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本次考试,全年级学生共508人,与考人数为502人,年段平均分为59.92,总优秀率为16.09%,及格率为80.80%。下面名著和阅读两个题型进行分析。
一、名著部分
试题分析与答题分析:
考查《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三大名著,涉及重点人物把握、整体内容的把握、典型情节的认知。从题干看,命题意图明确,架构明晰,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这三部书的了解程度,同时可以测验他们的语言驾驭水平。第(1)题考查学生对《三国演义》中重要英雄人物的重要事迹。第2题要求三选一作答,也就是任选一部名著答题,考查学生对三大名著中经典情节的掌握情况,以及与语言表达和复述能力。
从答题情况看,第1题得分较好,平均得分1.8分,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出表达有误的一项。第2题答题就比较差,很多学生只能粗略了解故事的人物,对故事情节的掌握就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有少数学生竟然连“桃园三结义”的人物都弄错了。在表述故事方面,也是很不理想,表现在不够规范和不够准确,出现张冠李戴、似是而非、勉强拼凑等现象。第2题总分是3分,学生的平均分只有1.58分。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名著阅读兴趣程度不容乐观,需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切切实实地去读、去积累,培养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语文老师们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读透名著,才能在名著题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学建议
1、分步实施,师喻生晓。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情,学校应将新课标和市普教室开列的书目分到各个学期,力求每位学生都能阅读原著或明确了解原著内容。要抓早抓紧,而不是到九年级才在仓促之间进行“填鸭式”、“快餐式”阅读。
2、平时导读,方法多样。如利用课前3分钟讲述原著中一个精彩情节;在活动课内,讨论名著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设计问题进行抢答或制作谜语进行竞答;借助黑板报、墙报介绍名著及相关内容。学生的阅读应细化到里面的具体情节,让学生掌握详细的故事内容。
3、加强训练。学校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师师动手编写适当的题目进行有机的练习(包括文学知识识记,情节概述,读书感言等)校际可以共赏教学资源。要坚持以题导读,课前讲述课后巩固。在强化了解名著内容的同时,要重视内容整合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切忌教师包揽整理材料。另外,应启发学生认情审题、答题规范以及书写的重要性,注意学生答题急躁心理的疏导等。
二.现代文阅读
试题分析与答题分析:
选文《把享受进行到底》,非常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富有地方特色的试题有利于广大考生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家乡自豪感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命题设置从整体感知、品句、赏析、学习探究、写作特点方面进行考查。
第14题是填充字音,这是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
第15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情况,这里涉及了艺术手法。
第16题是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文章内容的提炼。许多学生对作者的情感体会不到位,未能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多数同学概括不全,语言组织能力较差。
第17题是赏析重点句子的艺术手法,可从修辞手法、深层含义、蕴含情感等方面入手回答。
第18题是材料连接阅读探究题。
从答题情况看,主要缺陷在16、17和18题。学生在答16题时,不懂得内容提炼和概括,没能抓住要点和有效信息。答17题时,找出喜欢的句子却没能深刻体会其中包含的艺术技巧和思想情感,张冠李戴、东拉西扯,语言欠缺规范和通顺,表现差。很多学生在回答探究题第18题时,显得信心不足,要么照搬照抄,要么欠缺深度,语言苍白。
复习建议:
1.可从内容主旨(整体感知和情感)、品词析句(修辞、用字)、人物形象(描写和性格)、情节(概括和提炼)、环境及作用、写作特点(表达方式,结构特点、表现手法、叙述角度等)、感悟评价等方面进行训练
2.“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试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可从常见题型入手,分若干个专题进行训练,总结规律,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一要读懂题意,答题要符合要求;二要明确主题,围绕主题选材;三要合理想象;四要完整答题;五要语言精练、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