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24字教学模式”
永兰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实现由知识传授型课堂向知识建构型课堂转变,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个人展示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迁移。“24字教学模式”则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指导思想,经过深入学习我对其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
一.自学感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为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会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我们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李广射虎》一文第四自然段时,我问学生打算怎么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则是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有的边读边圈、点、写……
当然,对生字的学习则是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自己动手通过查字典、查教辅资料等的方式自主学习完成,然后,通过所学的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能流利的读课文。
二.自学检测: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组题检测,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
我认为此环节是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展开的。检测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查学生自学时是否真的动脑筋,真的感知了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组题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基础性的题目,而这些题则是既能体现教材实际,有能力求反映学科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原有基础和发展水平,其目的不在于检测分数的高低,而是取得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检测可以采用口试、笔试、讲练及小组评议等方法,题型可以活泼多样,题量不宜过大。例教学《古诗两首》时,在学生自学完后,我要求他们做课后第三题,检查后我发现学生自学效果很不错。
三.合作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兵教兵,让学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的好的同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有共同不懂的准备让老师质疑解难。
此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小组合作交流要体现“积极互赖、同时互动、人人尽责”,而不是三、五个学生聚集在一起围绕某一个问题你争我辩探讨一番,合作交流这一方法不仅能提高好同学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学不懂的同学也能起帮助、促进作用,让其在合作学习中解决不懂的问题。尽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能没做检测试题,也没有默写词语,但是他们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在合作交流中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全班和学生一起交流解决。例在教学习作《小草中的发现》时,我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小作者写作此文的方法,而且每人在桌子左上角放五张正方形,每发一次言就教给小组长一张,当遇到困难时,可以互相帮助解决,这时我巡回到每个小组给予指导。又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在解决“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我设计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并友情提示:这一问题中有三个小问题,每个小组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涉及的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的学习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读书,扎扎实实地训练,仔仔细细地思考,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
四.展示点评:毕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上抽出不超出10分钟的时间把共性问题予以讲解。
五.分层训练:即教师要根据教材,创造性地编排好三组练习题(1)基础题,(2)连接题,(3)思考题。
就此环节的应用我认为分层训练实际上是对以上四个特色实质性的检验,三种题型从不同层面检验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出了不同要求。“基础题”检验了后进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链接题”使的学生对先前所学和现在所学知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思考题”则激励了优生,更加鼓舞了其动脑筋的积极性。如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出了这样三组联系题A熟读文中四字词,并能用“留恋往返”造句,B通过上网或查资料总结归纳出描写庐山的词语;C以绘画的形式画一幅自己心中的庐山姿态。
六.拓展延伸,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拓展延伸性的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两者的结合也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教学《花瓣飘香》一课时,文中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于是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怎么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的。很快,教室里充满了讨论声,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在积极讲述自己的事例。
以上是我对“24字教学模式”的粗浅理解和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些事例,还有学多不足,希望大家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