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学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前言现代社会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网络世界瞬息万变。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中。这一切使得政府、教育专家及社会普遍人士均认识到信息化教育对提高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为适应当今社会的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前言

现代社会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网络世界瞬息万变。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中。这一切使得政府、教育专家及社会普遍人士均认识到信息化教育对提高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为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使得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教育部规定从2001年起《信息技术》课程成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

由于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它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及方法可循。下面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谈一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网络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必将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如何进行网上教学也已经摆在了我们的日程安排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这两个方面进行。通过几年的总结,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在教学过程中我是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

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只讲不练,那么计算机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只练不讲,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自学能力较差同学就会不知所措。一节课我们教师应花10到15分钟的时间进行讲解、演示;对那些内容简单操作复杂的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多给学生操作的时间;如果内容比较繁多学生比较难记住,则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基本上都能熟练掌握。

2.精讲多练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讲课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这主要用于复习课之类,这样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

3.互帮互助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有部分学生信息的接受能力较差或是操作能力不够,这样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切磋,互帮互助,不要怕影响课堂纪律。适当的松懈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可以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况且教师一个人往往对没有时间回答所有提出问题的学生。

二、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比喻教学

计算机及网络是个新的领域,目前,很多学生对它还感到陌生,对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教师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地址时,我这样说:“网络地址相当于人的住址一样,当我们要找某一个人时,首先要知道他在那个国家,然后是那个省那个市那个单位。网络地址是网络中某一台电脑的位置。通过网络地址,我们可以找到这一台电脑,从而与之通信。”比如于关讲解宏制作的作用时,我们可以拿录音机的回放功能作喻。这样学生就能很清楚它的作用,同时也有助对宏概念的理解。

2.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适合学生特点,使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任务驱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因此任务的设计、编写非常重要,既要注重方法和知识体系,还要想到融进信息技术的文化性、综合性,渗透其他学科知识。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神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1.激发学习兴趣

能否成功地引入课题,直接决定了一节课的效果。每节课都要力求采用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学习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教材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这些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如果进行以下设计,可能效果就不同了:用RealPlayer播放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歌,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对此产生了好奇。学生希望自己也能播放歌曲,但自己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呢?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自然地引入了。

2.实践应用

综合所学的知识,体验艰辛后的喜乐,增强自信心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形成正反馈即良性循环。大家知道,《信息技术》课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一种工具的使用,更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加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学习之后,必须能为我所用,即用它来解决我们生活中、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学习“文字处理”这章时可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的设置字体、段落、艺术字及插入剪切画等手段制作班报、贺卡等;在学习“网络基础”知识时,可在网上收集学习资料、发布消息、看电子刊物等。

3.鼓励尝试

信息技术课的操作课时占总课时的70%,可以说操作课上好了,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也就完成了。但由于学生操作时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操作中难免会出现误操作,对系统的损坏在所难免。教师要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实践,不怕失败,这样的结果虽然会给维护教师增添工作量,可是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的锻炼却是比按部就班地操作效果要好。教师在强调尽量不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出现问题也不要一味地批评,应就问题的出现加以引导并给予鼓励;不要怕出现问题而责难学生,使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而减少创新能力锻炼的机会。因此操作任务的设计应多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尽量在操作前给予提示,以节约学生对细小问题的探究时间,将主题集中在设计好的几个任务上,提高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刘兴强

网址:http://www.16fw.com.cn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刘作平

网址:http://www.16fw.com.cn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