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柳树和小枣树》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的,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此气馁,也不因为自己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从而将小柳树的得意和小枣树谦逊做对比,使孩子们明白“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与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解释得一清二楚。
  在具体教学时,我主要从三方面来引导:两种树的生长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小柳树前后的不同表现,然后用文章中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来丰满教学,通过创设自主、民主的学习氛围来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借用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孩子进入情境,再用朗读和表演展示他们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的理解与体会,不约束,不灌输,这样一来孩子们在阅读时就有了个性化的表现。
一、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枣树和柳树。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柳树和枣树吗?请大家说说自己了解的柳树和枣树
  生:春天柳树很漂亮,有长长的枝条,小枣树树枝光秃秃的。
  生:秋天,小枣树就结枣了;而柳树却不结果。
  生:春天柳树发芽,柳条就象小姑娘的辫子,柳叶就像头发上的发夹。
  生:小柳树有假活现象,小枣树有假死的现象。
  ……
  (反思:情感预热,发散思维;让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二、学生闭眼,伴随音乐,教师绘声绘色简述。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留出30秒左右的思维空间,任其发挥丰富的想象。)
  师:听到什么了吗?
  生:什么也没听见。
  师:再听听看!然后音乐开始,教师绘声绘色简述。“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柳树便成了春天的使者,它挺起细腰,最先向人们奉献绿色。在微风中它披着飘逸的长发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可是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仍是光秃秃的。刚开始,我也感到很奇怪,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小枣树是想把自己的营养保留下来,秋天能结出又大又红又甜的枣子奉献给人们。多么优美的柳树,多么可爱的枣树,老师最爱这枣树和柳树。。。。。。”你们听懂了什么?
  生:小枣树不长叶子是要把营养留给秋天的枣子。
  生:枣子很大很甜。
  生:老师最爱小柳树和小枣树。
  生:老师喜欢小柳树的美
  生:老师喜欢小枣树的枣子很甜。
  过渡:多么可爱的枣树和多么优美的柳树,可是有一天,在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件事。你们想了解他们之间的故事吗?
  (反思:创设情境,定向思维,用童话的形式将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生活”,让学生主体先处于情感阅读初级阶段,这种意境美是符合低年级学生主体参与的认知规律。确定了语文学习目标之后,语文教学设计首先关注的应该是课堂教学结构,其结构安排应该以学生的思维定向为主线,以思维定势为纽带,处理好动与静的节奏、主动探究与自主意义建构的学习方式、学生阅读理解作者与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与深度。其情境创设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集中思维,而不能牵强附会的直接从本课“首段”切入。如果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就会找到“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身边的生活美景”,虽然有所不同,但学生的思维却肯定会迅速集中,学生情感自然被预热。抓住这一关键心理时机,接着设计:学生闭眼、音乐伴奏、教师伴随着本课简约的故事表演述说,学生也会进入意境、初步进入“本课美景”,这样设计情境不是走过场,不是为了简单的兴趣而矫揉造作的设计或矫情华美的喧染。它是定向学习思维,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默读这篇童话故事,开始默读时,请注意要求:我们要求1分钟之间要读400字,注意不要错读、漏读,你们想不想测试一下?(生快速阅读课文,教师计时)
  (反思:自读自悟,主体理解。这正是阅读教学的“基点”和“归宿”,也是学习主体心理需求的“兴奋点”和“制高点”,更是传统教学的“问题点”。在上一环节优美的遐想氛围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品味课文中美好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学生阅读理解作者受情感和基础的制约可能有不同的角度和深度,但语文教学设计不能想当然,片面地把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按部就班的强行带着学生分段分层学习课文。第三环节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师教学功底与备课深度的综合运用“竞技场”,更是学生自主、主动阅读学习与理解的实践环节,如果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过分牵引学生学习思维,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师硬塞给的知识点,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如果让学生在前一部分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再提出快速阅读(每分钟轻声读400字左右)、把握全篇的要求,学生就会读得入神,紧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有问题的自然段,“中间开花”或“头脑风暴”,由此选择阅读的突破口,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又游刃有余的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备课深度,阅读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有问题的段落研读。
  师:现在我们再把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最感兴趣的段落画下来,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你从这些词、句、段中知道了什么?为什么喜欢它?
  (反思: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思维为突破口;头脑风暴,富有个性化理解,又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选准“切入点”和“扶引点”)
  五、选择阅读的突破口,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师:谁愿意把喜欢的词,句,段与大家共享。
  生:我喜欢整篇故事,我从中知道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长的美就看不起别人,就骄傲。
  生:我喜欢“小柳树在微风中得意地跳起舞来”这一句,我知道了小柳树很骄傲。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骄傲?请表演一下。
  生:从“得意”一词。
  师:可以换一什么词?
  生;“得意”可换成“骄傲”“自豪”“高兴”
  师:谁能把小柳树骄傲的样子读出来。(生骄傲地读此句)
  师:还能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柳树骄傲了?
  生:“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生:“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师:小柳树为什么要骄傲?
  生:因为小柳树比小枣树美,所以小柳树就骄傲了。
  师:小柳树外形美在哪里呢?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
  师:小柳树的外表那么美,小枣树的外形怎么样呢?
  生:小枣树的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生:春天来了,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请学生说说“光秃秃”。)
  师:春天来了,很多植物都发芽长叶,可是小枣树却是光秃秃的,你们感到奇怪吗?小柳树也感到十分奇怪,谁能告诉小柳树,春天小枣树为什么不长叶子?
  生:小柳树,你可真是井底之蛙。小枣树非常聪明,它是想把把营养和水分留给秋天的枣子。
  师:小枣树和小柳树除了外型不同,还有什么不同?从课文中找一找。
  生:小枣树结果,小柳树不结果。
  师:小柳树看到小枣树结果子,它对小枣树的态度有没有变化?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
  生:小柳树的态度变了,我从“以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次她该说我啦!”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读出悔意)
  师:小枣树有没有像小柳树那样嘲笑小柳树,它是怎么说的?
  生:小枣树温和的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的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帮助学生理解“温和”,并引导学生怎样温和地读。)
  师:你们从小枣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小枣树不骄傲,没有嘲笑小柳树不结果。
  生:小枣树反而赞美小柳树的优点,长处。
  生:做什么事情不能说自己漂亮而说别人不好看,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能只看外表。
  师: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态度有没有改变?它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不能再骄傲了?
  (反思:主体阅读,主导指引,教师充分体现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学生主体思维主动理解有了用武之地。学生阅读理解作者的情感角度和深度与教师阅读理解作者的角度和深度在这里得到有机结合,并随时将出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智慧的火花交相碰撞,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互动佳境。)
  六、在感悟的基础上,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反思:角色到位,感情真挚,读中明理,自主感悟后阅读,主体参与后理解,进入“愤悱状态”,勃然而发。这种状态下的读的设计并非形式上走过场,如同学习唱歌,先哼准音律,再体会情感,最后放声歌唱。既能真实反映学习主体个体的理解程度,又能形成学习主体整体的和谐比较的内驱力,达到学习主体自我感悟,自觉竞争的“教是为了不教”开放学习境界。)
  七、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人文精神,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操。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它不骄傲,小柳树嘲笑它,它却赞美小柳树的优点。
  生:我喜欢小枣树,因为他它不像小柳树那样自以为是,他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生:我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它知错就改。
  师:用一句写出你想对小柳树或小枣树说什么。
  生:我希望你们成为好朋友。
  生:小柳树不要再做井底之蛙。
  生:不要只看别人的外表,要看别人的内涵。
  生:不要拿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
  生:知错就该就是一个好小柳树。
  生:不要再自以为是了。
  (反思:文以载道,浑然而成,人文与科学从来就未分离,那种分析分析再分析式的“圣经”布道者教学方式,人为地割裂了语文课本本身的“肌体”,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只字未提“训练”二字的理念和目的所在。)
柳树,教学反思,年级语文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