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爱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很容易,而对于“问题学生”就不那么容易了。
上学期中途我接任了三五班的班主任及数学课。刚接触这群孩子,我觉得他们优点很多,性格活泼开朗,思维敏捷,爱说爱笑。可是,渐渐地我发现了很多问题。上课铃响了,总有几位孩子不能按时回到教室;开始上课了,总有孩子打断我的讲话,甚至趁我不注意时“嗷嗷”乱叫,被我发现时,还理直气壮地反驳;一节课没到下课时间,总有几个孩子捂着肚子说要急着上厕所……
小班长纷纷找我说不要当班长了,有那么几个孩子总是骂班长,甚至是打班长。各科任课老师向我反映,该班上课秩序差,孩子不懂得尊重老师……
我在反思,这样的课堂孩子们能学到什么?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孩子的心思完全不在课堂上?为什么孩子在比谁最调皮,比谁最调皮还不被老师发现……
通过冷静的思考与分析。我发现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问题学生较多,这些孩子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扰乱课堂已经“习惯成自然”,造成班里正气不足,凝聚力不强。
对于这些孩子,我一个个找他们谈心,细心观察他们的行为,我发现“问题生”的背后都有个“问题家庭”。例如班上的孟同学,脑袋瓜灵活,但性格叛逆,上课不听讲,不带课本,而且经常迟到,旷课。从来都是校服忘穿了,红领巾忘戴了;每次上课不是忘了带笔,就是忘了带本;一下课就到处闯祸,不是冒充红领巾监督员欺负低年级学生,就是和其他学生打架。有他在的地方,学生就纷纷告状,很不安逸。我在班里狠狠批评了他几次,结果批评的时候老实一会儿,过后又变本加厉。
后来,我经常找他谈心,得知了他的家庭情况。孟妈妈在家养了条宠物狗,每天给狗洗澡、穿衣,却把孩子送到午托部周托。提到爸爸,孟同学黯然落泪,爸爸只要听说孩子犯错了,得分低了,回到家就是一顿毒打。爸爸在外做生意,已经几个月没回过家了。我觉得孟同学好可怜,一方面,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动则打骂,在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下,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从而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孟同学自尊心很强,但也很脆弱,同学的歧视令他的自尊心大大受损,使他日渐自卑,日渐孤独,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从而采取了极端的方法引起他人的注意。
我首先找到孟妈妈,与她沟通,可是非常令人失望。孟妈妈说:“老师,我都拿他没有办法了,他在家比这还严重呢,我也没时间管他。把他送到午托部周托,让老师好好管管他。”于是,我在与孟同学妈妈沟通过后,打通了爸爸的电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不能为了赚钱,为了自己消遣,而置孩子于不顾,我们能陪孩子的时间不多,仅仅小学这几年,孩子那么聪明,我们不能毁了孩子啊!我们自己的孩子自己不去关爱,又有谁会去爱他关心他教导他呢……
就这样,在一次次沟通后,孟同学爸妈把他从午托部接回了家,妈妈每天送孩子上下学。孟同学也不再热衷于打架,每天穿校服戴红领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
记得期中考试的那天早晨,我在校门口听到一位妈妈对孩子喊着说:“先做容易的,再做难的,做完要好好检查呀!”孩子一溜烟儿不见了。我随口说:“妈妈这么负责,孩子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谁知,竟然是孟妈妈。孟妈妈拉着我感激地说:“周老师,我要好好感谢感谢你,这段时间孩子懂事了,在家不吵不闹听话了,也爱学习了。特别是,以前常年不回家的爸爸,现在每天早早回家陪孩子吃饭、谈心、讲道理。”
是啊,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有“问题”的,问题孩子来自问题家庭,而问题家庭来自于问题父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爱心打动他们的心灵,用耐心促使他们转变。
我相信,多给问题学生一点阳光,他们将会永远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