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强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能力不同,兴趣不同,基础不一,学习习惯也不一样,小学英语教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程度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提高,享受成功?我认为应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英语作业,把作业设计为充满快乐与智慧的一项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并投以更多的学习英语的热情,在作业中使自己的英语能力和素质得以提高,无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举措。
大量的、重复的作业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会使学生丧失作业的兴趣,甚至丧失学习英语的热情。所以,老师们必须明确作业目的,精简作业时间,布置有效作业。
一、多“层次”练习,提高作业效率。
针对学生存在着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心理、个性等差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所以作业的设计时我尽量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兼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设计问题,让他们有创造性地自由发挥,这种作业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缩短所谓“后进生”与“优生”的距离,学生的个人知识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在做作业中找到乐趣,促进英语学习的欲望。
对于英语这门学科而言,背诵默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背诵默写字母、单词、词组、句型等使学生积累并掌握英语这门第二语言的基础知识。绝大多数教师的方法可能都会采取抄写数遍的方法。这种机械的抄写训练对于学生来说异常枯燥乏味,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抗拒心理。所以应该极力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重复的抄写只会使学生的大脑迟钝,反应缓慢。平时在新授课就非常注意新单词的拼读记忆和句型的重复再现,然后在布置家庭作业时经常变"抄"为"默"。
例如:巩固字母的作业,尽可能的不让学生枯燥的、一味的一遍遍抄写字母,而是要求学生描字母字帖,或做英语活动手册上的字母描红等,前提是必须认认真真。或者只提出第二天要会默写这一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巩固的数量。有的学生回去进行了抄写;有的请家长协助听写了一遍,而后再将出错的单词进行订正;有的读了几遍,边读边用手比划;有的只看一遍或干脆不做,因为他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
二、精选习题材料,拒绝"拿来主义"。
依附于做习题,学生才能彻底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没有见过或说是见过很少类型的的英语考试题,导致出现平时要求掌握的知识也基本过关了,但还是成绩不理想,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读不懂题,没见过这类题型,没按照要求做题等等而失分,所以本学期,要注重学生进行习题练习,这学期我们英语老师精心选择了“全品学练考”作为作业材料,在一个单元结束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当堂进行单元测试。期末的时候,还会根据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总结归纳或出少量的习题让学生加以巩固练习,做到“少而精”,帮助学生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起源于生活,作业也还原于生活,多“生活”体验。
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PEP)英语教材编写得很好,它是以各种各样的生活话题来展开,如三年级上册包括问候、颜色、身体部位、食物、动物等6个话题。这些话题都起源于我们的平日生活,和生活密切相关。而我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也是利用英语这门语言为生活而服务。所以我们的英语作业设置也要与生活紧密相连。如在教给学生班级、姓名的英语表达法之后,可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名片”,上面写明班级和姓名,材料不限,做完之后摆在自己的课桌上。教师鼓励学生用废旧的纸盒做姓名牌,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观念。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完成,同时也便于教师熟悉班级成员。还可以利用儿童节、教师节、母亲节、圣诞节、复活节等中西方传统节日,让学生自己制作英语贺卡。教师事先做一个贺卡的样板,让学生模仿着做一张,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各显神通,通过查资料、绘画、书写等,完成自己的贺卡。在整个制作过程当中,学生了解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知道了各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初步培养了他们跨文化的世界观。前两天学习了国家名称后,让学生制作各国国旗,做到学以致用等等。总之,我们在设计英语作业时,一定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作业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在布置作业时,要鼓励、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学,在生活中充分感受英语、积极地学习英语。而在英语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英语出现在我们生活周围,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许多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等,让学生随时留意,布置他们自己去收集,摘抄。学生兴趣盎然,反馈回来的作业十分丰富。例如“P(停车场),MADEINCHINA(中国制造),SINA(新浪),SafeGuard(舒服佳)Crest(佳洁士牙膏),NoSmoking(禁止吸烟)”等。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身边的英语而自豪。如果用一个本子及时记录下来,长期积累,收获可观。
总之,英语作业设计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更好地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让英语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