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小学数学,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简介:目录内容摘要:IAbstractI一、引言1二、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1(一)扼杀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二)学习的低效率1(三)思维的僵化不利于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2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2四、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3(一)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二)现代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内容:

内容摘要:I

AbstractI

一、引言1

二、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1

(一)扼杀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

(二)学习的低效率1

(三)思维的僵化不利于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2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2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3

(一)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二)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3

(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3

(四)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

五、存在的问题与反思4

六、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的探索6

(一)教师要“会用”6

(二)教师要“善用”7

(三)教师要“巧用”9

七、结

论11

谢11

8

内容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及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生动直观的将原生态的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需要适时、适当、适度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增长见识、开发潜能。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并认清这种培养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危害;探讨如何用信息技术对统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良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了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

关键词:兴趣

创设情景

突破重难点

主动性

Abstract: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is

teachers

+

textbook.

Basically

is

based

on

the

review

of

old

knowledge

-

introduce

new

lesson

-

examples

explain

-

students

imitative

problem

solving

-

teacher

evaluation,the

conclusion

mode

to

carry

out

teaching.

This

kind

of

teaching

mode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lasted

for

many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s

basically

“teaching

materials“to

“teacher“as

the

center,the

teacher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classroom,the

teacher

holds

the

absolute

initiative.

Students

in

passive

learning

status.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hrough

the

elementary

student

s

study

interest,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tten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mary

memory

aspects

to

the

analysis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and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mode

for

the

harm

done

by

the

students.

Discusses

how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system

improved

classroom

teaching

way.

Using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exploring.

Using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breakthrough

teaching

difficulty;

Us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and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Through

multimedia

technology

let

students

master

more

knowledge

on

the

subject.;

Through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d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promote

the

interaction

and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

interest

Create

scenarios

Break

through

the

difficult

point

initiative

正文: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手段为重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信息技术能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在效整合,优化资源配备,使得优质资源共享。

二、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

(一)扼杀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制订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做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于学生,学生惟命是从;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适应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学生的发展基本上以“教材”“老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动性.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很低,“满堂灌”,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受动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也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泯灭了很多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的低效率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生活中一些具体的、直观的事物,而对于课本中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因此很多老师采用统一口令,固定动作,此题解答非此法莫属,不要来创新,熟能生巧是训练式课堂的灵魂。继续,继续,再继续,重复,重复,再重复!这样的课堂的确缔造了不少的学生解题专家,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造就了小学生负担过重,对学习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最终导致了学困生的增加,课堂效率的低下。

(三)不利于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能连续保持注意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而小学生的感知是无意性、对学习的目的性认知模糊。在应试教学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方式必然呈现出单调性的特征。学习上重知识积累而不重方法,重记忆而不重应用,重接受而不重实践。写不完的习题试卷,死记硬背数学公式,题海战术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主要的方法。这种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环境,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疲劳,积极的学习下去。

由此可见,由过去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偏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方式并不适合小学生,我们应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把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

21世纪下半叶以来,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新技术成为新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先导技术的创新创造了巨大的产业和市场,引发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使信息产业成长为全球经济中融合度最高、发展潜力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目前,各国都致力于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在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中,信息技术是重点的开发领域。

所谓信息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存储、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卫星通讯系统等现代教学媒体和抽象形式表现出来的作用于教与学实践中的科学理论知识、系统方法。当置身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时,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学习活动充满渴望和自信,可以达到最佳情感准备状态和最佳情感激发水平,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和学习通道(视觉、听觉),完全没有传统课堂上的焦虑感,这完全是多媒体教学起的重要作用,学生把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以满腔热情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参与交际,形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多媒体教学真正使学生做到想学、乐学、善学。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融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它以语言、文字

、视频信号和声音等新颖独特的方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誉为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一)、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各类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五、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的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正确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呢?如何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大问题。

一、教师要“会用”

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和教材文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教师应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适应不了目前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延展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学生的视野,能实现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能让数学知识无限延伸。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必须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育人之妙,存乎一心。的确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在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活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教师必需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才能顺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比如我们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有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而且学校还创造条件让每位教师参加培训去掌握相关的知识,学校每学期还要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比赛,多媒体教室对每一位教师都是开放的,随时都可以使用,引进计算机方面的人才,等等一切措施都为教师使用计算机创造了条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增加了筹码。

二、教师要“善用”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教师要善于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

1、善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与严谨性,数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教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进入了课堂,为原生态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能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图形、图象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直观的原生态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比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我以“大雁南飞图”入手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从大雁不断变换的队形中,放大大雁的“人”字形轮廊线,引入本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为学生认识“角”提供了生动的可感知的原生态材料。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数的比较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兴奋极了,积极动脑思考,这些动物谁跑得快呢?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比较谁跑得快的过程中,学会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如,学习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等变换关系。用多媒体创设原生态的场境,使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获得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2、善用多媒体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的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再现于课堂,来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比如在教学“小明的一天”也就是学习24时计时法,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把班上一个学生一天的起居作息情况制成七组镜头:午夜12时,夜深人静,人们进入了梦乡;早上6时30分,天渐渐亮了,小学生起床洗脸;早上7时30分,小学生背上书包上学;上午11时30分,小学生放学;下午2时30分,学生背上书包上学;晚上7时,全家在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又是午夜12时,一天过去了。每组镜头,都配有钟面,看到时针、分针不停地转动。同学们边看边论,熟悉的人、熟悉的场面,普通计时法与抽象的24时计时法就在自己身边。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三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可是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三年级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数学知识的原生状态中去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3、善用网络交互,提高练习效果,延伸数学知识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学生平时在巩固练习时对做题目最感到厌烦,觉得没有意思,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利用多媒体将练习的形式不断变换。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过独木桥、摘草莓、登高山、游儿童乐园,并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很多同学都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练习量虽然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下课后大部分学生说:这样的练习真有意思,能不能以后多上点这样的课。教师也可以随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较好地体现不同学生完成不同数学的教学新理念。

在数学课《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上网搜索“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利用这个功能把学生网上搜集到的“交通标志牌”、“家具图片”等许多资料,调到大屏幕上,实现资源共享,。

三、教师要“巧用”

在当今的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要牢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该出手时才出手,灵活运用。

1、化静态为动态时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的优越功能,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原生现实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把抽象出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利用多媒体进行闪烁,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动静结合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化抽象为形象时用,让学生思维得到放松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在教学《线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竖琴中琴弦,然后引出线段;展示出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引出射线;展示火车的两条无限延伸的铁轨引出直线,从鲜活的实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又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用,简化学生的思维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优化学生认知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简化学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部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角器,但在教学时,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师到每个学生的桌前示范,课堂效率将大大降低。若把这一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对各个部分进行闪烁、变色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以及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量角的过程进行演示,对量角、画角等掌握得比较快,记得比较牢。在教学《温度》时利用电脑使温度计中水银能升降,让学生明白正负数。又例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都可以用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形成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难点不再难懂,重、难点部分得到分散。

4、化肤浅为本质时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有关几何初步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形象直观的来进行动态模拟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几何形体的内部结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利用课件把6个彩色的长方形(两两相同,通过平移,旋转等方法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动画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一本质属性,帮助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实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作了很好的铺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此外还有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可以借助课件展示小长方体不同的数法和不同的算法,从而引出乘法结合律。教学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时,沿着长方形的长边或宽边旋转形成圆柱体,直角三角形沿着其中一条直角边进行旋转形成圆锥体,这一动态过程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的,而用多媒体课件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交错表现动静两种状态,在教学中可直观设计、灵活操作。上述案例,灵活的运用了这些特点,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甚至能参与其中的原生态情境,把静止不动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充分表现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架桥铺路,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的好,能给我们教学带来方便,能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

1、课件画面要注意主次分明

心理学指出:“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缺乏,经验不多,大脑兴奋与抑制的机能正在发展,因而他们的注意范围比较狭隘,往往注意了这个就忘了那个”。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时,不仅要注意画面光亮度、大小、呈现的速度、色彩搭配等等,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2、课件制作应该注重实用性,而不应太花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我们认为在利用多媒体时,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首先考虑是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考虑课件美观性,课件不宜做得太花俏,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3、要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多媒体

,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潢“门面”,从而丢掉粉笔、黑板及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是任何现代化工具都不可替代的。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但是由于速度比较快,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是由传统的“人灌”改为披着现代化外衣的“机灌”。

六、结

总之,目前方兴未艾的以多媒体、网络、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结合了学生的认知主体性和情感主体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认知和情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和情感互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多媒体数学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教师与学生共同管理学习,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和合作伙伴关系。采用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彼此启发,从而使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2]

《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吴剑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21)

[4]

谈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年(20)

[5]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6]

张翔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3)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