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系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发言汇编 本文关键词:实践活动,座谈会,汇编,广播电视,群众路线
广播电视系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发言汇编 本文简介:广播电视系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发言汇编就XX广播电视台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抓好外宣、抓好对上发稿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第一个感悟,想抓好新闻外宣工作,在上级媒体上多发稿、发好稿,必须围绕当地的“大事”做文章。什么才算是地方上的大事?我觉得,地方党委政府每个阶段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
广播电视系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发言汇编 本文内容:
广播电视系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发言汇编
就XX广播电视台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抓好外宣、抓好对上发稿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第一个感悟,想抓好新闻外宣工作,在上级媒体上多发稿、发好稿,必须围绕当地的“大事”做文章。什么才算是地方上的大事?我觉得,地方党委政府每个阶段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才是地方最大的大事,也是媒体对上发稿、对外宣传的重点。围绕这一观点,我们在外宣发稿中一方面做强主题宣传,一方面做优典型报道。《江苏XX:共有产权住房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梦》、《何达平:淮钢腾飞的带头人》等精品力作,展示了XX快速崛起的城市形象,传播了XX新起点上新跨越的正能量。
第二个感悟,我们总结称为唱出联系群众服务民生“好声音”。广播电视最大的受众群体是群众百姓,因此,我们在宣传报道和对上发稿上,结合推进“走转改”和“三贴近”,让新闻报道尽可能采集更多来自一线的声音和故事。不仅在央视播出,也蝉联江苏新闻奖、喜获中国新闻奖的《走基层:小事尽心做,爱心解难题,江苏XX让环卫工人歇歇脚》等民生稿件,充分展示了XX以人为本、发展惠民的城市形象。
第三个感悟,就是做好新闻外宣,必须要密切对上联系,建好平台,提升新闻品质。近年来,我台在央视用稿量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入网城市台前十强,电视、广播省台用稿量双双位居全省地级市第2名,分获江苏电视新闻繁荣奖和广播发稿优秀单位表彰。新年伊始,央视新闻联播分别头条播出了《民意调查:整风肃纪反贪腐成效明显》、《各地发展探索共有产权住房》,是我台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的结果。
最后还有三个小希望,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外宣的策划和统筹,形成对上对外宣传的合力;二是强化对中央台、省台的沟通联系,密切媒体关系,构建良好外宣平台;三是加大对新闻外宣的扶持和奖励力度,鼓励对上对外宣传多发稿、发好稿。
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广播人,结合我们的《政行风热线》节目和第二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广播人深刻体会到,创新对广播节目和广播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以《政行风热线》来说,该栏目创办于2001年4月,每天上午9点到10点一个小时,保持热线不断,它能拥有持续生命力的原因是节目不断创新。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节目始终和群众零距离。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发挥《政行风热线》节目的品牌优势和服务功能,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
一是我们计划在节目中开设“聚焦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板块,强化新闻联动,同时将节目的固定热线拓展延伸到节目之外,广泛收集群众对活动的建议、意见。二是我们将联合市纪委组织开展“民生聚焦”电视公开问政活动,计划举办4期,前三期放在3、6、9月,作为对被问政部门政行风建设情况的“期中考”,年末一期作为“期末考”,检验各单位承诺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三是不定期联合重点执法部门、服务单位,深入基层社区,零距离听取群众投诉建议,面对面服务群众,并跟踪报道现场解决问题的情况。
新周刊
刊我行
XX广播电视报社社长
15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无论是电视还是报纸,都必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好看(听)”、二是“有用”。结合工作实践,我谈三点体会:
心中要有中心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喉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是必须的。但是,从群众角度来说,有两类报道是不受欢迎的,一种是歌功颂德式的、一种是搓火式的。比如“春运”,去年我们台抓住了铁路部门开展的“多说一句话”活动,顾客要购买XX到长春的票,票卖完了,窗口的工作人员说:“长春的票没有了,有到**的票,您要吗?”多一句话,温暖了旅客的心。
眼中要有改革创新。三年前,我从电视时政新闻部走上广播电视报负责人岗位。经过广泛调研,我们达成一致共识——唯有创新,广电报才有出路。为此,我们实施了“三个一”工程:打造一本新周刊,建设一个新平台,拓展一片新天地。
手中要有过硬功夫。当今时代,谁的报道更及时、节目内容更丰富、更有深度,谁的传播能力、话语权、影响力就强,这就要求记者手中要有过硬的新闻业务功夫。
责任在心
艰辛在行
XX市广播电视台电视社教中心副总监
无冕之王是大家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褒奖,不过相信对于大多数记者来说,也许从来没有把自己看得那么崇高。记者肩负的责任是实实在在的,作为一名民生新闻的编辑,和基层打交道的机会更多,老百姓的期待更高,压力更大。《直播XX》开播于2006年,时长30分钟,共有15名编辑记者,平均年龄不到30岁。也许大家觉得,如此年轻的团队,能做好民生新闻吗?我觉得,正因为年轻,我们才有创新的精神、创业的激情。
为了拍摄到高速公路首次免费通行的新闻,栏目记者刘威、李松霖晚上十一点便蹲守高速入口,凌晨两点多又匆匆赶回台里制作剪辑,并第一时间将新闻传送到央视和省台。在《直播XX》栏目当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记者是个辛苦的职业,忙起来没有时间概念,加班是家常便饭,记者采访被拒也不在少数,有时候会因为联系耽误很久导致失去时效性;有时甚至被扣留、威胁、殴打。虽然工作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阻力,但回头看这一路走来的收获,你会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同坐一条板凳
心在一起交流
XX市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管理办副主任
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和形象标识,更承担着通过节目和观众沟通交流、准确传达党委政府声音的责任。只有你的心中时刻装着观众,你的眼中才会流淌出真诚。做民生新闻十几年来,我始终在做一个接地气的主持人,始终坚持参与前期策划,深入基层采访。这些历练不仅使我得到了成长,更是我的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十几年的主持生涯,没有把我打造成一个头顶光环的明星,而是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每天和大家一起感受着这个城市的点滴变化,体会着百姓的喜怒哀乐。这份感受融入心里,就会转化成镜头前的亲切。
2013年下半年,台领导再次对我委以重任,让我担任大型时政民生类访谈节目《共话XX》的主持人。这档节目成为领导群众倾听百姓声音、搭建沟通平台的一个新载体。在节目开办之初,我和栏目组人员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为了更好地反映民意,我们提前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征集观众对于讨论话题的意见和建议;为了多角度地论证“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城市精神,我们召开了多场座谈会,精心选择各个方面的发言嘉宾;为了保证节目的顺利录制,仅前期的联络和对接就花了近两天的时间。当我坐在节目现场,感受着市民代表和市委姚书记之间流畅的交流,听书记说“通过这档节目,我听到了最动人的XX故事”时,我觉得一切的辛苦都值了。
内容提升品质
创新打造头条
XX市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副总监
当我们听到市委姚书记的指示:“市委书记的活动不一定要上头条”,作为电视时政新闻的主打栏目《XX新闻联播》,我们觉得肩上的压力非常大。书记不上头条谁来上头条?哪些题材可以上头条?头条新闻应该怎么做?这既是我们改进新闻报道的使命责任,也是推进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结合近段时间《XX新闻联播》头条新闻的报道实践,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是丰富内容传递声音。我们一方面着力改进会议报道,采取关键会议重点报道,重点会议组合报道,一般会议跳出来报道,专业会议解读性报道,群众关注的会议互动性报道的原则;另一方面加大电视语言运用,在扩大字幕、图表运用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导与群众互动的现场、群众的体会与感受等相关内容,让画面说话,让现场说话。
二是贴近生活讲述变化。作为新闻工作者,应以“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增活力、改文风添文采”为己任。因此,我们选择头条新闻时,注重贴近百姓生活,以小切口入手,通过选取典型个例,反映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主题和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事件。
三是积极归纳引导热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XX区的一位种粮大户对未来土地承包经营信心满满,淮阴区的一位蘑菇种植户准备扩大种植规模,而他们的目标都是发展到1000亩。于是我们把两篇稿件归纳整合成一篇主题报道,并配发短评:《“一千亩”:说的是规模,传递的是信心》。通过两个不谋而合的“一千亩”,来表现广大农户对“改革”的反响,有针对性地回应了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