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第二十个“世界湿地日”副市长讲话稿
今年的2月2日是第二十个“世界湿地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湿地关乎我们的未来:可持续的生计”,旨在诠释湿地对人类未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强调湿地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从溪流到水库,从江河到大海,从池塘到水稻田,湿地无所不在。广阔众多的湿地孕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誉为“淡水之源”、“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诸如淡水、矿产、粮食等多种资源,而且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以及实现人类永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湿地孕育和传承着人类文明,没有湿地就没有人类文明的繁荣、延续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扩大湿地面积,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实施山水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提升河湖、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省委、省政府把湿地保护和修复作为绿色山东和生态山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颁布了《山东省湿地保护办法》,并将湿地资源动态变化考核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湿地保护与修复作为生态xx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保护管理和修复建设,完成湿地修复面积50万亩,湿地保护面积达到228万亩,先后建设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市级以上湿地公园29处,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6处,省级湿地公园16处,市级湿地公园7处。全市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退化的生态功能逐步得到恢复,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湿地水质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了具有xx特色的“生态湿地、民生湿地、经济湿地”群落,为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市湿地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湿地生态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方面,广大群众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占滥用湿地的行为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各级和社会各界对湿地建设多渠道投入的资金仍显不足,科学合理利用湿地的任务仍然繁重。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湿地保护、管理、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创建为牵动,积极开展“生态护湿、依法治湿、科学养湿、全民爱湿”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湿地生态建设,以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环南四湖、沿南水北调东线等主要湖堤、河岸,大力实施“退耕、退池、还林、还湖、还湿”、水质净化、栖息地恢复等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建设;二是严格依法管理湿地,按照国家、省市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对涉及征占用湿地的所有建设项目依法从严审批,对非法占用湿地、在湿地内采砂、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湿地的行为严厉打击,对在湿地内从事的生态种养、生态旅游等活动严格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资源不退化;三是科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在确保生态受保护的前提下,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构筑政府引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机制,积极探索以“湿”养“湿”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将湿地保护修复与发展湿地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四是深入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借助湿地日、爱鸟周、植树节、科普日等特殊节日,大力宣传湿地知识、湿地功能和湿地文化,提高公众对保护湿地重要性的认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湿地建设的积极性,切实维护我市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建设。
保护湿地,不仅是保护珍禽异鸟,也是保护人类自身;不仅是保护人类的今天,也是保护人类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人类共有的湿地,让“地球之肾”与人类文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