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背景
背景之一:2012年学校完成上一轮的三年发展规划。在上一轮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在管理、课程建设、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等各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声誉鹊起。背景之二:今年我省在06年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全面深化浙江省课程改革。背景之三:教育局对善嘉普高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做优善嘉中学”的战略思想。为了更好地推进我校发展,特制定学校2013-2015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概况
1.历史沿革:善嘉中学创办于1919年,高教育始于1956年,是全县第一所完全中学。2004年迁建,成为全县文化底蕴最深、高中教育历史最长、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级中学。
2.办学规模:学校占地面积183亩,校园建筑面积45000㎡,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现有48个教学班,2490名学生,186名教职员工。其中高级教师46人,占专任教师的25.8%,一级教师95人,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为78.7%。
3.学校荣誉:学校自2004年以来成功创建了: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浙江省绿色学校、嘉兴市中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嘉兴市教科研基地、嘉兴市通用技术学科基地等等。
二、发展优势
1.三大机制影响深远
学校通过“寝室导师制”力求把学生管稳。通过“和谐备课组建设”,力求把教师管好。通过“级部管理”把年级教育(教学)管牢。三大管理机制及其产生的正能量已经被时间和实践所检验,并在市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2.三心教育特色鲜明
学校先后开展了“责任心”、“感恩心”、“自信心”教育,初步形成了“三心”教育系列,并在校风、学风、教风、政风建设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三字管理成效显着
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求“精”、求“细”、求“实”,不断强化质量立校意识,全面关注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深度探索考试数据的分析和运用,积极实施生源比评价体系,初步实现了“增幅突出、低进高出、特长出色”的符合本校生源特点的教学愿景。
4.师能建设成效明显
学校通过“五子登科”(“明确目标树牌子、参与科研闯路子、师徒结对出点子、创设机会压担子、教学比武搭台子”)、“云圯学堂·教学能手班”、“推门、敲门听课”等平台,促进教师的发展,形成了“老年教师看家、中年教师当家、青年教师发家”的师资队伍。
三、发展瓶颈
1.新课程建设与实施面临新挑战
新课程建设要构建国家课程和选修课程二大体系。而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的主体是学校。尤其要建立健全具有本校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任重而道远。管理团队的课程领导力,教师团队的课程开发力,学生的自主选课能力均有待提高。
2.“课堂转型”的主体意识尚未完全确立
适应新一轮高中课改,课堂教学转型是重中之重。而课堂转型的主体是教师,由于本校教师中市、县名师资源稀缺,加上大部分教师对“课堂转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意识还相当淡薄,跟进节奏比较缓慢。因此要打造一支能适应新课改的“课堂转型”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3.生源基础薄弱,制约学校发展
我校生源质量处于明显弱势,高分段入学学生几乎没有,对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一层面有二所学校生源基础相当学校,更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实现两翼齐飞,推动整体发展。
4.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尚未确立
随着我省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和创建省级特色示范高中工作的推进,本校的功能教室严重不足,教学装备严重滞后。而我县高中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尚处在转型之中,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本校至少还需建一幢综合大楼才能满足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从学校实际出发,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显着提升办学层次,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主动适应、适度超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校训:严、勤、实、爱
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
学风:勤学、善思、诚实、自信
教风:敬业、爱生、合作、创新
政风:精诚团结、廉洁高效
三、办学目标
学校以县教育局确定的“做优善嘉中学”为办学目标,逐步形成“管理优质、师资优秀、课程优化、质量优等、装备优良、环境优美”等六大优势。努力把善嘉中学建设成一所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学生综合能力强、整体教学质量高、师生和谐发展,办学有尊严,发展有个性的省级特色示范高中。
1.管理优质:建立高效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实现规范管理,文化引领,品牌服务,成为“出优秀管理经验的地方”。
2.师资优秀:形成优良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成为优秀教师成长的沃土,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追求卓越、身心健康、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德艺双馨之师”,造就一批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