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计划 >> 工作计划 内容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见习报告

文章来
源一流范文网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见习报告

一、教学目标
依据: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与经验是《教学大纲》以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是高考出题率较高的知识点之一。
1、总体目标:从袁老师的课堂导入、授课内容来看,该专题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课堂知识回顾、课堂学习,掌握如下知识,知道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实施情况;了解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而且并不影响国家的性质;从苏联的经济建设经验中寻求对中国社会主义更好的发展的建议;此外,从课程标准来看,讲授本课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时,应怎样与其他专题如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相比较?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观分析这些问题?
2、分解目标:这节课开始时,袁老师已经明确的指出了这节课要完成的两个小目标,即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产生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在掌握这两个分解目标的基础上以达到整体目标的要求。在讲解新经济政策的同时,巧妙地与罗斯福新政进行了比较,并由政策转到罗斯福与列宁本人的比较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历史课堂的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理念。
二、教的活动
1、袁老师讲课在进入正题之前,用了近十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上一节课即专题六的内容,以清晰地时间轴为线索,温习了从1914至1991年的重要知识点,老师指出时间,由学生回答该时间段内发生了什么事,很是巧妙地化学生被动为主动。
2、进入正题后,袁老师明确指出本堂课的两个主要任务,即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这两个小标题的讲述皆有简单清晰地模式,皆从其背景、内容、影响方面入手,并让学生集体浏览并随机挑学生回答,或是集体回答。
4、袁老师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以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譬如讲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时,她以学生为被征收的对象,假若他们有一万斤粮食,自家用一千斤就足够了,剩余的要上交国家,问他们明年还愿意勤勤恳恳种地吗?同学们都说不愿意,这样的解说通俗易懂。
5、每结束一项任务,袁老师会给同学们两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堂记忆,让他们大声地背出来,或是同桌之间相互相提问着背,然后放映一张全是填空题的ppt,让同学们自己以背诵的方式大声念出来,以加深同学的记忆。
6、战时与新经济政策内容讲完后,将两项政策进行了比较,以表格形式呈现。由于将其对比内容融于授课中,故呈现了填写好的表格。袁老师由新经济政策进行内容拓展,由于列宁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放任政策,罗斯福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干预政策,两人的经济改革在本国经济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故将两人进行了一下对比,指出两个人的共性,以及品质方面的特色。
7、一堂课圆满结束,袁老师提示学生课后自觉巩固知识。
三、学的活动
1、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短时间内进行课堂背诵重要知识点。
3、根据老师的课件内容,对书上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做笔记。
4、由于袁老师对课堂充实的安排,绝大多数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
5、由于以袁老师授课为主,加之没有材料解析题,故学生学习主要以阅读、聆听、观看、课堂背诵为主,与袁老师教的活动极为匹配,只是没有探究活动。
四、学会了什么
1、“学会了什么”这一栏相对较难写,我们的判断也许有所偏差,这节历史课是最后一节课,铃声一响,老师一声放学,同学们以倾巢而出了,没能与学生进行交流是我们的遗憾,也是我们的失误。但是从袁老师的授课、学生们的听课状态上也不难判断,这节课下来,相信同学们的脑海是充实的,如果随便抽查一两个学生,问他们战时和新经济政策的产生的背景、相关内容和影响,若为十分,他们应该能拿到8至10分。
2、进入正题之前,袁老师以时间为轴,串联了从1914至1991年的知识点,从同学们流利的回答中,他们之前应该已经学过一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了,在有一些基础的前提下来学相对是较为容易的,加之袁老师每完成一项内容就会留出2至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行背诵以加强记忆,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
五、收获与反思
(一)、收获
1、袁老师的授课简单、真实、贴近学生真实水平。教师就是传道授业,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而服务的,我们知道,高中学生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高考”,这也就决定了授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我们的授课不一定非要很花哨,但一定要让学生学到东西,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的课才是一节好课,而不是形式上的花哨。
2、整堂课下来,很是充实,袁老师将课堂时间规划的很是精准,内容条理清晰。让我们深刻知道,在课前做足准备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3、袁老师的普通话很标准,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与否也是受教师声音影响的,若语调平平,或是太快、太慢都会使学生乏困,产生厌听情绪,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速、语调,并加强讲课时语速、情感等方面的练习,从声音上也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4、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巩固知识点。如袁老师那样,每讲完一节课,留出两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背诵一下。
5、袁老师的字写得很漂亮,让我们充满了敬意和羡慕。作为一名教师,写一手漂亮的字,既是一种基本的要求,也是一名教师内在修养的体现。
6、第一次见到袁老师,就觉得袁老师很有气质,也许这得归功于袁老师多年从教的经验以及老师平时的阅读积累。未来的我们将来也会从教,但就职不是你学习的宗旨,恰恰是你重新补充知识的开始,应秉着“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装满一桶水”的精神,不断补充新知识,知识的积淀会在无形中升华人的气质。
7、授课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学校和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水平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从铜山中学的整体氛围以及课堂设施布置等方面可以推断,该学校的竞争力较弱,学生的水平亦不是很高,若真的在课堂里进行几个探究活动,相信效果不是很佳,故袁老师的课堂没有设置探究活动,这是明智的举动,是符合校情、学情的。
(二)、反思
1、我们常说要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课堂,做到这一点确实挺难得。袁老师的课整体而言是很不错的,真要说几处不足之处,似有些“鸡蛋里面挑骨头”了。细听袁老师的课,在接近末尾时,袁老师对罗斯福与列宁两人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并提示学生记住他们的共性即对经济都做了宏观调控,而在谈到他们的品质时,只是提示学生们知道就行了。其实,在这一点上,袁老师可以稍作一点改变,不仅要让学生们知道,而且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伟人身上优秀的品质中学到些坚忍不拔、敢于创新等精神。由此,可以推广至我们整个的教学领域,我们的教育制度就已经决定了,老师的授课就是让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考入好的大学,老师自然也希望历史课堂会有如教学理论所提出的那样接近完美,可现实和理论就是有距离的,有些教学理论是脱离了教育制度的,太过理想的理论是一种空想,希望我们历史教学理论的提出能结合我们的教育制度,我们的国情,让它不仅仅只是一种理想,还应让它能成为现实的,这种实现不是只在示范课上的一种形式上的实现,而应使那些理论在平时上课时也能真正实现它们的价值。自然这条路究竟有多漫长,谁也无法测量。
2、在袁老师讲到列宁采用新经济政策借鉴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而罗斯福的新经济政策则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干预政策,我在想,袁老师还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上升到一种理论的高度,告诉学生们马克思关于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论述,告诉同学们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也会回更好。听课结束后,袁老师以她多年的教学经验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老师讲课呢,就是要化难为简,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解知识点,这一点我们自然认同,然而,我们也应尝试着把一些理论融入课堂,既要通俗易懂讲给学生,同时又应把精炼的理论语言传给学生,一点一点的锻炼学生以精炼的语言概括知识内容的能力。
3、我们有时常常喊“教育改革”,“让学生成为主角”,做了九次改革,在课堂上搞各种活动,结果如何呢?经调查,90%以上的老师都不喜欢这些改革,不仅学生真心的累,老师也是很苦恼,什么都给了学生去完成,还要老师做什么?还建学校做什么?说实话,那些让人感觉很花哨的形式都不如袁老师一节简单的课来的真实,真真正正让学生在课堂里学到些知识。我们不否认改革,毕竟改革也是一种尝试,也需要勇气,也有一些专家的努力,但我们在进行改革的同时,是不是应做好充分的调查,包括在什么学习阶段进行改革尝试会有最佳效果也应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而不是想当然的直接就在高中进行试验,要知道高中时间是极其宝贵的。而且,一次改革还没推行多久,就换新的改革方案,岂不太过草率?让老师和学生该何去何从?凡事都应做好准备再实施,不要泛“搬来主义”和“冲动主义”,教育改革要慎重,不能马虎,更不应随便拿学生做试验。
3、在写“学会了什么”时,我在想,评判一个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只要是负责任的老师都会认真讲课的,也许多少有不足之处,但课标要求的知识点一般都会讲到,而一个学生的自觉性才是他能学到什么的关键因素,一个优秀的教师旗下为什么少不了差生,这个原因就应在这个学生上找,一个比较差的教师旗下依旧有优秀的学子,自然这要归因于该学生的自觉性,学习的主动性,凡是认真听都会学到东西,当然不能因为学生的自觉性是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就忽略了对教师教学技巧方面的要求,只有教师与学生达到高度的配合,还怕不出人才吗?如何让师生达到高度互相配合,希望教学理论研究者在对教师授课进行理想研究的同时,也应着手完善学生各个层面的研究。

文章来
源一流范文网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