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计划 >> 学校工作计划 内容页

浦浒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浦浒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与发展背景

  (一)学校概况

  浦浒市浦浒高级中学前身为浦浒中学,创办于1946年,1958年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78年被列为浦浒县四所重点中学之一。2000年被批准为浦浒省重点高中,2004年转评为浦浒省三星级普通高中,2009年4月通过浦浒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复审。2010年初、高中分设,高中异地新建。

  不断深化的教育体制改革,对学校教育特别是发展优质、特色、高品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而市政府新一轮高中教育布局的规划与调整,也给我校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2010年,在浦浒市委市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碧溪新区、市教育局关心支持下,由多方出资1.71亿元的浦浒市浦浒高级中学落成启用。学校地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浦浒市沿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区域,总占地面积154亩,建筑面积6.32万平方米,景观绿化面积3.15万平方米。按照16轨浦浒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标准设计并建设,整体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硬件齐全,功能完备。

  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事业快速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攀升,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浦浒省德育先进学校、浦浒省学陶先进集体、浦浒省平安校园、浦浒省青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先进单位、浦浒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五星级先进集体、苏州市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先进单位、苏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苏州市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浦浒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发展基础

  1.文化底蕴深厚

  60多年的办学实践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校逐步形成了学校严格管理、教师严谨治学、学生勤奋学习的优良传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髓,培养出了如现驻澳大利亚使馆教育公使衔参赞王永达先生,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教育部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专家组组长薛保兴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结题“特优”和浦浒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程吉林教授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人士。这是学校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2.各级领导重视

  学校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与支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间,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硬件实施的完善、师资队伍的优化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全力扶持。浦浒省、苏州市、浦浒市教育局主管领导以及浦浒市委、市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碧溪新区各级领导和专家多次来校指导工作,为我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这是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攀升的保障。

  3、办学条件优良

  学校地处国家级浦浒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心地带,国内外大型企业的不断驻入,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随之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优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成为社会对学校的最迫切要求,这为我校事业的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基础设施、教育装备日臻完备,现已达到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的硬件设施标准。这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4、管理严格规范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坚持推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领导班子廉洁务实,求真进取,中层干部服务意识强,顾全大局,工作作风踏实。这是学校管理体制完善与创新的保证

  5、教师敬业爱岗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教师具有终身从教的奉献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他们勤于实践,长于探索,有着较为扎实的专业素质,也有着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大推力。

  6、教育质量上乘

  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持“严谨,朴实,奋进”的校风,致力于教育改革,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学生在各级各科竞赛中频频获奖,历年高考迭创新高,本二以上有效上线人数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学校为高校输送了大量的优质生源。这也是学校能步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的关键。

  经过几代浒中人的薪火相传,学校现已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育人氛围,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已经初步拥有了一套较高效率的管理系统、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种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并逐步形成了具体区域特征的“普职融通  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

  (三)制约发展的若干因素

  1.高中新课程建设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特别在课程设置和创新评价上要多做研究。要继续加大校本课程教材的建设力度,要依托地方及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就校本课程教材的构建作深度研究与积极探索。要加强创新评价机制建设的引导和培训,使先进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强化并内化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为。

  2.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要针对学校青年教师比例较高这一现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从而全力打造出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等梯度更为合理的教师队伍。

  3.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要善于借助于浓郁的整体教育科研氛围,通过培训、引领、协作、研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并通过有效的科研来指导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学校今后三年的办学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