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反思 >> 优秀教案 内容页

教学随笔:“平均数”教学的新视野

“平均数”是本册教科书第十一单元“统计”教学的主要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平均数的意义,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等。粗略地看,这部分内容好像无异于传统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但仔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知识还是这些知识,但通过这些知识所要传递的理念和思想,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平均数的教学应该呈现出新的气象。
一.新的教学视角:还平均数的统计本色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平均数是作为一种典型应用题加以教学的。孩子们在低年级时,会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而平均数问题往往呈现这样的特点:已知几个数,在其总和不变的情况下,移多补少,使它们变成相等的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从应用题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看,两者间确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因而,教师们在教学平均数问题时,往往要引导孩子们归纳出“总数÷总份数=平均数”的解题要点,设计的练习也纯粹从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出发,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依托,人为地胡编乱造,例如“一辆汽车上午行了3小时,每小时行60千米;下午4小时共行18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试想现实生活中采集数据,哪有上午每一小时采集一次数据,得“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而到下午,变成4小时合在一起采集一次数据,得“共行180千米”的做法?很显然,这些做法已经完全掩盖了“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的统计学本质。
统计学认为,某次统计活动中,如果要对数据所蕴含的规律作更精确的描述和更进一步的推论,仅借助统计图表是不够的,为此,需要计算一些有代表性的量数,对整体数据所蕴含的规律作出更简洁明了的数量化描述。平均数就是其中的一个量数。它的基本思想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总个数,以体现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对数据总体起着“中心”代表的作用。本单元教材为体现如前所述的统计本色,正本清源的举措包括:

TAG标签: