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流范文网
坚持,还是坚持
——教师工作室学年工作总结
今年,尤其是本期,工作室发展步入低谷。现有成员12人,能够按计划完成任务的只有2人,另外坚持得较好的3人也开始时不时地拖欠了。过半的成员作业由迟交到不交,博文由推迟更新到干脆不更新,不完成任务慢慢成了家常便饭。这学期,每次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成员完成任务,多数成员完成率不到一半。
开始着急上火。每周收作业转博文对我都是一次严酷的心灵拷问,扑面而来的是深深的忧虑、无奈、灰心,甚至绝望。
慢慢平静下来。朋友们自愿申请加入工作室,说明他们原本充满了自我成长的欲望。也曾经热血沸腾,每周一次的研讨准时进行,每次一个话题,都有事先准备的发言稿。上课,讲座,写论文。每周按时上交作业更新博文。成员行动迟缓,工作室脚步凌乱,主持人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静思默想,找到三点收获:
一是学会了反思。
也许,工作室成立时的定位就错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民间共同体”,民间的东西,多了些自由少了些限制。现在的老师,工作繁杂,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职业倦怠感又太严重,理论上知道自己应该终身学习,可谁都有惰性,不是硬性规定必须完成的事儿,可做可不做,有多少人愿意自讨苦吃并且坚持到底呢?
也许,看不到成效,没有激励性。专业发展,自我成长,看不见摸不着,自己似乎永远没有变化。没增加论文获奖机会,文章也没提高到发表的水平,评优晋级也捞不到半点好处。事情本来就多,读那么多书写那么多文干嘛?
也许,任务太艰巨,甚至有些不切实际。阅读专著,聆听讲座,叙事写作,课题研究,好像都是专家的事,我辈普通老师,可望而不可及,不会做也就不做。不做的次数多了,感觉也就理所当然了。
也许,活动形式太单一,没有新意。读书,写博,讲座,实践,反思,交流……总是那么几件事,机械重复,缺乏趣味,没有吸引力。
也许,没有保证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前两年,还有一节共同的空堂课用来集中研讨,方便培训与交流,不完成不好。而现在,都是安排任务自学,作业也在网上提交,没当面碰头,不交也不会不好意思,次数多了就成了自然。
二是学会了淡定。
首先学着原谅自己。事情已经这样了,接下来也不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原谅自己吧。坚持不住的时候就提醒自己:想玩是人的天性,我也是凡人,我也会累的。于是,不再压抑,不再紧张。休息一会儿,等等自己的灵魂。然后重新上路。
然后学着原谅学生。“宽以待己,严以待人”似乎也是人的天性,尤其是我们老师。学生上课走神,不做作业,我常常会怒不可遏,忍不住时还会伸手动脚。现在,我基本不会了。我自己参加培训时也会走神打瞌睡,作业也会一拖再拖甚至干脆不做。老师尚且如此,何况几岁的孩子呢?
三是学会了坚持。
我会坚持走下去,远一点,再远一点。即使,只是一个人的坚持。
让那些看不见的改变,从我开始吧!
至于××教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的民间共同体,已经到了该解散的时候。因为这个组织早已形同虚设,没有了任何号召力。看着自己一手创办的工作室灰飞烟灭,心情沉痛,可是既成事实,只能接受。咋咋呼呼地把大家聚到一起,却没能带来什么实在的好处,惭愧。
也许,学校工作室会以全新的面貌重新起航。这要看学校的计划,校长的打算。好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工作室的去留问题,但是找不到方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也许,工作室经历了低谷之后又是昂扬奋进的发展期了。让我们一起期待,准备着迎接新的挑战吧!
根据刘××教师工作室学年工作计划,会有一定的奖励,这要等学校行政会讨论后定夺。
本期获得了一个市级奖。“重庆市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刘丹会教师工作室”正式命名。(接綦江区总工会通知,已授牌,牌子暂存区教育工会。命名通知见渝工女〔xxxx〕3号文件。)
下学年,刘××教师工作室将由民间转为公办。学校教科室下设两个工作室,承担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校长打算让刘××教师工作室体现书香校园和教育科研两个特色,和邹永胜书法工作室一起,成为学校的两张名片。任务、职责、考核等将由学校制定专门制度。工作室究竟怎样运行,学校正在思考。也希望工作室朋友和我一块儿思考,为学校提出可行性建议。
初步设想:
一、工作室成员考核主要参看三个指标:研讨活动参与率,正规刊物上发表文章,论文在主管部门获奖。
二、在同等条件下,工作室成员学习机会优先,例如主研课题,外出培训等。
三、工作室将配备必要的活动场地和办公设备,成员随时可以集中学习与研讨。学校排课尽量考虑周一下午第二节全体成员空堂,工作时间,任何私事不得耽误研讨。
四、学校规定的相关人员进入工作室管理,工作室原有成员不变,除非正式申请退出。
文章来源一流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