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简而言之,有效的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与注意力的提问。那何谓有效?何谓低效甚至无效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首先避免以下几个现象:
一、不能因为是英语而“网开一面”
很多英语教师喜欢课前和学生聊一聊,往往喜欢问些问题和学生套近乎。于是上课一开始便常常可以听到“Howareyou?”,“Whatdayisittoday?”,“What’sthedatetoday?”.“What’stheweatherliketoday?”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似乎在英语课堂上太常见了,英语老师已经习以为常,更乐此不疲,学生也见怪不怪。老师问的起劲,学生答得轻松。一切显得那么和谐,然而这些问题要是放在其他的课堂,如语文,数学,音乐,就会觉得突兀,甚至让人觉得可笑,似乎有被怀疑缺乏生活常识的嫌疑。任何语言说到底是为生活服务的,要是脱离了生活的现实,语言也便失去了它的意义。英语也一样,我们不能因为它是外语而对它网开一面。
二、不能让提问变成一种空形式,虚有其表。
歌谣在英语教学中一直担当这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常常用它在课前热身,或在教学完新单词、词组时用它老巩固新知识。但是在吟唱前,有些教师往往喜欢问学生“Doyoulikechanting/singing?”学生似乎也不假思索得回答“Yes!”首先不排除学生是真的喜欢吟唱,然而很多时候学生都是为了迎合老师才回答,显然这个问题是多余的,教师本来的目的就是要吟唱歌谣,不如直接邀请学生和自己一起吟唱“Ithinkyoucanchantandsingwell.Iwanttochantandsingwithyou.Let’sdoittogether!”显得更亲切。
三、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学生
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物展示时,很多时候不自觉地会问“Isitbeautiful?”“It’sreallynice,isn’tit?”然后很热切的看着下面的学生,学生见状不管这个物体是否真漂亮还是假漂亮,是为了“讨好”老师都异口同声地回答“Yes”。这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由客观地回答自己喜好的权利,这就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苏联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叫问题教学法,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教学方法之一。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英语交际活动的催化剂。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以使所设疑问合理、适当、有意义,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呢?
一、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之前我们所说的,“Whatdayisittoday?”,“What’sthedatetoday?”.“What’stheweatherliketoday?”等这些问题并不是说永远不能问这些问题,而是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有效运用。如本人在教学PEP8Unit3Whatdidyoudolastweekend?这一单元第一课时时,在呈现lastweekend前提问
T:Whatdayisittoday?
S:It’sWednesday.
T:What’sthedatetoday?
S:It’sMarch11th.
T:March11thisasunnyday.(然后在日历上圈出这一天。)
Whatcanyoudoonsunnydays?
S1:Icangohiking.
S2:Icanflykites.
T:Good!Butwecan’tflykitesonrainydays.Lastweekend,itrainedheavily.Istayedathome.IwatchedTVlastSaturday.IplayedcomputergameslastSunday.Whatdidyoudolastweekend?
由此引出句型Whatdidyoudolastweekend?学生能够理解lastweekend的概念,又能吸引学生主动陈述自己的上周末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二、课堂提问要情境化、动态化。
精心创设情境,把握提问火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提问火候,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包括创设问题情境;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有一段时间感冒盛行,学生很多都得了流感。而那个时候刚好在教学pep8Unit2What’sthematter,Mike?第三课时,刚好就是关于流感的一篇短文。就在这节课上,先后有三个学生因为感冒呕吐,被送到医务室,原本想这节课算是完蛋了,被接连打断了两三次,学生的兴趣似乎都被那几个生病的学生给吸引走了。此时,在几个生病同学的同时,我接着问在场的学生
T:What’sthematter?SS:Theyaresick.
T:Whoissicktoday,too?S1:Me.
T:Howdoyoufeel?S1:Ihaveafever.
T:Doyouhaveasorethroat?S1:Yes.
T:Doesyournosehurt?S1:Yes
T:Doyouhaveaheadache?S1:Yes.
T:Oh!Iamsorrytohearthat!Youmighthavetheflu.
没有刻意的安排,也没有好学生的迎合,所有课本中的知识点和难点都被自然呈现出来,学生的注意力也都被重新拉了回来。接着又自然引出“Whatshouldhedo?”其他的学生纷纷就自己的经历提出自己的建议。课堂气氛一下活了起来。
三、课堂提问要有广泛性。
精心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问。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小学高段英语中的阅读教学时,教师的提问也应当进行合理的设计。要注意问题设置的梯度性,且不可一开始就吓跑一大部分学生。在第一次听读完后,可设计些一般疑问句的问题,能让学生进行较准确地回答,保证全员参与。接下来的精读前,可设计一些特殊疑问句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最后能提炼出问题的答案。这就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四、课堂提问要具有引导性。
精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疑问。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于“发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
有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课本的阅读篇章中往往会出现下一单元的句型或时态,学生很难理解,老师也很难把握。如pep8unit2中有个句子“Ifailedthemathtest.”很显然这是一般过去时的句子,但是这一时态却要在下一单元才出现。学生通过教师展示不及格的试卷也能够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我数学考试不及格。”但是不能够理解为什么是failed。
我此,在学完unit3Whatdidyoudolastweekend?这个单元的第三课时,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基本的过去式,我便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目前为止,你能找出多少个加ed的过去式。”数数是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很快学生就开始翻找起来,列举了很多第三单元出现的过去式,就当学生以为自己已经找到了所能找到的全部单词时,我又接着问“真的没有了吗?你都翻过了前面的所有内容了吗?”学生似乎很快就听出了话外之音,很快就有个聪明的小家伙说出了“failed”这个单词,在赞赏这个学生的同时,其他学生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要加ed。
提问不一定要是很难的问题,要争取引导每一位学生都有由易到难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才会给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遇到问题积极思考。
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总之,教师课堂提问应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难易适度为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