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自觉增强做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感、紧迫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
2.把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把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学校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与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等紧密地结合起来,树立学校卫生工作品牌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把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提升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展示江苏教育新形象的重要举措,为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平安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做出新的贡献。
3.学校校长为学校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分管校长--总务主任--校医工作体系,逐级分解落实工作责任。
4.改善学校卫生工作条件。要对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规定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把改善教室照明、宿舍通风、厕所卫生、学生食堂、学校生活饮用水和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条件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改善卫生工作条件。
5.落实学生防近工作措施。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原则,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的各项工作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小学1-2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及初中各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60分钟和90分钟以内,切实保证小学生和初中生每天足够的睡眠时间。每班配发眼保健操挂图和近视力表,提高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质量,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以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7.做好学生健康管理工作。要根据《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次的学生常规健康体检,确保学生体检率100%。重点做好学生体检的情况分析、结果反馈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切实做好小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工作,确保小学新生预防接种率100%。
5.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校会、升旗意识、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小学阶段还应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努力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特别是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和健康素质,在校园内形成人人重视健康教育、人人关心学生健康的良好氛围。学校每学期组织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测试,测试成绩作为教职员工工作实绩考核和学生成绩报告书内容。
8.建立管理工作台帐。要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档案管理内容,实行校医(保健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数量与素质状况、学校卫生条件改善情况、每学期学校健康教育课时总数与构成、每年学生常规健康体检个体信息与统计分析资料、每年新发生的学生近视率与肥胖率、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知识测试成绩以及与学生家庭信息沟通、干预措施和效果等台帐管理制度。
9.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机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是教育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和定期公告制度,定期公布事实情况和测试结果,将学生体育成绩、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学生毕业或升学的重要依据,并把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10.健全学校卫生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学校要将体育卫生设施建设纳入规划和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根据每年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科学合理编制经费预算,并纳入公用经费预算。确保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经费落实到位,保证每年一次学生常规健康体检、宣传教育、食品卫生安全与卫生防病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