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学习计划 教学计划 党团工作计划 师德计划 培训计划 德育工作计划 学校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教学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方案

日期:2019-05-16  类别:教学计划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文章来源
一流范文网课件

《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教学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以计算***及网络设施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的程度迅速得以提高。从xxxx年以来,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很快便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热点,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因之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普及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因而要想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学校就必须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
新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凸显通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于是我们认识到,《品德》学科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在情境中体验生活,感悟道理,最终回归到具体真实的生活当中去。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缺乏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运用,更多的是单边、线性、平面的教学行为,这种缺少情境的***械说教与新课程理念相脱节,已经不能很好满足学生体验的要求,不能适应《品德》这门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很强的学科的教学要求。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品德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应用日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品德教学的变革,包括深刻地改变着广大品德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教学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作为一项课题进行专题研究,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顺应了课程的要求,配合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课题的核心概念:
“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教学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手段和环境,使小学品德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地结合起来,教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目的,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并培养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具有
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2、课题的界定:
(1)信息技术:本课题所说的信息技术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主要是指计算***网络环境和现代远程教育环境;在学科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枯燥、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的电子信息,变单调为丰富,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品德学科教学:指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按照德育原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以班级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形式,采用各种教育途径、指导方法和学习的方法,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品德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3)有效整合: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应追求的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标,而不是技术方面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追求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具体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以人本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导向,通过教学设计,以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追求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性。
(4)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指以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实现教育的优质化为终极目标,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实验的指导,把以计算***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通过开展讲故事、欣赏、讨论、辩论、知识竞赛、小游戏、资料调查、现场调查、参观访问等一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内化和行为的外显,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增强师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优化课堂教学”:“优化”的概念,从一定的要求看,意味着是最好的、最佳的意思。所谓优化课堂教学,不是使用什么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在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对教育过程的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安排,是为了达到这种目标的一种有意识、有科学根据的选择,而不是自发的、偶然的选择,是最好的、最适合于该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实践,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
为使优化课堂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促成学生在教育、教养和发展方面,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方面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必须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它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促进着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研究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成为教育领域的崭新课题,整合教学成为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小学品德学科中“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教学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的生动案例不少,但缺乏在此基础上的梳理、提炼。且在信息技术与品德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技术与品德课程整合的实践活动少,实践的层次低,整合的深度不够,只停留在媒体观上;同时品德教师的信息素养制约着整合改革的开展,整合中教师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指导不够,忽略了教师的调控作用;整合过程中的信息资源环境还不能提供有效支撑等。
因而,我们提出这一课题,对小学品德学科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理论依据: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原则之一。它指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这一原则要求把教育从鸟笼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为品德教学由课堂向社会延伸创设了条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
2、整合性原理。
杜威指出:“教育哲学必须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在非正规和正规、偶然的和有意识的教育形式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学生的道德素质是整体建构的,应当包含道德认识、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习惯等要素。同时教育只有当各种教育的影响力都朝着有利于它的方向,形成一个整体的强大合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各相关因素之间的整合一致,相互促进。其次是课内和课外的整合,要引导学生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有***结合,交互促进。
3、《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结合,丰富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网络资源。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佳方法。
2、调查法:深入了解我区品德学科的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本课题的确立提供现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偏重于建立理论或归纳规律。
4、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及时经验总结,依据品德学科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教学的研究现实,分析概括现象,使之上升到一定的教育理论高度。这将有利于研究者提高对该课题研究的理论认识,有助于课题管理者正确把握该课题研究的实践方向,有益于上升该课题研究的科研含量与研究者的科研水平。
⑸个案研究法:以个别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从而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六、研究目标: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系统归纳、总结、提炼出适合我校实际的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及应用方法;
2、通过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教学的整合,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培养师生应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应用、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让信息技术在品德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丰富学校品德学科教学资源库,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示范课例,提高参加研究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师生的信息素养。
七、研究内容:
1、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小学品德学科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研究。
2、案例研究。 
3、品德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4、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途径研究。 
其中,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构建现代教育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探索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手段是研究重点。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的准备阶段。(xxxx.9—2019.4)这一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教改课改动态。完成课题研究设计方案的撰写、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的实施方案、研究内容与计划等。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9.5—xxxx.6)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研究员进行理论学习,开展观察、调查、讨论,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并且扩大课题研究的影响,做好资料收集、论文、课件及成果的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xxxx.7—xxxx.12)主要工作回顾总结课题阶段,广泛收集整理各种材料,对研究活动成果进行提炼,上升为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成果,撰写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报告,多途径多方位进行公开课展示实验成果,完成结题的准备工作,并推广经验。
九、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性分析:
1、研究力量。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教科室、教技室积极组织全校教师参加网上春秋季各类培训班,采用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为各校培训了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的开发和管理人才。同时通过校本培训等形式大面积开展培训活动,现在,大多数教师已会上网,并能应用信息资源开展学科教学。从课题组成员看,都是热爱本学科,并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师。其中,有区级教学能手2位,1位区级中小学教学标兵,占总成员的50%。主持人及课题组核心成员均为学校骨干教师,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都参与了学校课题的研究,大多都有研究成果在省级或以上刊物发表。
2、研究资料:
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校有能力随时购买、添加研究所需书籍及软硬件材料。如研究工作的需要,我校亦可随时抽派研究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研究资料的管理由专人负责,系统整理。
3、实验基础设备:
近年来,我校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信息技术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具备了良好的硬件设施(计算***房、多媒体教室等的配备),为课题实验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环境。
4、经费保障:
课题的申报立项、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专家指导、材料收集、鉴定结题、成果推广等费用,由学校负责支付,能够保障研究经费的落实。
以上现状说明,我校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我们相信在区教研教科室、电教中心、街道教育组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顺利完成此项研究。
十、成果形式:
主要成果包括:调查报告、优秀课例、优秀课件、课题研究论文、课堂实录、课题总结报告、学生能力演示等。

文章来源
一流范文网课件
    以上《《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教学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方案》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教学计划»《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教学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方案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教学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方案》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