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地级荆门市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讲话
在庆祝地级荆门市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讲话同志们,朋友们: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硕果累累、满载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地级荆门市成立二十周年。值此喜庆之际,我代表中共荆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广大干部、驻荆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干警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为荆门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地级荆门市正式挂牌成立。从此,荆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荆门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市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开创了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二十年,荆门实现了由县级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越。〖HTF〗20年来,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刚成立地级市时,荆门人口不足100万,国土面积4412平方公里,经济综合实力在当时全省16个地市州中仅排第12位。今天的荆门,辖5个县市区和一个大型农场,人口300万,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全市GDP由1983年的16.6亿元增加到xxxx年的293.5亿元,财政收入由1983年的1.67亿元增加到xxxx年的19.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983年的2967元和307元增加到6527元和2999元,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13个市州中排第7位,有些指标还位居全省前列。过去,荆门仅靠一条铁路和一条国道与外界相连,如今,襄荆高速公路即将通车,荆宜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焦柳、长荆、荆沙铁路在城区汇合,水运得天独厚,距三峡国际机场仅一小时路程,古人描绘的“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正在成为现实。过去,荆门城区面积只有14平方公里、人口8.2万,仅有解放路、白云路等几条狭窄的街道,如今,面积扩展到40多平方公里、人口33万,一栋栋标志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形成了西城区、东城区、南城区三个组团的城市格局。过去污染严重的水泥厂、磷肥厂厂区已改造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广场,污水横流的竹皮河已治理成荆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随着城区建设步伐加快,荆门中心城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功能日益完善,设施更加齐备,品位不断提升。一个文明、繁荣、优美的发达中等城市正在鄂中大地崛起。
这二十年,荆门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城市的跨越。20年来,荆门工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1987年,地方企业实现总产值超过中省企业,形成了地方工业和中省企业良性互动、共兴俱荣的局面;1995年,工业实现增加值首次超过农业,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此期间,工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由单一的石油化工,发展成为以化工、食品、建材、机电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现在的荆门,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拥有国家特大型石油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80亿元的荆门石化,有全国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厂,有规模和效益均跃居同行业前10名、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的金龙泉啤酒集团,有纸制品包装机械占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销售收入达到14亿元的京山轻机,有跻身中国化肥行业三十强、磷复肥行业前三名的洋丰集团。
特别是实施“兴工富市”战略以来,荆门工业经济又有新的发展,呈现出速度、效益、投入稳步回升,结构不断优化,后劲明显增强的可喜局面。今年1-9月,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99%,工业增加值的增幅在全省排名由去年同期的第13位跃至第6位;实现利税总额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19%。全市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在建和拟建项目180多个,其中在建项目110多个。工业,在荆门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与此同时,荆门农村经济也得到全面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农产品优质率达到60%以上;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多年来位居全省前列。
这二十年,荆门实现了由比较封闭向全方位改革开放的跨越。〖HTF〗20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不断兴利除弊,创造体制优势,激活了生产要素,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国企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国企改制面达97%,改制后的企业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改革后全市农民负担比1999年下降近30%。大幅度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外商投诉中心,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此外,党政机构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以及计划、投融资、流通、财税、住房等方面改革取得新进展。我们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外向型经济迈出新步伐。1983年,荆门没有一家外商投资企业,现在全市已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65家,实际利用外资385亿美元。金龙泉啤酒、戴蒙德机械、华溢纺织、华联食品、普安阀门等一批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日益发展壮大,正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1983年,我市出口创汇为零,现在全市累计完成出口近5亿美元,去年出口5500万美元;涌现了轻机、东光、力新、永祥、华尔靓等一批出口大户,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天的荆门,正迈着坚实的步伐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这二十年,荆门实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20年来,我们坚持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相结合,广泛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社区,荣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广播电视中心、工人文化宫、图书馆、体育场、博物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精神文明基础设施。科技与经济结合取得新成效,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以上,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进步市”。“严打”整治斗争、扫除“黄赌毒”、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同“xxx”等xxx组织斗争成效显著,维护了社会稳定,是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驻荆部队在我市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干部素质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以及干部考核、交流、监督等制度进一步
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活跃的经济、廉洁的机关”局面正在形成。大江东去,岁月如歌。二十年的艰苦奋斗是一曲曲撼动人心的旋律;二十年的改革历程是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二十年的家园建设是一首首华丽优美的诗篇。这二十年,我们付出了汗水,收获了喜悦;历尽了坎坷,创造了辉煌。二十年的光辉成就将永载史册。
总结过去是为了开创未来。我们庆祝地级荆门市成立二十周年不仅仅是为了肯定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总结经验教训,把荆门发展的方向找得更准,使荆门富民强市之路走得更快更好。回顾二十年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扩大开放。〖HTF〗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思路、工作的力度和经济增长的速度。荆门与沿海地区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差距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二十年改革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实现荆门振兴崛起,必须彻底同计划经济、“左”的观念决裂,同官本位、衙门作风等思想和行为决裂,同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习惯决裂,力求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必须彻底摈弃只唯书、不唯实的教条主义做法,摈弃怕担责任、当太平官的消极情绪,大力倡导敢闯敢冒,开拓创新。必须克服目光短浅、亦步亦趋的行为弊端,克服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的思维定势,切实以政治的眼光审时度势,以战略的眼光抢抓机遇,以求实的作风谋求发展,从而从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不同发展阶段出发,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话,必须体现到“干”字上来。从当前来看,就是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迅速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只有走向世界,我们才能了解境外、国外的信息、市场;只有面向世界,我们才能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要抓住国际资本向我国转移、沿海资本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博采众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既要赶鸟出笼,又要带鸟出笼,千方百计跑项目、闯市场,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引进几个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奋力把荆门建设得更加美好!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经济为重点。〖HTF〗经济发展不够是荆门最大的实际。当前,我市经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经济发展不够带来的。二十年的实践反复证明:发展是解决荆门所有问题的关键,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我们要继续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第一责任、第一目标来抓,按照xxx同志的指示,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绝不允许过多的部门行为削弱中心、过多的突击活动影响中心、过多的检查和会议冲击中心。经济发展必须以工业经济为重点。工业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工业是提供就业和创造物质财富最多的产业,是一、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工业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选择,是实现荆门振兴崛起的必由之路。为
在庆祝地级荆门市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讲话
了把工业搞上去,从去年开始,我们实施了“兴工富市”战略,这一举措极大地凝聚了人心,激活了要素,促进了发展。我们要切实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位置,做到领导力量向工业倾斜,主要精力向项目倾斜,工作重心向优势骨干企业倾斜,优厚待遇向工业人才倾斜,全面振兴工业经济,实现荆门经济的新跨越。必须努力营造“活跃的经济、廉洁的机关”的氛围。〖HTF〗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如果一个地方风清政朴,就能凝聚力量,形成共事的合力;就能树立一种干事的形象、诚信的形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如果一个地方腐败成风,必然人心涣散,各自为阵,经济发展就会受阻。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时刻绷紧廉洁这根弦,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同志们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多一点牺牲精神,不要贪图荣华富贵;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要自私、自利、自暴、自弃。我们每一个干部都要有人格魅力,都要是一面旗帜,以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党的形象,把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风气带正,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既然我们工作在荆门这块土地上,就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肩负起振兴荆门的重任,多为荆门的发展作一份贡献,多让老百姓得一点实惠。总之,我们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绝不让无所作为的人得到任何好处;要善待工人、善待农民,绝不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为了荆门人民的利益,绝不让腐败分子在荆门有藏身之地。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荆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宏伟蓝图,“入世”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二十年创业使荆门积累了较
好的发展基础,广大群众有建设美好家园的雄心壮志。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富民强市”为目标,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加快实施“兴工富市”战略,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开创荆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要努力把荆门建设成为一个辐射带动力较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城市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开放性。唯有开放,才能吸纳、辐射;唯有吸纳、辐射,才能带动周边、发展自己。一个没有辐射力、带动力的城市,只是一座旧式的城堡;一个辐射力、带动力不强的城市,也难以有所作为。荆门南有荆州的挑战,北有襄樊的竞争,西有宜昌的挤压,要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主动,必须抢夺发展空间,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步伐。为此,必须努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继续大力实施“兴工富市”战略,把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必须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以回报父母的赤子之心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基础更稳,农民更富;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必须加快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形成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运和信息大通道;必须积极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产业,打造鄂中科教强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力争经过努力,使荆门成为鄂中地区的经济中心、交通运输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中心和信息中心,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地,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的开放型、区域性中心城市。
要努力把荆门建设成为一个制造业发达的工业城市。〖HTF〗荆门工业要振兴崛起,必须强化与国外和沿海地区产业、市场、技术对接,寻求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必须充分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构筑加快发展的新支点;必须抢占科技革命先机,营造加快发展的新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荆门特色的工业发展新路子。要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化工业由传统化工向医药、精细化工转变,食品业由单一啤酒向食品系列化转变,建材业由传统建材向新型材料转变,机电业由一般机电向光机电一体化转变。抓住外商在荆门投资的契机,加快发展纺织工业,将纺织业培植成我市新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聚,力争通过一段时
间的努力,在全市培植1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一批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群。加大项目的调研、储备和开发力度,力争每年都有几个投资过亿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着力办好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和制造业的密集带。要努力把荆门建设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优秀旅游城市。我市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大有可为。要抓住我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契机,加大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着力推介我市“世界文化遗产”、“楚文化发祥地”、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品牌,提高荆门旅游的知名度。要重点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加大投入和开发力度,使明显陵和大洪山等景点享誉海内外,成为荆门城市的“名片”。要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切实把旅游业发展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通过旅游牵线搭桥,吸引外商到荆门投资;与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提高荆门农副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实行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促进游客在荆门消费。总之,要努力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旅游业真正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要努力把荆门建设成为一个人居环境优良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潮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在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要营造三个环境,一个是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一个是稳定的社会环境,一个是优良的人居环境。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要按照“山、水、园、林、城”综合规划的要求,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漳河水库、竹皮河沿岸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各类工业和生活污染。加快旧城区改造和南城区发展步伐,尤其要搞好南城区的规划,使每一栋建筑都成为一个景点,每一条道路都成为一条风景带。加强市区各类广场、公园、游园、景点及其他休闲旅游设施建设,充实文化内涵,体现时代特色。大力开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停采建林,实行见缝插绿、拆围透绿,使自然山水和绿带绿地有机结合。力争到地级荆门市成立三十周年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标准常年达到2级,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达到90%,把荆门建设成为一个山青、水碧、天蓝、地绿的最适宜人居、创业和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
同志们、朋友们,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我市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的时代激扬起我们美好的憧憬,新的目标在激励我们奋发有为。我们坚信,有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界宾朋的鼎力相助,有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荆门一定会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荆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