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永中学“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温州市、龙湾区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精神,以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传承和发展”为宗旨,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立足校本,与时俱进,提升内涵,通过新老校园的衔接过渡,实现学校的赶超发展:衔接期(2015年9月—2017年8月),建设新校园,加强老校园的文化创建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提升队伍素质和学校文化品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功成人奠基,为国家、社会输送优秀人才。过渡期(2017年9月—2018年8月),大力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创设适合新高考改革的路径和氛围,开展三学教育,创新办学模式和育人模式,创建特色品牌。赶超期(2018年9月—2020年8月),进一步加大政府办学的力度,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创设全新格局的学校文化和智慧校园,突破教学质量提升瓶颈,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富有乡土人文传统和时代创新精神的省级特色示范高中。
第一部分 学校办学条件与现状前景分析
一、学校发展与基础分析
(一)学校发展情况分析
强永中学创办于1956年秋,位于龙湾区百年老镇永中街道普门村太师路,校址原为明代嘉靖年间吏部尚书、内阁首辅张骢故居之后花园(故称阁老坦),与张骢祠堂毗邻,地处瓯江口东海之滨,大罗山瑶溪脉流之地,山海环抱,诗文郁古,文脉流长,环境清幽。
学校经历三次区划调整而先后易名为温州第八中学、温州市强永中学、瓯海县强永中学、瓯海区强永中学,至今全名为“温州市龙湾区强永中学”,是一所具有近六十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曾因董楚平、骆寒超、廖师慧、全昌顺等一批知名学者的加盟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强永中学成为一所浙南名校,也为强永中学的发展沉淀了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知识底蕴。
强永中学注重学校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人文资源丰富,拥有政学商界优秀校友200多人,博士20多人,开辟有“强中博士论坛”、“强中(道德)讲坛”。近几年,人文教学成效显着,2006年和2009年培养出龙湾区高考文科状元,社会美誉度不断得以加强。
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178人,教职员工116人,学校占地面积21194平方米,建筑面积17730平方米,绿化面积5245平方米。1998年评为浙江省首批A级普通高中,2001年被评为温州市首批重点中学、市文明学校、市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曾获省绿色学校、省治安安全先进单位、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温州市校本教研示范校、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校等称号。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示范实验室和温州市标准化实验室、温州市标准化图书馆阅览室。同时,通过温州市数字化示范校园和温州市示范音乐、体育、美术功能室的评估验收,是温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示范基地、温州市物理学科教研基地、温州市“小文学家”培养计划基地,是温州市“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项目第一二批试点学校,龙湾区四星级现代化学校、龙湾区美丽学校建设特色校、龙湾区体育特色示范校(篮球)、龙湾区学本课堂实验基地、龙湾区乡土教育和文学创作基地,2013年至今获得温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温州市示范数字化校园、温州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信息化先进集体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办学品位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二)学校发展的优势与生长点
1、教师队伍年富力强
学校有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基本功扎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91人,包括中、高级职称的教师71人,占78.9%;教育硕士16人,在读教育硕士4人,29位教师完成研究生课程培训,65%左右的教师教龄10年以上,处于壮年阶段。省级自制教具能手2人,市级名班主任1人,市教坛中坚5人,市百名领军教师1人,市级教坛新秀1人,市学科骨干教师8人,区级名师2人,区教坛新秀7人,区课改之星10人,区学科骨干教师8人。在近三年市区级教师基本功评比和学科素养评比中,均取得良好成绩;教师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市级以上共46篇,其中国家刊物3篇;科研成果市级以上获奖74项,其中国家级7项,科研课题12个,其中1项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题成果二等奖。
2、学校内涵不断提升
在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为继续弘扬“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的治校方略以及“励志笃学,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传承张璁博学明辩、缘情制礼又忠良贞一、清正自守的读书人品格,形成了“智圆行方”的学校教育哲学。“智圆行方”,原意指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体现了儒学荀子的教育哲学思想,意思是唯有广泛地学习,才能使智慧通达,行为变得方正。反之,唯有行为方正,才能“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能使知识与行事相互交融,使思想道德达到圆融的境界,产生真智慧,养育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