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本文简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摘要:我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历经十多年发展。这期间,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成效是值得肯定的,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反思。文章从“有效融合”入手,介绍了有效融合的策略,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所谓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本文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摘
要:我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历经十多年发展。这期间,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成效是值得肯定的,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反思。文章从“有效融合”入手,介绍了有效融合的策略,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融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在日常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的自然。在这里,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
国内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离“有效融合”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误区之一:观念认识不够,教师忽略了教学的主体分析,即学习者才是教学过程的直接受体,这就是在现有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进行教学时常发生的,对人的重视不够,不能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来设计教学、选择教学媒体。最终书本知识被原汁原味地演绎成所谓的多媒体课件。
误区之二:教学实践中没有有效融合“技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就必定存在技术异化的问题,处理不好将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受自身教育观、技术观及实践能力的限制,对信息技术使用方法不当,滥用、误用现象随处可见。
“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保证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中的技术要服从、服务于人的发展这一宗旨,是技术的教育价值之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技术工具的选取要以学习者的需要为前提,教师应在充分做好学习者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媒体来展示教学内容。不仅如此,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设计出媒体技术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效果,充分地调动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自我知识体系建构,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目的是学会学习。教师课堂教学时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习者时刻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信任、和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改革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实现课堂教育信息化的必经途径与奋斗目标。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这过程中人人参与,人人起作用,人人充当重要角色,互相学习,优势互补。是组员智慧的碰撞,掀起了师生的头脑风暴。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或者博客、论坛等把一个大课堂转化成几个小课堂,从一个教师发展为能者为师,人人参与教学,个个投入学习,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特征。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开展小组分工,完成教学任务,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受条件限制,实验不能开全开足,很多实验学生不能一一动手操作。例如在学习青蛙的内部器官时,教师提供虚拟青蛙实验,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应用信息技术虚拟青蛙实验,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比真实实验更简便规范,观察全面。对学生动手操作指导及时准确。帮助学生熟悉各种结构的名称、结构和位置。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接受水平,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有利于个性化学习。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教师或师生共同设定一个问题情境,提出一个研究主题,或确立一个活动任务,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由地查阅资料、交流心得和认识,增强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与创新。探究式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为前提,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步骤为:创设情境,诱导探究;提供资源,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深入探究;创作实践,升华探究。
例如,在学习《表格数据加工》课程时,首先,创设情境,诱导探究。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从提供的表格数据中,对比分析各种消费情况。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从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发现与总结出探究性的学习问题,成为学习任务完成的关键。
其次,提供资源,自主探究。教师通过学习软件,提供各种操作的操作步骤。教师设计一些与学习主题有关的媒体资源和相关网站学习资料,如图片、文字、动画、音频、文件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丰富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载体。
然后,讨论交流,深入探究。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每个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差异,这种差异本身便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这时,组织网上交流或汇报交流,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对问题更深层次的理解。网络环境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参与信息交流的人更加广泛,参与交流更加方便,信息反馈更加及时。利用网络可以进行类似聊天的实时讨论交流;可以相互提问,有针对性交流;可在探究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请求帮助;可对其他同学的问题进行解答。
最后,创作实践,升华探究。通过探究让学生将他们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结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文化环境表达出来,可以使探究学习得以升华。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工具,学生的作品可谓丰富多彩。有的用
word
制作研究报告,有的用
powerpoint
做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有的用网页工具制作专题网站等。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应清醒地认识有效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阻碍,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数字化学习能力,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