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的管理应着眼于学生质量,着眼于工作质量,只有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才能提高学生质量。
教学工作过程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等几个基本环节。
一、备课
1.精心备教案
(1)既要备教材大纲,又要备学生实际。
(2)既要备知识点,又要备德育渗透点。
(3)既要备教法,把握重点、难点,又要备学生的学习方法。
(4)备例题、作业和备试验等。
上述八备,在备课组内要做到基本统一。而且要超前备课、集体备课。
2.课前要复习教案
要求:熟悉教案、反复推敲、理清脉络、成竹在胸、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防止:匆促上阵、思路不清、被动应付、事倍功半。
二、上课
1.要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2.要正确处理重点、难点、关键点之间的关系,要突出重点、突破或分散难点,抓住关键点。即事重点,又是难点,则既要突出,又要突破。要遵循认识论规律,采用启发式,从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一般等原则。
3.要正确处理基础和能力,合格考、等级考和高考的关系,立足基础,渗透能力。每个单元的双基务必做到段段清。毕业班可着眼高考,侧重能力培养。
4.要正确处理讲和练的关系,要讲得科学、详略得当,练得有效,形式有变。
5.要正确处理常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常规教学方法要精益求精,形成特色,又要不断革新教法,并运用电化教学等手段,使课堂教学向高层次方向发展。
三、作业及批改
1.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作业要有一定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但必须重视质量。习题要精选,有代表性、典型性。简单的习题宜当堂完成。课外作业量不超过授课时间的二分之一,有些学科的作业量还应减少。
2.批改要认真,不能在整张作业纸上仅写一个阅字或打一个符号。属于书本上的作业,应全批。错误之处要指出。不符合作业规范化要求的,要督促学生即订正。练习册不能完全代替作业,但应评讲。
3.批改要及时,要写批改日期,同时订正要规范化,普遍性的典型性的错误要及时反馈。错误的地方用红笔打“X”,最好加文字说明。
4.通过评讲一道习题,复习和巩固几个知识点,找到好的解题思路和突破口,从而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辅导
1.以个别辅导为主,在补差的同时,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2.要有组织、有计划、定人、定时间、定地点进行,分类指导、提优补差、因材施教,并务求针对性,侧重补基础,兼顾能力培养,使学生确有所得,有所提高。
五、试验(指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而形成技巧技能。
1.教师要依据教材大纲规定的实验课题来编写实验计划、落实器材准备。
2.在进行实验前要事先自己做一次,以保证教学效果。
3.有针对性地讲解实验目的、布骤、仪器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关键部分可由教师示范。
4.指导学生及时小结,写好实验报告,教师要认真批阅,给与评分。
六、考核
考核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检查,也是对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质量有密切关系的重要环节。
1.明确考试目标、要求,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2.考前做好复习工作,形成综合运用公式、法则、原理的能力。
3.做好命题工作。
七、教学研究
1.开展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对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教法、学法、考法)、培养非智力因素、心理矫正等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基础课、拓展课、研究课三大板块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的研究工作,更有待于我们去研究、深化、拓展。
2.汇总积累资料,沟通教改信息,总结交流经验。
3.抓好课堂教学,研究突破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4.多听多看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等,共同探讨教学规则,每人每学年至少开一节公开课。
5.每位教师在教学基础上每学年写一份专题总结或论文,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实验与改革,作为考核、评先进、奖励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