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园收获一美舍的外语方向在哪里?
在上海竹园小学学习一周,印象深刻的场景有很多,在此谈谈印象一:上海浦东新区的区教研。而我的收获有两个关键词:震撼、方向。
这天下午,赶上浦东新区有英语教研,我的理解,浦东新区就好比我们的美兰区吧。
丁总提醒我参加,而我正有此意。问清楚开始的时间和开展的地点后,就在休息室打算小憩,不想竹园的乔书记匆匆过来问:
”你要参加哪个年级的教研啊?“
”不是小学的吗?我想参加小学的“我疑惑地答。
”是这样的,我们的教研分年级开展,不同的年级在不同的地点,1-5年级你参加哪个年级呢?“乔书记耐心解释。
”哦?哦!那我参加......五年级的吧“----不是吧,区里搞教研还分年级分地点同时开展?第一个震撼。
12:30,细心的乔书记派的顾老师带着我先打的,再转地铁,最后又打的于1:20到达目的地:浦东二中心张江校区(他们的区教研不在区教育局,而是轮流到各学校)。1:30教研准时开始,程序是:车教研员讲看课和评课标准---两位老师上课---理论学习。
在此重点说说两节课对教材的处理。感受着老师标准的语音、利索的语言和层层递进的巧妙设计,学生快速的反应和熟练的口语,我翻开了小顾老师随身带的教材----牛津上海版五年级的,同时翻阅着授课老师的教案(进场签到时领的)。慢着!老师讲的文本怎么和教材不一样呢?老师讲的文本体裁是”诗歌“,而教材的文本是”对话“!虽然单词和句型一致,难度却差别很大,老师讲的要难!第二节课是另一老师上的,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也就是同一模块的两个课时,不同的是第二课时又把教材的”对话“文本改成了一篇长长的”阅读“文章!当然还是围绕着课本的词汇和句型。事后与老师沟通方知上海老师非常重视”文本再构"!通过这样大量的文本再构之后再回到教材文本,原来的教材文本真是小菜一碟!难怪孩子们理解这么到位,口语水平这么高!到此明了,什么叫“教教材“,什么叫”用教材来教”之前我们海口的老师也知道这个理念,也知道整合教材,但我们的整合也许仅仅停留在把以前学的相关内容激活,把教材先后顺序打乱,或是有一个拓展运用,可还是停留在教教材上,没有用活教材!应该说上海的教材难度和海口的是差不多的,但因为对教材的处理不同,带来的学生水平是如此天壤之别,他们的孩子水平远远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我们呢,恐怕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满足甚至沾沾自喜,深深的震撼二!
两节课上完之后,是简短的理论学习,说是会挂到网上让老师细看!
教研结束之后,与在场老师聊了一下,解开了上海学生外语水平这么高之谜----上海的教材都是统一的,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而且他们的下一阶段和上一阶段是紧密衔接的。也就是说,幼儿园的终点是小学一年级的起点,六年级的终点是初一的起点。不像我们幼儿园从零开始,一年级又从零开始,初一还从零开始。每次都回到起跑线上,还怎么与别人相比?这是我深深的震撼三。
以上主要的几个震撼带给了我一个方向。每次我都在考虑美舍的英语特色,仅仅靠我们的毕业考试成绩吗?似乎分量太轻!我们该何去何从?也许我们可以考虑我们的教材体系----美舍集团的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教材应该也是紧密衔接的!而不是像海口市目前一样两次回到起跑线上!
感谢丁总,感谢上海之旅!感谢竹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