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 本文关键词:北京大学,选课,申请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本文简介: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填表时间:年月开课单位城环系课程编号01531520课程中文名称中国历史地理入门课程周学时2学时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HistoricalGeographyofchina课程学分2学分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不要求教师姓名邓辉年龄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本文内容: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

填表时间:年月

开课单位

城环系

课程编号

01531520

课程中文名称

中国历史地理入门

课程周学时

2学时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china

课程学分

2学分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

不要求

教师姓名

邓辉

年龄

37

职称

副教授

工资号

64402

课程简介(为了便于学生选课,请不少于200字,可另附页)

“中国历史地理入门”是为全校本科生同学开设的课程,旨在介绍历史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中国疆域的消长变化、政区的划分与管理、水陆交通道路的形成与发展、重要城市的兴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人口地增损与迁移、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历史上的自然环境变迁问题,如黄河、淮河等河流的改道,湖泊的消亡,森林的消失等内容。本课授课内容兼通讯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两大方面,是文理科本科生同学了解中国地理发展过程的入门基础课程。

本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指导同学做少量自己有兴趣的专题性研究,并在同学自己独立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同学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写作的能力,培养同学阅读历史文献、使用历史文献的基本能力。本课在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起到提高理工科同学在中国历史学方面修养的作用。

除课堂讲授、讨论之外,教师将组织一、二次野外实习,实地考察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课堂知识与课外实际相对照,以加深同学对中国历史地理的理解。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任课教师在城环系为本科生教授“历史地理”课已有五年,每次讲课都有详细的授课教案,讲课内容比较丰富,已积累了十几万字的教学笔记,拟在未来三年的全校通选课的教授过程中,充分利用北大已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补充图画、照片、影视等直观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讲授专业基础知识,在教学形式上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通选课申报表

第一项·共二页

作者译者

书名

出版社

出版年

(若有)

参考书(必须填写,不得少于10部)

作者译者

书名

出版社

出版年

1、王育民主编,中国历史地理(上、下),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

3、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1987

4、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5、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给民出版社,1979

6、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7、侯仁之,侯仁之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谭其骧,长水集(一、二、续集)

9、史念海。河山集(1-6)。人民教育出版社

10、陈桥驿,中国六大古都,中国青年出版社

11、王成祖,中国地理学史,商务印书馆

12、曹婉如,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科学出版社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其中包括时间、年龄、职称、所在院系、教学科研成就等,可别附页)

教学大纲(请另附页,要说明有关教学环节的安排:包括课堂讲授,比例应上于90%;讨论,比例应大于10%;读书报告或小论文。还要说明考试要求,及在考试中几个教学环节所占考试成绩的比重等)

院系意见(请就师资水平做出评价,并对开课时间及能否按时开课作出承诺)

同意

教学主任(院长)签字:秦其明

2001年月日

通选课审订小组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月

通选课申报表

第二页·共二页

(附)教学科研简历

任课教员:

邓辉,37,1995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同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为北大城环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科研简历

参加科研项目:

1990.1-1992.12参加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课题“清代前期开辟围场的地理条件及其环境演变”

1995.1-1997.12参加侯仁之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新世以来冀辽蒙接壤及毗邻地区人地系统形成过程研究”,为主要科研人员;

1997年5月以来参加侯仁之教授主持的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城市历史地理》,负责元、明、清北京城市规划部分研究内容。

1999.1以来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北方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相互作用机制”,负责内蒙赤峰地区环境考古方面的工作。

主持科研项目:

1998.1-2000.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区域历史文化景观演变的比较研究“。

主要学术论文:

邓辉,唐宋时期的广西交通地理,原学(第三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邓辉,朱竞梅,从徐霞客游记研究三百多年来茈碧湖的演变,地理研究(1)。

邓辉,全新世大暖期燕北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地理学报,1997(1)

邓辉,辽代地燕北地区农牧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历史地理(14),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邓辉,论辽代的平地松林与千里松林——兼论辽代燕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地理学报,1998(增刊)。

邓辉,论燕北地区辽代的气候特点,第四纪研究,1998年(1)。

邓辉,试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学报(社哲版),1001(1)。

学术著作:

侯仁之、邓辉著,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第一版),2001年第二版),(执笔人)。

侯仁之主编,《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负责第四章、第五章的撰写)。

国际学术交流:

(1)1999.1-2000.1,项目申请人到加拿大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地理系访学一年,对北美地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方法、研发展过程及其前缘进展情况,做了系统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2)2001年2月22-25日,项目申请人被邀请参加在墨西哥举行的首届国际环境变迁研究会,做了关于毛乌素地区环境变迁的专题报告,该英文报告已被收入会议论文集。

教学简历:

自1995年以来一直为城环系开设“历史地理”课,与韩光辉教授合上研究生课“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单独为研究生开设“环境变迁研究”。教学经验较为丰富,并编写了数十万字的教案,正在着手编写《历史地理学导论》教材。

(附)“中国历史地理入门”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入门”是全校本科生同学开设的课程,旨在介绍中国地理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中国疆域的消长变化、政区的划分与管理、水陆交通道路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兴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人口的增损与迁移、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环境变迁总是,如河流的改道、湖泊的消亡、森林的消失等等。授课内容兼及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和历史自然地理两大方面,是文理科同学了解中国地理发展变化过程的入门课程。

本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图片、幻灯片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中国地理格局的变化过程。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意指导同学做少量自己有举的专题性研究,并在同学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写作的能力,初步培养同学阅读历史文献、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同时,尤其有益于理工科学生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加强中国历史学方面的修养和素质,扩大各专业同学的视野,开拓思路。

除课堂讲授外、讨论之外,教师将组织一、二次野外实习,实地考察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课堂知识与课外实际对照,以加深同不对中国历史地理的理解。课程暂定讲授以下内容:

1.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的关系

3.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的关系

4.欧美历史地理学简介

5.中国古代地理典籍介绍与导读

6.历史地理图在历史地理研究中的作用

7.中国古代地理学思想简介

8.中国古代的九州及行政区的演变特点

9.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变化特点

10.中国历史上的陆地交通地理

11.中国历史上的海上交通

12.中国的运河交通系统的形成发展过程

13.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区及其变化特点

14.中国古代的城市地理

15.中国古代的环境变迁问题

16.从传统地理格局到现代地理格局的转变

参考教材:

王育民主编,中国历史地理(上、下),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

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1987

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谭其骧、长水集(一、二、续集)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四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侯仁之,《侯仁之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史念海,河山集(1-6)

陈桥驿,中国六大古都

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82

侯仁之,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科学出版社

王成祖,中国地理学史,商务印书馆

王庸,中国古代地理学史,商务印书馆

中国地理学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编,《历史地理》杂志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

课程考核办法:

按照课堂参与、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的情况综合打分,具体比例为课堂参与20%,平时作业(两篇小论文)40%,期末闭卷考试40%。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