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花生宝宝》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不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三年级的学生,正从观察日记向命题作文过渡,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观察方法,培养乐于观察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掌握基本的观察顺序。
2.懂得调动多种器官观察事物,一边观察,一边想象。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炼方法,激发兴趣
师:生活在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上,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同学们认真想想,你们平时观察都使用了身上的哪些“小助手”?这些“小助手”让你了解到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生:我用眼睛观察,观察东西的大小、长短、颜色。
生:我观察水果的时候,用嘴巴帮忙,品尝它是酸的还是甜的。
师:酸的或者甜的指的是水果的——
生:味道。
生:我观察东西的时候,用自己的鼻子闻它的气味。
生:可以用手摸一摸,看看它光滑还是粗糙。
生:可以用耳朵听听它会发出什么声音。
师:还有么?
(学生思考后)
生:还要用上自己的大脑,一边观察,一边想象。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眼颜色、大小、长短
嘴味道
鼻气味
手触觉
脑想象
师:眼睛、嘴巴、鼻子、手、大脑都是我们的小助手,让我们认识了许多东西。这节课我们就请它们帮忙,来观察花生吧。
师:花生大家都见过,那么,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来观察花生呢?
生:先观察花生壳,再观察里面的仁。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观察。
师:你们的办法很好,我们今天就这样来观察。
(教师把花生分发给每个同学,让大家仔细观察)
[学生以前观察过东西,了解一些观察方法。但是,不够全面、系统,教师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复习、汇总学生平时使用过的一些观察方法,为后面观察花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教师巧妙的点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的观察兴趣。]
二、细心观察,用心体验
(一)观察房子
师:你现在是一粒花生,那花生壳就是你家的——
生:房子。
师: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生:我家的房子是淡黄色的。
生:我们的房子有小朋友的大拇指那么大。
生:我还会唱歌呢!人们一摇,我们就唱出优美的歌声。
生:房子外面坑坑洼洼的。
师:不够光滑,换个词语——
生:很粗糙、毛毛糙糙的。
生:我家像个小葫芦,有两间卧室,一间我住,一间弟弟住。
师:爸爸妈妈呢?
生:我们一出生就开始独立生活了。
师:真了不起!还有发现么?
生:房子两端像嘴巴一样微微翘起。
师:猜一猜房子里面有什么?
生:当然是两个花生宝宝。
师:轻轻打开房子,看看你猜得准不准?
(二)观察宝宝
师:用刚才的办法,仔细观察花生宝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身子胖胖的,圆鼓鼓的,真可爱!
生:我们都穿着淡红色的内衣。
师:你可不要小看这红色内衣,她还有补血功能呢!
生:我们弟兄两个一个大一个小。大的是我,小的是弟弟。
生:我闻到了浓浓的香味,口水都要掉下来了,真想吃了它!
师:想吃就吃吧,美美地品尝,看看是什么感觉?
(学生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过后讨论)
生:咬第一口就觉得很香,后来香味在整个嘴里都有了。
生:是呀!真是满口留香呀!
师:再尝尝宝宝的内衣。
生:又苦又涩。
生:和花生宝宝的味道差远了。
[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观察,然后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说得轻松;教师及时提示、修改、规范学生语言,学生讲得到位;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缩短了学生与所观察事物的距离;教师幽默的语言,活泼有趣,是对学生无声的感染。学生乐于观察,乐于表达。]
三、拓展延伸,合理想象
师:你们家原来住在哪里?
生:地里。埋在土里。
师:你为什么不把果子挂在枝头,让大家看到你,夸赞你呀!
生:我觉得没有那个必要,做人嘛,要谦虚点!
师:改成“做花生嘛,要谦虚点!”会更合适。你很谦虚,但是听说你的作用却很多,能介绍一下吗‘7
生:(陆续)可以榨油。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还可以治疗部分疾病。
师:看来,我们都应该向你们花生学习。
生:不客气!
[用采访的形式,降低了说话的难度;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明白道理,积累素材的同时,不留思想教育的痕迹。设计简洁明快,趣味横生。]
四、编写提纲,妙笔生花
师:有一天,外星人来到地球上,他们不认识你们,以为你们是一些虫子。他们看了半天,你们也没有动,他们更加奇怪了。你准备怎么做自我介绍?
生:可以先介绍我家的房子,再介绍我自己,最后介绍我们的作用。
师:很好,思路清楚。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先介绍自己的总体情况,比如叫什么名字?家住在哪里?接着介绍样子,最后介绍自己和人类的关系。
师:还可以写你和人类之间、其他水果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题目自己拟定,可以是《我》、《花生宝宝》,还可以是《花生的一天》等,然后结合自己观察到的和想象到的写下来。
[“向外星人介绍自己”远比“把你自己的特点写下来”更让学生感兴趣。学生对外星人好奇,急于向外星人介绍自己,大有不吐不快之感。巧妙地把写作思路融入谈话之中,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