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信息价值的判断》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判断,价值,基础
《信息技术基础》《信息价值的判断》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上海科教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信息价值的判断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本节内容是的上海科教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信息获取第四节信息价值的判断,第二章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单元之一,只有获取到了信息,才能管理信息,加工信息,而第四节又是第二单元中重要的一节,我们不仅要获取信息,更重要的
《信息技术基础》《信息价值的判断》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上海科教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信息价值的判断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本节内容是的上海科教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信息获取第四节信息价值的判断,第二章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单元之一,只有获取到了信息,才能管理信息,加工信息,而第四节又是第二单元中重要的一节,我们不仅要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获取真实的、可靠的信息,故而讲述甄别信息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在网络的认识程度上偏低,上网操作水平及语言交流能力偏低,但他们非常活跃,乐于在网上获取信息,那么加强他们分析信息、辨别信息的能力和道德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信息道德的基本内涵。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了解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并能对信息获取的过程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信息获取过程中,能理解并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识别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学习重点:
判断信息的基本方法,信息道德及知识产权的有关知识。
学习难点:
善用网络资源提取信息,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以获得健康有意的信息。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信息技术的应用
引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7分钟
1.教师给出伊拉克战争的虚与实片段。让学生思考:它们給了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出背景资料带给同学们的启示。
学生对资料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对本节重点内容有所了解。
播放视频
信息的价值
12分钟
1.教师进一步提出如何才能辨别信息的真伪呢?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同学们各自是怎样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做出决策的。将讨论结果由小组长发布到教师机上。
3.及时调控课堂气氛,将学生完成任务的闪光电与全体学生交流。
4、教师评价总结。
学生分组讨论及总结,讨论结果发布到教师机上,并由小组长进行发言。
分析并得出结论如下:
1.根据信息来源途径判别;
2.不要盲目地相信得到的信息;
3.多渠道地获取信息;
4.根据原有的经验判别;
5.向权威机构核实。
学生讨论的比较积极,能够阐述自己的观点。
利用网上邻居把讨论结果发布到教师机上。
信
息
的
道
德
18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的“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和“信息安全”的内容,从而引出有关“信息道德”的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信息道德有哪些,如何做到自我保护。
3.查询有关“信息道德”
和“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4.组织讨论如何做到尊重知识产权,如何判断因特网上的资源是否受版权保护。
1.学生回忆以前知识。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搜索、讨论信息道德有哪些,如何做到自我保护。
3.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道德”的法律法规,并进行学习。
4.同学们讨论如何判断网络中的资源是否受版权保护。
学生能地认真搜索相关知识。相互协作,共同讨论。
交
流
评
价
6分钟
1、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2、教师总结。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正确看待网络,正确处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在使用受到版权保护的作品时,必须尊重知识产权,遵循相关的原则和法规。
交流评价学习过程及成果,并进行总结。
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讨论内容。
布
置
作
业
2分钟
写一篇关于净化网络环境或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学习体会。存入电子学习档案袋中以“定稿”的方式发布。
学生根据主题自主开展创作并发表在电子学习档案袋中。
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1、关键环节提炼
以视频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教学重点。本节内容多以理论讲解为主,比较枯燥,所以我在课上利用讨论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的网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2、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本节课内容安排比较合理,体现了新课标的标准,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本节课的要点。
3、当然,本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把学生的德育教育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
(2)学生的交流评价还应充分展开。
(3)应多利用学生身边的真实例子,以此加深对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