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工作小结:路在脚下
望着学生的考试分数,心痛、愧疚,各种滋味都有。这是学生的责任,更是教师的责任。
教师,不仅仅教知识。我们应该看到分数背后透露的东西。
1.学生厌学。每一节课,学生都坐在教室里,但都学习了吗,认真学习了吗?我们喜教了吗?
2.学生不会学。有些同学非常认真,作业及时完成,但都是有效学习吗?我们教会学生学习了吗?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任重道远。
阅读了魏书生和于漪,更觉得自己的不足。
1.爱学生、懂学生。不可否认,我是爱学生的,但我懂学生吗?看于漪的教案,每课前都有学情分析,在上课时做到“对症下药”。而我们呢?只顾拿着教案“讲”完45分钟。至于学生是否真正走进课堂,则很少考虑了。
2.重民主、轻得失。也希望能与学生和谐相处,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但一涉及到考试、分数等就乱了阵脚。我们不肯承认不同学生的差距,用一根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很多时候,从自我出发,以所谓的“爱”禁锢学生,使他们只能走进我们预先铺设的路。
很欣赏魏书生老师的公开课。有人听课,随意拿一本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就开讲了(他经常这样做)。我们总会考虑这会不会考,会不会把学生的心放野了。语文要走得远,也要回得来。
3.吃得苦,勤反思。于漪老师教了几十年,每一课都认真对待。看她讲《晋祠》,感触很多。心中有祖国的各处风景名胜,将课内与课外对比讲授,大开大合。我们谁敢,或者是谁会?“胸中有丘壑”或“胸有成竹”,只有吃得苦,勤学习才能做到。她每节课后都有教学反思,出自真心的,而不是流于形式的、应付上层检查的。
4.常学习,常创新。从前怎样,都已成为历史,关键是往前看。于漪有句话“拒绝重复自我”,她三讲《春》,从不重复。每次都有新的小结。我们总在前人的教案中徘徊,拿来主义,懒得动脑。自己“昏昏”,哪来学生的“昭昭”?
教师,在于奉献。只有爱教育、爱学生,才会想尽一切方法取改变。名师、大家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路在脚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前进,终会收获成功的喜悦的!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