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和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主要是教学调查的方法和数据记录整理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个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5、6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的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克 和 1千克 的质量观念,知道 1千克 = 1000克 ;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教学进度计划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上学期已完成
(二)表内除法一(10课时)上学期已完成
1.除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2.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