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南三中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校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建立教师岗位成长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建立完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开放灵活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校本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zzz”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研究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培训目标
1、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准,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及新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使全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具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明确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促进每位教师专业的发展,养成教学反思习惯,乐于合作研修,初步具备教学行动研究能力,实现阶段自主发展目标。
3、通过培训使教师变革教学行为,能够整合课程理念与课程实施,学会教学设计、说课、评课,初步掌握教学新方式、新技能、新手段,逐步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能力
4、加强基本功的培训、考核,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将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钢笔字、粉笔字多项基本功的考核与测试工作。
5、促进名师、骨干教师队伍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数量的名师、教学骨干。
三、教师情况分析
学校共有278名教师,其中35岁以下的占二分之一多。针对这一情况,学校把青年教师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通过各种手段,加快青年教师成才。近年来,参加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达30多人次,市级培训30多人次,各类新课改培训100多人次,在读教育硕士38人,但仍有一大部分教师未有机会参与省市级培训。
四、培训内容
1、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根据教育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我校实际,以活动为载体,以案例教学、典型报告为基本形式,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达到稳定思想、纯洁队伍、提高质量的目的。通过培训,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新课程、新理念培训。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培训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基础。二是确保培训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在学科内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学科活动,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校讲座、辅导;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要求外出参观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及时向学校、学科组汇报学习情况,同时积极利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时间传达先进思想、理念,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对教师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做到常抓不懈,并有针对地对部分年轻教师和新教师强化基本功训练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要通过结合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4、教师基本功培训。在年轻教师中开展基本功合格证书达标活动,进行普通话达标、课件制作、钢笔字、粉笔字、语言表达等多项基本功的考核与测试工作。
5、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教师要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培训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要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教育课程改革。
五、培训形式
(1)集中学习
利用周三教工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新世纪教师素养》、《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等,提高全体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自我进取的意识;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及《新课程标准》,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努力实施教育创新。
(2)指导提高
请教研室或高校的同志来校进行教育理论专题讲座或报告,推动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学校派出教师参加各级新课程改革培训及研讨会,组织教师到办学先进学校参观学习以及参加各类高考研讨会,并将学到的经验及会议精神在教师或教研组会上传达,拓展全体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认识;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运用、课件制作等方面的辅导。
(3)开展研讨
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召开经验交流会,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8节)、评课(写出评课稿,每学期不少于1次),上好研修课(每学期不少于1节),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分析(每学期不少于1篇);备课组长组织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