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第一学期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水,生命之源,万物因水的滋养而显繁茂,大地因水的润泽而露生机,自我们的先人起,就推崇水的品性,“上善若水”成为至高的修身追求。作为一所只有六名语文教师的农村小学,我们在语文教研的道路上却不甘人后,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一直向往一种如水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融洽和谐,文化的传承如涓涓细流,潺潺小溪,悄无声息,却又自然而然地滋养着每一个生命,润泽着每一颗心灵。因着这种向往,我们在教育科研的旅途上一路前行,希冀博引源头活水,润泽出一片生意盎然的课堂。
一、教研制度的规范执行
我们狠抓教研的常规管理,注重落实与坚持。教研形式是贯彻我县教研室开创的主题系列式教研活动,即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确定主题——学习资料——集体备课——课堂观察——课后研讨”为主要环节。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确定主题。学期初,第一次教研活动,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聚集一堂,从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中提炼主题。本学期,我们确定低年级主课题为“把字写好,把文读好”,高年级主课题定为“在阅读中尝试语言文字运用”,再派生出每一次活动的子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确立的主题大小适中,有现实基础,有实际意义。
第二步,学习资料。活动第一周为学习时间,由于网上内容鱼龙混杂,学校专门订阅了《河北教育》《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设计》,并购买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书籍,成为大家学习查阅的正规资料。教师们根据每一次活动的主题自主阅读学习,为自己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寻找理论支撑。再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组织自己的发言材料。
第三步,集体备课。不管做课是哪个年级,教研组成员人手一本教材,共同研读、分析、出谋划策、制作教具,每个人都是不遗余力的,摒弃了平时的嘻哈打闹,那场面是严肃而又温馨的,教学脉络很快成型了,这样的集体备课,同伴互助,唯其亲身经历才会有所教益。
第四步,课堂观察。听课教师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为主,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进行实战检验。
第五步,课后研讨。课毕,教学共同体的成员们开始研讨,老师们的研讨态度是开诚布公的,自由的,没有做作的客套,没有虚伪的恭维,均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每每一位老师的发言会被多次打断。教研组长做为语文教研活动的主持人,在老师们的发言中穿针引线,提炼总结,当个别老师的发言只是以课论课或偏离主题时,她就巧妙引导大家回到主题上来,整个研讨过程中表现出热烈民主的氛围,
每学期语文教研组都要举行这样的集体备课四次,课例研究两次,全校规模的主题研讨两次。除了既定的活动外,我们还有随机决定的听课与研讨,如推门听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薄弱班级提高课,重难点突破课。不管是既定还是随机,我们尽量做到扎实、踏实、夯实,不走过场,不摆形式,务求一次教研,一次收获。同时我们还深感自身教研力量的薄弱,每学期都想办法“请进来”——多次请我县教研室的教研员,学科名师等到我校现身说法,进行专业引领。xxxx年11月,看到老师们在作文指导上均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迫切需要专业引领,我校特邀了教研室李志强主任、郭建老师以及中心校的领导莅临指导。为了抛砖引玉,先由六年级老师作了一堂习作指导课。效果不太理想,而后郭老师与李主任的指导,将大家引向了更为宽广的作文教学天地。这样的活动每学期都会有,老师们都倍受鼓舞。
本着集思广益的目的,前年起我校就响应县教研室的倡导,与兄弟学校——西牛营小学、王村小学结成片区开展联片教研,以“相互学习、优势互补、立足本真、为需所研”的教研原则,以课例做依托,以共性问题为切入点,开展以“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的教研交流活动。创设一个教师间群体交流合作的平台,面对面地与教师互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每一次教研活动,每一次历练成长,我们农村小学以自己最纯朴的方式进行着向上的追求。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
1、学习培训
除了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外,我们学校特别重视甚至珍视骨干教师的外出培训,想方设法为老师们争取机会。近两年,我校派出参加培训的教师达到8人次,其中县级3人,市级4人,省级1人。培训归来,立即组织相应的二次培训,切实起到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尤其是我校丁艳敏主任赴秦皇岛参加了省级培训,记录、拷贝回大量的学习资料,开学初,她组织全体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观看学习,同受专家的引领,同沐教改的春风。
每学期,教研组都会定下一个学习主题,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由每个老师轮流主持,开展“百家讲坛”式的业务学习。如我们曾就“作业改革”“新课标修订版解读”“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等进行过有益有效的学习思考,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更是在全镇引起反响,得到推广。
2、观摩名师
人只有站在高山下,才会发现自己的渺小;只有来到大海边,才会察觉自己的狭隘。有感于此,我们连续几个学期开展了“观名师课堂学名师思想”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共同观摩学习了窦桂梅、于永正、王崧舟、贾志敏、薛法根、支玉恒、孙双金等名师以及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课堂实录,学理念,长见识,找差距,撰写学习心得,获益匪浅。
3、自录自评
本学期,我们又开展了自录自评活动,学校专门购置了DV机,每位教师自己录制一堂常态课,自己反复观看,写下评课记录,在真实的状态下反思。观名师的课堂,是学习,是借鉴;看自己的实录,是修正,是提高。批评别人易,批评自己难,是因为人很难跳出自己的主观意向,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这样的教研活动更接地气,教师们自觉自愿地获得了专业的成长。
4、反思成集
有感于镇中心校《教研通讯》的创立,我们鼓励我校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的撰写,并每年结集《师庄小学教师反思集》,留下大家思考的印迹,记录个人理论成长的路程。我校多位教师被评为小里镇十佳反思型教师,其中阴丽艳老师的作品还被中心校编成专集,全镇发行。
在这样的氛围中,有一些年轻的教师就脱颖而出了,xxxx年,我校阴丽艳老师荣获我县中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第一名;2019年,李艳丰教师获我县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语文组二等奖:xxxx年3月,阴丽艳老师被选定县送教下乡语文教师,赴各乡镇讲课,获得一致好评。
三、课题的研究探索
目前,我校正在承担的研究课题是“课堂随文模写促进语言运用能力”,课题的选定源于现行的阅读教学重理解、轻运用的现状。据调查,有许多教师也采用过“读写结合”的语言训练方式,进行过相关类型的研究,但我们发现那大多是写体会、写感受,偶尔的依据课后要求进行一两次的仿句训练,既不系统,目的性也不强,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不到持续的专业化的引领,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不大。其实,我们的语文教材全是精选的文章,每一篇皆称文质兼美,于是,我们决心尝试“随文模写,读写结合”的语言训练方式。
我们的“随文模写、读写结合”就是这样扎扎实实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读写训练,根据每篇文本的表达特点和写作方法,确定一两处值得借鉴的句式或段落,指导学生随文模写,交流评议,一、二年级从模写短语、句子开始,三、四年级可模写句式、段落,五、六年级在此基础上,尝试模写结构、篇章。
两个学期下来,效果已经显现,通过学生多读多练大师们的经典语句,学生能自如的驾驭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
如今,我们正在积极争取下一个课题的立项,“以段带篇提升学生段感篇感的实验研究”。经过我们的调查,课改以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忽视了“段”的教学,阅读课上没有对段落教学的着力点,教师或是太强调“字词之妙”,为了一两个字的“妙”处,讲大半节课都不够;或是模模糊糊地读悟篇章,空泛地对文章的情感内容感悟来感悟去,学生无法对篇章构建立体感,同时也不能理解掌握连句成段以及连段成篇的各种方法,反映在作文中,学生习作犹如记流水账,想到什么写什么,没有重要部分的详写,更谈不上条理性逻辑性。针对以上的现状,我们决定在中高年级段就段落教学作更深的研究。尽管现在还没有得到立项,但我们高年级组已开始进行此方面的尝试研究。
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教师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学生的语文生活
1、特色作业
我们很早就注意到传统的作业布置大多是写几遍生字、做几道习题等,总是脱离不开课本上的内容,重复、机械、呆板。这种形式的作业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及不完成作业现象,于是我们大胆改革作业方式,力争作业布置要突破课本的束缚,注重课内外知识的丰富与拓展,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现在,学生的作业是轻松有趣,喜闻乐见的,可以说语文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
如:搜集资料型作业;调查访问型作业;观察体验型作业,二年级学习《春天的发现》口语交际,教师带领学生到田野观察春天的景象,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春暖花开、草木复苏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六年级学习《养花》,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亲自培育一棵花,体验养花的辛苦与乐趣,学生们完成得有滋有味。汇报表演型作业,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几乎是能表演的课文我们都布置了这种作业,《白杨》《晏子使楚》等,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让他们在组内排演课本剧,有时候学生的表演能力真能让老师刮目相看,无形中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手工绘画型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绘画能力,还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得到一定锻炼和培养,我们画燕子、画阿里山的云雾、画白杨、画一枝红杏出墙来、画西湖荷花,课上交流,班内还布置小展览。联想想像型作业,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文词优美,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学生兴趣浓厚,读起来摇头晃脑、入情入境。一些优美的诗歌,有趣的童话故事,都可以作为学生仿写、续写、创编的原始材料。给学生创设了自由联想想像的机会,学生便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实践证明,教师富有创意,别具一格的作业设计,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符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灵活多样的作业方式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必将产生有益的影响。
2、书香随身
李镇西校长曾说:“一个学校有没有文化气息,并非看墙上有没有标语口号,或看校园有没有小桥流水,台榭亭阁,或题词、绘画、雕塑,而是看这个学校有没有可以流传下去的教育故事和学校是否有书香气。”新学校建成之后,配备了全新的图书室,大量装帧精美的图书入驻了,关于图书室的开放与利用,所有语文教师的态度高度一致,不能让学生认为读书可有可无,每周最少一节读书课,雷打不动。去图书室读书还可以成为对学生的额外奖励,让读书成为每周的必需,最重要的是不做硬性的笔记要求,不用写读后感,因为我们认为如果让小学生带着明显的功利性去看书,那读书只能成为负担和厌恶。兴趣是什么?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个人的,不能强迫,强迫只能适得其反。读书,只要由老师领进图书室的门就行了,学生爱读什么就读什么,随心所欲,率性而为。用校长的话说,就是“只要带着眼睛就行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他们自习看,坐在楼梯口看,挤在走廊里看,学校里的书拿回家里看,家里的书带到学校里看……正因为天天都有这样的读书,学生浸润于书香中,勿庸置疑,那染得一身书香就不是奢望。
3、舞文弄墨
去年,由李艳丰老师牵头,3—6年级语文教师审稿的我校学生习作选编也出炉了,校长亲自命名为《涧底松》并撰写了开篇寄语,目前已发行了三期,学生们捧读自己的文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各班受此感染,也纷纷创立班刊,如六年级的《离离草》,三年级的《笋芽》等。其实每篇文章都是有瑕疵的,但是,它总会有一处两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正如郭老师所言,不怕有缺点,就怕没优点,我们就以这种大方宽容的态度鼓励着学生。两个学期以来,学生的习作水平可谓突飞猛进,我们总结原因,可能得益于这样两个:一是校内的疯狂读书热,使他们涉猎了许多名家作品,受到了文化源泉的滋养。二是,我们课上比较关注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现在很多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一咏三叹的结构,设置悬念,首尾照应的方式,以景衬情的窍门等等。
孩子们就像生机勃勃的小草,迎着春风,展现自己的活力与风采,这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美文如云,好课自当如水,教师只有不断追求与守望,行云流水的课堂才能成为现实。我们不会放弃信念,我们会一直努力,希望我们的小语课堂离这样的境界越来越近,希望我们自己完成华丽的变身,从普通的园丁变成艺术化的农夫,细雨润花,清水灌稻,倾听每一棵小苗拔节,欣赏每一朵花儿绽蕾……
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