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做合格考生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考生,合格,两学一做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做合格考生 本文简介:“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做合格考生1949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主席称其为“进京赶考”;60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党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做合格考生 本文内容: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做合格考生
1949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主席称其为“进京赶考”;60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党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一使命的实现需要每一个共产党员把责任扛在肩头,把信念钉在心里,把坚持走在脚下。如果说党是实现“中国梦”这场考试的考生,那么千千万万党员就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考生,只有勤奋学习、不断进步才能通过考试,偷奸耍滑、不思进取者只能被淘汰。
“学习共产党党章党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寥寥三十余字,直指我们理论学习不足、看齐意识淡薄、脚踏实地欠缺的弊病,为广大党员指明了进步道路和努力方向。党章党规如灯塔、如火把,闪烁着梦想之光,校正我们的航向;系列讲话似春风、似细雨,柔和却充满力量,灌溉我们的成长;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止于至善,方为合格党员。“两学一做”用极精简的语言,为我们划定了“考试范围”,这一“考试范围”看似窄小、实则广阔,看似有限、实则无限,看似简单、实则深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不仅自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这实际上是一场已经给我们出好了“试卷”,并且准备了辅导资料的“考试”。
别急于“答题”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的考试林林总总,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通过考题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作支撑,注定是做不对考题,考不了高分的。这场考试也不例外,“学不会”就“做不对”,“学不好”就“考不好”。所以,千万别急于“答题”,先静下心来,把理论知识学好,待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之时,便是成功之日。
党章就是我们要学的最基础最根本的知识,就是“考试大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学好党的根本大法,才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因为所有的“考题”万变不离其宗,都能在党章中找到答案,但是答案并不会写在最显眼的位置,只有当我们真正把党章读懂吃透,才能找到答案。
上学时,老师会三番五次地为我们讲授重点篇目,并要求我们背诵、默写,即使我们已经能够倒背如流、滚瓜烂熟,老师还是隔三差五要求我们复习,直至今天我们提到这些篇目,它们依然能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党章中的每个章节都是这样“重点篇目”,对于它们的学习,不断地诵读、理解、抄写、复习就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千万不要让抄写党章变成精致的形式主义,当抄写伴随着默读,结合着理解,内化于思考,你抄写的党章就会变成汩汩清泉,在无声无息间滋润你,武装你,强壮你。
有效利用“课堂”开展学习
学校里总会有这样一类学生: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睡觉偷懒,下课后作业不会做,只能加班加点,挑灯夜读,靠自学弥补课堂上产生的差距,他们看起来好像很努力,最终却是事倍功半,成绩一般。因为课堂上老师所展现的视野和讲解的深度是自学所远不能比的,差距也就显而易见了。
“两学一做”就是强调我们要利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个大课堂,让课堂学习成为我们汲取知识和力量的重要途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这个课堂,我们不仅能学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能开阔眼界,学到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知识,更能领略深厚的民本思想与为民情怀。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在思想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行动上时刻跟随党中央的步伐,这是我们不走歪路、不走邪路的根本保证。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个大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原本陌生的名词,辨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的区别,更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坚定了改革的信心;我们通过总书记一次次对反腐败工作的安排部署,深切体会到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工作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伤的勇气,让我们更自觉地以实际行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提出的好干部标准,更是为组织部门选拔、培养干部提供了工作思路,于是才有了学习争当“马海明式好党员好干部”活动热火朝天的开展,才有了感人至深的微电影《第十六次调解》的震撼上映。“系列讲话”的大课堂随时都在授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我们将受益匪浅。
多做“真题”
在学生时代,真题始终伴随着我们的考试,我们要做无数套真题,归纳出题思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党史就是“两学一做”这场考试的“真题”,党在历史上曾面临无数艰难险阻的困境和生死存亡的转折,已经为我们总结出了最准确的考试规律,做好了党史这套“真题”,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未来出现的一切障碍。
“读史使人明智”,党的历史作为“昨天的故事”,真实地记录了党一步步走向壮大,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实现民族独立和自由解放的心路历程,党在数十年斗争中总结的三大法宝、三大作风如今依然闪耀着光辉;它也真实地记录着我们党在建设祖国的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和付出的代价,告诫我们只有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才能吸取教训,继往开来。
如果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全体党员就是党史的书写者,我们每天都在创造着“今天的故事”,而我们今天行走的道路又都会成为明天的历史。当党史这套“真题”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绝不是什么小说故事,而是血淋淋的生死,是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令人敬仰肃穆的民族记忆,我们读好党史,不只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走好现在和未来。
遵守考试纪律
考场上,总有一些学生试图投机取巧,用作弊的手段欺骗老师同学,欺骗自己,到头来自然也是害了自己,轻则受到处分,重则永远失去了接受更高等级教育的机会。党纪就是最严格的“考试纪律”,它无时无刻不在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如果你蔑视它、触犯它,就会受到惩罚,甚至被清理出这个考场。
有人认为,只要不突破大原则,偶尔放松一下对自己的要求并不要紧,实则大错特错。原则的神圣之处就在于其不容侵犯,当我们默许任何微小的错误时,原则在我们心里其实就已经完全坍塌了,我们的底线便又往后退了一步,只是我们还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正是这一个个微小的错误,最终使我们铸成大错,当我们退无可退之时,我们才会真正认识到原来我们早已是没有原则和底线的人了。
违反党纪的人不仅仅毁灭了他自己,更抹黑了我们党的形象,影响了党的“考试成绩”,损害了全体党员的利益。作为在这个“考场”上的每一个考生,既要自己遵守“考试纪律”,更好督促其他考生遵守,才能为我们创造一个清明正气的考试环境。
知行合一
有些学生在学校时成绩很好、如鱼得水,但是到了社会上却无所适从、丢盔弃甲,产生如此落差的根本原因就是知识未能转化为能力,也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两学一做”这场考试与其他考试不同的是,它不仅要考查考生的理论知识,更要衡量考生的实践能力,只有真正把合格党员的标准付诸实践的人,才能考试“过关”。
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即知识和实践相统一,互不超越,互不吞并,而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两学一做”中既有“学”,又有“做”,正是“知行合一”的例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实际中,有不少人不能学以致用,报纸书籍没少读,笔记摘抄没少写,但是工作能力却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是“行”没有跟上,小问题、老问题尚不能做到有效解决,更遑论大问题、新问题。
我们参加“两学一做”这场考试,要把落脚点放在“做”上,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如果学是学,用是用,学得再好也没用;只有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两学一做”才有用,并且有大用。对于我们广大基层党员来说,为人民群众每解决一个小问题,就是一次“知行合一”的实践,都是对我们党性的锤炼,对我们本领的提高。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未来会面临更多全新的难题,只要我们真正悟透了,会用了,有“知”又有“行”,那么再多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可谓正当时,它为我们开辟了一片耕耘心灵的田园,辛勤垦植党章这片沃土,就能结出信仰之花,收获党性修养之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架博览党史的云梯,读懂了曾经的生死攸关、国难当头,也就理解了今天的机遇难觅,挑战同存;它更为我们打造了一间广阔生动的课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领略到系列讲话的深刻内涵,也可以收获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美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