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 >> 发言稿 内容页

小学班主任在周一教师会上发言材料

挪威人在海上捕到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所以他赚的钱总比别人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一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冲撞,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会高度紧张起来,于是也加速了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从此人们把鲶鱼的这种激活功能称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之所以存在,主要来源于新鲜感、陌生感、安全感和危机感,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外界的刺激,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从“鲶鱼效应”中受到的启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1)“鲶鱼效应”是一种竞争效应,它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竞争对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这一效应,它就意味着新、奇、异,包括观点的不一样、行为的不同、方法的迥异,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我们如果出奇、出新地能够创设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学生往往会立刻就会警觉起来,他们的干劲和潜力被激发出来,班级就能开创新局面,做出新的成绩。下面,给大家举几个小例子:
a、前两天学校举行的朗诵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都较好的激发了各班的积极性。
b、各班老师在评比给学生贴笑脸、红花等,各种评比手段都能激发学生的斗志。
c、我在教学低年级的过程中,曾设计过与众不同的评比标志,拿黄色卡纸做成和金牌大小的圆,上面再穿上一条红丝带,看上去和金牌似的,正面写上“纪律小冠军”、“关心集体小冠军”、“爱心小天使”等,背面写上孩子的名字和教师寄语。利用每周五的班会课,请学生对一周的表现好的同学进行提名,选出本周的3、4名各方面表现好的冠军,由教师颁奖。光闪闪的金牌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肯定,在学生心里,这金牌绝对可以和奥运金牌比拟,直观的评比形式让学生的兴奋点被调动起来,他们都积极的表现,争当小冠军。
(2)“鲶鱼效应”是一种压力效应。水槽中的鱼因有鲶鱼的压力而产生活力。
教育教学管理中,加入一些“鲶鱼”,通过新“中途介入”,制造一种紧张空气,有助于激发群体成员的活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鲶鱼”本身未必有多大能量,但他可以给整个组织带来能量释放的连锁反应。
比如:班级中新转入非常优秀的个体时,经常可以激发班级一部分同学甚至是全体同学的学习动力,我们也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引进一些竞争机制,制造一些鲶鱼效应,激活班级管理的平稳状态,促进班级快速发展。
再如:我们可以通过各年级的擂台赛、辩论赛、口算比赛、书写大赛等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紧张中适应。
其三,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比、学、促、超”的竞争氛围,从而提高班集体的管理效率。  
1、实施班干部轮换。
每学期的班干部竞选中,学生为了竞选成功,就必须比其他同学做得更好,“游”得更快,使自己率先成为一条“鲶鱼”。一旦竞选成功,他还将面临着新一轮的竞争,新的、更凶猛“鲶鱼”还将不断涌现,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  
2、抓住细节,探寻学生的闪光点,积极鼓励,树立典型,不断制造各方面的“鲶鱼”。
罗丹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班主任就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一旦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就要及时地进行表扬。“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比如,上操回来,
3、请学生为自己设定一个努努力就能赶上的目标。
学生根据需要自愿结成对子,把对方当作自己努力向上的目标,从自己最近目标开始,不断攀升,把最远的目标分散成每一段最近的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得上进心和战斗力。
魏书生认为:“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忙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忙的乐趣,诱使学生感到忙是一种幸福,一种需要,一种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离不开的需要。
(3)“鲶鱼效应”是一种紧迫感效应,这种紧迫感是“逼”出来的。水槽中鱼懒得动是因为没有被逼得紧迫感,鲶鱼一来,这种紧迫感便产生了。
人的潜力,其实都是被逼出来的!我们是不是也该逼迫自己一下?
一个人每天不愿意起床,也得起,因为孩子等着吃饭去上学,这是孩子逼的。
一个上班的人,大礼拜休两天,星期一早上不想去,还得去,这是生活逼的。
一个生意人现有的存货不够卖,上货坐车晕车,还得去,这是顾客逼的。
一个念书的学生,每天放学后不愿意做作业,还得做,这是家长老师逼的。
一个在家从来不入厨房的人,一个人生活在外,居然能烧得一手好菜,这是环境逼的。
一个老师为了赢得学生、家长、同行的尊重,必须每天备课,提升自己,这是学生、家长逼的。。
一个登山者,跳过一条他平时绝不敢跳的深沟,因为有只野兽逼的。
这些都是普通人,被生存、被理想、被环境、被责任逼。
有这样一个美术老师,他说,学生找我学画的时候,我会建议他们买最好的工具,因为老师发现当他花了一大笔令他心疼的钱之后,就算我逼得紧,他们也比较不会放弃:每当他们要放弃,想到自己昂贵的工具就白买了的时候,便会咬着牙,学下去。然后他们愈画愈好了,得到老师的夸赞,盼下次还能受赞美,于是加倍地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从另一个角度看,逼学生的老师,何尝没有逼自己?为了让学生每个礼拜都能见道老师的新作品,为了以身作则,他不得不画,而有了更多的成绩。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相长”
于是,你该了解《孟子》那段话的道理了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