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攀枝花滑坡设计报告

攀枝花滑坡设计报告 本文关键词:攀枝花,滑坡,报告,设计

攀枝花滑坡设计报告 本文简介:目录第一章总体说明31.1工程概况31.2本阶段主要任务31.3设计依据3第二章滑坡地质环境条件42.1地形地貌42.2地层岩性42.3地质构造及地震效应52.4水文地质条件6第三章滑坡基本特征及稳定性评价63.1滑坡基本特征63.2滑坡成因分析63.3滑坡稳定性定性分析评价7第四章滑坡稳定性及推力

攀枝花滑坡设计报告 本文内容:

目录

第一章

总体说明3

1.1

工程概况3

1.2

本阶段主要任务3

1.3

设计依据3

第二章

滑坡地质环境条件4

2.1地形地貌4

2.2地层岩性4

2.3地质构造及地震效应5

2.4水文地质条件6

第三章

滑坡基本特征及稳定性评价6

3.1滑坡基本特征6

3.2滑坡成因分析6

3.3滑坡稳定性定性分析评价7

第四章

滑坡稳定性及推力计算8

4.1岩土体计算参数的选取8

4.2

稳定性计算9

4.3

滑坡推力计算11

4.4

滑坡稳定性评价与发展趋势预测13

第五章

滑坡治理工程设计13

5.1

治理方案拟定13

5.2

抗滑桩方案设计计算14

5.2.1

抗滑桩设计抗滑力确定14

5.2.2

桩型选择及布置14

5.2.3

抗滑桩内力计算15

5.2.4

抗滑桩的配筋设计20

5.3

防排水设计22

第六章

施工注意事项及技术要求24

6.1

抗滑桩施工24

6.2

排水沟施工技术要求25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25

7.1

结论25

7.2

建议25

第一章

总体说明

1.1

工程概况

攀枝花机场北东角滑坡位于攀枝花市保安营机场北东角,滑坡体呈椭圆形,南北宽约210米,东西宽约148米,相对高差约52米。滑坡后缘呈弧线形,最大下沉量达3.5米,其道路及排洪设施开裂破坏。滑坡前缘滑舌明显,铁隔栅变形破坏。中部有大量的鼓张裂缝,滑坡特征显著。滑坡区属亚热带干热河谷季风气候区,年内干、雨季分明。目前滑坡在旱季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雨季饱水的情况下极易产生继续滑动,并有向后缘纵深牵引发展的趋势。

1.2

本阶段主要任务

根据该地区岩土勘察报告所提供的资料,查明攀枝花机场北东角滑坡潜在不稳定斜坡体的分布范围、规模、地质条件及诱发潜在不稳定斜坡的因素。分析潜在不稳定斜坡形成机制,评价潜在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为潜在不稳定斜坡应急治理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编制潜在不稳定斜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工程实例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和滑坡推力计算,并细化加固处理方案,进行支挡或锚固结构选型及设计计算,提出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绘制支挡和锚固结构设计图及布置图,编写治理工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1.3

设计依据

本次主要工作是依据攀枝花机场北东角滑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野外勘察、室内试验等资料并依据设计规范,分析评价该滑坡稳定性及提出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工作中主要依据的规程、规范有: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

T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18—2006)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第二章

滑坡地质环境条件

2.1地形地貌

该区原始地形为单面斜坡地形,海拔高程在1922~1982米之间,坡向偏北,呈西高东低态势,大部分地段为坡地,平均坡度在10°~13°,其宏观地貌形态属低中山剥蚀地貌单元。后因机场的修建改造,形成高填方台地。

2.2地层岩性

经钻孔揭露与地表地质调绘可知,在滑坡体的勘察范围内主要存在的地层由新至老分别为:①滑坡堆积体(del)(其中包括①1素填土、①2坡积粉质粘土、①3坡残积粉质粘土)、②素填土(ml)、③坡积粉质粘土(dl)、④坡残积粉质粘土(dl+el)、⑤三叠系砂泥岩互层(T)(其中包括⑤1泥岩、⑤2砂岩、⑤3炭质泥岩)。将其物理特征分别描述如下:

①滑坡堆积体(del)

①1素填土:灰、灰黑色,局部灰黄色。呈松散~稍密状态,干燥。结构不均匀,局部存在较大的孔隙及空洞,地表部分有众多的张拉裂缝及鼓胀裂缝。主要成分为炭质泥岩、泥岩、砂岩块石、碎石及少量粘性土组成。此层主要分布在场地的中上部厚度大。

①2坡积粉质粘土:棕红、灰白色均有,呈硬塑~坚硬状态,干燥-稍湿。局部含强风化砂岩块石。部分钻孔揭露该层有少量镜面。

①3坡残积粉质粘土:灰白、灰黄色,呈可塑状态,湿~稍湿,含水量高,在钻孔岩芯及探坑中见大量擦痕、镜面。具弱-中等膨胀性。

②、素填土(ml):灰、灰黑色,干燥,局部灰黄色,主要成份为炭质泥岩、泥岩、砂岩块石、碎石,充填少量粘性土,呈松散~稍密状态,结构不均匀,粒径大者超过2m,一般在50~80cm

间,干燥。局部存在较大的孔隙及空洞。

③、粉质粘土(Q4dl):坡积成因,棕红色,呈硬塑~坚硬状态,稍湿,局部含强风化砂岩块石。此层主要分布在人工素填土之下,或出露于地表,厚度变化大,一般在4-6米,最大厚度约达10米以上。

④、坡残积粉质粘土(Q4dl+el):灰白色,呈可塑状态,稍湿~湿,含水量高,具弱-中等膨胀性。此层主要分布在人工素填土之下,或粉质粘土③之下,或出露于地表,厚度变化大,一般在2~5米,最大厚度约达6米以上。

⑤、三叠系砂泥岩互层(T):

⑤1泥岩:褐灰、褐黄色,稍湿,泥质结构,薄~中厚层构造,强~中等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表层大部分呈土状,风化厚度达5-6米,下部风化稍弱岩芯呈短柱及碎块状,岩层产状为76°∠11°,此层主要分布在坡残积粉质粘土层④之下,属该区场地基岩。

⑤2砂岩:灰、黄灰色,干燥,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等,中厚层状单斜构造,细粒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呈短柱状。砂岩与泥岩呈互层状态,岩层产状为76o∠11o,厚度大。

⑤3炭质泥岩:深灰、灰黑色,稍湿~干燥,炭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强~中等风化,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表层大部分呈土状与碎块状,下部风化稍弱,岩芯呈片状、短柱状。

三叠系砂泥岩互层属该区场地基岩。

2.3地质构造及地震效应

经地表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出的情况分析,在勘察范围内,主要基岩地层为三叠系泥岩与砂岩互层,上覆地层为第四系素填土、粉质粘土等,区内新构造活动不发育,在调查中沒发现有明显的断裂、断层等地质构造现象,区域地质构造地壳属基本稳定区。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400万(1990年版)判定,该勘察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场地土属中硬场地土,属Ⅱ类工程建筑场地,设计时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g,分组属第二组。

2.4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结果表明,在区域地质构造与地层构成条件,不存在地下水赋存条件,区内滑体前缘局部地段的探槽中呈较湿现象,系土体中的孔隙水呈毛细现象渗润,并集中在地势低洼部位的粉质粘土层孔隙中,雨季时水量将会明显增大并形成细流现象,其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第三章

滑坡基本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3.1滑坡基本特征

滑坡位于保安营机场北东角处。主滑方向NE76°,滑体东西长148米,南北宽约210米,土体量约40余万立方米。滑体后缘壁倾角64°,坐落高差2-4米,形成滑坡后缘洼地景观,其滑体中部有鼓张裂缝,前缘有明显的滑坡舌,整体形态呈圈椅形。受其牵引影响,在其后缘外约50米处有明显的沉降开裂现象。勘察和地质调查表明,该区域内主要地层为块石夹带有中等膨胀性的粉质粘土的人工填土层,加上下卧层为坡残积粉质粘土层与三叠系强风化泥岩,均属隔水性较好地层,在地表水下渗过程中,在坡残积粉质粘土④层中与强风泥岩顶板处形成滞水层,其上层土体在长期浸泡软化的情况下,而形成软弱结构面,故在雨季及特定的条件下产生滑动位移,滑动面分别贯穿了人工填土①、粉质粘土③、④后,最终在三叠系强风化砂泥岩顶面展布,其滑坡性质为中厚层推移式滑坡。

3.2滑坡成因分析

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形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机场北东角滑坡的形成原因主要与下列因素密相关:

(1)人类的工程活动

在机场的修建改造过程中,大量的挖土堆积在该区,在堆载过程中,改变了边坡的原始应力状态,进而影响边坡内的岩土体发生了应力重分布,促使边坡发生大的变形去适应新的应力场,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另外由于人类的工程活动和破坏,使坡体上的植被造到严重的破坏,使坡体表面的土体极易风化,为地表水下渗提供了有利条件。

(2)软弱岩土体

由钻孔及地质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该区域内主要地层为块石夹带有中等膨胀性的粉质粘土的人工填土层,加上下卧层为坡残积粉质粘土层与三叠系强风化泥岩,力学性质较差。基岩受风化影响强烈,岩体大部分呈土状,由于其隔水性良好,遇水易软化崩解,使其力学强度降低,是易滑岩层。

(3)强降雨作用

由于场区气候属亚热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丰富且在夏季大雨、暴雨时常发生。充沛的降雨使坡体充分饱水,雨水浸透和冲蚀岩土体,增大表层岩土体容重,降低其抗剪强度,同时在地表水下渗过程中,在坡残积粉质粘土层中与强风化泥岩顶板处形成滞水层,其上层土体在长期浸泡软化的情况下,从而形成软弱结构面,导致岩土体在自重作用下,沿软弱结构面滑动变形破坏,发生滑坡。

3.3滑坡稳定性定性分析评价

勘察结果表明,滑带土的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差,而且滑面倾向坡外,

因此,滑坡阻滑剪出段的抗滑能力较弱。滑坡体内的粉质粘土层与滑床三叠系强风化泥岩均属隔水性好的地层,在地表水下渗过程中,在粉质粘土层中与强风化泥岩顶板处易形成滞水层。因此,岩土体在地下水长期浸泡软化的情况下,物理力学性质会进一步降低,对滑坡稳定不利。特别是在暴雨的特殊条件下很有可能再次滑动。滑坡后缘新出现了一些拉裂缝,在滑坡体的前缘以及剪出口附近也可见大量的纵张裂缝和横向拉裂缝。这些现象表明,滑坡体目前仍然有变形迹象。因此,从定性分析的角度看,目前滑坡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

第四章

滑坡稳定性及推力计算

4.1岩土体计算参数的选取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本设计考虑了以下三种工况:

自重(安全系数取值1.30);

自重+暴雨(滑坡体

1/2

饱水)(安全系数取值1.20);

自重+地震(安全系数取值1.10)。

滑坡体上层覆盖多为人工素填土,其重度为19.2,部分剖面滑面以上还含少量粘土等。因此在选取计算参数时,天然重度取值为19.2,具体某个剖面计算其重量时,根据加权平均重度进行计算。又根据勘察报告和反算结果可以最终确定饱水重度以及“C、Φ”值等。该滑坡滑动面在后缘部分呈切层状(滑动面切割贯通素填土层),中下部的滑动面基本沿坡残积粉质粘土层之中滑动,而粉质粘土层在旱季时“C”值在

31~37Kpa

之间,“Φ”值在

27~39

度之间,雨季饱水时“C”值在

11~18Kpa

之间,“Φ”值在

8~17

度之间。因滑坡发生在雨季,其中滑动面处的滑带土的最低“C、Φ”值为:C=4Kpa,Φ=7

度。说明粉质粘土的抗剪强度在旱、雨季时的变化差异极大。由于勘察时正值旱季,故所取土样的天然抗剪强度均较高,饱和抗剪强度虽低于天然抗剪强度,但验算结果仍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在进行滑坡多次计算的情况下,采用反算所得的结果,综合本场地内土层的实际情况,选用下表中参数:

表4.1

计算参数选取

参数

重度γ

内聚力

c

(KPa)

内摩擦角φ

(°)

天然

19.2

11

13

饱和(暴雨)

20.1

10

12

4.2

稳定性计算

根据已知滑面,并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传递系数法来计算滑坡稳定性系数,并评价滑坡体的稳定性。利用条分法对滑坡剖面进行分析,下面列出4—4’,5—5’,6—6’,7—7’几个典型剖面的条块划分,如下图:

4—4’剖面

5—5’剖面

6—6’剖面

7—7’剖面

传递系数法稳定性系数计算基本公如下:

其中:

—稳定系数;

i

块段的剩余下滑力传递至第

i+1

块段是的传递系数(j=i);

—作用于第i块段的下滑力(kN/m);

—作用于第i块段的抗滑力(kN/m);

—第i块段滑体的重力(kN/m),暴雨时为该块段的饱水重;

——地震力(kN/m);

——渗透压力平行滑面的分力(kN/m);

——渗透压力垂直滑面的分力(kN/m);

——第i块段土的粘聚力(kPa);

——第i块段土的内摩擦角(°);

——第i块段滑动面的长度(m);

——第i块段滑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表4.2

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表

剖面编号

工况

天然

暴雨

地震

3-3’

1.295

1.17

1.2

4-4’

1.127

1.014

1.105

5-5’

1.113

0.949

0.955

6-6’

1.231

1.112

1.115

7-7’

0.992

0.898

0.915

8-8’

1.073

0.965

0.995

9-9

1.212

1.093

1.099

根据以上滑坡的稳定性系数计算的结果中可以看出,

4-4’、5-5’和

7-7’和8-8’主滑体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临界平衡状态。而6-6’由于滑坡体下部滑块趋于平缓且厚度较大稳定性较好,可以特殊考虑。在地震状态下,

5-5’,7-7’和8-8’滑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在暴雨下,主滑体的稳定系数均较小,处于不稳定状态。侧滑部位滑体在自重工、地震工况和暴雨工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此滑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自然条件下安全系数要达到

1.30,暴雨条件下要达到

1.20,因此要对滑坡的主滑体与侧滑部位滑体都应进行工程处理。

由于此滑坡在暴雨工况下滑坡稳定性最差,因此选定暴雨工况进行治理工程设计。

4.3

滑坡推力计算

滑坡推力计算公式:

式中:

、—分别为第i块、第i-1块滑体的剩余下滑力(kN/m);

—推力计算安全稳定系数,本次滑坡推力计算分别采用

=1.30、1.20、1.10在三种工况状态下进行。

经计算各剖面最后一个滑块的最终剩余下滑力的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4.3

剩余下滑力计算表

剖面编号

工况

天然(KN/M)

暴雨(KN/M)

地震(KN/M)

安全系数

1.3

1.2

1.1

3-3’

0

154.3777926

0

4-4’

1088.69

1281.103206

0

5-5’

995.8602

1426.309045

843.9119

6-6’

338.9669

459.2236936

0

7-7’

1667.632

1727.132363

1080.426

8-8’

652.2145

714.8923104

323.5728

9-9

171.5063

221.2593131

2.168733

上表的剩余下滑力为每个剖面最后一个滑块的最终剩余下滑力,对于评价滑坡稳定性及设计治理工程措施有着重要作用。滑坡推力的详细计算可见计算书。

4.4

滑坡稳定性评价与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对滑坡现状稳定性的分析与计算,滑坡目前仅处于暂时极限平衡状态。在雨季时地下水大量下渗,其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将会逐渐恶化,势必引起滑坡的复活,并极有可能造成滑坡后缘50余米处的变形裂缝继续发展而形成牵引式滑坡。因此该滑坡需要通过治理工程中对滑坡体进行支挡或锚固等措施来防止滑坡的发生。

第五章

滑坡治理工程设计

5.1

治理方案拟定

在前面对滑坡体稳定性的综合评价和滑坡推力计算的基础上,对滑坡主体拟用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对比设计,最后结合两者的优缺点,然后选取更合适的方案进行治理。通过对滑坡基本特征分析,可以初步拟定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工程治理:

方案一:抗滑桩

根据滑坡的地形状况,抗滑桩应设在比较地形比较平坦的地方,这样有利于施工也不至于承受太大的滑坡推力。主滑部位承受的滑坡推力较大,可设置大直径抗滑桩,从主滑部位向两侧延伸,滑坡推力减小,其抗滑桩的直径也可以相应减小。

方案二:预应力锚索框架+抗滑桩结合

格构梁+抗滑桩结合方案(方案二),即是在滑坡主滑部位的中后缘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前缘采取抗滑桩支挡措施,通过两种结构的共同作用达到加固滑坡的目的。

通过对滑坡剖面形态和滑体性质分析可以看出,该滑坡坡度趋于平缓且滑面下覆基岩为泥岩,因此采用锚索加固作用效果不太明显。所以综合考虑之后,决定采用方案一,只在滑坡前部较平缓的区域布置抗滑桩。在高程

1944米左右的滑坡中下部,大致沿等高线设置一排抗滑桩。且从主滑部位向两侧延伸,滑坡推力减小,其抗滑桩的直径也可以相应减小。

5.2

抗滑桩方案设计计算

5.2.1

抗滑桩设计抗滑力确定

结构的抗滑力等于桩前的滑坡推力减去桩后的岩土抗力,其取值如下:

表2.5

滑坡推力确定

剖面编号

计算深度

桩前剩余下滑力

总被动土压力

桩后剩余抗滑力

结构抗滑力

3-3’

6.344

738.6021

582.91

584.2243

154.3778

4-4’

8.481

2084.349

1025.08

803.2461

1281.103

5-5’

6.277

1631.23

584.57

204.9214

1426.309

6-6’

11.8

1669.861

2053.01

1210.638

459.2237

7-7’

9.838

2600.321

1429.07

873.1887

1727.132

8-8’

6.211

1212.114

572.42

497.2215

714.8923

9-9

8

674.5503

946.82

453.2909

221.2593

5.2.2

桩型选择及布置

根据滑坡的剩余下滑力和滑坡各个剖面设桩位置处的滑体厚度不同,而在不同的部位设置不同的桩型。现以剖面4-4’、5-5’、7-7’及其中间区域设置桩型一,剖面3-3’、6-6’、8-8’、9-9’及其中间区域设置桩型二。桩型一采用7-7’第11块的滑坡推力作为设计推力,其值为1727.132363

kN/m,取1800

kN/m;桩型二采用8-8’第8块的滑坡推力作为设计推力,其值为714.8923104

kN/m,取800

kN/m。桩间距都取6m。

考虑滑体为人工填土和粘土层,故推力分布类型按梯形分布。设桩长为H,滑面以上长度为,滑面以下长度为。且根据梯形分布的性质可求得滑坡推力作用的位置是在离滑面4/9H的位置。由于基岩为泥岩,并且泥岩的岩性交差,故桩底采用自由端。并且滑面下的基岩是比较完整的泥岩,故抗滑桩的内力计算采用

K

法。剖面3-3’、

4-4’、5-5’、6-6’

、7-7’、8-8’、9-9’桩长分别设计为12m、15m、11m、20m、17m、12m、15m。

泥岩的地基系数:K=150000。

泥岩的容许最大侧应力5000kPa

桩型一:桩身材料选用混凝土C30,截面尺寸为2m*3m;

桩型二:桩身材料选用混凝土C30,截面尺寸为1.5m*2.5m。

在设计桩长时,根据各个剖面的滑面计算深度不同具体取值。

5.2.3

抗滑桩内力计算

桩型一(7-7’):

(1)受荷段内力计算

桩全长17m,其中受荷段=9.8m,锚固段=7.2m

桩间距(中至中):S=6m

桩截面面积:F=b×l=2×3=6m2

桩截面惯性矩:

桩的混凝土(C30)弹性模量:E=3×104Mpa

桩的计算宽度:

桩的变形系数:

式中:K——地基系数(kN/m3);

BP——桩的正面计算宽度(m);

E——桩的弹性模量(kPa);

I——桩的截面惯性矩(m4)。

桩的计算深度:

属于弹性桩

桩底边界条件:按自由端考虑

每根桩上的承受的滑坡推力:Er=En×L=1800×6=10800KN

则锚固段顶端

剪力:

弯矩:

土压力分布:

图5.2.3.1土压力分布

=

滑面以上各点弯矩

对于锚固点处:

则滑面上部水平位移和转角计算如下:

(2)锚固段内力计算

滑动面以下桩身任一截面的内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

——K法的影响函数值

(3)桩侧应力核算

经计算其最大值为3988.352kPa<5000kPa;

满足要求。

由以上的公式可计算出桩的内力,其内力图见下图

5.2.2.2。由图中可以看出桩内侧最大弯矩

=

52383.15

kN.m,

距离桩顶

10.8m。最大剪力

=

-12742.3kN,距离桩顶

13.8m,桩

=

106mm。详细计算过程见计算书。

5.2.3.2

剖面7-7’抗滑桩桩型一内力图

桩型二(8-8’):

桩全长12m,其中受荷段=6.2m,锚固段=5.8m

桩间距(中至中):S=6m

桩截面面积:F=b×l=1.5×2.5=3.75m2

桩截面惯性矩:

桩的混凝土(C30)弹性模量:E=3×104Mpa

桩的计算宽度:

桩的变形系数:

式中:K——地基系数(kN/m3);

BP——桩的正面计算宽度(m);

E——桩的弹性模量(kPa);

I——桩的截面惯性矩(m4)。

桩的计算深度:

属于弹性桩

桩底边界条件:按自由端考虑

每根桩上的承受的滑坡推力:Er=En×L=1800×6=10800KN

则锚固段顶端

剪力:

弯矩:

内力计算方法同桩型一:

经计算其最大值为2349.373kPa<5000kPa;

满足要求。

由以上的公式可计算出桩的内力,其内力图见下图

5.2.2.3。由图中可以看出桩内侧最大弯矩

=

15403.59kN.m,

距离桩顶

6.7m。最大剪力

=

-4756.28kN,距离桩顶9.7m,桩

=

49mm。详细计算过程见计算书。

5.2.3.3

剖面8-8’抗滑桩桩型二内力图

5.2.4

抗滑桩的配筋设计

根据桩身所受的内力,桩的配筋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进行计算。以下是取桩身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进行配筋计算过程。为了施工的方便,两种桩型采用相同的材料。其材料的基本参数如下:

混凝土为C30:抗压强度设计值,抗拉强度设计值

受力钢筋采用HRB400:

箍筋采用HPB335:

(1)桩型Ⅰ配筋计算

①截面尺寸:

b=2000mm,h=3000mm,保护层厚度为100mm,受压区设三排钢筋,间距也为100mm;截面有效高度

②受力钢筋计算:

纵向受拉钢筋实配选用60φ36,3排布置。实际钢筋面积As'=

61074

;两侧构造筋选用8φ20,为了施工的方便,受压区按构造筋选用6φ25。钢筋布置详见附图。

③箍筋计算:

因此需配箍筋。

选用四肢箍,直径取18mm,即:n=4,

=254.5mm;

解得:s<152mm,取s=150mm

(2)桩型Ⅱ配筋计算

①截面尺寸:

b=1500mm,h=1500mm,保护层厚度为150mm,受压区设三排钢筋,间距也为150mm;截面有效高度

②受力钢筋计算:

纵向受拉钢筋实配选用54φ25,3排布置。实际钢筋面积As'=

21156;两侧构造筋选用6φ20,为了施工的方便,受压区按构造筋选用8φ20。钢筋布置详见附图。

③箍筋计算:

因此需配箍筋。

选用两肢箍,直径取18mm,即:n=2,

=254.5mm;

解得:s<289mm,取s=250mm

5.3

防排水设计

产生滑坡的因素很多,其内因一般起着控制作用,但外因(如雨水、挖方等因素)往往加剧滑坡的运动,有时甚至是引起滑坡发生的主要直接因素。由前面的滑坡机制分析中,可以看出:强降雨是滑坡产生的主要直接因素。因此,对该滑坡的排水设计显得非常重要。

根据勘察报告建议,为防止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域内,在滑体两侧设置排水沟,把地表水截排于滑体之外,避免地表水的渗入,影响坡体的稳定性。

排水工程布置原则:

1)最大限度地拦截滑坡区外降雨形成的地表水进入滑体内,因此,在滑坡区两侧布置排水沟以疏导滑坡周围斜坡的坡面径流。

2)排水沟尽量沿地形等高线布置;

3)排水沟的渠底应保证沟渠不冲不淤,即保证一定的水速,使之既不冲刷沟渠结构,又不出现泥沙淤积。

4)尽量避免与其它构筑物交叉,尽量减少弯道,少占或不占耕地

排水工程参照规范进行计算:

式中

Q

——

雨水设计流量(L/s);

q

——

设计暴雨强度(L/s·ha);

——

径流系数;

F

——

汇水面积〔ha);

t

——

降雨历时(min);

P

——

设计重现期(a);

t1

——

地面集水时间(min),该地区采用15min;

m

——

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m=2,明渠折减系数m=l.2;

t2

——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Li——

各排水管渠的长度(m);

Vi——

各排水管渠的流速(m/s);

R——水力半径(m);

I——水力坡降;

n——粗糙系数;

W——过水断面积(m2)

X——湿周(m),即断面中水力与固体边界相接触部分的周长。

排水沟水力和断面设计

本设计采用矩形断面形状,截水边墙的超过标准以校核流量情况下的水深超高0.3m计。渠道采用浆砌块石砌筑,其最大允许流速为3m/s。设计截水沟内截面宽0.6m,高0.6m,如下图:

排水沟结构设计:

1)沟渠衬砌:M7.5浆砌石砌筑,截排水沟侧墙厚0.24m,底板厚0.24m;截排水沟侧墙厚0.12m,底板厚0.12m。块石材料应为较坚硬新鲜的灰岩或砂岩。

2)砌石面当坡形大于25%时采用勾阴缝措施处理。小于25%采用水泥砂浆抹面。

3)沟道分缝:分缝间距10-40m,在坡降增大时减小,坡降减小时增大

第六章

施工注意事项及技术要求

6.1

抗滑桩施工

桩孔采用人工开挖,并按以下原则进行:

(1)开挖前应平整孔口,并做好施工区的地表截、排水及防渗工作。雨季施工时,孔口应加筑适当高度的围堰。

(2)采用间隔方式开挖,每次间隔

1~2

孔。

(3)按由浅至深、由两侧向中间的顺序施工。

(4)人工开挖时,孔口做索口处理,桩身作护壁处理。

(5)每开挖一段应及时进行岩性编录,综合分析研究后,如果实际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出入时,应将发现的异常及时向建设单位和设计人员报告,及时变更设计。实挖桩底高程应会同设计、勘察等单位现场确定。

(6)弃渣可用卷扬机吊起。吊斗的活门应有双套防开保险装置。吊出后应立即运走,不得堆放在滑坡体上,防止诱发次生灾害。

6.2

排水沟施工技术要求

排水沟施工要点:

(1)排水沟线形转折处以曲线连接;并可根据实际地形适当调整。浆砌厚度0.25米,采用7.5号浆砌块石60cm×60cm方形断面。流水坡度以现场实际地形而定,但不得小于3‰。排水沟挖出的石块如有可利用的现场利用,不可利用的弃入倒渣沟。

(2)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排水沟应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或裂隙较多的岩石路段,对沟底纵坡较大的段落,应采用加固措施防止渗漏和冲刷沟底及沟壁。

(3)每个工作班作业后应把砌体表面清理干净。

(4)加强砌体试块养生。

质量控制标准:

(1)排水沟的砂浆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排水沟的断面尺寸不能小于设计要求。

(3)排水沟沟底铺砌及侧墙块石厚度不小于设计要求。

(4)墙面直顺度不大于0.3%H,且不大于2cm。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1)攀枝花机场北东角滑坡目前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该滑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2)该地区属于七度地震烈度区,设计时须考虑七度地震烈度设防。另外,该地区的降水量较大。暴雨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系数最小,故采用暴雨工况为设计工况。

(3)由于滑坡的侧滑体勘察资料不全,故根据地形图剖切一个侧滑剖面,并根据钻孔的勘察资料来推测侧滑坡的滑面。侧滑地段的地势较陡,滑面较浅,在自然和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在暴雨条件下,该滑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要对侧滑体进行支护设计。

(4)主滑段在设结构处的设计推力在

1800kN

左右。

(5)滑坡主滑体的下滑推力较大,故选用大直径抗滑桩结合对主滑段进行支护。滑坡的侧滑部位采用小直径进行支护。

7.2

建议

(1)攀枝花机场北东角滑坡是由于修建机场弃土堆方而形成的,并对该机场构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要规范人类工程活动行为,加强地质环境保护,防止类似地质灾害再次发生。

(2)施工中遇深挖、高填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规程执行,滑坡地段及高边坡与基坑开挖,须进行跳槽开挖,分段施工,严禁放大炮。

(3)对滑坡体、滑坡后缘的裂缝地段,建议采用回填夯实或灌浆处理。

(4)抗滑挡墙、截排水沟等所需材料,如砂、石料可就地就近采取

(5)施工弃土通过分选后,可于滑坡前缘部位堆砌,起到反压坡脚的作用。

(6)考虑环境的因素,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可在滑坡内进行绿化设计

(7)施工完毕后,要对结构进行监测。

(8)基坑(槽)开挖完成后,应及时会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验收认可后。

27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