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为了激励学生进步、改进教师教学,结合本校二年级学生具体情况和学生年龄特征,根据等级制的评价原则,主要从过程性评价、活动性评价、纸笔测试三方面制定评价方案。
在过程性评价和活动性评价等各种形式的检测中,考查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程度,强化激励和促进的评价目的,不以成绩和排名给家长、老师和学生造成压力,秉着让每个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的评价目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本学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数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表现,力求通过评价对每个孩子以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过程性评价
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一)学数学:
1、课前课堂表现(课堂纪律和课堂发言)(10分)
课堂表现情况的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上课听讲非常认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语言清晰流畅、准确率高、勇于开动脑筋为“优秀”;上课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开动脑筋、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为“良好”;上课听讲不够认真、还不能很好的开动脑筋、较懒散、不能够准确的回答问题为“不合格”。
2、日常作业(小学数学和课堂作业)情况(10分)
数学作业完成情况:很干净、很整齐、很漂亮、正确率高为“优秀”;干净、整齐、漂亮、正确率高为“良好”;不够干净、不够整齐、不够漂亮、正确率不高为“不合格”。
(二)用数学:
1、“计算小超人”(5分)(3月下旬、4月下旬)
低年级数学内容中口算不但是基础,也是重点,为此我们组织口算比赛。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等级评估。
1.第一次比赛主要内容是表内乘除法。(3月下旬)
2.第二次比赛主要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4月下旬)
评价方法:任课教师准备口算试卷(100道),每人一份,听老师口令开始答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数学日记”(5分)(5月中旬)
形式采用定期记录的方式积分,共10分,占总成绩10%。
每两周写一次数学日记,要求有插图。干净整洁、内容详细为“优秀”。内容详细为“良好”。
二、活动性评价
1、“数学手抄报”(10分)
数学手抄报图文并茂,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独立完成,没有让家长帮忙评为“优”;作品较有创意,基本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很少让家长帮忙评为“良好”;作品无创意,不符合老师的要求,需要在家长帮助下才能完成评为“合格”。
评价方式:教师制定评价表,根据学生上交作品情况评定等级。
2、“上学时间”(10分)
3、“重复”的奥妙(10分)
能够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独立解决且能够流利地表达解决问题过程的为“优秀”、能够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独立解决但不能够表达解决问题过程的为“良好”,不能够提出数学问题的为“不合格”。
三、终结性评价
采用纸笔形式共30分,占总成绩的30%。其中纸笔测试20分,卷面和订正各为5分。
期末考试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一些: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新知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想象力丰富程度等。
纸笔测试成绩在90分及其以上为“优”,测试成绩在75分及其以上为“良”,测试成绩在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四、综合评定
1.综合成绩评定应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评价,主要是合计三部分纸笔测试总成绩。本学期共进行十次纸笔测试,“优”的数量在7个及其以上,综合成绩则为“优秀”;“良”的数量在7个及其以上,综合成绩则为“良好”;测试中如有三次以上的“不合格”,综合成绩则为“不合格”。定性评价,主要是从本学期数学学习的档案资料和检测结果来进行分析,尽力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用鼓励、表扬性的语言、最具代表性的事实描述学生的进步,对学习中的不足提出建议。
2.鼓励那些对成绩不满意的学生重新参加考核,他们的成绩以复试为准。
3.各部分内容在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和细化。
4.本次考核评价结果用评价表的形式,表格采用阶段性与总表相辅助呈现的方式,使家长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学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