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富亭小学肖岩峰
《中华少年》是小学语文六上第二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李少白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由于课文是一首诗,诗歌偏重于抒情,许多诗句比较凝练,包含的知识较为丰富,在表达上也比较含蓄。所以在教学时中,我有些矛盾。略读课文只安排一课时,那么这一课时,我究竟是选择以学习体会诗的含义为主还是选择以读代讲,以读抒情?
经过一番权衡,我觉得读懂诗比读好诗更重要,因为诗的精妙之处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老师点拨的。上课之前,我预设了以下一些知识要点:
第一节:知道这节是全诗的总起,知道“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分别来自哪里以及各自的比喻义。说起乳燕,结合介绍高尔基的小说《海燕》,说起雏鹰,引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理解含义,增加积累。
第二节:关注黄河、昆仑两词之前的修饰词,“北国的雪花”,可以结合毛主席《沁园春·雪》中的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感受祖国的锦绣山川。
第三、四节:
1、感受英雄。从女娲、大禹到屈原到“水浒”、“三国”到东子、雷锋,交流他们的事迹,从感受人物的精神中感受民族的精神。
2、感受文化。交流端阳的来历,中秋的传说,蒙古人民和西藏人民的民族传统,知道这都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由枫桥的钟声,结合回顾张继的《枫桥夜泊》,由大漠的孤烟,回顾一些边塞诗。
第五节:知道这节在文中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洋炮的弹片”一词,引出鸦片战争,交流百年耻辱及人民的苦难生活。由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由东方雄师引出拿破仑的“东方睡狮”说,由春天的故事,介绍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第六至八节:知道第八节是全诗的总结,知道这三节主要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略讲。
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解决了上述知识点,几乎没有像样的朗读时间。但是编者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果就此结束本课教学,似乎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我不得不再准备一节课的时间来组织学生朗读。在读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和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我有点儿疑惑,像《中华少年》这样的课文,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仅仅用一课时时间,怎样才能做到理解诗意与表达诗情的双丰收?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