埋设

(1)平面控制点选在通视良好,基础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视线离障碍物(上、下和旁侧)不小于2m。

(2)长期保存、离施工地点比较远的平面控制点,着重考虑图形结构和便于加密为原则,用于施工放样的控制点侧重考虑方便放样为宜。

(3)位于主体工程附近的控制点和主轴线标志点,埋设具有强制归心装置的混凝土观测墩。其它部位根据情况埋设暗标或半永久标志。对于首级网,同一等级的控制点埋设相同类型的标志。平面、高程标志、标石埋设见图7-01、7-02。

图7-01

洞外测量控制点观测墩结构图

图7-02

洞内测量控制点观测墩结构图

(三)

隧洞控制测量

为保证地下洞室施工的顺利贯通(贯通精度要求见表7-3、表7-4),测量工作尤其重要。根据规范、规程要求,洞外控制测量采用二等控制网。

隧洞开挖贯通误差

表7-3

相向开挖长度(km)

1~4

极限贯通误差(mm)

横向

±100

纵向

±200

竖向

±50

贯通中误差分配值

表7-4

相向开挖长度(km)

1~4

1~4

1~4

误差名称

横向(mm)

纵向(mm)

竖向(mm)

洞外测量

±30

±60

±15

洞内测量

±40

±80

±20

全部贯通测量

±50

±100

±25

3.1

洞外控制测量

(1)在布设洞口点或附近控制点时,洞口点纳入控制网内,洞口附近的控制点,要利于施工放样及测设洞口点。

(2)由洞口点向洞内传递方向的连接角测角中误差,比本级导线测角精度提高一级,不低于洞内基本导线的测角精度。

(3)洞外高程控制等级采用二等高程控制。

(4)三角点或导线点的标志,因地制宜地埋设简易标石或岩石标,在隧洞进出口,埋设混凝土观测墩。

3.2

洞内控制测量

(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布设地下导线。地下导线分为基本导线(贯通测量用)和施工导线(施工放样用)。

(2)洞内施工导线点的布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开挖、混凝土建筑物施工放样的需要,在50m左右选埋一点,并每间隔数点与基本导线附合。施工导线定期校核,避免错误的发生。

(3)洞内基本导线独立地进行两组观测,导线点两组坐标值较差,不得大于表7-4洞内测量贯通中误差的倍,合格后取两组坐标值的平均值作为最后成果。

(4)洞内的高程控制采用四等几何水准测量,在未贯通前,高程测量进行两组观测,以资校核。洞内高程标石与基本导线点标石一致。

(5)洞内使用光电测距仪等仪器时,要注意仪器的防护,避免影响测距的精度。

五、施工区原始地形测绘

在各施工部位开工前,对本合同施工范围内的原始地貌进行实地测量。并按现场施工的精度要求绘制相应比例的原始地形图,待原始地形图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及时绘制原始纵、横断面图,断面图的布置依据设计图的布置方式在设计断面间加密布置。断面中心桩间距按工程结构特征和地形变化情况在5m~20m之间选择。实测原始地形线剖绘完成后,再依据业主提供的原始地形线进行认真的分析对比,并将对比计算出的结果在工程开工前28天内,报送监理工程师复核、审批。

六、施工测量

6.1

施工测量程序

为保证本工程测量放样工作的有序进行,严格保持所放样各元素之间存在的几何关系,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即直接由等级控制点(首级及加密控制点)进行放线,也可以由细部临时加密的点线进行放样,重要部位采用首级控制点进行放线。做到“四无”,即无缺测、无漏测、无不符合精度、无违时;“四随”,即随时观测、随时记录、随时计算、随时校核。

6.1.1

施工放样方法的选择及放样数据的准备

熟悉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图和细部结构设计图,找出主要轴线和主要点线的设计位置,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几何关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平面位置的放样可采取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正倒镜投点法等放样方法;高程放样采用水准测量法、三角高程法。在计算放样数据并核实无误后,进行施工放样。对于重要的点线须由控制检查组检查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6.1.2

内业整理

在每次外业观测时,做好相应的观测记录。每一单元均提交相关的记录及验收图,观测数据应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进行相应的平差、改正和归算。平差、改正和归算后的数据提交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存档备查。

6.2

开挖工程

工序:原地形→开挖线→基面高程开挖→断面收方

(1)联合业主、设计、监理在现场采用宾得GPS动态测量测出原始地形数据,根据相关软件绘制原始地形图,作为开挖工程量计量依据。

(2)采用宾得GPS动态测量测出开挖的边线。

(4)用水平仪检查基面开挖的高程。

(5)按20米为一个断面,用全站仪测出数据进行收方。

6.3

混凝土工程

工序:中线(边线)→模板校正→浇筑高程→复核

(1)用全站仪测出中线(边线)限差为±3mm。

(2)

模板安装按照现场测量点进行校正,用铅垂线复测垂直度。

(3)浇筑混凝土时,用水准仪放样出混凝土的浇筑高程。

(4)混凝土达到强度后,用水准仪复核混凝土浇筑高程是否符合设计标高要求。

6.4

填筑工程测量,按10米一条收方

在填筑过程中,根据设计图纸,用全站仪测出填筑的边线和坡面控制,每一填筑层均进行各填筑区分界线、填筑高程的测量放样,并在作业面设置标点用于指导施工,必要时采用全站仪按极座标法施测。填筑完成后用水平仪测出高程进行收方。

6.5

金属结构安装测量

(1)在进行放样之前,首先要熟悉结构与需安装设备的相互关系,测设安装轴线与高程基点。

(2)金属结构安装轴线测设的精度要求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3(mm),测设安装工程基点相对邻近等级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3(mm)。

(3)测设安装工程部位至少测设两个高程点。

(4)测设方法一般采用直角坐标法或极坐标法进行,测出门槽的中线,用钢线连接起来,再在钢线上用线锤垂吊。距离测量以钢带尺为主,丈量结果中加倾斜、尺长、温度、拉力及(平链)悬链等改正。

(5)金属结构安装轴线和高程基点,埋设稳定的金属标志,用线锤垂吊检查,检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变动。

(6)安装测量的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6.6

控制基准点的保护

施工期间将不定期的对各类控制基准点进行检测、同时对各点进行安装护栏,出现损坏和缺失的现象及时进行处理。

七、完工测量

(1)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和验收要求,按技术标准进行竣工测量,及时整编测量资料和成果。

(2)提交工程建基面在混凝土施工前断面复测结果,复测建基面地形图或纵、横断面图,比例尺一般为1:200。

(3)提交项目齐全,图表清晰,数据精确,符合质量要求的各项成果资料。

八、

测量资料的提交

本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竣工测量,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的规定要求进行。并提交如下资料:

(1)施工控制网原始观测手簿、概算及平差计算资料。

(2)施工控制网布置图、控制点坐标及高程成果表。

(3)建筑物实测坐标、高程与设计坐标、高程比较表。

(4)施工期变形观测资料。

(5)洞轴线控制点与控制网连测的平差资料及进洞关系平面图。

(6)洞内导线和高程计算成果和平面图。

(7)开挖和混凝土竣工断面图、竣工工程量。

(8)贯通误差的实测误差和说明。

(9)技术总结

17

/

17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