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制度 >> 宣传标语 内容页

心天一中学简介

  心天一中学简介

  心天一中前身为大麓中学,始建于1921年,近百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今,沐麓山之灵气,滋湘水之惠泽,厚积薄发,特色发展。

  民国九年、十年间,湖南教育遭张敬尧摧残,几近荒芜。湖南高等学堂(岳麓书院前身)同学会代表雷铸寰、任凯南、黄衍钧、罗芬、刘光明等,“念母校之停顿,慕朱张之遗风”,决议发起创办学校。民国十年12月5日,雷铸寰(时任湖南省会议长)、任凯南(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黄衍钧(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政治经济学学士)研究决定创办大麓补习学校,兼办中学。大麓命名,取于岳麓书院名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此联现悬挂于岳麓书院)之意,以赞誉岳麓书院培育湖南人才的伟大贡献。大麓学堂是与当时的周南女校、明德学堂、雅礼大学堂同时代的长沙市最早的新式学校。

  解放前的办学二十多年,学校办学理念明晰。注重尊重学生、民主办学。狠抓学生人格培养,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开除学生,不歧视落后生;充分发挥学生自治会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学校管理强调民主评议。强调文理并重、全面发展。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注重启发,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尊重科学,反对迷信,在当时学校运行艰难、民众科学意识不强的情况下,还专建科学馆,实为难能可贵。弘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学校历经军阀战乱、日寇入侵,多次搬迁,学生移动频繁,加之经济拮据,困难重重。虽历经磨难,但学校仍矢志不移,团结奋斗,坚持办学,历久弥新。

  解放后,学校于1953年10月转为公办,定名为长沙市第九中学。1969年8月,原长沙市畜牧水产学校教职工成建制合并到九中。1983年10月,因调整市内学校布局和创办长沙大学的需要,学校晴佳巷地产全部移交长沙大学,学校乔迁新址南区火把山。1987年在火把山太乙寺两座山头上新建学校第一期工程,即南栋教学楼,并正式开学。虽然学校偏居当时南区一隅,但是学校克服了位置偏、生源差的困难,培养出了清华学子朱启文,培育了享誉三湘、全国知名的创造教育特色。

  2002年市教育局调整教育布局,原九中和原长沙市二十二中学一起划归心天区管辖,2004年两校合并,成立心天一中。十年间,在市教育局特别关心和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坚持坚持“和谐、开放、高质、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初中办品牌、学校办特色”为发展目标,直面市内生源竞争激烈的现状,强化管理措施、激活师生活力、提高教师水平、健全评价制度、稳定教师待遇,心天一中人凝心聚力,顽强拼搏,学校不断做大、做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创造教育特色持续彰显,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逐年上升。特别是2012年梅晓文同学以5A1B的成绩进校,高考以理科663分、长沙市第23名的成绩录取到清华大学,更是为心天一中办学质量提升锦上添花。

  为建设教育强区,做精、做优中学教育,2013年心天区政府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引进雅礼教育品牌,心天一中与雅礼中学合作办学,成立雅礼心天中学,打造初中教育品牌,高中部全面提质改造硬件条件,发挥创造教育特色,创建省特色学校。2014年区委区政府明确将心天一中建设纳入区重点工程,投资3.3个亿,明确了“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打造”的建设要求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加速推进”的建设思路,用三年时间建设好新心天一中。

  沐麓山之灵气,滋湘水之惠泽。传承书院思想,把握时代精神,力拓教育热土,铸造特色品牌。学校秉承科技教育传统,高举创新教育旗帜,坚持民主科学办学,大力优化办学条件,打造名师团队,开设特色课程,建设阳光校园,着力提升教学质量,铸就办学品牌。学校连续四年被市教育局和多家媒体评为“身边的好学校”,正以新的活力闪耀星城。

TAG标签: 中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