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吴江区教研室、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反思和总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质量观,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而扎实开展工作。
二、工作目标:
1、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
2、继续以实效为原则,抓实英语学科教学常规。
3、加强理论学习,推动教学改革。
4、积极开展反思型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做好慧心社及其他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等精神,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关心并参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研究;要认识到英语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努力将这些正确的思想理念转化为积极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以课堂为主要阵地,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小学英语教学,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认真做好理论笔记,对学习心得、体会能及时小结,能联系实际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将教学、学习、研究融为一体。
2、明确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服务。
(二)落实常规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开展以实施有效教学为主题的校本教研。以落实课标、用好教材为基础,以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为重点,让教师立足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反思。
1、有效地组织好教研组常规工作,抓实业务学习,沿用一贯的集体备课制度,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用集体的智慧来促进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组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2、规范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严格按照我组制定的英语作业批改要求,在作业布置中由单一性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树立全局观,积极参与到新教材的学习与探讨中,做到年级之间知识的整合与链接。
4、防止分化现象,积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策略是我们要面临的一大课题。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后进生这个薄弱群体,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辅差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坚持以学生为本,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发展。
其次,改进课堂教学。本学期继续推进课堂教学的探索:(1)确立课堂教学思路,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模拟或真实交际中理解、模仿和运用语言;充分运用实物、图片、手势、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外语教学。(2)采用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在活动中学、练、用,强调用语言做事,每个活动的展开要有情景,有语言,有过程,有结果。任务型的活动可以适当渗透其中。(3)课堂教学中采用集体、个人、小组等多种活动形式,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继续在“一课三磨”中探索课堂教学。本学期一课三磨活动仍然分为三个部分展开:(1)四校区一课三磨。将由指定的骨干教师或青年教师开课,由四校区部分相关年段老师参与评课、磨课活动。(2)新教师一课三磨活动。新上岗三年内教师参加开课磨课,由本年段老师及带教老师参加评课和磨课指导。(3)备课组开课。继续依照每学期每人一课的原则,如果没参加四校区磨课或承担其他开课活动的老师都将参加备课组磨课活动。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水平
1、加强教学常规的指导、督查工作,扎扎实实地进行教研,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通过听课、评课,学习、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提高教研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以促进英语教研组建设。进一步加强指导综合学科教研活动,教研重点要进一步转移到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上,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充分地发展。
2、注重发挥“帮带”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常规,并加强检查督促,通过说课、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材分析等活动,让新教师过好大纲关和教材关,尽快明确备课、上课的基本规范,适应小学英语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3、以各项团队活动为平台,增强我们英语教研组的凝聚力、战斗力、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拓宽发展渠道,促进学科建设
1、继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我们英语教师要正确面对现在的英语教学实际,一些家长对英语教学要求还不甚了解,我们要多与家长联系,通过家校路路通或家长会等一些渠道与家长交流、沟通,发挥家长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引导和督促作用。
2、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做好音标的渗透教学,为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做好铺垫。
3、积极利用网络平台。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使我们能够共享教学资源,更好适应课改的需要。我们全组教师要立足于网络平台,通过QQ群、讨论组等开展学习、交流、探讨,形成研讨氛围,促进学习、实践、反思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