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近几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状况,但要提高整体办学水平,达到“双高普九”的目标,尚需付出艰苦的努力。改造薄弱学校,提升弱势学校的办学水平,涉及到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我们在工作中,把常规性督导和专题性督导结合起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调整学校布局,整合资源。
农村校点布局分散,教育资源不能综合利用,专任师资不足,办学效益差,是教育整体水平低下的一大症结。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于2000年调整了评估方案,将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有效利用,作为对乡镇政府、教委、学校的重要评估内容,督促乡镇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制订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各类教育统筹安排,实行区域教育资源重组,综合利用,提高办学效益。督导室跟踪督导,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每年年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督导评估工作促使加快了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各乡镇因地制宜,采取扩、联、建、撤的办法,xxxx年以来,全市共撤并小学162所,初中18所,中小学布局日趋合理,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高。
二、以信息化带动均衡化。
教育信息化,可以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对于教育落后地区有着特殊意义。xxxx年,我们对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向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局域网的建议,同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入督导评估的重点内容,并纳入基础教育监测项目,与教育局有关科室共同定期实施督导监测,及时通报政府投入情况、硬件建设情况、人员培训情况、设备利用情况,检查评价实施效果。自xxxx年以来,全市建设微机室156间,微机6566台,电子备课室16间,多媒体教室36间,校园网37个;2004年完小以上学校接通城域网,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传统方式下难以实现的飞跃,农村偏远学校、薄弱学校打破传统办学条件的局限,与城区学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教育质量,缩小了校际差距。
三、鼓励联谊帮扶,扶持薄弱学校。
长期以来,教育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和优秀师资单向上位流动,拉大了学校发展的差距。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制订了“城乡学校联谊协作督导评估方案”,促进城区优势学校,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开展校际结对,建立协作机制,实行资源共享。对协作学校进行一体化捆绑式考核评估,鼓励发展快的学校在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带动、帮扶办学水平相对不高的学校;鼓励暂时落后的学校,主动争取支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缩小校际差距。“方案”实施以来,已有86所学校结成对子,建立联谊协作关系,送教下乡、送设备、图书下乡,农村教师进城听课,开展联合教研活动等。督导室及时进行过程性督导评估,对好的经验、效果,利用《督导通讯》宣传推广,并纳入年度综合评估考核,联谊活动为基础薄弱学校增强了活力,加快了发展提高的步伐。
四、引导强弱联合、以强带弱。
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专任师资不全,教学设备不足,有的实验仪器较好,有的图书较多,有的有微机室,总之各有所长,但都不完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学校联合协作评估方案”,倡导建立教育共同体,因地制宜,实行小区域资源共享,教学设备互利共用,专任教师跨校联聘、互聘、兼课,盘活人力资源,优化师资结构配置。有的建立了学区联校,以学区中心校为龙头,其他学校为分校;有的建立了完初联校,一处完小与附近的初小联成一个总校,统一领导管理,分校上课,外语、艺体、信息技术等稀缺师资多校走教,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
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以督导评估为手段,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努力方向,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评估考核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村办学水平优秀学校达到93所,消除薄弱学校27所,所有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校管理、教学质量方面,都有所提高,校际差距明显缩小,为教育均衡和谐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