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5)班2015年“清明节”主题班会
一、背景分析:
社会大环境: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有它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意义。我们现在最经常的行动是“祭扫祖坟”、“登高踏青”事宜,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缅怀逝去的亲人是一种情怀,除此之外,引导学生认识“亲人”,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有无数的“亲人”为国家的建立、建设付出青春与生命的人,带着孩子不忘历史,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引导孩子珍惜当前的生活,感恩无数的“亲人”——是当代孩子需要的一种情怀!
孩子的实际认知:在自己班级里,通过了解,过去的一年我会在清明节放假前通过校讯通的方式引导家长去祭扫烈士陵园,但是能达成的家长寥寥无几,孩子对革命先烈的故事、认识自然浅薄,甚至无知。“不重视历史的家长”必然会教育出“漠视历史的孩子”,这一点将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形成。
作为老师,在面对现实的情况下,我决定带着孩子在清明节来临之前,和孩子一起回顾历史,走进那些个“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的战斗、革命故事中,听故事,谈感受,暖情怀!
二、活动目标
1.通过“革命历史故事”,引导孩子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个艰辛历程。
2.欣赏一位位“革命志士”的图片与“烈士墓”,在生命灿烂与生命消亡中,引发孩子的“敬爱”之情,感受“亲人”的大概念。
3.引发学生“每年清明节,我要缅怀国家的战士”的行动。
三、活动准备:课件、故事
四、活动形式:观看音像故事、相互交流、聆听
五、活动过程:
(一)回顾“国家”建立历程,感受“来之不易”。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立宪运动、义和团、中法战争、甲午之战、八国联军、国内战争
总结: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随时被有权势之人欺凌的困苦”,人不像人的“水深火热”之中。
【设计意图:战争、革命其实是一个真正民主政权得以建立造福百姓的必然经历,但是,其中的列强入侵,政权镇压带来的痛苦,让中国贫弱交织,让中国人颓丧无能,通过这系列历史历程,带领学生认识一个国家的建立是来之不易的,那是怎么来的呢?也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二)“革命志士”与“烈士墓”感受生命都是可贵与可敬。
观看音像:
1.文化战士邹韬奋:“舍己为公,用他的一枝笔为革命利益奋斗一生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2.抗日名将杜聿明
3.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刘胡兰
4.舍身炸碉堡的战斗英雄董存瑞
5.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
谈感受:他们做了什么?
小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但他们将自己的生命与热血洒在了祖国的解放、进步事业上,为后辈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出示烈士陵园的照片
【设计意图:我安排的历史人物故事有学生读过的,也有学生陌生的,有国内的也有,意在让学生全方位的知道国家过去的命运多劫,但是有无数的有志之士参与到“和平”、“争取”的正义之战中,他们是可敬的。】
(三)回到现实,我们今天可以做什么?
1.聊聊:我们现在的生活。
2.交流: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
3.形成共识:在清明节来到之前,我们可以比以往多做一件事
4.出示“缅怀先烈”的活动——网上祭奠、祭扫温州翠微山烈士陵园
5.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观望历史与革命人物后,当孩子心中升腾起敬畏之情后,我们应该提供一个释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